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艱難的時光,此身若彼——讀林黛嫚《彼身》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林黛嫚《彼身》以柔婉而平實的的口吻,娓娓敘述病與癒的細節。這些幽微的細節,恍若他人的故事。當文字落下,百態歸位,病身已成彼身,而敘事者儼然置身塵埃之外,不再為病所困所苦所懼。
白色書身臥在桌前,雖靜默不語卻頁岩般積累了諸般紛雜心緒,一層一層疊加而上的,是諸多心緒與回憶。
對林黛嫚而言,「病」是生命的重置鈕,人生三觀亦重新校準。她以1993年的喜劇電影《今天暫時停止》(Groundhog day)為喻,靜止病後的世界:「時間明明很珍貴,因為不知道還有多少,也許很多也許很少,但眼下的時間卻又分明不值錢。只能坐或站在候診室,盯著凝固不動的看診燈號,而時間一分一秒流逝。」
即使參與過曹又方的生前葬禮,對林黛嫚而言,「病」仍是沈重的包袱,讓她重新傾聽身體的聲音,追溯家譜上基因的來龍去脈。「罹患疾病初始,我要告別的不是壞習慣,不是幸福人生,然是未來。」沒有任何相似的死亡可以相互參照,每個生命都是獨一無二的存在或滅沒。當她凝視家人的病,再度回望自身,找到共生的頻率,亦隱隱有股死的召喚。
林黛嫚以豐富的文本聯想眾生之活以及眾生之死,是以「病」與「死」成為眾生共相,我們都是疾病王國的子民。在治療身體的同時,林黛嫚亦坦承揭露心理上的黑洞:「對一個活得無比痛苦的人攔說,心理諮商,就是不需要跳崖,也能落到懸崖三分之二的方式。」諮商六堂課從「接受」到「餘生」,最後人要擺脫的竟是自己。「脫離掌控」是痊癒的最後一步,也是最關鍵的一著。所謂心凝形釋,就是一條自我痊癒之路,與過去的自己和好。
在因病而持續下墜的過程中,林黛嫚不僅釋放自己,也在葛文德《凝視死亡》裡,體悟「只有天空是你的極限」。生命的盡頭是什麼呢?「寫作的人知道,生命的盡頭,回憶很重要。回憶是行進的舵,我們依賴回憶知道我們走過的路,讓回憶繼續帶我們向前行。」
而寫作是一道自我追尋之路,寫下我們的來處,讓未來的時光有跡可循。若有一日,此身若彼,我們亦能笑看時光洪流漫過濤濤一生。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70會員
495內容數
將日子寫成詩,感慨寫成故事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蔡牧希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讀了幾天劉以鬯,六月的大雨瀝瀝浸濕耳邊的回憶,我隨主人翁的異想穿梭忽明又暗的隧道與隧道之間,偶爾撞見以前的自己,也許只是鏡像的虛影。 劉以鬯在《酒徒》的序文裡,開宗明義言明「小說家必須開闢新道路」。而在世界文學的基底背後,涵養他宏觀的小說世界——在人物紛然的表象之外,仍有孤獨或寂寞的靈魂,踽踽獨行
《銀翼殺手2049》(Blade Runner 2049)由丹尼斯·維爾諾夫執導,延續1982年《銀翼殺手》的複製人議題,在永生與死亡之間,生命的辯證繼續擺盪。 當新一代的銀翼殺手K,擊殺流浪複製人之後,意外開啟一件三十年前的案件,意外發現第一代的殺手戴克,在大停電之後消聲匿跡,原來藏了一個孩子。
《法貝爾曼》(The Fabelmans)由史蒂芬史匹柏導演,是一部關於自傳性的成長電影,由加布里埃爾·拉貝爾、蜜雪兒威廉絲、保羅迪諾主演,入圍本屆奧斯卡7項大獎。不僅讓人一窺名導少年的電影之路,也在私人傾訴式的敘事裡,深深共鳴於那股對藝術的狂熱。 電影從小男孩山姆第一次進電影院開始,科學思維的父親
《日麗》(Aftersun)由夏洛特·威爾斯執導、編劇,保羅·麥斯卡、法蘭琪·柯芮主演。本片入選美國國家評論協會2022年年度十佳電影,保羅麥斯卡亦獲得第95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男主角獎提名。
