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殺後活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選自《雜阿含》
有一天,佛住在王舍城,有一馴馬師村主向世尊問訊後,在一旁坐。
佛問馴馬師:「調伏馬有幾種方法?」
馴馬師回答:「有三種,一種是用柔軟的方式,第二種是用強硬的方式,第三種是軟硬兼施的方法。」
佛再問:「假如這三種方法都沒辦法調伏這匹馬,又該如何呢?」
馴馬師回答:「那就只能將馬殺了。」
接下來馴馬師問佛:「您是至高無上又能調御一切眾生的人,您有幾種方法來調伏教育眾生呢?」
佛說:「我也是用這三種方法,第一種柔軟的,第二種強硬的,第三種是軟硬兼施的方法。」
馴馬師問佛:「假如這三種方法都沒辦法調伏,又該如何?」
佛回答:「如果這三種方法都沒辦法調伏這個人,我也只能殺了他,為什麼呢?為了不使佛法受到辱沒及貶抑。」
馴馬師對佛說:「世尊教法中殺生是不清淨的,也說是不殺生,然而,世尊說:『不被調伏的人,我殺他。』」
佛對馴馬師說:「誠如你所言,在如來的教法中一向主張『不殺生』,殺生也的確是一種惡業,然而當如來以種種善巧方便教育眾生的時候,若遇有眾生就是不受教,那麼如來將不再理會他,也不再好言相勸,更不再訶斥勸誡,對於這樣的眾生豈不等於是把他給殺了一樣?」
馴馬師回應佛:『如果佛陀不再跟這樣的人講話、不再教導、也不教誡,對這個人而言真是被殺了。從今天開始,我要捨棄所有的惡業,歸依佛法僧三寶。』。
佛陀說:「很好,這真的是很重要!」
馴馬師聽完佛陀的說法後,滿心歡喜的離去。
思學
常說「先生緣,主人福」醫生病人之間要有相信,要看得順眼是能治病之因的開始,所以有很多老醫生非常帥氣,一感覺病人不信任,或者開的藥病人沒好好吃就不再接受掛號。老師和學生之間,不管學的是生命的學問或是技藝的學習,有時需要菩薩低眉的微笑鼓勵、有時也需邀金剛怒目的威嚇,去驕除惰、大多數都需要軟硬兼施。如果都不受教,只好殺!
​「殺」 是你的緣不在此,另投明師吧,別在此處斷了你的慧根;「殺」 是暫時無溫柔也無剛強,冷凍,拉遠,讓人自覺反省;「殺」是可能時機未到,做得多了反而增加學者抵抗、混亂,錯過了啟明時!
​佛法即是覺醒之法 或許你只是需要更大的鬧鐘!
「殺」不是真的取了性命,而是慈悲的先「止」!讓生命有機緣再碰撞其他的善因緣!現在學生聽說都玻璃心,也無為法忘驅的決心(找不到雪中求法斷臂的二祖了!),老師也常因為利益不忍殺,或者看不出該不該殺,彼此耽誤了一陣花信風!但朋友安慰說:「別想這麼多了,大家都只是消磨打發時間而已!」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6會員
176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王怡然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2023/06/06卯時芒種節氣 ​ 所謂芒種,是指有芒的作物(麥)應收,有芒的作物(稻)當種。是一個關於農候的節氣。有些地方,小滿時節麥已大滿。有些地方,是小暑時節麥方大熟。時間跨度很大,並非能夠被圈定在一個節氣中。元代傑出理學家吳澄所著《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有云:『五月節。 謂有芒之種穀可稼種矣。
