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嚴選
馬崗出海女,東北角那一抹堅毅中的溫柔

2021/12/27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清晨七點,天光初露,杳靄的雲層間灑下一抹清爽,位在東北角的馬崗漁港,正迎來今天的第一次乾潮。
潮水退去,礁岩浮出,村子北側的海面被一波波的海浪刷出亮麗的翠綠,這裡是馬崗的寶地,也是東北角最珍貴的資產之一,潮間帶。
潮間帶處處是寶,除了遍地的海藻是磯釣客常摘採用來做藻餌的原料,藏在深處的石蚵、海膽、紫菜……更是偏遠漁村重要的經濟支援。
俗話說「男主外,女主內」,因潮間帶的存在也有了新的定義,內外的交界在這個漁村已不是家,而是亂石崩雲的海岸線。
海岸線的外頭,是男人與他的船遨遊的天地,平常專補鯛、鰹、小卷、軟絲、龍蝦,常在夜間出航,收捕的漁獲一半當地自售,一半外銷基隆,是許多家庭的主要收入;而海岸線的內側,則是女人的天下,她們同樣與浪相爭,是陸上的討海人,更有個英氣凜凜的名號,海女。
海女阿嬤們總在乾潮時出動,把握時間採集潮間帶的食材。看似簡單的採集工作,其實並不輕鬆,除了得長時間彎腰低頭,還要一心二用,保持躲浪頭的警覺心,尤其當冬季來襲強勁的東北季風,即便是退潮時間,海浪勢頭仍較日常洶湧,一個分神便容易被惡浪衝撞受傷,而不斷拍擊岸際的驚濤聲更像倒數計時,提醒她們務必趕在漲潮前完成任務,打包回家。
她們的家屋,同樣有著堅毅的個性。打開地圖,馬崗漁港上方的三貂角燈塔,正位於台灣東方最突出的一角,每逢冬季,便會首當其衝地直面海風的暴烈,而村裡的房屋因這冷冽嚴酷的近海環境,自古便習慣就地取材的咾咕石,堆起矮而穩當的厚重石頭屋,如今此地的建築群已成為獨特的景象之一。
石頭屋的堆疊更藏著學問,乍看是亂石拼湊相黏,實際上卻分有講究的「人字砌」、工整的「平行砌」、以及隨意的「亂石砌」,不同的砌法不僅代表工匠的手藝高低,更隱喻了該戶人家在當地的經濟地位。
當日頭漸赤,漁船與海女相繼上岸後,村子在這時出現一台小貨車,司機把車停在路中央,打開後車廂,展露的是青菜、水果、糖米油鹽、肉品……等生活雜貨,這是偏遠地區村落的重要補給來源,菜車。
菜車上的貨色,全是老闆針對偏鄉需求挑選的好物,而補給不便的地理位置,讓方才正在潮間帶間刻苦穿梭的海女阿嬤們迅速放下稍早的嚴肅,聚集到菜車旁一邊問貨詢價,同時跟老闆閒話家常,下了船的漁人們此時也陸續前來採買補給品,此刻原本靜寂的漁村,因商業交易洋溢出一泓不商業的溫暖與活絡。
若要說馬崗帶給我的感覺,或許就像潮間帶的礁岩與海草,也像此地具代表性的海女文化。長年在台灣的極東之境與時間、海風、浪濤鬥智鬥勇,塑出如石的個性,以及若水的習性,那是一份清晰可見的堅毅,以及藏在其中的一抹溫柔。
※ 歡迎追蹤IG:Jed0820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63會員
77內容數
再近,沒出門都很遠;再遠,出門就開始變近。 旅行不用趁年輕、不用辭職、不用花光存款、不用鼓起勇氣,只要挽起背包,踏出門就行。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