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鳥讀書會《努力,但不費力》小筆記】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努力,但不費力》第三章〈釋放-放下的力量〉
量〉
2007年一場意外車禍,魯莽少年撞碎了大家庭,
讓Chris Williams同時失去了愛妻、她腹中的孩子,以及一對兒女;
他與六歲的兒子傷勢嚴重,青少年期的大兒子則正好在朋友家逃過一劫。
我們幾乎可以預期,
這位父親未來將陷入心靈深淵,兩個兒子從此生活在意外的陰影之下……
經歷這麼重大的事故,
相信大多數人都是可以理解的吧!😢
然而,Williams並沒有讓他的人生劇本那樣走。
在事故的幾分鐘內,卡在扭曲變形的車體、地獄般的血泊中,
Williams已然清澈地看見,未來有兩種可能:
第一,下半輩子自己都沉溺在悲痛與憤怒裡,
並把負擔都轉嫁到兒子,
成為一家三口的永恆創傷;
第二,甩開負擔,專注眼前,
好好陪伴兒子,一起走出身心傷慟。
Williams選擇了第二條路。
即使超級困難,
但他,選擇將能量與生命用來學習「放下」。
上面故事,是不是超級驚人?
這是《努力,但不費力》第三章的內容,
也是我目前看完第一部為止,最震撼的事例。
光是想像那個情景,都覺得快要窒息😢
而Chris Williams居然能在當下就做出選擇……
實在太痛、太難做到了,
卻也讓我們知道,無論在多艱難的環境下,
「轉念」都是可能的! 
值得我們一輩子修練。
這也是「早鳥讀書會」今日導讀篇章:〈釋放-放下的力量〉
導讀者是創意閒聊群的 聽見幸福的聲音 玉如老師分享的內容非常棒,
雖早上進公司就開始忙,還是迫不及待地利用午休寫出來跟你分享!
(其實是早上出門前來不及寫完😅)
這個篇章如篇名,提醒「放下」的重要,
試著去看見自己潛藏的、堆壘的「執念」
是否有如作者的「帝國風暴兵」🧑‍🚀
(從小超想要、長大試穿時卻懷疑幹嘛買這個)
再細思:
我真的有必要抱著它不放嗎?
喜歡玉如老師的順序,把「專注擁有」放在最後,
這是個對人人皆有助益的課題。
她舉三個例子:
達賴喇嘛的流亡,開闊了他的視界;
南非總統曼德拉曾入獄27年,才看見原來不同陣營的人,
同樣有著深深的害怕與擔憂。
還有其弟任職士官長的經歷,
曾受派系爭鬥影響、陷入憂鬱,
猶豫是否該中年轉職之際,因有玉如老師的引導,
自愛大的《內在原力》及各講座找回興趣,
重新享受生活,不再囿於於困境。
無論好事壞事,事件當下你怎麼想,關鍵在於自己的思維及心態,
See the GooD接受生命中就是有些事我們無法控制,
用「學習」的能力跳脫束縛,進而改變命運。
未來回頭看,那些當時令你幾乎無法承受的悲劇,
原來是人生的轉捩點。💎
很推薦加入每週一三五的早鳥讀書會
每次一章節,沒有壓力的學習,開啟美好的一天💓
之前分享給愛書群時,有人質疑,半小時只聽一個章節,不會太廢嗎?
其實不會!
即使有些篇幅很短,分享人也會加入許多生活經驗,
說不定會讓你覺得比自己看書更有趣。
另外,一定要買書嗎?
當然沒有,我目前都還沒買😅
主要是因還想減少藏書量…但如果真的有興趣會去借,
自己再次讀過之後,才決定是否購入。
這本目前讀了第一部,有心動!