就是走路:一次一步,風景朝你迎面而來 Å gå. Ett skritt av gangen(Walking: One Step at a Time) 作者:厄凌.卡格(Erling Kagge) 分享二 幸福方程式 光來自黯黑 幸福總在身心辛苦後 W=well-being(幸福)G=glow(光
就是走路:一次一步,風景朝你迎面而來 Å gå. Ett skritt av gangen(Walking: One Step at a Time) 分享一 法國哲學家巴斯卡(Blaise Pascal)曾經針對無聊提出他的理論與見解。早在1600年代,他就如此主張:「人類的所有問題,都源自人無
觀奇美博物館學思 ​ 外觀宏偉,可惜參觀那天,將近三十度高溫,而從下車處走到大門,一般人也要十五分左右,同車大都老弱,戲稱走道買門票處大概都曬成中暑雕像! 裡面收藏豐富,缺乏有系統導覽,我想大部分進館者,能停留半天體力與時間已是不易,若能知曉大概,帶著幾則精彩故事而回。應比聽單點式語音介紹受用! ​
尋找第五味 什麼是第五味? 從20世紀以來,科學家一直在爭論鮮味是否確實是一種基本味道;但1985年在夏威夷首個鮮味國際討論會中,鮮味(旨味/うまみ/umami)一詞獲官方認可為科學字詞,用來描述穀氨酸鹽及核苷酸的味覺。現在已廣泛接受為第五種基本味覺。Umami表示胺基酸L-穀氨L酸鹽和5'-核糖核
2023/05/21申時小滿節氣 小滿節氣的物候:一候苦菜秀,二候靡草死,三候麥秋至。在小滿節氣的十五天中,苦菜枝葉繁茂,而一些喜陰,枝條細軟的草類在一強烈的陽光下開始枯死,然後麥子開始成熟。苦菜遍布於全國各地,醫學上叫它敗醬草,寧夏人叫它「苦苦菜」,陝西人叫它「苦麻菜」,李時珍稱它為「天香草」。
2023/06/06卯時芒種節氣 ​ 所謂芒種,是指有芒的作物(麥)應收,有芒的作物(稻)當種。是一個關於農候的節氣。有些地方,小滿時節麥已大滿。有些地方,是小暑時節麥方大熟。時間跨度很大,並非能夠被圈定在一個節氣中。元代傑出理學家吳澄所著《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有云:『五月節。 謂有芒之種穀可稼種矣。
就是走路:一次一步,風景朝你迎面而來 Å gå. Ett skritt av gangen(Walking: One Step at a Time) 作者:厄凌.卡格(Erling Kagge) 分享二 幸福方程式 光來自黯黑 幸福總在身心辛苦後 W=well-being(幸福)G=glow(光
就是走路:一次一步,風景朝你迎面而來 Å gå. Ett skritt av gangen(Walking: One Step at a Time) 分享一 法國哲學家巴斯卡(Blaise Pascal)曾經針對無聊提出他的理論與見解。早在1600年代,他就如此主張:「人類的所有問題,都源自人無
觀奇美博物館學思 ​ 外觀宏偉,可惜參觀那天,將近三十度高溫,而從下車處走到大門,一般人也要十五分左右,同車大都老弱,戲稱走道買門票處大概都曬成中暑雕像! 裡面收藏豐富,缺乏有系統導覽,我想大部分進館者,能停留半天體力與時間已是不易,若能知曉大概,帶著幾則精彩故事而回。應比聽單點式語音介紹受用! ​
尋找第五味 什麼是第五味? 從20世紀以來,科學家一直在爭論鮮味是否確實是一種基本味道;但1985年在夏威夷首個鮮味國際討論會中,鮮味(旨味/うまみ/umami)一詞獲官方認可為科學字詞,用來描述穀氨酸鹽及核苷酸的味覺。現在已廣泛接受為第五種基本味覺。Umami表示胺基酸L-穀氨L酸鹽和5'-核糖核
