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憶 1] 我愛唱歌,但沒加入合唱團

2023/07/01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這個標題實在很奇怪:既然愛唱歌,怎麼沒有加入合唱團呢?難道這個專題不是講參加合唱團的經歷嗎?
我小時候的確是愛唱歌的。當時家裡有個紅色錄放音機,是我媽在家鎮日踩縫紉機、車一件又一件的男裝長褲,以及我爸從成衣廠下班回家,拿起熨斗接力熨燙車好的褲子時,用來聽廣播劇或相聲必不可少的工具。
大概是類似這樣的機型。
我記得自己應該是還沒上幼稚園 (當時都稱幼稚園) 的年紀,就對這台錄放音機很感興趣,尤其喜歡在錄音帶播放到一半的時候按下錄音鍵,然後開始哇啦哇啦地唱。後來長大了一點,回頭去聽家裡的舊錄音帶,就會在吳兆南魏龍豪講到一半時,聽到幼小的自己插播一段五音不全兼臭乳呆的歌唱表演。
幼兒時期的我不懂音樂,只知道想唱就唱。上了小學之後,慢慢便瞭解到家裡沒有餘錢讓小孩學音樂學才藝,什麼彈鋼琴、什麼芭蕾舞、什麼暑假去日本玩,對我來說不啻天方夜譚,想都不用想,台灣錢並沒有淹到我們的腳目。
但那也無妨,唱歌是免費的娛樂,只要張口就行。
老爸很喜歡音樂,各式各樣的音樂他都聽,西洋老歌、台語歌、古典樂、聲樂、輕音樂。他也喜歡唱歌,嗓門特別大,去參加社區歌唱比賽會爆音嚇到人那樣大聲。
我想,我愛聽音樂、愛唱歌這點是遺傳到我老爸。
我的古典樂啟蒙專輯,當然也無可倖免地被我插播了。
我從小就試著模仿流行歌手或聲樂家的歌聲,拿著歌詞單揣摩每個字、每一句該怎麼唱,才能發出像錄音帶裡一樣的聲音。當然,這一切都是閉門造車,全憑直覺,如今回想,或許是因為沒有人帶領,才會在學唱歌的道路上跌跌撞撞。
後來,學校合唱團在招團員。我和姊姊上同一間小學,她以前也參加過,老爸問我要不要也去參加,我說不想。
究竟為什麼呢?我實在想不起當時拒絕的理由。是我怕上台表演嗎?我不想穿合唱團的制服嗎?我不想讓人聽到自己的歌聲嗎?
我覺得對已經讀到這裡的讀者有點不好意思,因為我居然無法揭曉正確答案。

眾人的目光

我試著回想,只能猜測是因為我小時候最害怕被別人注意到。
讀幼稚園的時候,老師就在聯絡簿裡寫下對我的觀察:活在自己的世界裡。我長大後,我爸還經常把這件事當做一種笑談。我總是覺得,究竟「活在自己的世界裡」有什麼不對?難道要活在別人的世界裡嗎?
我從小就很愛胡思亂想,腦子轉個不停,有時或許因為想得太沉迷,所以沒聽到別人對自己說什麼 (其實我現在還是這樣,而且還會自言自語,這毛病應該一輩子治不好了)。大概是因為這樣,老師才會有這種評語吧!
我讀國小一年級時是個瘦瘦的小女孩,旁邊是我弟弟。
後來上了小學,學校有資優鑑定,老爸帶我去參加,結果糊裡糊塗進了資優班。當時的資優班並不是自成一班,而是某些課程抽出來上,因此平常還是待在原本的班級。這種教學型態,讓我成為班上的特殊人物,但不是受歡迎的那種。
老實說,我小時候並不清楚自己哪裡「資優」,因為無論是學校老師、同學,還是我爸媽,都認為我的表現並沒有特別好。客觀來說我的成績不算糟,但既然是資優生,大家總是期待會有超越水準的表現,偏偏我不符合這樣的期待。
每次考完試,成績一發下來,每一科都 94 分,哼!資優生也不過如此!看來是假資優吧?老師這樣一講,所有同學都轉過來,用嘲笑的眼神看著我。
對我來說,被別人注意到代表準沒好事,彷彿每個人老早就虎視眈眈地期待我失敗的那一刻,準備嘲弄我一番。因此我在童年、青春期,甚至成年後好幾年,只要被人盯著瞧,就會覺得對方帶有敵意,即使理智上再怎麼告訴自己那不是真的,但潛意識裡的恐懼感仍揮之不去。而且因為一直接收負面評價,導致我總是覺得自己做什麼都會失敗,直到成年之後仍深受困擾。每當我遇到新的挑戰,第一個想法絕對是「我做不到」,直到出社會之後,才逐漸鼓起勇氣多方嘗試,但還是要花很大的力氣克服放棄的衝動。
我原本就喜歡胡思亂想,這麼一來就更沉迷於腦海裡的幻想世界,因為我在那裡能夠掌控一切,也沒有人盯著我瞧。至於參加合唱團,那相當於讓幾十雙眼睛盯著我,還是算了吧!一個人唱歌就夠我開心了。

奢侈的娛樂?