雖然也看過有人評價是偏心靈雞湯,
但閱讀經驗往往是很個人的,「你自己怎麼看才算數」。
供你們參考~
一起來早讀吧😉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4會員
151內容數
讀到好書是種幸福,這裡有中外文學、心靈成長、優質講座精華、資優教育、習慣養成、斷捨離等,各種令生活豐富愉快的小事。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倉編小祺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觀察「DiSC人格特質」調整溝通模式
-讀宋怡慧《用書打怪:閱讀是不敗的人生打怪力》   
「無論快樂或者悲傷  要修補一個成年人  就得讓他徹徹底底  完成一次他未完成的童年…」
-魏美惠《親子紐西蘭南島遊學自助行》    
-《逃出這本書》系列遊戲書    身為愛書人…居然要我們「撕書」? 當真?   沒錯,這可不是個玩笑!   如果你想帶孩子順利從「太空」逃回來,就必須得「撕書」! 這可是非常重要的一環~    別想太多,跟著指令:「撕,就對了!」 再跟著每個線索動動腦,一起平安回地球!       你看過《逃出這本
-觀察「DiSC人格特質」調整溝通模式
-讀宋怡慧《用書打怪:閱讀是不敗的人生打怪力》   
「無論快樂或者悲傷  要修補一個成年人  就得讓他徹徹底底  完成一次他未完成的童年…」
-魏美惠《親子紐西蘭南島遊學自助行》    
-《逃出這本書》系列遊戲書    身為愛書人…居然要我們「撕書」? 當真?   沒錯,這可不是個玩笑!   如果你想帶孩子順利從「太空」逃回來,就必須得「撕書」! 這可是非常重要的一環~    別想太多,跟著指令:「撕,就對了!」 再跟著每個線索動動腦,一起平安回地球!       你看過《逃出這本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終於頂不住,強人也倒了》 一個家庭找不到和諧,好像災難才要開始,內憂外患一起來。 內憂,是兒子已是男人身了,如生理反應勃起,就往林立蓮身上磨蹭動作,身上咬,好像是發洩行為。基於人道,林立蓮不捨地讓兒子結紮。林立蓮身上的瘀青齒痕,也無法道盡這個兒子苦難。 外患,是兄弟把母親放手了。生病住
Thumbnail
今天下班的時候,我在公車上跟朋友傳訊息,在和朋友的訊息往來中,我才發現原來我沒有走出失去父親的傷痛,我一直以為我好好的,可是我的眼淚就這樣一顆顆的滾落了,我是不是太壓抑了,沒有好好地面對爸爸離開的這件事,一直覺得他只是出了遠門,所以也不以為意,還覺得自己很堅強。
Thumbnail
敘述一位男子不斷前行卻迷失人生方向的故事,他遭遇許多拉力,包括心智、家庭和負擔。最後,他在年老後找回了原本的理想,但理想也僅是一瞬間的曇花一現。
Thumbnail
想清楚的放棄其實是放下,有時候,我們的理性面是想清楚了,但只要回到當時的情境,情緒還是洶湧了起來,觸景傷情是每一個付出真感情的人都會有的經驗。親愛的你,不要氣餒,有一天你還是可以再拜訪這些地方,而且發現已經想不起那些特別的感覺。不是麻木,而是長大了。
Thumbnail
面對生命的轉折與終結,如何以盡孝的方式求安?生死間,人生空寂、愛與苦難難以磨滅。若我們曾經能夠讓他免於死前一場痛,卻因為愛......
