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釀影評|《仕女圖》:華服古宅下,被扼殺的女性音聲

閱讀時間約 19 分鐘
《仕女圖》(The Portrait of a Lady,1881)是美國十九世紀著名小說家亨利・詹姆斯 (Henry James) 的代表作品,故事圍繞在十九世紀末美國和歐洲二大新舊世界對立下的中上階層社會,一名美貌自信的年輕美國女性──伊莎貝爾・艾契爾──不幸陷入邪惡美國僑民巧言編織的陰謀,與之結縭,結果成為了父權宰制下的犧牲品。
這部經典文學作品在 1996 年由紐西蘭導演珍・康萍(Jane Campion)改編成電影《The Portrait of a Lady》。康萍那時剛以《鋼琴師和她的情人》(The Piano,1993)在影壇聲名鵲起,和同樣來自南半球的姬蓮・阿姆斯壯(Gillian Armstrong)是 90 年代二位備受看好的女性導演。正因為如此,《仕女圖》這部改編被寄望能延續導演前作的空前成功,無奈電影的反響不如預期,使得珍・康萍初生不久的新星光環瞬時黯淡,在影壇中載浮載沉多年,在這之後,下一部讓她在國際影壇大放異彩的作品《犬山記》(The Power of the Dog,2021),已是 25 年後的事了。
在談論這部電影前,我想提一下片名翻譯的問題。當年台灣片商為了嘩眾取寵,給它起了一個「標新立異」的譯名《妮可基嫚之風情萬種》,想藉此增加賣座。這個中文片名俗氣得像是精品店和時尚雜誌的廣告標語,還完全悖離故事主旨,令人啞然失笑。故本篇討論,筆者皆以原作直譯的《仕女圖》稱之。

*關於《仕女圖》

《仕女圖》對許多讀者來說相當冷僻,為了能讓各位理解後續的影像分析,筆者就先佔用一些篇幅來講述故事內容。
來自紐約的孤女伊莎貝爾・艾契爾 (Isabel Archer)在父親去世後,遷往倫敦與姨母一家同住。她美麗不馴的氣質吸引了許多追求者,像是鄰居沃柏頓勳爵(Lord Warburton)、波士頓名門繼承人賈斯柏・古德伍德 (Caspar Goodwood)、還有她孱病的表哥拉爾夫・圖切特 (Ralph Touchett),但她毅然拒絕了他們的求婚。 在這三個男人當中,伊莎貝爾對賈斯柏懷有浪漫的情愫,但她認為婚姻會犧牲她珍視的自由和獨立性,因此擱下了這段感情。
另一方面,表哥拉爾夫深知自己的感情注定無果,但因為深愛表妹,加上他體弱多病,因此在其父死前,央求他把大部分的遺產留給了伊莎貝爾。然而,這筆巨額遺產卻帶給了伊莎貝爾難以料想到的厄運。一對居住在佛羅倫斯的美國僑民吉爾伯特・奧斯蒙(Gilbert Osmond)和他的情婦梅爾夫人(Madame Merle)覬覦這筆可觀的財富,而後在梅爾夫人的精心策畫下,伊莎貝爾毫不知情地落入圈套,嫁給了奧斯蒙。
婚後的伊莎貝爾宛如身處地獄,忍受丈夫的監控和身心暴力。唯一讓她安慰的是丈夫與第一任妻子的女兒:溫馴善良的潘希。然而潘希同樣也受迫於父親的鐵腕,無法和心上人愛德華・羅希爾(Edward Rosier)結合,在奧斯蒙的野心策畫下,他想把潘希嫁給伊莎貝爾從前的追求者沃伯頓勳爵,然而後者對伊莎貝爾舊情難忘,無意迎娶潘希,這使得奧斯蒙和伊莎貝爾原本就惡劣的婚姻關係更雪上加霜。
而後,隨著表哥拉爾夫即將病逝、潘希的身世被揭發(實際上是奧斯蒙和梅爾夫人通姦誕下的女兒),心如死灰的伊莎貝爾最後瞞著丈夫返回英國,陪伴表哥度過人生最後的時光。
