穿越時空的捐款證書:Hypercerts - 區塊D世界

2023/05/29閱讀時間約 11 分鐘
你有沒有想過,自己的公益捐款到底有沒有被好好的利用在需要的地方呢?我們有沒有辦法根據實際的結果來決定要不要捐款給某個項目呢?有沒有可能讓公益捐款也有機會變成一種投資行為呢?甚至發起公益項目的貢獻者也有機會因為創造了社會公益價值而因此暴富?
這些問題說不定 Hypercerts (目前普遍翻譯成「超證」)這個 NFT 應用可以通通做到。

❏ 什麼是 Hypercerts?

撇開一大堆的技術字眼,Hypercerts 對我來說就像是一個能「穿越時空的捐款證書」,可以讓捐款者評估某個公益項目「實際造成的影響」,來決定要不要回溯資助該項目的建設過程,甚至去參與項目開始前的募資階段。
聽起來有點神奇,但當然不是真的穿越時空回去投資,而是藉由建立一個機制和市場,讓事後贊助者可以購買初期贊助者手上的 Hypercerts(在建設前或建設中捐款取得的),除了表達對項目的支持,也促進了 Hypercerts 的「投資性」,增加了好項目在早期被捐款(其實是風險投資)的機會。
我參考 Protocol Labs 的 David Dalrymple 在一場演講裡的簡報(原圖放在文末),進行中文化並自行增加了情境調整做了一張圖,從這張圖可以了解 Hypercerts 機制裡會出現的角色,也可以多感受一點「穿越時空」感。
Hypercerts 機制
  1. 在公益項目開始前,團隊透過計畫書或其他形式募集起始資金,吸引「投資/捐款者」贊助。「投資/捐款者」可以是機構或是個人,不同的是,投資者預期事後回報,捐款者則是純粹贊助。
  2. 貢獻者收到捐款後,依照金額及公開辦法(智能合約)發放 Hypercerts 給投資/捐款者。「貢獻者」是指該公益項目的發起和執行單位。
  3. 項目團隊收到足以啟動的款項後,開始公益項目/公共財的建設工作。
  4. 在建設期間同樣可以持續接受捐款。
  5. 在不同階段發出的 Hypercerts 需能夠反映出當下項目進度或是捐款者指定的條件,細節應該要在一開始的公開辦法(智能合約)中訂立清楚。例如在第4和5的階段, Hypercerts 理論上應該要能夠開始反映目前建設進度甚至某位個別貢獻者的工作成果,個別貢獻者也會一邊貢獻成果一邊獲得相對應的 Hypercerts 。因此捐款者將能夠指定特殊條件來資助/投資(例如直接購買貢獻者A持有的某個 Hypercerts 所分割出來更小單位的 Hypercerts ,或是要求只購買某類工作子項目的 Hypercerts )
  6. 當建設完成,項目開始對大眾產生影響,或是至少對原先設定的受惠族群產生影響。這裡會需要第三方的評核機構介入,來給予公正客觀的影響力評估,否則容易淪為各說各話的情況。
  7. 當實際成果造成影響,可能會有機構或個人想要對該項目的貢獻者進行更多的捐助,以獎勵他們的工作(我覺得這裡很重要,這樣的善念所產生的正向循環會影響 Hypercerts 市場能否真的做起來)於是在公開市場上購買該項目的 Hypercerts。
  8. 藉由事後的 Hypercerts 交易,讓捐款者溯源參與了項目的建設過程,整個 Hypercerts 循環得以完美閉環(因為一開始的投資者預期事後會有人跟他買,如果沒人買,對他來說就是一筆失敗的投資,會影響之後投資其他 Hypercerts 項目的意願)。
⎨公共財:包括知識、官方統計數據、國家安全、通用語言、執法、公園、免費道路、電視和無線電廣播。此外,防洪系統、燈塔和街道照明也是常見的社會財( from 維基百科)。
WWW、IPFS 等網路基礎建設,以及人工智慧安全、教育、健康研究等通常也被視為是公共財的一種⎬

Hypercerts 可以解決什麼?

上面簡單介紹了一下 Hypercerts ,但到底 Hypercerts 解決了什麼事情?為什麼要引入這樣的機制?