2023/05/21申時小滿節氣 小滿節氣的物候:一候苦菜秀,二候靡草死,三候麥秋至。在小滿節氣的十五天中,苦菜枝葉繁茂,而一些喜陰,枝條細軟的草類在一強烈的陽光下開始枯死,然後麥子開始成熟。苦菜遍布於全國各地,醫學上叫它敗醬草,寧夏人叫它「苦苦菜」,陝西人叫它「苦麻菜」,李時珍稱它為「天香草」。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釋迦牟尼佛的父親淨飯王要五比丘去陪 釋迦牟尼佛,隨侍在側伺候祂、保護祂,五個人後來都跑到鹿野苑去。後面三個人,當釋迦牟尼佛修苦行接受牧羊女供養,正常的飲食、洗澡(在河水裡洗澡),說:「哎!我跟你苦行,你竟然接受牧羊女的乳糜(羊奶稀飯)」也離棄祂。是不是很沒道理?所以,「修行」要行不苦不樂中道
好樂修學正道,不放逸,時常守護自心,才能夠拔除身的苦(要拔除身的苦,其實是從心下手的),就如同大象能夠脫離陷阱、泥沼一樣。
世間的眾生因為都有生老病死,有的眾生是心也苦,身也苦,又加上他不知道修行,不瞭解無常,不知死賊時常在旁伺察。因此,菩薩或知道修行的人,就不要再加苦給眾生,所以不應該瞋彼,應當修忍辱。
原罪如果要消滅,次功就沒有存在的意義。惡的念頭全殺,善的念頭就不是根本,是不是很怕?不用怕。只要原罪和次功合一,就是人。有人動念:消滅原罪、惡念全殺,不做最好的人,做最好的和尚。願意被人殺的和尚也不殺人。不願被殺的人,願自我防衛。這就是最好的和尚和最好的人之分別。 善惡到頭終有報?和尚真的願意被人
「說話」是一種能力、一項智慧、更是一門心靈藝術——護念自心、並護念他心,則喜、怒、哀、樂的表現和文詞語彙的傳遞,處處都能利人益己! 三、「日光之下並無新事!」(聖經舊約‧傳道書第一章) 唐太宗李世民有一匹非常喜歡的駿馬,平常是在宮中飼養。一天這匹駿馬突然無緣無故死了,唐太宗非常生氣,要處死那位養
難道我們的念頭分裂了,小猴終於聽到原生佛法和次生佛法兩個分別,小豬說:師兄,佛法只有一門,哪來原生次生?太欺負人了。忍者小狐狸說:你們不相信次生佛法,是你們沒有活在2024。小猴說:管他媽的2028,我小猴就是不相信你哪一套的次生狐狸,你難道真的以為還有次生小猴嗎? 吊打小狐狸!小猴要出招了。悟真
釋迦牟尼佛你想不想做個最好的人?這就是次生佛法?他搖了搖屁股!魔仔說:你殺我了,你為什麼要做最好的人?小和立刻寫下次生佛法:釋迦牟尼佛想做最好的人因為他很久以前就是一個最好的人,搖搖屁股算什麼?小和然後又寫原生佛法:千年老店不倒是因為和尚沒有打架。 想!想做最好的人,因為我看到和尚打架!誰說和尚沒
Thumbnail
有很多法友善信大德現在都跟我們(觀音山 中華大悲法藏佛教會)關係非常密切,都成為非常好的朋友,大家同心同德修這樣的慈悲行(戒殺護生,保育放流)。人生在世有很多的不順遂,這些不順遂、痛苦違緣的原因就是傷害眾生、自私自利得來的。我們為什麼會傷害眾生?有的不是故意的,但是只要是存心的就離不開自私
Thumbnail
佛陀金口宣說,戒殺放生要親身力行,放生是既可消除業障,又可長養慈悲心的殊勝法門。對於被釋放的生靈而言,放生的意義不僅止於拯救牠這一世的生命,而是在牠未來的生命裡,種下成佛的種子。「放生,就是在成就每一個未來佛!」
Thumbnail