在故事結尾,伊莎貝爾在表哥病逝後,再次遇見賈斯柏。他肯求伊莎貝爾放下對婚姻的恐懼,和他遠走高飛,並且熱切地擁吻她。然而,伊莎貝爾猶豫了,最後逃離了愛人的懷抱,故事就在她思忖著要奔向自由,抑或回到暴虐丈夫精心打造的囚籠這一刻,畫下充滿懸念的句點。

*綺羅衣衫下的女性政治寓言

電影學者 Rebecca M. Gordon 在〈Portraits Perversely Framed: Jane Campion and Henry James〉一文中說:「這部電影將伊莎貝爾作為一個肖像,而不是一個完整的主體來呈現,透過服裝和頭髮的變化來描繪出她的社會發展歷程,以及這對她外在形象的影響。從詹姆斯的圖像和她自己的電影劇目中汲取靈感,康萍使用打光、動態構圖和迅速轉變的視角,盡可能地觸及伊莎貝爾的內心衝突,以及其他角色對她的反應。」(註一)
筆者想針對這段引述的話,加以辯證。《仕女圖》是一部服裝政治的寓言,伊莎貝爾每次出場的裝束和盤髮,都強烈地呈現出一個女人在與「以父之名」的婚姻墳場對撞下,她的身體是如何被包裝、被呈現──精緻名貴的華服和珠寶,暴露出女性主體的羸弱性,宛如純金打造的刑具,把她的肉身裹得難以喘息。
沒錯,這些美麗的裝束掐住了伊莎貝爾的靈魂,使她無法自由揮灑生命。但筆者認為,這些框架住伊莎貝爾的綺羅衣衫,作用等同於張愛玲遺作《小團圓》中大量出現的「經血、折斷的子宮頸、打胎的胎兒殘屍」等血肉模糊的圖象,目的是用以揭開瘦弱傷殘的女性生命,蜿蜒曲折地反向帶出異質的女性主體性。
無論是張愛玲用「經血、殘廢子宮頸、胎兒屍塊」所凸顯的恐怖片畫面,或者是珍・康萍鏡頭下「盤髮、服裝、珠寶」帶出的囚籠肖像,二者皆鏗鏘有力地藉此開展出女主人公的傷痕敘述,藉由她們身為社會邊緣的客體、荏弱易摧折的身體和心靈,帶出女性在父權體系壓迫下的掙扎和苦難。
比起以強大康健的女性來塑造出「豐碩女性主體」,珍・康萍和張愛玲作品藉由物化客體所呈現出的「瘦弱女性主體」,才是真真正正地藉由女人實際生命體驗的苦與痛,進而對父權體制進行控訴與反制,而這樣的瘦弱女性主體才成就了真正的女人,而非「我女人,我驕傲」這類空泛的政治正確口號。
以下,筆者要以伊莎貝爾的裝束解析,闡明導演如何善用衣著下的嬴弱女性主體,來賦予《仕女圖》這部電影女性主義的新生。

*用裝束描繪的女性主義預言

(1) 現代女性主義的畫外音
在電影《仕女圖》開頭,我們看到一群 20 世紀女性的臉部特寫,在黑白濾鏡捕捉下,她們輪番對著鏡頭前的觀眾低語。導演想藉由視覺語言來翻轉女性的角色形象,讓她們從傳統陽性社會中(甚至是原著小說)的「被視」(男性視角)過渡到改編電影中的「我視」(女性視角)。從這種把女性角色從被動客體拉抬到主動客體的過渡觀望,觀眾可以清楚感受到導演想以女性主義的途徑,賦予亨利・詹姆斯小說新面貌,企圖心十分強烈。
電影接著在伊莎貝爾婚前的形象塑造,也承襲這種以現代女性的畫外音聲,來反覆打斷亨利・詹姆斯鋪排的故事節奏。
導演以現代女性的審美,來改造女主人公伊莎貝爾,賦予她自由獨立的新氣象。在服裝造型上,妮可基嫚飾演的伊莎貝爾以一頭蓬亂盤髮示人,格外有種男孩子氣(tomboyish)的不馴特質,甚至毫無顧忌地在男士面前拔下靴子嗅聞;在穿著方面,多以肅斂的黑色裙裝為主,說明伊莎貝爾還在服喪當中。
