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鎮輕旅行-三貂角漁村

2023/05/31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東北角濱海公路開車經過無數次馬崗,五月中不經意選擇馬崗哨所咖啡店作為下午茶停留點,非假日這裡真是一個看海喝咖啡的好地方,可惜沒多久後來了一群學生頓時讓寧靜的時空整個變調,只好匆匆結束風聲與浪白的饗宴,當然也預約擇日再來的念頭。
從台北出發不想自行開車的話,搭火車到福隆火車站再換乘台灣好行856黃金福隆線是一趟很悠閒的輕旅行。馬崗,這個台灣最東邊的漁村,就在三貂角燈塔的下方海邊,若沒有刻意想認識它的話,驅車呼嘯而過是必然的。客運終點站就是三貂角燈塔,過馬路後的極東公園會是第一個拜訪的景點,除非想多拍些網美照,否則應該走完公園一圈後便會想進村內。路口有一支別緻的交通號誌,提醒這裡和猴硐一樣也是貓咪的天堂。
馬崗的地理資產在潮間帶與石頭屋。大片的潮間帶海蝕平台,這裡會看到許多海葵、蜑螺、鐘螺、珠螺、海兔、寄居蟹和螃蟹等等,在春季時平台會生長石蓴還有綠色藻類,是一個適合親子的生態景點,如果可以找三貂角文化發展協會安排導覽員將可以更加瞭解整個自然生態。
2016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海女列為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而馬崗海女也有這樣的歷史文化資產,他們每年4月開始在潮間帶摘石花菜,夏天則潛水採集海膽和石蚵等海鮮,11月吹起東北季風則開始採紫菜,但馬崗的海女文化隨著工業發展村民外流,能夠傳承都是些上了年紀的婆婆媽媽,這是當地文化團體感到憂心的地方。
馬崗與卯澳的石頭屋是台灣東北角海岸特有的建築形式,建材都取材當地的石頭與礁石,採用3種砌法:呈約45度角的人字砌、以多顆石頭包圍一顆石頭的亂石砌,還有較穩固的平行砌。石頭屋建築結構非常厚實,通常屋前會有一道可達60公分的防浪牆,因為每年要面對強勁的颱風,另外會開一個頭大小的觀浪窗,用以觀察海況。這些屋況目前大都傾頹從文化資產角度來看是很可惜的,還好在地有識之士的努力下,尚存的房舍已被保護中。
離開馬崗漁港沿著馬崗街走上台2線濱海公路的哨所咖啡,獨自一人俯瞰馬崗村、海蝕平台及無際的海洋,若不是要趕往卯澳這裡的確是讓身心沉澱的好地方。卯澳漁村三面環山一面向海,是新北市三十個漁港中最小的一個,也曾獲選為二○一一最佳心靈角落漁港。四O、五O年代是卯澳漁村風光的年代有小基隆之稱,不但漁產豐富,其他海產如九孔、龍蝦,紫菜、石花菜、多種海藻等都是卯澳很重要的海產。而與馬崗相比照它則是遊客較多,所以整個村落就顯得熱鬧許多,容貌上也被裝扮的很亮麗,村落的主題意象舢舨船,園藝工人在種植花草美化,隨處可見的彩繪和各式說明牌能夠了解地方想滿足遊客的用心。
遊客多了對地方的經濟是有幫助的,尤其小卷米粉更是讓更多的人慕名而來,我們希望觀光客不是吃一碗麵、拍幾張照就走了這是在地文化工作人的期望,但就像他們不希望馬崗和卯澳和許多老街區一樣充斥著大同小異的商品,「而是有人帶路,帶來特別的感受與動人的故事」,於是他們幫六、七十歲的資深海女們辦講習,當起觀光客的老師、導覽員,示範海菜、石蚵怎麼採,也娓娓道來當地有百年歷史的石頭屋由來、特色。中午進餐廳後感覺餐廳內不管是一般遊客或自行車隊成員似乎關注的還是眼前的小卷米粉,至於卯澳的舢舨船和淡水有何不同,這些在地文化就不是那麼重要。
就個人來說喜歡馬崗會多些,畢竟村落還保有它未被遊客包圍的寧靜。
    11會員
    13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