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台灣從政治圈、演藝圈,再到各個學校社群蔓延性騷議題不斷,過去被害經歷慢慢地浮出檯面。不僅被害人,加害人的枕邊人都可能是不知情的受害者。在彼此還沒有發展出深厚感情前,該如何慧眼識人結交自愛且自重的另一半呢?
文章中的「他」為第三人稱,不單指男性或女性。性騷的議題不分性別,任何性別都有可能是受害者或加害人。這篇文章想跟大家分享交往前的3點觀察:
1. 彼此尚未確定心意前,對方是否嘗試肢體接觸或是言語騷擾?
彼此還只是普通朋友,甚至是第一次約出來見面的陌生人,對方有對你毛手毛腳嗎?試著觀察當你們一起過馬路,走著走著互相靠近的時候、他騎車載你的時候,在任何場合與時間對方會試圖觸碰你或是言語騷擾嗎?
雙方互相曖昧與喜歡是有前提的,例如你們可能會開始密集地與對方分享日常生活瑣事,或願意為對方做一些平常不會做的事。如果這些都還沒有發生,他卻已超越了朋友的界線,那可能就要適時地後退一步再仔細地觀察,並暫時減少單獨出去的機會了。
一個正直的人,懂得拿捏分寸,懂得尊重他人,自愛且自重。
另一方面,觀察對方會不會是性騷加害人,與觀察他喜不喜歡你是不太一樣的。 他有可能喜歡你,也對你很好,但卻是性騷慣犯。我們接下來從第2點切入觀察,對方排解欲望與壓力的方式。
2. 忽略對方的亮點,客觀分析他的性別平等觀念,以及排解欲望與壓力的方式
如果對方是個很有魅力的人,擁有某種你無法抗拒的光環,可能容易視而不見其他致命性的缺點。那個光芒可能是你自身沒有,但卻很想擁有 — 不管是很聰明、好看、有錢、擁有某種權力、飽讀詩書 — 試著戴上墨鏡,暫時忽略他的光芒,這樣才能夠從理性客觀的角度觀察他潛在對於性別的觀念,以及平常是如何排解自身的欲望與壓力。檢視他是否有性別的刻板印象?對任何性別有無貶低?或是否會以輕薄的言行舉止調侃別人?
只要活著欲望與壓力就無所不在,關鍵在於我們是如何應對與排解。是倚賴運動或是其他興趣自己慢慢的消化掉?還是用顯性或隱性的方式設下圈套,操控外在環境或資源,進而達到目的?
如果一開始不試著用客觀的角度觀察一個人,或評斷他不合理的行為,很容易慢慢地進入到誤區。「他這樣的行為是有點奇怪……但可能是有點喜歡我吧!」、「他是教授耶!讀那麼多書,應該不會做出這種事吧!」導致當各種徵兆出現時,便開始替對方找各種藉口,不願承認那些在他人眼中顯著的錯誤。
3. 化身三姑六婆,打探打探對方的評價吧!
我始終相信「沒有絕對的好人與壞人」,每個人在不同場合、不同群體與個人面前,或多或少都會呈現不同的自己。我們與對方接觸的層面,可能不足以了解他的方方面面。尤其如果雙方是網友,剛開始認識時沒有實際共同朋友圈,這時候就只能先從網路社群裡的「虛擬形象」略探一二了。
很多性騷社會案例發生在工作場合,加害人濫用職場權力,或是「完美人設」欺騙受害者。交往或結婚前最好可以多認識對方在人生裡不同階段的人際關係。
現在曝露的性騷案例,不是最近才發生,而是存在於過去社會中很長一段時間。未來發生的頻率可能會隨著社會關注程度上升而減少,但還是會持續發生的社會問題。「預防勝於治療」,人際互動中我們要隨時在內心有所警覺,保護好自己,仔細觀察事件發生前的種種徵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