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止息的海潮聲】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繪畫創作 : 席德進

繪畫創作 : 席德進




水晶節目,線上聆聽

https://www.soundofhope.org/post/528473?lang=b5




各位聽眾朋友,歡迎你與我一同翱翔旋律間,共賞好音樂。我是水晶。

前兩期節目《青春作伴好還鄉》中,水晶介紹了「蜀派古琴」,還告訴聽眾朋友,父親是四川人。後來便有聽眾來信,說他好開心,與水晶竟是同鄉呢!

不過,水晶生於臺灣,長於臺灣,四川雖是故園,卻是從未造訪過的夢土。在我心底的情感歸屬,臺灣,才是真正撫我育我的故鄉。


清末民初的文人梁啟超,在1911年來台時,居住於台中霧峰,他曾經寫下這樣的詩句:

傳語王孫應好住,海隅景物勝中州


--朋友啊!我想告訴你們,這兒值得你長居久住,海之一角的此地,風華好景,勝過中原大陸。

這兩句詩,有如奇異預言,神準的預見了未來、海峽兩地的鮮明對照。

梁啟超筆下的海隅風物,到底是怎樣的美好?就讓我們從臺灣的音符,來一趟小小的巡禮。

請先欣賞,以小提琴、大提琴、鋼琴,三重奏型式演奏的臺灣歌曲--《思慕的人》。


raw-image




當寒冷的北風吹起,北國大地的鳥兒們,會循著風,向南飛行。和暖的臺灣,成為這些候鳥平安越冬的棲息之所。

2014年深冬,一隻小白鶴,孤伶伶地降落在臺灣北端的金山,還不到一歲的牠,似乎與爸爸媽媽失散了。

來自冷冽西伯利亞苔原,長達五千公里的飛行路線,迷途的小鶴,既驚恐又疲憊。

牠棲息於金山黃爺爺的農田,不再遠飛--小白鶴,你的家人呢?同行的夥伴呢?途中是否經歷了可怕的風雨?


黃爺爺展開溫暖雙臂,歡迎這位遠方的「小」朋友。這一道善的漣漪,有如蓮花的開綻,向週邊圈圈擴散 ……

為了讓小白鶴能有安全飲食,附近農戶開始了不用農藥、不施化肥的「友善耕作」。在本是休耕的土地,引水入田,希望水田裏的蝦蟹小魚,足夠讓小白鶴長高、長壯,不遠的未來,能展翅千里,回返自己的故鄉。




收留了福建、廣東、中原各族裔移民,加上臺灣本土原住民族;在飄搖多難的歷史中,還經受了荷蘭與西班牙人的入侵、日本的統治。沛然多元的文化經歷,在這座島嶼上紛然交織。相依,互助,締造了讓人震驚、也讓人感動的「臺灣奇蹟」。

音樂的風貌也是如此。

傳承久遠的「南管」,來源和範疇比較繁雜些的「北管」,「客家八音」,在臺灣始終保存的祭孔大典,當中所使用的「大晟樂」,以及無數琳瑯百態的地方民謠……

下面我們就來聽聽這曲你一定也非常熟悉的地方古調「恆春調」。

請欣賞以傳統樂器大廣弦,所演奏的--《思想起》。

raw-image

小白鶴在黃爺爺的農田上安頓、成長,羽翼漸豐,重新煥發生命的活力。

(金山的居民給小鶴起了一個名字叫:金鶴--「金鶴」二字,在臺灣話的發音中,便是「真好」的意思。)

本該在翌年春天北歸,小白鶴卻選擇留在這座美麗之島。

在島上,牠渡過一年半、五百多個日子。那天,小白鶴不斷舞動雙翅,長長的曲項昂起又低垂,伴隨啾啾鳴叫聲,原來,牠是在對爺爺作最後的致謝。

爾後,牠終於振翅飛起,向著北方雲天,高翔而去……




接著我們將視角往南移。康熙年間,有位詩人孫元衡,自四川調任臺灣,他所書寫的詩篇《刺桐花》,是這麼說的:


春色燒空白海涯,柳營繞遍到山家。崑崙霞吐千層豔,華嶽蓮開十丈花


清朝初期,臺灣南方廣植刺桐,每年仲春過後,一簇簇火紅豔麗的花朵,一望無際,如若絢爛霞光,遠映著蔚藍海洋。

白海,指的是位在台南西邊的臺灣海峽。




剛才那支《思想起》,來自臺灣南端的海角「恆春」。敘述的是先民渡海來台時的艱苦辛酸。

當然,對全球華人聽眾而言,大家最熟悉的,還是臺灣的流行歌曲。繼續水晶為您播放,出生於臺灣離島澎湖,已故歌手張雨生的作品--《大海》。


raw-image




從那遙遠海邊,慢慢消失的你

本來模糊的臉,竟然漸漸清晰

想要說些什麼,又不知從何說起

只有把它放在心底

 