生死事大~ 真為生死,發菩提心,以深信願,持佛名號,十六字,為念佛法門一大綱宗。 若真為生死之心不發,一切開示,皆為戲論。世間一切重苦,無過生死。生死不了,生死死生,生生死死。出一胞胎,入一胞胎,捨一皮袋,取一皮袋,苦已不堪。況輪回未出,難免墮落。豬胞胎,狗胞胎,何所不鑽。驢皮袋,馬皮袋,何所不取。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釋迦牟尼佛的父親淨飯王要五比丘去陪 釋迦牟尼佛,隨侍在側伺候祂、保護祂,五個人後來都跑到鹿野苑去。後面三個人,當釋迦牟尼佛修苦行接受牧羊女供養,正常的飲食、洗澡(在河水裡洗澡),說:「哎!我跟你苦行,你竟然接受牧羊女的乳糜(羊奶稀飯)」也離棄祂。是不是很沒道理?所以,「修行」要行不苦不樂中道
好樂修學正道,不放逸,時常守護自心,才能夠拔除身的苦(要拔除身的苦,其實是從心下手的),就如同大象能夠脫離陷阱、泥沼一樣。
世間的眾生因為都有生老病死,有的眾生是心也苦,身也苦,又加上他不知道修行,不瞭解無常,不知死賊時常在旁伺察。因此,菩薩或知道修行的人,就不要再加苦給眾生,所以不應該瞋彼,應當修忍辱。
原罪如果要消滅,次功就沒有存在的意義。惡的念頭全殺,善的念頭就不是根本,是不是很怕?不用怕。只要原罪和次功合一,就是人。有人動念:消滅原罪、惡念全殺,不做最好的人,做最好的和尚。願意被人殺的和尚也不殺人。不願被殺的人,願自我防衛。這就是最好的和尚和最好的人之分別。 善惡到頭終有報?和尚真的願意被人
「說話」是一種能力、一項智慧、更是一門心靈藝術——護念自心、並護念他心,則喜、怒、哀、樂的表現和文詞語彙的傳遞,處處都能利人益己! 三、「日光之下並無新事!」(聖經舊約‧傳道書第一章) 唐太宗李世民有一匹非常喜歡的駿馬,平常是在宮中飼養。一天這匹駿馬突然無緣無故死了,唐太宗非常生氣,要處死那位養
難道我們的念頭分裂了,小猴終於聽到原生佛法和次生佛法兩個分別,小豬說:師兄,佛法只有一門,哪來原生次生?太欺負人了。忍者小狐狸說:你們不相信次生佛法,是你們沒有活在2024。小猴說:管他媽的2028,我小猴就是不相信你哪一套的次生狐狸,你難道真的以為還有次生小猴嗎? 吊打小狐狸!小猴要出招了。悟真
釋迦牟尼佛你想不想做個最好的人?這就是次生佛法?他搖了搖屁股!魔仔說:你殺我了,你為什麼要做最好的人?小和立刻寫下次生佛法:釋迦牟尼佛想做最好的人因為他很久以前就是一個最好的人,搖搖屁股算什麼?小和然後又寫原生佛法:千年老店不倒是因為和尚沒有打架。 想!想做最好的人,因為我看到和尚打架!誰說和尚沒
Thumbnail
有很多法友善信大德現在都跟我們(觀音山 中華大悲法藏佛教會)關係非常密切,都成為非常好的朋友,大家同心同德修這樣的慈悲行(戒殺護生,保育放流)。人生在世有很多的不順遂,這些不順遂、痛苦違緣的原因就是傷害眾生、自私自利得來的。我們為什麼會傷害眾生?有的不是故意的,但是只要是存心的就離不開自私
Thumbnail
佛陀金口宣說,戒殺放生要親身力行,放生是既可消除業障,又可長養慈悲心的殊勝法門。對於被釋放的生靈而言,放生的意義不僅止於拯救牠這一世的生命,而是在牠未來的生命裡,種下成佛的種子。「放生,就是在成就每一個未來佛!」
Thumbnail
生死事大~ 真為生死,發菩提心,以深信願,持佛名號,十六字,為念佛法門一大綱宗。 若真為生死之心不發,一切開示,皆為戲論。世間一切重苦,無過生死。生死不了,生死死生,生生死死。出一胞胎,入一胞胎,捨一皮袋,取一皮袋,苦已不堪。況輪回未出,難免墮落。豬胞胎,狗胞胎,何所不鑽。驢皮袋,馬皮袋,何所不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