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就算沒有小說也活得下去。為了讓讀者認為自己需要小說,作家必須嘔心瀝血。你有這種覺悟嗎?
被徹底的玩弄到了,唉喲!身為讀者的我,以及想成為小說家的你,真的是被名為創作的野獸玩弄於股掌之間啊!
小說,在這個又短又快而且網路上百鬼夜行的世道裡,還有存在的意義嗎?連好好看個書都靜不下心的世代裡,應該換個角度問:還會有人前仆後繼地想要創作、甚至想要創作出完美小說嗎?剛踏入創作修羅道的新銳作家川崎七音,試著用創作回答關於創作的問題,創作關於小說的小說。我們體內有一隻創作的野獸,有些瞬間牠會突然躍出表面,願意為創作付出各種犧牲。
故事從青春萌發出餵養創作野獸的成魔之路開始。
人人內心都有一頭創作的野獸,渴望想法被他人看見,這個假設從社群到自媒體已經一發不可收拾。而文字創作的魔力,在書還沒消失之前也仍殘存勢力,我一方面隱隱羨慕著日本高中生文藝社團這樣的設定,一方面也勾起了年少時對於創作殘存的某種企圖慾望,那是一種渴望,川崎七音試著幫大家回答:
渴望替平凡無奇的自己創造一個存在意義。渴望在死前留下什麼東西。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理由。/創作是種奢侈品,失去從容時根本玩不起。
若堅持不下去,終究無法證明你是否擁有創作的才華,但這不是每一個人都玩得起的養成遊戲,你能放棄整個人生,只為了寫出最完美的小說嗎?
但仍然有人晉身職業小說家之途,甚至成為暢銷小說家,這條路究竟有多天堂,我們凡人只能透過小說想像了,而我們比較能接近的則是出版產業的真實面。
神格化的小說家有隱身其後的編輯操作,編輯既是神之推手,也是魔鬼守門,暢銷小說家的工作型態,被編輯改稿跟定(換成盯/釘可能也是滿貼切)主題是日常;企劃提不過是日常;寫不出來是日常;演不出來而衍生出的幽默替身方案,原來也是不露臉作家的好處之ㄧ呢!
小說誕生之前的作業流水線很寫實,小說家與編輯之間的共生關係也是,儘管下筆的人是小說家,但制定企畫方向與故事主題時,編輯可以提供更全面的讀者視角,定奪最終的出版企劃。不曉得這樣的運作能否跟台灣編輯大大們的日常做對照呢,十分好奇啊!
不暴雷,最後我想聊聊如何成為職業小說家這件事情,有多致命的誘惑。不曉得多少人曾經夢想是坐在面山面海的大窗景前,書桌上擺上一杯熱咖啡,早晨開始一天的寫作,想到什麼寫什麼:寫家裡的貓,寫枕邊人的窩心舉動,寫鄰居的種種,寫吃的美食,寫旅遊的所見所聞......然後就有許多讀者迫不及待的拜讀大作,崇拜大作家的生活形態與舉手投足的形象,作家活出了某種品味,也成為一代人的文化象徵。但作家的筆,殺死多少人的生活,出賣多少靈魂與隱私,讀者看不見的犧牲,血流成河,或許在許多精彩故事背後,隱藏多少魔鬼交易,若非得如此才能成就暢銷,你願意嗎?
小說家內心的野獸,沒有人栓得住,卻也因此而格外誘惑,小說家這個頭銜,仍然可以成為最完美的圈套,囚禁著想要向世界證明自己的每個人。
川崎七音|獨步文化|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