電影中,另一個女性凝視畫面是出現在伊莎貝爾的「四人行」情慾幻想。鏡頭聚焦在床上的伊莎貝爾,腦海裡想象著與賈斯伯等三位追求者嘗試魚水之歡。然而,這場離經叛道的女性情慾探索,卻被女主角睜眼看見三對男性注視(male gaze)的景象驚悚地打斷。這段打斷原著敘事的女性凝視(female gaze),也因此使得電影對獨立新女性的詮釋,變得更加複雜。
一方面,導演賦予了女主角更多揮灑自由的空間;一方面,她又否定了女性自由的可能。
藉由伊莎貝爾和三個男人的兩極情慾對視,還有伊莎貝爾隨之出現的恐懼和退縮情緒,帶出其中暗藏的弔詭:女性的情慾自主,很奇怪的,某種程度是把自己的權柄交由男人,讓自己在男性物慾下喘息。依此來解,只要是陽性價值存在的一天,任何形式的女性自由伸張,最後都會遭到反噬。
同理,伊莎貝爾此時的大膽活潑、獨立自信,實際上也是來自男性社會體制施予她的寬容和恩惠。若不是姨丈和表哥拉爾夫給予年輕失怙的伊莎貝爾療傷的避風港,那麼她也無法盡情展現真性情。
男性威權的統御,很難用絕對的善或惡來界定,像是電影添加的女性視角畫外音,最後都還是要反扣回對立的男性主旋律上。也就是說,女性自由的展現或禁制,其實都得端賴這些大權在握的男性是否願意給予異性揮灑的空間。
藉由代表良善的拉爾夫一家,我們看見正向的男性家族對伊莎貝爾的尊重與愛護,使她綻放自信與前衛的活力;相反地,奧斯蒙代表的邪惡男性暴力,又將她新生的女性力量踐踏得一絲無存。
透過以下對伊莎貝爾服裝的解讀,將可以看到這個角色的女性視角是如何被剝除、徹徹底底變成活在男性視角下的微弱女性客體。
(2)藤蔓叢生的垂死意象
珍・康萍把服飾和建築透過「藤蔓」連結在一起:在佈滿枝枒和藤蔓的大理石色古老建築環繞下,伊莎貝爾被奧斯蒙所誘,接受了他的求婚;伊莎貝爾的白底藤蔓紋日裝,顏色、花樣都和她身處的古老建築如出一轍。
藤蔓是陰謀的化身,古舊遺跡和環伺的羅馬人物塑像則代表陵墓,這些外在細節在在使得這場求婚戲碼充滿了詭譎不安的氣息。
而伊莎貝爾身上的藤蔓紋白色日裝就像是哀輓的壽衣,指出這場婚姻將會把她拉入陰暗垂死的精神墳墓之中。除此之外,她手上拿的黑白條紋陽傘,還有帽子綁帶,和藤蔓紋一樣扮演了把父權暴力具象化的媒介。
奧斯蒙刻意弄失依莎貝爾的陽傘,再假裝拾回這把黑白條紋傘(象徵監獄),加上精心算計的為佳人搭傘(求婚定情),在畫面意義上,讓伊莎貝爾不自覺地走進傘下(被囚禁)。從這幕開始,珍・康萍話鋒一轉,藉由帶有陽具意涵的陽傘,加上「持傘者由女變男」的肢體動作設計,讓女主角喪失獨立自由之權柄,連帶翻轉了全片的男女地位關係,從此女性凝望視角失去了主述地位,取而代之的男性視角開始恣意禁錮、摧殘女性主體。
(3)象徵囚籠的條紋印花
衣服的選用反映了伊莎貝爾的心理狀態,以及外在人事物對她的潛移默化。
伊莎貝爾從陽台處看見賈斯柏遠遠走來,佔據銀幕的大理石欄杆好似監獄鐵窗,而穿著一身藍色條紋日裝的她宛如囚犯被禁錮在牢籠內,侷促不安地望向外面的世界。
緊接著,伊莎貝爾和表哥拉爾夫在陰暗潮濕的馬廄裡,有了一段深長的對話。她穿著同樣的藍色條紋服飾,背後是圈養馬匹的鐵籠,籠子的層條影子覆蓋在她蒼白的臉龐上,讓她的身體自然而然被周圍環境吞沒,與黑色電影(film noir)常見的打光手法相似。
導演藉由同樣藍色冷調的條紋服裝,把伊莎貝爾的形象和馬廄的界線模糊在一塊,好像大宅中的一縷魂魄。導演藉由服裝的選用,歷歷鮮明地說明:伊莎貝爾如今就如同這些馬,被圈禁、被役使,在奧斯蒙殘暴的鞭笞下,她早已完全喪失了自我。
