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速寫——《寧靜海的旅人》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通常想到未來世界,一定會與科技脫離不了關係,為了要架構未來的世界,必須先設想生活上的差異,「科技」是最容易比較的,寫出二十世紀跟二十二世紀的人的差異?先想像未來人使用的科技產品、居住的環境、生活的家屋吧;而如何寫出他們的相同?同樣擁有的愛恨嗔癡,同樣有的恐懼與同情,是不會因時空錯置而消失的人性。
艾蜜莉孟德爾或許在《如果我們的世界消失了》這部小說大放異彩之後,刷新了讀者對末日/未來小說的觀感:

其實末日的重點不是未來世界的樣貌,而是毀滅之後重生的,回到根本的,仍然美麗閃耀的,生命裡殘存卻也珍貴的人性。

而這部新作《寧靜海的旅人》,也是以一樣的觀點,用她獨有的溫柔與細膩,與過去和未來的自己對話。
即使故事本身有太多元素並非創見,喜愛科幻作品的讀者未必陌生,我不願暴雷但網路書摘大概都能看到的時空旅人、傳染病、末日等關鍵字,但是孟德爾筆下卻總有些人文關懷,增添了元素之外的情感,從人物特質、角色定位、再到最後的道德抉擇,其實都脫離不了對人性最後的真善美報持的信念。
故事的碎片由無數個時空旅人組成,旅人,卻是被迫成為的旅行者:被家族流放;被債務逼得潛逃;被簽書會推著全球巡迴;這個旅行團非常少見所以很有意思,他們處在不同時空,卻也有可能是擾亂著當代、或逃過一劫的倖存者,這樣的天選,其實也造成了其他的影響:
旅人的存在本身就造成了擾亂。
旅行這件事情從個人放大到國家控管,再指涉到某種機密業務的職務身分,超越的界線不再只是地理上的,而是身體上與精神上的。
但是,創造出這樣界線,而後再踩線的,不就是官僚體系本身嗎,因此在每一次的違規之後,官僚體系再回到過去扭轉旅人造成的損害,並放逐及懲罰旅人們。但要是一開始沒有旅人的存在,是否也就沒有傷害了?再更擴大一點說,「旅人」其實可以指代任何科技或是國家權力所創造出來的影響產物,原意是想藉由人力改善自然無法避免的結果,但這樣的人力介入會不會反而造成更大的反效果?
不願意再讓傷害更擴大,或許也是一種悲憫之情,因此含蓄而收斂的讓故事集中在一個關懷之上,而沒有無限擴大成燒腦的推理小說。
人呢,我們說是滄海一粟,孟德爾說:是無盡洪流之中靜止在原處的一個點。
每一個旅人,都不是過客,而是在洪流之中才能徹底明白我之為我,而永恆不變的那一點,大概對孟德爾說,就是人之為人最永恆光明的那一點吧。
#寧靜海的旅人
#艾蜜莉孟德爾
avatar-img
37會員
133內容數
單純閱讀,馬力的私房景點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馬力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前一陣子,把史卡德最後的幾部作品:《蝙蝠俠的幫手》、《烈酒一滴》、《聚散有時》看完,我可以理解硬漢史卡德受到一幫熟男讀者歡迎的理由,完全理解:
陳列以生命經驗作詩歌,用近十年歲月,寫一段年輕時無端捲入牢獄之災的追憶,娓娓道來的,更是一段被迫捲入台灣歷史洪流的生命史。
我的身體是一座牢籠,我的身體是我給自己打造的牢籠。 我還在摸索打開牢籠的方法,二十多年來,我一直在尋找逃脫這座牢籠的方法。
若可以在不久的未來,看見散落各地的「會上錯菜的餐廳」、「會上錯飲料的咖啡店」等接納病友服務的工作場,對生活不便者多一些包容與同理心,面對他們可能會犯的錯誤與困難,放下成見與指責,重新認識自己與他人的新關係—這些小事,當然也沒關係了!