■ 捐款者的疑慮

不論是個人臨時性的、還是機構有計畫性的捐贈,過去我們在決定要捐給誰的時候通常會有幾個疑慮:
  1. 他會不會真的拿去做他說會做的事
  2. 就算他做了,會不會做得很差
  3. 我(或敝機構)可以得到什麼

Hypercerts 如何改善這些疑慮

透明度和啟動條件
前兩項疑慮都跟「誠信」、「執行力」、「效益」、「機會成本」有關係。
通常「捐款」這個動作完成之後,大部分人只能默默祈禱款項有真的被拿去好好用在需要的地方。至少我沒聽過有人過一陣子覺得某個組織做得很差然後把錢要回來說我要捐給別人的。
另外公告的帳目金流、執行的成果、驗證的環節等等,都是由層層的「人」所執行,不要說身為外部的小小贊助者很難知道這中間有什麼貓膩,即使是身處組織裡的高層可能都無法百分之百保證下面執行者的手腳。因為對「人」的不信任而造成了疑慮。
解決方式則是「透明度」和「階段啟動條件」。
理論上 Hypercerts 透過區塊鏈的技術,能夠將應該要公開的項目在一開始就完全透明,執行過程當中也可以詳實記錄每一筆金流、物流、人流甚至工作記錄等,不但公開,而且不可篡改。
另外為了確保資源妥善分配,可以在一開始就設定好不同階段的檢核條件,完成特定條件後才能解鎖下一階段的資金,確保項目按部就班持續進行,也等於預留了項目終止的止損範圍。
誘因
第三項疑慮則跟誘因有關係。
雖然做好事要不欲人知,但是如果得到個貼紙、馬克杯我也還是很樂意拿出來用給大家看的(只要不是長得太醜)。自我滿足是種誘因,抵稅是種誘因,回饋社會的成就感、虛榮感和表達立場也都是誘因,當然如果有更實質一點的誘因就更棒了。
那如果是「更多的實質回報」呢?雖然我不是數學家,但是這聽起來還不錯對吧。
在第一段已經有稍微解釋了 Hypercerts 的「投資性質」,所以即便是一個最無私的捐款者,仍有可能在捐助了一個在事後造成極大影響力的公益項目後獲得巨額的報酬,給他更多捐助其他項目的資源。這不論是對捐款、投資甚至投機者,都產生了資助公益項目的誘因
社群監督/互動
和過去的捐款不同,所有的捐款者彼此之間是極難有任何連結的,更遑論能夠集結成一個具有監督能力的社群。但是透過 Hypercerts ,所有持有者就能夠輕易的在線上集結,共享資訊,不但能一起關注項目進度,甚至提供進一步的協助,對項目來說就不只是一次性的資助行為而已,而是一個持續共榮共享的項目夥伴。

可能帶來的影響

長尾效果

我認為 Hypercerts 帶來的長尾效應有兩種類型:
對貢獻者來說
一直以來,對一個公益項目的貢獻者來說,一但項目執行期間結束,即使完成的建設能夠持續為大眾或受惠者帶來正面影響,他也無法獲得更多的關注或甚至是回報。透過 Hypercerts 市場,個別貢獻者可以持續累積自己的「工作績效」紀錄,也能夠不斷獲得潛在的回報(得到一個回報長尾),進而鼓勵市場上有更多的貢獻者願意投入。
對整個公益市場來說
假設未來大部分的公益項目都導入了 Hypercerts 機制,當一個機構或是個人有一筆資金想要拿來捐款的時候,他可以很輕易地做到這些事:
  1. 透過 Hypercerts 公開市場找到所有可能有興趣的項目,他可以輕易篩選出自己有興趣的主題來進行捐贈。
  2. 判斷各個項目造成的實質影響力。
  3. 觀察各個項目目前接受捐贈的狀況 ,藉此可以多分配一些資源給較少人關注,但是也具有一定影響力的團隊,讓更多長尾後端的項目受惠。

重點從「募得好」變成「做得好」

因為 Hypercerts 的導入能夠讓項目在完成並且創造實際影響力之後獲得更多的資金,因此對所有參與者來說,「創造更大的影響力」會是一個明顯的誘因,進而讓團隊將施力重點放在執行的效率和成果,而非放在前期募集資金上。