隨後,伊莎貝爾偕同丈夫賞花一段,她同樣選穿條紋日裝,只是顏色改成了藍灰色,條紋是深紫色,上衣中間接合處做花藤刺繡,色調和成簇的各色藍紫繡球花輝映成彰。表面上,她的服裝設計是為了與繡球花宴相應和,但我們從條紋線和(與伊莎貝爾落入奧斯蒙陷阱時的服裝相映的)蔓生花藤設計這些服飾線索中可以看見另一個版本的故事,為得體表象下,暗潮洶湧的婚姻暴力提供有跡可循的證據。電影用經緯交織的女裝佈下草蛇灰線,斷斷續續地指涉失衡的男女關係,也帶出了伊莎貝爾和奧斯蒙在婚後的權力關係消長。
條紋日裝,是囚衣的脫化,象徵伊莎貝爾已成為了婚姻的囚徒。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7664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釀電影:專為影癡而生的媒體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我們知道影癡如你,要的不只是「N 分鐘看完一部電影」。《釀電影》有最精心慢釀的深度電影專題,一解你挑剔的味蕾。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我對於選角策略沒有強烈的意見,但特別想跟大家分享一個心得。我從小就看著電影電視裡的白種美女長大,若將時間倒退二、三十年,那時的我或許也無法欣賞海莉.貝利飾演的小美人魚,然而如今,我發自內心感覺海莉.貝利很美,她的膚色、扮相與外型不會影響我欣賞她。這樣的變化需要時間,也需要有意願走出舒適圈來適應。
當我們談論莒哈絲時,我們究竟在談論什麼?莒哈絲迫切的書寫中,總是伴隨著慾望與死亡,揚也坦承她激發出自己原先沒有的暴力因子──愛到想把對方殺了,可是又無法想像對方死亡;難以接受存活於沒有她的世界,卻又相愛到忘記遇到她之前,自己是如何存在著。
倘若女人或一位母親,其實都需要出走,那麼 1970 年代的梅英只能走到離家幾公里內的密屋,而清茂騎著腳踏車並不困難地一探究竟;2000 後的媽媽具備了開車、航班劃位等更多元的交通技能,不需要外力協助也就無需交代,走得更靜也走得更遠,我和弟弟極其困難地欲辨認母愛,而我們終究追不回這位媽媽。
藉著講述薇奧麗的故事,帶出她身處的時代,喜好文藝的觀眾彷彿進入 整幢輝煌熱鬧的文學現場,《盛開紫羅蘭》相當程度地提及西蒙波娃,也意有所指地暗示薇奧麗與波娃之間的親密交情,但如果認真去同理、感受薇奧麗,或可以理解,這份愛戀只是一場煙霧,裡頭湧動的是關於薇奧麗(而非關西蒙波娃)的生命課題。
時間模稜、時空通融的影像,指向過去,也指向現在與未來。重複播送的〈You and Whose Army〉唱著神聖羅馬帝國,說著法語的 Jeanne 抵達中東各地的語言屏障,以及維勒納夫自稱「外來者」的背景,在在異化著文本,異化著我們「定位」那些大遠鏡鏡頭下的環境空間。
重溫敘境與動機的個別意義是必要的,但要把握問題梗概,可先試問:基於影像與主觀視覺經驗間的諸多重疊,一台攝影機可能代言故事中的誰,又或者不代言任何故事人物?由此也有別的衍伸疑惑,例如追蹤鏡頭是誰在追誰(who’s following who)?或者,鏡頭是否充任了敘境內部(diegetic)的觀點?