在英國電視劇《新世紀福爾摩斯》第四季第二集〈躺著的偵探〉中,曾提到另一個福爾摩斯,惡名昭彰的美國連環殺手H.H Holmes: H.H Holmes最愛死人了,他製造了大量屍體,他是連環殺手,在芝加哥博覽會期間很活躍,你知道他幹了什麼好事嗎? 讓我們先回到十九世紀末,柯南道爾創造Sherlock
地下鐵道,這個名詞曾出現在美國蓄奴時期,這是一個不存在的鐵道,指的是一個人道救援的地下網絡,而這個地下網絡究竟營救了多少黑人,直到一百多年後的現在仍無法確定,容我引用胡培菱的文字介紹這個背景: 由各地支持廢奴的白人或自由黑人、前黑奴串聯起來,提供中繼站、擔任聯絡人,而脫逃的黑奴多半利用半夜,由各站
前一陣子,把史卡德最後的幾部作品:《蝙蝠俠的幫手》、《烈酒一滴》、《聚散有時》看完,我可以理解硬漢史卡德受到一幫熟男讀者歡迎的理由,完全理解:
陳列以生命經驗作詩歌,用近十年歲月,寫一段年輕時無端捲入牢獄之災的追憶,娓娓道來的,更是一段被迫捲入台灣歷史洪流的生命史。
我的身體是一座牢籠,我的身體是我給自己打造的牢籠。 我還在摸索打開牢籠的方法,二十多年來,我一直在尋找逃脫這座牢籠的方法。
若可以在不久的未來,看見散落各地的「會上錯菜的餐廳」、「會上錯飲料的咖啡店」等接納病友服務的工作場,對生活不便者多一些包容與同理心,面對他們可能會犯的錯誤與困難,放下成見與指責,重新認識自己與他人的新關係—這些小事,當然也沒關係了!
在英國電視劇《新世紀福爾摩斯》第四季第二集〈躺著的偵探〉中,曾提到另一個福爾摩斯,惡名昭彰的美國連環殺手H.H Holmes: H.H Holmes最愛死人了,他製造了大量屍體,他是連環殺手,在芝加哥博覽會期間很活躍,你知道他幹了什麼好事嗎? 讓我們先回到十九世紀末,柯南道爾創造Sherlock
地下鐵道,這個名詞曾出現在美國蓄奴時期,這是一個不存在的鐵道,指的是一個人道救援的地下網絡,而這個地下網絡究竟營救了多少黑人,直到一百多年後的現在仍無法確定,容我引用胡培菱的文字介紹這個背景: 由各地支持廢奴的白人或自由黑人、前黑奴串聯起來,提供中繼站、擔任聯絡人,而脫逃的黑奴多半利用半夜,由各站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艾琳經歷了一次時間旅行,來到了一個科技高度發達但情感冷漠的平行世界。在這裡,她遇到了一個與已故愛人安德魯外貌相似的男人亞歷克斯,卻發現他的真實意圖並不單純。面對亞歷克斯的威脅,艾琳必須找到盟友並修復時間機器,逃離這個充滿敵意的時空。文章探索了科技、情感與權力的複雜關係。
Thumbnail
在李彥緯的個展《渡假》中,觀眾被帶入一個科幻與現實交織的世界,探索人類與機械、自然之間的微妙關係。展覽透過奇幻的視覺語言,挑戰我們對於文明與自然的既有認知。
Thumbnail
《我們無法以光速前進》是一部引人入勝的科幻小說,探討了科技與人類情感的糾葛。這本書由七篇獨立的故事組成,每篇涵蓋不同的主題,作者以溫柔的筆觸呈現了即使在未來的科技世界中,人類仍面臨情感上的挑戰與困惑,引發我們對於未來與科技的深思。
Thumbnail
亙古不變的終究只有一件事:死亡是必然的存在,即便科技能夠延續什麼,每個當下依然無比的珍貴!而科技的確使我們對未來世界或與他人的互動做了新的改變或有了新的詮釋,但人們最終都需要擁抱!