茫然走在海邊,看那潮來潮去

徒勞無功,想把每朵浪花記清

想要說聲愛你,卻被吹散在風裡

猛然回頭,你在那裡

 

如果大海能夠喚回曾經的愛

就讓我用一生等待

如果深情往事,你已不再留戀

就讓它隨風飄遠

 

如果大海能夠帶走我的哀愁

就像帶走每條河流

所有受過的傷,所有流過的淚

我的愛

請全部帶走




自1954年起的二十多年間,共軍多次砲襲臺灣離島金門,尤以1958年8月23日,戰況最為慘烈,史稱八二三砲戰。這一系列戰役,中華民國守住了金門,也保全了臺灣。

惦念在前線作戰的家鄉子弟,卑南族陸森寶先生創作了這首歌:《美麗的稻穗》。

這支歌,告慰已犧牲的亡靈,也呼喚著戰火中的青年,莫忘記稻花飄香,莫忘記家鄉風景,平安歸來。

「我們的稻穗,何其美麗!今年是豐年,陽光下翻湧的美麗稻穗,將要收割」!

請欣賞,這曲聞之便讓人落淚的歌,以臺灣卑南族語演唱的--《美麗的稻穗》。 


raw-image




福爾摩沙,美麗之島。

從孫元衡,到梁啟超;從代代渡海的移民,到西伯利亞小白鶴。

臺灣,有如孤懸海角的一葉風帆,正破浪前行;舟船上,乘載的是源自中華各地的人民,他們相互扶持,同舟共濟。

若要回應梁啟超,海角景物,能勝於中州的,究竟是甚麼呢?

 

我想,除了民主,除了自由,更珍貴的,是他們更多更多的承繼了中華民族自古以來的美德-- 仁愛,包容,堅忍,以及一顆感恩的心。

那,是我所生所長的寶島,伴隨湧動海濤,日夜不止息的光輝。

但願我們,不要丟失,不要遺忘。

我是水晶。我們下次空中見!        




*歡迎你向水晶傳遞愛心。(於螢幕最下緣,右邊角落。 )

 粉絲專頁

水漾晶輝


 謝謝你的閱讀




        

 

 

 