我對於選角策略沒有強烈的意見,但特別想跟大家分享一個心得。我從小就看著電影電視裡的白種美女長大,若將時間倒退二、三十年,那時的我或許也無法欣賞海莉.貝利飾演的小美人魚,然而如今,我發自內心感覺海莉.貝利很美,她的膚色、扮相與外型不會影響我欣賞她。這樣的變化需要時間,也需要有意願走出舒適圈來適應。
當我們談論莒哈絲時,我們究竟在談論什麼?莒哈絲迫切的書寫中,總是伴隨著慾望與死亡,揚也坦承她激發出自己原先沒有的暴力因子──愛到想把對方殺了,可是又無法想像對方死亡;難以接受存活於沒有她的世界,卻又相愛到忘記遇到她之前,自己是如何存在著。
倘若女人或一位母親,其實都需要出走,那麼 1970 年代的梅英只能走到離家幾公里內的密屋,而清茂騎著腳踏車並不困難地一探究竟;2000 後的媽媽具備了開車、航班劃位等更多元的交通技能,不需要外力協助也就無需交代,走得更靜也走得更遠,我和弟弟極其困難地欲辨認母愛,而我們終究追不回這位媽媽。
藉著講述薇奧麗的故事,帶出她身處的時代,喜好文藝的觀眾彷彿進入 整幢輝煌熱鬧的文學現場,《盛開紫羅蘭》相當程度地提及西蒙波娃,也意有所指地暗示薇奧麗與波娃之間的親密交情,但如果認真去同理、感受薇奧麗,或可以理解,這份愛戀只是一場煙霧,裡頭湧動的是關於薇奧麗(而非關西蒙波娃)的生命課題。
時間模稜、時空通融的影像,指向過去,也指向現在與未來。重複播送的〈You and Whose Army〉唱著神聖羅馬帝國,說著法語的 Jeanne 抵達中東各地的語言屏障,以及維勒納夫自稱「外來者」的背景,在在異化著文本,異化著我們「定位」那些大遠鏡鏡頭下的環境空間。
重溫敘境與動機的個別意義是必要的,但要把握問題梗概,可先試問:基於影像與主觀視覺經驗間的諸多重疊,一台攝影機可能代言故事中的誰,又或者不代言任何故事人物?由此也有別的衍伸疑惑,例如追蹤鏡頭是誰在追誰(who’s following who)?或者,鏡頭是否充任了敘境內部(diegetic)的觀點?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11/20日NVDA即將公布最新一期的財報, 今天Sell Side的分析師, 開始調高目標價, 市場的股價也開始反應, 未來一週NVDA將重新回到美股市場的焦點, 今天我們要分析NVDA Sell Side怎麼看待這次NVDA的財報預測, 以及實際上Buy Side的倉位及操作, 從
Thumbnail
Hi 大家好,我是Ethan😊 相近大家都知道保濕是皮膚保養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步。無論是在畫室裡長時間對著畫布,還是在旅途中面對各種氣候變化,保持皮膚的水分平衡對我來說至關重要。保濕化妝水不僅能迅速為皮膚補水,還能提升後續保養品的吸收效率。 曾經,我的保養程序簡單到只包括清潔和隨意上乳液
Thumbnail
黑白攝影,一台鋼琴,一張椅子,八十八個黑白琴鍵,幾盞燈,幾支收音麥克風,沒有任何一句言語。因為要說的都在旋律裡,以及空央音拍攝的那張臉孔,我們所熟悉的坂本龍一臉孔。
Thumbnail
阿焦所灌輸的各種「應該」,並不是來自於外界的教條,而是因應極權的正向自我信念所產生的一種反動──希望 Riley 可以先為未來做好準備,以免因為天真而受傷。只可惜,這個反動一樣試圖統治精神世界,結果變成另一種反噬,圈養出完美主義這頭巨獸,鋪天蓋地的自我批判就此降臨。
Thumbnail