Thumbnail
故事背景為未來的世界,是一個生存艱難的時代,富人與窮人的生活狀況極度懸殊。文章中描述了一個科學家突然意外穿越時空的故事,並開始重新規劃世界,尋找能源和修復土壤的方法。
Thumbnail
  時空交會的幻景異象,世界運轉系統的壞損,原先被設定的走向死亡,命運軌道上閃現的一絲火光。一個蝴蝶效應式的命題:汪洋大海中的小小漣漪,能否引發一陣波瀾?
Thumbnail
沒有人是自願來到這個世界,也因此當我們感到痛苦的時候,會想要探討生命的意義,為的是讓自己適應當下的困境,也緩解對未來莫名的恐懼。 然而,在人工智慧日臻成熟的此時,很可能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迎來人工智慧的重大變革,在韓國小說家金英夏的長篇小說《告別》中便出現了超擬真機器人與複製人的角色,他們
Thumbnail
艾莉絲和莉娜站在新世界的邊緣,眼前是一片廣袤的大地,彷彿是無盡的荒野,遠方的天空中星星閃爍,照亮了他們前行的路途。
遺憾嗎? 一眨眼,又過了一年,有些人離開,有些人永遠離世,有些人相見需要跋涉,有些人相見只存在於夢境中。 在這個科技迅速發展的現代,我們被迫深刻思考著取代和生死。儘管科技進步讓機器能夠執行越來越多的任務,但人類的價值和獨特性依然難以完全被取代。 老去、生病、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但科技或許能夠為
Thumbnail
艾琳經歷了一次時間旅行,來到了一個科技高度發達但情感冷漠的平行世界。在這裡,她遇到了一個與已故愛人安德魯外貌相似的男人亞歷克斯,卻發現他的真實意圖並不單純。面對亞歷克斯的威脅,艾琳必須找到盟友並修復時間機器,逃離這個充滿敵意的時空。文章探索了科技、情感與權力的複雜關係。
Thumbnail
在李彥緯的個展《渡假》中,觀眾被帶入一個科幻與現實交織的世界,探索人類與機械、自然之間的微妙關係。展覽透過奇幻的視覺語言,挑戰我們對於文明與自然的既有認知。
Thumbnail
《我們無法以光速前進》是一部引人入勝的科幻小說,探討了科技與人類情感的糾葛。這本書由七篇獨立的故事組成,每篇涵蓋不同的主題,作者以溫柔的筆觸呈現了即使在未來的科技世界中,人類仍面臨情感上的挑戰與困惑,引發我們對於未來與科技的深思。
Thumbnail
亙古不變的終究只有一件事:死亡是必然的存在,即便科技能夠延續什麼,每個當下依然無比的珍貴!而科技的確使我們對未來世界或與他人的互動做了新的改變或有了新的詮釋,但人們最終都需要擁抱!
Thumbnail
故事背景為未來的世界,是一個生存艱難的時代,富人與窮人的生活狀況極度懸殊。文章中描述了一個科學家突然意外穿越時空的故事,並開始重新規劃世界,尋找能源和修復土壤的方法。
Thumbnail
  時空交會的幻景異象,世界運轉系統的壞損,原先被設定的走向死亡,命運軌道上閃現的一絲火光。一個蝴蝶效應式的命題:汪洋大海中的小小漣漪,能否引發一陣波瀾?
Thumbnail
沒有人是自願來到這個世界,也因此當我們感到痛苦的時候,會想要探討生命的意義,為的是讓自己適應當下的困境,也緩解對未來莫名的恐懼。 然而,在人工智慧日臻成熟的此時,很可能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迎來人工智慧的重大變革,在韓國小說家金英夏的長篇小說《告別》中便出現了超擬真機器人與複製人的角色,他們
Thumbnail
艾莉絲和莉娜站在新世界的邊緣,眼前是一片廣袤的大地,彷彿是無盡的荒野,遠方的天空中星星閃爍,照亮了他們前行的路途。
遺憾嗎? 一眨眼,又過了一年,有些人離開,有些人永遠離世,有些人相見需要跋涉,有些人相見只存在於夢境中。 在這個科技迅速發展的現代,我們被迫深刻思考著取代和生死。儘管科技進步讓機器能夠執行越來越多的任務,但人類的價值和獨特性依然難以完全被取代。 老去、生病、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但科技或許能夠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