另一個可能的原因,應該是上面提過的家庭狀況。
我的父母都是做成衣的,他們屬於當年的北漂族,年輕時因為原生家庭經濟因素,讀到初中畢業就沒有繼續升學,從鄉村動身前往台北工作,拼命賺錢養家。兩人在同間工廠相識、戀愛並結成連理,以現在難以想像的超低房價,在台北縣 (也就是現在的新北市) 買了小公寓,成了一個家,生下我們姊弟三個。
婚後,我媽在家踩縫紉機,車男裝長褲,我爸則在兩處成衣小工廠當裁剪師。有時家裡要做的褲子量太大,就得全家動員,大人忙著車縫和熨平褲子,小孩則拿日本剪刀修剪過長的線頭,再把完工的褲子一件件疊好並用繩子綁起來,等人來收走,往往要做到晚上 10 點以後 (但小孩 9 點半就會去睡)。當時的台北縣,不知有多少家庭在做這樣的代工。
當時都是用這種插電式的工業用縫紉機,效率才高。我家還有另一台「掃布邊」專用縫紉機。
我就是聽著這種機器的噪音長大的。
雖說夫妻倆日以繼夜拼命地做,但我們小時候,總是感覺家裡缺錢。我爸的薪水都交給我媽管理,因此需要錢的時候,非找媽媽討不可。對我們這些小孩子來說,討錢是件苦差事,因為母親聽到要錢,就會臉色緊繃。即使是索取學校必要的費用,我們也往往躊躇不前,深怕面對母親苦惱的表情。
母親初中畢業時,本來已經考上了農校,卻因家庭經濟因素放棄了繼續升學,她對錢的焦慮其來有自,而這種焦慮很早就傳給了我。我從小就知道,除了乖乖上學必要的費用以外,其他都是不應該爭取的,得了是好運,得不到也是本當如此。
參加合唱團,就會多了額外的支出,買制服鞋子、買樂譜等等,還要在常規課程和資優班特殊課程以外抽出時間練習。這種看似沒必要的娛樂,怎麼想都覺得奢侈,不是我這種小孩應該享有的,而是屬於那些學鋼琴、學芭蕾舞、暑假搭飛機出國玩的同學。
不曉得大家記不記得小時候填寫過家庭基本資料表。以前我總是在「經濟狀況」欄中勾選「普通」,現在回想起來,雖然還不到「清寒」的程度,但離「普通」還差一點。不過光是差這麼一點,我就能隱約感到自己與其他人的不同。小時候還懵懵懂懂的,現在回想起來,才深刻感覺到階級的差距,對一個人的思維和處世態度影響有多大!

結語

寫到這裡,好像講了一堆跟合唱無關的事。但其實童年時的經歷,塑造了我的人格特質,也影響到我日後參加合唱團的表現,甚至我的整個人生。雖說我步入中年後回顧前半生,對自己何以成為今日的自己,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也比以前更加勇敢,但在某些方面仍無法跳脫過去的影響。在這個專題接下來的文章中,我會逐漸進入正題,分享我是如何與合唱慢慢結下不解之緣。
----
「關於合唱團的回憶」系列連載中!我在這個系列中分享自己從兒時到成年後,參與合唱團的點點滴滴,同時也會提到一些人生經歷和感悟。以下列出目前已發布的文章:
----
格主思密簡介:
到了人生的中點,才再度提筆寫作,寫寫詩、寫寫音樂,分享參加合唱團的經驗。有了些許人生歷練,白髮一根接一根冒出,外加忽然加重的老花眼。聽到感人的故事、動人的歌曲,親歷各種境遇,已不像年輕時心無所感或強說愁,而是化為真切的感悟。佛家追求無悲無喜之境,我則寧可感盡人世間一切悲喜,方為人、方不虛此生。
----
23會員
62內容數
我根據自己的寫作興趣,開了三個出版專題:「現代詩-思密心聲」、「童話-從前從前床邊故事」和「散文-合唱/表演藝術雜感」,歡迎關注。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