《腦筋急轉彎》談論的是「記憶」。記憶球積累著人對生命的回憶,在必要時於人的腦海中播放。不被人所在意的記憶,記憶球會逐漸變得灰暗,直到被大腦清除。而對人最為珍貴的那一次記憶會變成核心記憶球,核心記憶球顯得特別閃耀,同時被擊入大腦中的某一個島嶼,藉以形塑出一個人的性格。
Thumbnail
如果說,第一集教會我們要「擁抱所有情緒」,這次就是要面對「長大」:接受世事的無法確定,以及自己的難以捉摸。我們不再是一個永遠都自信,或是懦弱,或是自私,或是羞赧的人,而是有無數個面向在時時變換。
Thumbnail
電影開頭是如此雋永,揭示了一段頭也不回的離去、一些單純的人、一整座台北的失魂、一個時代的終結。Vicky 在橋上走著,輕快地,像欲飛的鳥;手裡叼了菸,吸了又吐,頭髮飛揚;林強的音樂和天橋的藍光同時擊向觀眾──那一刻極美,鬱鬱蒼蒼的無謂和千禧台北的紊亂,藍藍的科技的光潑灑上飄揚的身影,最後沒去。
Thumbnail
《俘虜》上映至今,反響不絕於耳,戰爭與愛這兩個最衝突的字眼融入了《俘虜》之中,而俘虜的靈魂就在於〈Merry Christmas Mr. Lawrence〉──每當聽見那陌生的甘美朗旋律,就想起在那遙遠的國度、不知名的戰場上,曾有個人深愛著另一個人。
Thumbnail
《花樣年華》英文片名為「In the Mood for love」,在愛裡所懷抱的種種心緒、展現的情態,就是一場花樣年華。曾在愛裡的不甘寂寞、不願服輸,卻又在最值得綻放的年華裡,狠下心過上了一段無人過問的日子,若還有什麼放不下,說起來便化作傳說,封存在樹洞裡,年華逝去,心事落地,任其風塵——大時代下
Thumbnail
王家衛說《花樣年華》不是愛情故事,而是懸疑片,一對男女試圖明白枕邊人為何出軌,試圖理解這種絕望為什麼會發生?他們依舊死抓著這永遠無解的問題,不願面對事實,而是絕望地推開這問題的答案,試圖利用角色扮演揣摩一切,卻在嘗試道破這份不道德的情感時,自己深陷其中,不停重演一份或許根本不存在的姦情。
Thumbnail
愛特伍自少女時代,就已是位特立獨行、無畏與眾不同的女俠,不僅行事有自己獨到的作風,也很樂意為弱勢發言(包括大自然與環保)。她無法認同女性的歸宿是家庭,也完全無視當時的社會主流,不認同女人只能家庭或事業二選一。愛特伍從事寫作,寫詩寫小說,而不是擔任一般女性被歸類的秘書、教師、空姐等工作。
Thumbnail
艾諾拉的聰明才智,與二哥夏洛克不相上下,有能力成為很好的偵探,但艾諾拉更知道如何讀懂「情感」,兩人的價值觀也相異。福爾摩斯家的這位小妹,天生就有「能力越強,責任越大」的自覺。理性到不近人情的夏洛克,選擇接案與否的原則是案子本身有不有趣,聰明又善良的艾諾拉,卻在乎對方是否確實需要幫助。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11/20日NVDA即將公布最新一期的財報, 今天Sell Side的分析師, 開始調高目標價, 市場的股價也開始反應, 未來一週NVDA將重新回到美股市場的焦點, 今天我們要分析NVDA Sell Side怎麼看待這次NVDA的財報預測, 以及實際上Buy Side的倉位及操作, 從
Thumbnail
Hi 大家好,我是Ethan😊 相近大家都知道保濕是皮膚保養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步。無論是在畫室裡長時間對著畫布,還是在旅途中面對各種氣候變化,保持皮膚的水分平衡對我來說至關重要。保濕化妝水不僅能迅速為皮膚補水,還能提升後續保養品的吸收效率。 曾經,我的保養程序簡單到只包括清潔和隨意上乳液