《我的鯨魚老爸》(the whale)改編自山繆·D·杭特的同名劇本。由戴倫·艾洛諾夫斯基執導和監製,布蘭登費雪主演,並贏得2023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獎。 故事講述英文老師查理,拋棄家庭,中年出櫃。在愛人去世之後,自暴自棄到兩百多公斤,在心臟衰竭的一週前,與女兒、世界的種種衝突與和解。 查里龐然的身形
李琴峰《星月夜》以不同的時序拉開另一個世界的帷幕,在廣漠且喧囂的人間,有一顆星星靜靜亮起,無懼暗夜的淵藪,緊緊依偎著月。 《星月夜》裡的人物,無論是柳凝月,繪美,李倩或是玉麗吐孜,儘管來自不同國度,卻仰望同一片夜空。她們在生活裡的掙扎與妥協,對愛的追求與堅持,勾勒出一幅讓人神往的末世星圖。 小說開頭
讀了幾天劉以鬯,六月的大雨瀝瀝浸濕耳邊的回憶,我隨主人翁的異想穿梭忽明又暗的隧道與隧道之間,偶爾撞見以前的自己,也許只是鏡像的虛影。 劉以鬯在《酒徒》的序文裡,開宗明義言明「小說家必須開闢新道路」。而在世界文學的基底背後,涵養他宏觀的小說世界——在人物紛然的表象之外,仍有孤獨或寂寞的靈魂,踽踽獨行
《銀翼殺手2049》(Blade Runner 2049)由丹尼斯·維爾諾夫執導,延續1982年《銀翼殺手》的複製人議題,在永生與死亡之間,生命的辯證繼續擺盪。 當新一代的銀翼殺手K,擊殺流浪複製人之後,意外開啟一件三十年前的案件,意外發現第一代的殺手戴克,在大停電之後消聲匿跡,原來藏了一個孩子。
《法貝爾曼》(The Fabelmans)由史蒂芬史匹柏導演,是一部關於自傳性的成長電影,由加布里埃爾·拉貝爾、蜜雪兒威廉絲、保羅迪諾主演,入圍本屆奧斯卡7項大獎。不僅讓人一窺名導少年的電影之路,也在私人傾訴式的敘事裡,深深共鳴於那股對藝術的狂熱。 電影從小男孩山姆第一次進電影院開始,科學思維的父親
《日麗》(Aftersun)由夏洛特·威爾斯執導、編劇,保羅·麥斯卡、法蘭琪·柯芮主演。本片入選美國國家評論協會2022年年度十佳電影,保羅麥斯卡亦獲得第95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男主角獎提名。
《我的鯨魚老爸》(the whale)改編自山繆·D·杭特的同名劇本。由戴倫·艾洛諾夫斯基執導和監製,布蘭登費雪主演,並贏得2023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獎。 故事講述英文老師查理,拋棄家庭,中年出櫃。在愛人去世之後,自暴自棄到兩百多公斤,在心臟衰竭的一週前,與女兒、世界的種種衝突與和解。 查里龐然的身形
李琴峰《星月夜》以不同的時序拉開另一個世界的帷幕,在廣漠且喧囂的人間,有一顆星星靜靜亮起,無懼暗夜的淵藪,緊緊依偎著月。 《星月夜》裡的人物,無論是柳凝月,繪美,李倩或是玉麗吐孜,儘管來自不同國度,卻仰望同一片夜空。她們在生活裡的掙扎與妥協,對愛的追求與堅持,勾勒出一幅讓人神往的末世星圖。 小說開頭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極度的痛苦 林雨薇的生活在確診癌症後變得困難重重。化療和放療帶來的痛苦日復一日地折磨著她,讓她感到身心俱疲。每次治療後,她都感覺自己的身體越來越虛弱,有時甚至連起床的力氣都沒有。 有一天夜裡,林雨薇突然感到胸口劇痛,痛得她無法呼吸。她拼命掙扎著,試圖呼喊家人,但聲音卻怎麼也發不出來。痛苦中,她感
Thumbnail
或許是這陣子生病的原因,或許是常年「橫行霸道」地在醫院裡我開始天馬行空般去思考「生與死」的問題,什麼叫作活著?生存在這個世界上的定義單單只是身體的運行嗎?什麼叫作死亡?是當一切生命跡象停止,冰冷地毫無動靜嗎?