avatar-img
34會員
17內容數
我極願成為那個遞送某種芳息的信使 —— 隨風而遠,又倏然而至;神秘,並美麗的芳息。 時宇雖闊,宿棲於無邊、卻流向你的樂聲裡,終會尋見你所熟悉的心跳。憶起埋藏已久,卻似曾相識的古老神魂 —— 歡迎知音人的聆賞 —— 中國古典樂曲欣賞。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水晶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桃花兒嫣紅,還滾動着昨夜的雨露,寧靜晨光中,絲絲垂柳如煙。
宋代,以精雅圓熟、深富性靈之美的藝術風格,為中國音樂史撰寫下極為動人的一章。
天外曲,月邊音,清致高標記竹林。
他那永不被寒雨磨滅的溫厚,也為我的故鄉,點上了一盞暖色的燈火 ...
柳,藏寄了許多舊時相思 ......
桃花兒嫣紅,還滾動着昨夜的雨露,寧靜晨光中,絲絲垂柳如煙。
宋代,以精雅圓熟、深富性靈之美的藝術風格,為中國音樂史撰寫下極為動人的一章。
天外曲,月邊音,清致高標記竹林。
他那永不被寒雨磨滅的溫厚,也為我的故鄉,點上了一盞暖色的燈火 ...
柳,藏寄了許多舊時相思 ......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馬拉旅程中,須樹鶥是一隻很不怕人的小小鳥,牠們的外表不怎獨特,但歌聲卻很悅耳。
Thumbnail
但有小可愛在身邊 境隨心轉 千山萬水所見便不是歷險滄桑 心有餘裕 便能聞到花香聽見鳥語
Thumbnail
春天時節,萬物生氣勃勃,很多生物都進入繁殖期,包含各種的鳥類,在藍鵲現在居住與工作的地方,從大清早到天黑都有著各種的鳥熱鬧吵雜的叫著,其中有一種特別吸引我的叫聲就是台灣特有亞種-紅嘴黑鵯。
Thumbnail
經過十五年的沉澱後,在靈性成長、身心平衡有了顯著成長與深刻體悟的她,除了帶來最新作品《遙望雪士達山 - 水晶聲波琴療癒》之外,也要來和我們聊聊她與水晶琴之間緊密連結的故事!
Thumbnail
*青洲:大鵬灣潟湖出海處地名,可眺望小琉球 心岸觀海 名浪不起利波平 思滿潮 愛湧汐 蟹上礁 秋霞紅眼 歸雁橫天 琉球星火明滅 人生如釣 豐簍者稀
誰知閒憑闌干處,芳草斜暉。水遠煙微   前言 歐陽修有一組<采桑子>是描寫安徽穎州的西湖,(大陸好像有不少地方都有所謂的"西湖",上次去福州玩了幾天,那兒也有一個西湖,而且,印象最深刻的也是西湖,湖面清幽,微風徐徐,尤其所放的音樂是古箏,清清柔柔的、隱隱約約的伴隨著在遊客身旁……),他在中
【記者許家源/新北報導】 翠鳥又稱為魚狗,是台灣早期各種水域環境周邊常見的水鳥之一,其亮麗的羽色令人一見就難以忘懷。位於新北市的大漢溪人工濕地,提供了廣大的水域與自然棲地,已成為新北都會區周邊翠鳥活動、覓食及繁衍的最佳場所。
Thumbnail
很多時候覺得中文的美就在於,它可以直接由詞彙的拼接給出一幀幀的畫面,詞彙相互對調、抽換,畫面的順序和時間感就會完全不同。
Thumbnail
“每個人心中應有一只仙鶴,鶴舞在塵世中依舊要振翅翱翔,帶著嚮往的心境在現實的世界中不畏艱難,引吭高歌於青雲九霄。” 這是創作這首箏樂曲的心聲。曾幾何時其實都覺得每個人如同塵世的粒子光源、渺若微塵在時光之中,創作者如同踽踽前行的行者,尋遇知音者但聞幾許,他她們的背景介於著孤獨與美好所以產生了藝術的創
我是來自異鄉的過客 來到東海岸的都城  是海水的潮聲 喚我來  是海鳥的飛翔 帶我來 恬靜安閒的背後 沒有喧嚷         沒有雜鬧         只有宜人的夜 夜裡 睡眠沉熟 我悄然而行 怕驚醒 這都城的夢 學庸76.01.31 記至陳志明家中有感
Thumbnail
在馬拉旅程中,須樹鶥是一隻很不怕人的小小鳥,牠們的外表不怎獨特,但歌聲卻很悅耳。
Thumbnail
但有小可愛在身邊 境隨心轉 千山萬水所見便不是歷險滄桑 心有餘裕 便能聞到花香聽見鳥語
Thumbnail
春天時節,萬物生氣勃勃,很多生物都進入繁殖期,包含各種的鳥類,在藍鵲現在居住與工作的地方,從大清早到天黑都有著各種的鳥熱鬧吵雜的叫著,其中有一種特別吸引我的叫聲就是台灣特有亞種-紅嘴黑鵯。
Thumbnail
經過十五年的沉澱後,在靈性成長、身心平衡有了顯著成長與深刻體悟的她,除了帶來最新作品《遙望雪士達山 - 水晶聲波琴療癒》之外,也要來和我們聊聊她與水晶琴之間緊密連結的故事!
Thumbnail
*青洲:大鵬灣潟湖出海處地名,可眺望小琉球 心岸觀海 名浪不起利波平 思滿潮 愛湧汐 蟹上礁 秋霞紅眼 歸雁橫天 琉球星火明滅 人生如釣 豐簍者稀
誰知閒憑闌干處,芳草斜暉。水遠煙微   前言 歐陽修有一組<采桑子>是描寫安徽穎州的西湖,(大陸好像有不少地方都有所謂的"西湖",上次去福州玩了幾天,那兒也有一個西湖,而且,印象最深刻的也是西湖,湖面清幽,微風徐徐,尤其所放的音樂是古箏,清清柔柔的、隱隱約約的伴隨著在遊客身旁……),他在中
【記者許家源/新北報導】 翠鳥又稱為魚狗,是台灣早期各種水域環境周邊常見的水鳥之一,其亮麗的羽色令人一見就難以忘懷。位於新北市的大漢溪人工濕地,提供了廣大的水域與自然棲地,已成為新北都會區周邊翠鳥活動、覓食及繁衍的最佳場所。
Thumbnail
很多時候覺得中文的美就在於,它可以直接由詞彙的拼接給出一幀幀的畫面,詞彙相互對調、抽換,畫面的順序和時間感就會完全不同。
Thumbnail
“每個人心中應有一只仙鶴,鶴舞在塵世中依舊要振翅翱翔,帶著嚮往的心境在現實的世界中不畏艱難,引吭高歌於青雲九霄。” 這是創作這首箏樂曲的心聲。曾幾何時其實都覺得每個人如同塵世的粒子光源、渺若微塵在時光之中,創作者如同踽踽前行的行者,尋遇知音者但聞幾許,他她們的背景介於著孤獨與美好所以產生了藝術的創
我是來自異鄉的過客 來到東海岸的都城  是海水的潮聲 喚我來  是海鳥的飛翔 帶我來 恬靜安閒的背後 沒有喧嚷         沒有雜鬧         只有宜人的夜 夜裡 睡眠沉熟 我悄然而行 怕驚醒 這都城的夢 學庸76.01.31 記至陳志明家中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