Thumbnail
黑白攝影,一台鋼琴,一張椅子,八十八個黑白琴鍵,幾盞燈,幾支收音麥克風,沒有任何一句言語。因為要說的都在旋律裡,以及空央音拍攝的那張臉孔,我們所熟悉的坂本龍一臉孔。
Thumbnail
阿焦所灌輸的各種「應該」,並不是來自於外界的教條,而是因應極權的正向自我信念所產生的一種反動──希望 Riley 可以先為未來做好準備,以免因為天真而受傷。只可惜,這個反動一樣試圖統治精神世界,結果變成另一種反噬,圈養出完美主義這頭巨獸,鋪天蓋地的自我批判就此降臨。
Thumbnail
《腦筋急轉彎》談論的是「記憶」。記憶球積累著人對生命的回憶,在必要時於人的腦海中播放。不被人所在意的記憶,記憶球會逐漸變得灰暗,直到被大腦清除。而對人最為珍貴的那一次記憶會變成核心記憶球,核心記憶球顯得特別閃耀,同時被擊入大腦中的某一個島嶼,藉以形塑出一個人的性格。
Thumbnail
如果說,第一集教會我們要「擁抱所有情緒」,這次就是要面對「長大」:接受世事的無法確定,以及自己的難以捉摸。我們不再是一個永遠都自信,或是懦弱,或是自私,或是羞赧的人,而是有無數個面向在時時變換。
Thumbnail
電影開頭是如此雋永,揭示了一段頭也不回的離去、一些單純的人、一整座台北的失魂、一個時代的終結。Vicky 在橋上走著,輕快地,像欲飛的鳥;手裡叼了菸,吸了又吐,頭髮飛揚;林強的音樂和天橋的藍光同時擊向觀眾──那一刻極美,鬱鬱蒼蒼的無謂和千禧台北的紊亂,藍藍的科技的光潑灑上飄揚的身影,最後沒去。
Thumbnail
《俘虜》上映至今,反響不絕於耳,戰爭與愛這兩個最衝突的字眼融入了《俘虜》之中,而俘虜的靈魂就在於〈Merry Christmas Mr. Lawrence〉──每當聽見那陌生的甘美朗旋律,就想起在那遙遠的國度、不知名的戰場上,曾有個人深愛著另一個人。
Thumbnail
《花樣年華》英文片名為「In the Mood for love」,在愛裡所懷抱的種種心緒、展現的情態,就是一場花樣年華。曾在愛裡的不甘寂寞、不願服輸,卻又在最值得綻放的年華裡,狠下心過上了一段無人過問的日子,若還有什麼放不下,說起來便化作傳說,封存在樹洞裡,年華逝去,心事落地,任其風塵——大時代下
Thumbnail
王家衛說《花樣年華》不是愛情故事,而是懸疑片,一對男女試圖明白枕邊人為何出軌,試圖理解這種絕望為什麼會發生?他們依舊死抓著這永遠無解的問題,不願面對事實,而是絕望地推開這問題的答案,試圖利用角色扮演揣摩一切,卻在嘗試道破這份不道德的情感時,自己深陷其中,不停重演一份或許根本不存在的姦情。
Thumbnail
愛特伍自少女時代,就已是位特立獨行、無畏與眾不同的女俠,不僅行事有自己獨到的作風,也很樂意為弱勢發言(包括大自然與環保)。她無法認同女性的歸宿是家庭,也完全無視當時的社會主流,不認同女人只能家庭或事業二選一。愛特伍從事寫作,寫詩寫小說,而不是擔任一般女性被歸類的秘書、教師、空姐等工作。
Thumbnail
艾諾拉的聰明才智,與二哥夏洛克不相上下,有能力成為很好的偵探,但艾諾拉更知道如何讀懂「情感」,兩人的價值觀也相異。福爾摩斯家的這位小妹,天生就有「能力越強,責任越大」的自覺。理性到不近人情的夏洛克,選擇接案與否的原則是案子本身有不有趣,聰明又善良的艾諾拉,卻在乎對方是否確實需要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