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識月邊音 —— 阮】

2023/06/06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宋 . 李嵩 《聽阮圖》
台北故宮博物院里,典藏有一幅宋代畫家李嵩所繪的《聽阮圖》。
在這幅畫的布局中,畫面後方,有精雅的宋瓷古玩羅列,畫面正中,則是一位意態悠閑的男子,坐卧於竹榻上,眼神凝視著芭蕉樹旁,一位正彈奏著「阮咸」的仕女。
《聽阮圖》,是李嵩的代表作品之一,畫家為我們永遠定格的這一個片刻,讓後代的你我得以知曉:宋代器物之精美、文人生活的雅緻、那飄然若仙人一般的服飾,以及當時正流傳的這個樂器--阮。
相信很多聽眾朋友讀過白居易所描寫的聽阮心情,您是不是也為這樣的美,而深深撼動?
他說:
「掩抑復凄清,非琴不是箏。還彈樂府曲,別占阮家名」。
「古調何人識?初聞滿座驚……時移音律改,豈是昔日聲」?
那凄迷、而又含蓄低回的音韻,像古琴又不是古琴,與箏一樣的悅耳,卻也不是箏。這自古而來的調子,有誰人能懂得?時日更迭,歲月移轉,未來我們所能聽見的,還會是那昔年的古音嗎?
我們就來認識一下,李嵩和白居易筆下的這份感動。
請欣賞,阮的演奏--《綻放》。
【綻放】 作曲 /蘇文慶 阮演奏 / 許妙伊 鋼琴伴奏 / 高韻堯
中國傳統的彈撥樂器,有着傲視全球的技巧高度與美學特點,不論古琴、古箏、琵琶都是如此。左手或揉按、或滑走,琴弦上震動出的「餘音」裊繞;這種虛實相間的音色變化,帶出了中國古典音樂中,最重要的「氣韻」之美。
剛才我們所聽見的「阮」,也是這般。
白居易認為它同時兼具了琴與箏的優點,而左手長距離滑弦的奏法,更是能夠既宛轉、又深刻地傾吐音樂的情感,真的是「掩抑復凄清」。
古時稱阮為「秦琵琶」,又因為它的外型有如一輪圓圓的滿月,我們也喜歡叫它「月琴」。晉朝時,竹林七賢之一的阮咸,非常喜愛這個樂器,後來便以「阮咸」之名作為它的定稱。( 或者,就簡稱為「阮」。)
其實又何止外型如明月?阮的音色也如同夜晚的月光,是那麼地溫潤,給人以柔美恬靜的撫慰。
在剛剛這曲《綻放》中,您定然有所體會。樂曲後段的轉折,切換成西班牙吉他曲的風格,節奏熱烈俐落,也展現了阮咸宜中宜西的豐富表現力。
(註:樂曲後半段的旋律主題,參考自西班牙作曲家阿爾班尼士吉他獨奏作品《傳說》)
剛才提到阮的知音--晉朝竹林七賢之一的阮咸,曾創作過古琴曲《酒狂》的阮藉,便是他的叔叔;水晶曾為您介紹過的音樂家嵇康,以及山濤,也都是他的好朋友。
同樣精通音律的阮咸,雖然在生活上隨性放任、不拘小節,但對音樂的講究可是毫不含糊。
漢末以後,中原戰火連連,晉武帝心憂宮廷雅樂的衰亡,於是命當時一位音樂家荀勗重新校定十二律呂。
荀勗校定音準後所奏出的樂音,包括鐘鼓、絲竹、金石……等,眾人都嘆服其妙。可唯有阮咸指出:荀勗所校定的音律過高,過高則其聲銳利悲涼,不能體現雅樂的平和之音;這應該是因為荀勗所採用的尺度不符合古律所致。
事後證實,阮咸的判斷完全正確,也讓荀勗對阮咸高超的音樂才能無比敬佩。
下面我們來聽聽,阮的獨奏曲--《終南古韻》。
【終南古韻】 作曲 / 寧勇 阮演奏 / 饒思銘
山林里,清風吹拂,阮咸與好友們,傾聽著鳥鳴與潺潺的流泉。
在紛擾黑暗的政治環境下,能保有心靈一片凈土,這種自在天然,是阮咸最喜歡的生活態度。他把這樣的嚮往,寫入一支琴曲《三峽流泉》中。
剛才這首《終南古韻》,很能呼應阮咸山林徜徉的心境;而終南山,一直是歷代以來高士們隱居修行的處所,更是傳說中老子留下五千言《道德經》的地方。音符間所抒發的層層古意,耐人尋味。
節目最後,水晶為您播放--《天高雲淡》。
除了白居易,水晶也十分喜愛這一闋宋詞--《詠阮》
不似琵琶不似琴,四弦陶寫晉人心。
天外曲,月邊音……清致高標記竹林。
今天節目里,讓我們重新認識這這溫純柔雅的--「月邊音」。
感謝您的收聽,<中國古典樂曲欣賞>,我們下次見!
水晶節目,線上聆聽

*歡迎你向水晶傳遞愛心。( 於螢幕最下緣,右邊角落。 )
*在方格字構築的時空中,覓知音。對我來說,那是極其珍貴的遇合。也期盼你的訂閱與追蹤。
*給以水晶贊助,更是莫大的溫暖浥注。使我知道,看似孤獨的燈下行文,那背後,有您的鼓舞。
謝謝你的閱讀

*水晶粉絲專頁

水晶
水晶
希望之聲國際廣播電台【中國古典樂曲欣賞】及【經典樂聲】主持人。 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musicpoems/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