Thumbnail
2022.4.29 一位個案過去在父親生病期間,雖然有其他手足兄弟,但他們卻把照顧父親的責任丟給她,她一邊照顧自己的家庭、工作,卻仍是一肩扛起中風及失智爸爸的照顧工作,一個人努力硬撐到脊椎出問題到最後不得不開刀而個案父親離開後,個案感覺自己無怨無悔為家人付出但卻被拋棄了,過去其他親人將照顧父親的責
Thumbnail
這是一個關於罕見疾病的孩子和他母親的故事,描述了孩子在尋找自己生命意義的過程中,以及母親為他做出的努力和選擇。
Thumbnail
  這世界有些人比較覺醒,在生命遇到一點點困境的時候,就會自己去找出口。但是也有很多人,必須在人生遭遇「重大的挫折」,或是「苦到了極點」時,才願意回頭。   文怡的父親在公家機關工作,母親則是小學老師,一邊教書一邊把文怡三姐弟拉拔長大。文怡和弟妹各自成家之後,母親也從學校退休了,原本忙
  想要堅持一件事很困難,而對一件熱愛的事放手卻也一樣困難,更何況有時候要放手的,是摯愛的人。從小我總是被大人的層層愛意包圍著長大,在同儕中似乎也常在比我成熟的人中,被照顧、被保護,很少有一個比我小的人可以愛,而當我有了弟弟,我換了個截然不同的角色。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終於頂不住,強人也倒了》 一個家庭找不到和諧,好像災難才要開始,內憂外患一起來。 內憂,是兒子已是男人身了,如生理反應勃起,就往林立蓮身上磨蹭動作,身上咬,好像是發洩行為。基於人道,林立蓮不捨地讓兒子結紮。林立蓮身上的瘀青齒痕,也無法道盡這個兒子苦難。 外患,是兄弟把母親放手了。生病住
Thumbnail
今天下班的時候,我在公車上跟朋友傳訊息,在和朋友的訊息往來中,我才發現原來我沒有走出失去父親的傷痛,我一直以為我好好的,可是我的眼淚就這樣一顆顆的滾落了,我是不是太壓抑了,沒有好好地面對爸爸離開的這件事,一直覺得他只是出了遠門,所以也不以為意,還覺得自己很堅強。
Thumbnail
敘述一位男子不斷前行卻迷失人生方向的故事,他遭遇許多拉力,包括心智、家庭和負擔。最後,他在年老後找回了原本的理想,但理想也僅是一瞬間的曇花一現。
Thumbnail
想清楚的放棄其實是放下,有時候,我們的理性面是想清楚了,但只要回到當時的情境,情緒還是洶湧了起來,觸景傷情是每一個付出真感情的人都會有的經驗。親愛的你,不要氣餒,有一天你還是可以再拜訪這些地方,而且發現已經想不起那些特別的感覺。不是麻木,而是長大了。
Thumbnail
面對生命的轉折與終結,如何以盡孝的方式求安?生死間,人生空寂、愛與苦難難以磨滅。若我們曾經能夠讓他免於死前一場痛,卻因為愛......
Thumbnail
2022.4.29 一位個案過去在父親生病期間,雖然有其他手足兄弟,但他們卻把照顧父親的責任丟給她,她一邊照顧自己的家庭、工作,卻仍是一肩扛起中風及失智爸爸的照顧工作,一個人努力硬撐到脊椎出問題到最後不得不開刀而個案父親離開後,個案感覺自己無怨無悔為家人付出但卻被拋棄了,過去其他親人將照顧父親的責
Thumbnail
這是一個關於罕見疾病的孩子和他母親的故事,描述了孩子在尋找自己生命意義的過程中,以及母親為他做出的努力和選擇。
Thumbnail
  這世界有些人比較覺醒,在生命遇到一點點困境的時候,就會自己去找出口。但是也有很多人,必須在人生遭遇「重大的挫折」,或是「苦到了極點」時,才願意回頭。   文怡的父親在公家機關工作,母親則是小學老師,一邊教書一邊把文怡三姐弟拉拔長大。文怡和弟妹各自成家之後,母親也從學校退休了,原本忙
  想要堅持一件事很困難,而對一件熱愛的事放手卻也一樣困難,更何況有時候要放手的,是摯愛的人。從小我總是被大人的層層愛意包圍著長大,在同儕中似乎也常在比我成熟的人中,被照顧、被保護,很少有一個比我小的人可以愛,而當我有了弟弟,我換了個截然不同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