Thumbnail
慢慢讀完,平路在半年內二次得癌開刀後,寫下的「間隙」。 她說:寫給受折磨的你 也許是身體受病痛折磨的你 也許是心理受悲痛折磨的你 在最困頓的時候 她的依仗她的思索 甚至她的醒悟 還有送給一樣受苦的人的禮物 是黑暗中的一道光 在布滿間隙的生命中 讓人有勇氣緩緩前行 #她病中的
Thumbnail
常人不能理解,什麼是憂鬱症患者。大多數人習慣以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態,對他人的人生指手畫腳,顯得自己多麼優越。 我知道心理生病不能只靠醫生,不能只靠吃藥,我運動,我喝亞麻仁油,我買了好幾本心理學的書。 我竭盡所能地,讓自己成為一個他人眼中正常的人, 有正常的心靈與軀殼,從來都不是那麼簡單的事。
Thumbnail
這是一個關於歷經生命轉折的故事,主角經歷自殺後得到重生,並在醫院遇到一位神祕的女性,豐富的情感交織在生死邊緣,充滿懸念。
前言 今天(113.3.10)聯合報頭版新聞的標題是《斷食善終抓越界爭議:「斷食」替照顧壓力解套,卻引發疑似「被善終」亂象》。內文大意是:長照悲歌不斷,而在高齡化社會中此現象無法斷絕,只會惡化;又因無法「安樂死」,因此有位醫生(畢柳鶯)在母親要求下,替身罹小腦萎縮症,且已高齡83歲,且已開始出現嚴
Thumbnail
林民堂在攀向人生巔峰的路途中,因為遭到合夥人的背叛而摔落深谷。雖然並未因此絕望,他卻發現自己已經不知道要為了什麼而活,幸好有個人及時向他伸出手,將他拉出了這個黑白的枯燥輪迴之中。
Thumbnail
作者透過此書分享生命當中最重大的轉折:自身罹患淋巴癌的無措、治療、康復後的重生; 以及母親確診阿茲海默症的生疏、慌亂、家人間逐漸形成的默契 既是一場災難 也是審視人生的契機 這本書可貴的地方在於以病人視角描述所有心理、外在的感受 我們真的很難同理病人說不出口的掙扎與不適 除非自己落入相同的處境當中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生命與死亡之間的奧祕,以及人類對於生命意義的思考。作者透過自己的經歷和感悟,試圖理解生命的延續和意義。文章藉由情感豐富的文字,引人入勝地探討了這個永恆的議題。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極度的痛苦 林雨薇的生活在確診癌症後變得困難重重。化療和放療帶來的痛苦日復一日地折磨著她,讓她感到身心俱疲。每次治療後,她都感覺自己的身體越來越虛弱,有時甚至連起床的力氣都沒有。 有一天夜裡,林雨薇突然感到胸口劇痛,痛得她無法呼吸。她拼命掙扎著,試圖呼喊家人,但聲音卻怎麼也發不出來。痛苦中,她感
Thumbnail
或許是這陣子生病的原因,或許是常年「橫行霸道」地在醫院裡我開始天馬行空般去思考「生與死」的問題,什麼叫作活著?生存在這個世界上的定義單單只是身體的運行嗎?什麼叫作死亡?是當一切生命跡象停止,冰冷地毫無動靜嗎?
Thumbnail
慢慢讀完,平路在半年內二次得癌開刀後,寫下的「間隙」。 她說:寫給受折磨的你 也許是身體受病痛折磨的你 也許是心理受悲痛折磨的你 在最困頓的時候 她的依仗她的思索 甚至她的醒悟 還有送給一樣受苦的人的禮物 是黑暗中的一道光 在布滿間隙的生命中 讓人有勇氣緩緩前行 #她病中的
Thumbnail
常人不能理解,什麼是憂鬱症患者。大多數人習慣以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態,對他人的人生指手畫腳,顯得自己多麼優越。 我知道心理生病不能只靠醫生,不能只靠吃藥,我運動,我喝亞麻仁油,我買了好幾本心理學的書。 我竭盡所能地,讓自己成為一個他人眼中正常的人, 有正常的心靈與軀殼,從來都不是那麼簡單的事。
Thumbnail
這是一個關於歷經生命轉折的故事,主角經歷自殺後得到重生,並在醫院遇到一位神祕的女性,豐富的情感交織在生死邊緣,充滿懸念。
前言 今天(113.3.10)聯合報頭版新聞的標題是《斷食善終抓越界爭議:「斷食」替照顧壓力解套,卻引發疑似「被善終」亂象》。內文大意是:長照悲歌不斷,而在高齡化社會中此現象無法斷絕,只會惡化;又因無法「安樂死」,因此有位醫生(畢柳鶯)在母親要求下,替身罹小腦萎縮症,且已高齡83歲,且已開始出現嚴
Thumbnail
林民堂在攀向人生巔峰的路途中,因為遭到合夥人的背叛而摔落深谷。雖然並未因此絕望,他卻發現自己已經不知道要為了什麼而活,幸好有個人及時向他伸出手,將他拉出了這個黑白的枯燥輪迴之中。
Thumbnail
作者透過此書分享生命當中最重大的轉折:自身罹患淋巴癌的無措、治療、康復後的重生; 以及母親確診阿茲海默症的生疏、慌亂、家人間逐漸形成的默契 既是一場災難 也是審視人生的契機 這本書可貴的地方在於以病人視角描述所有心理、外在的感受 我們真的很難同理病人說不出口的掙扎與不適 除非自己落入相同的處境當中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生命與死亡之間的奧祕,以及人類對於生命意義的思考。作者透過自己的經歷和感悟,試圖理解生命的延續和意義。文章藉由情感豐富的文字,引人入勝地探討了這個永恆的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