從「看得見的成果」變成「感受得到的影響」

舉一個不那麼完美的例子:與其在邊陲地區建一個巨大華麗的蚊子館,還不如在市區打造一個精緻美麗的小公園。兩者需要的資金可能差不多,但是帶來的影響力完全不同。
Hypercerts 的「長尾」效果會鼓勵能夠帶來更大、更長期影響力的項目,而不是只展現短期表象。

從消極的「捐後不理」變成積極的「社群參與」

前一段的「社群監督/互動」已經有提到,這裡就不再多寫。我的想像是這樣的社群即使不一定積極,但至少是訊息更暢通、互動更容易、組織和夥伴感更明顯的一群人。

既然都是在事後捐款,為什麼我不直接找到貢獻者捐錢給他就好

  • 更公開、透明(分別體現在「貢獻者的工作記錄和貢獻」,以及「評估項目實質造成的影響力」兩個層面)
  • Hypercerts 創造了一個二級市場,讓「事後依照影響力來捐款」這件事更容易執行
  • 創造更大的市場:即使原本沒有要捐款的人,更可能因為 Hypercerts 市場很容易凸顯各種有趣的項目標的而決定捐款。

待觀察的地方

在 Hypercerts 整個機制和市場的導入,我自己覺得有幾個問題還需要再持續觀察:

第三方評核機構

我覺得 Hypercerts 有幾個很重要的環節,如果缺少了任何一個就會導致整個機制無法順利運作,「評估影響力」就是其中一個。
因為不論是由項目團隊或是由捐款者來作為評估的角色都不公正,因此勢必需要一個第三方的評核機構來負責執行,但我們從現在金融界的三大評核機構(標準普爾、穆迪、惠譽)不時傳出的負評就可以想像一二。
參考:信用評等機構的透明度問題美国金融危机与信用评级的教训和启示
由於這些評核機構的商業模式是接受「受評比的企業」付費來進行評核,因此本身就存在利益衝突,如何避免這樣的利益衝突造成的評核結果失去客觀是一個大問題(這也是2008金融危機時發現一堆垃圾金融商品被評為A級以上的原因)。

追隨「大戶」問題

公開的 Hypercerts 市場是一個重要的環境,但是過於公開同樣會造成問題:大家會追隨買入大額 Hypercerts 的機構
原因是:
  • 他們對於評估項目成果較有經驗,較有機率投資「未來具高影響力」的項目,進而有較高的「投資報酬率」。
  • 他們對第三方評核機構可能具有一定的影響力。這不好說。
  • 他們有機會在已投資項目建設的過程中,協助提升執行力和效率,讓項目有更高機率進一步獲得更高影響力,進而有較高的「投資報酬率」。
因為以上三個原因,導致希望藉由 Hypercerts 來投資的人,全都集中追隨他們投入的項目,造成整個市場過度集中,吸光其他項目的資金。
參考資料:
Hypercerts 官網: https://hypercerts.org/
Hypercerts 官方文件:https://hypercerts.org/docs/
Gitcoin:https://www.gitcoin.co/blog/hypercerts-for-public-goods-funding
David Dalrymple 的影片來源: Hypercerts: on-chain primitives for impact markets with David Dalrymple 和簡報原圖:
以上就是我目前的觀察和整理。自從知道了 Hypercerts 這個東西之後就覺得很有趣,感覺未來一定可以拿來做點什麼,所以最近花了點時間研究了一下,希望未來可以看到台灣有實際的應用,或有機會動手嘗試看看(歡迎有好玩的專案來找我哦)。

如果你想在信箱裡收到跟區塊鏈、Web3以及其他相關議題的文章,歡迎在「區塊D世界」訂閱區留下Email免費訂閱,就可以收到值得關注的消息哦!
1.2K會員
49內容數
區塊鏈是什麼?去中心化的世界會長成什麼樣子?NFT、Metaverse、Ethereum、Solana、BAYC...這些出現在加密世界裡的專有名詞,究竟會用什麼樣的形式和範圍來衝擊我們的現實生活呢 D大叔從2018年接觸加密貨幣,2021年擁有第一個NFT,對這個世界深深著迷,希望將自己從加密小白開始的經驗和大家分享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