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位性對話】圖文專欄|曬衣間|對抗平面的偽裝/偽裝#1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創作團隊:曬衣間(圖/鄭皓允;文/藍念初)

對抗平面的偽裝/偽裝#1

又發作了。每天,我把所有不夠立體的地方,仔細地描上深刻的陰影。裂開的傷口,我用極深的黑塗滿兩側邊縫,描繪他們精緻的波浪狀的延伸。有時,為了增加異材質的豐富變化,還會用黑線刺繡添增更多起伏。如果沒有空間,就無法前往,一定要有陰暗的地方,才會顯得立體。
─────────
A:你有辦法發現靈魂很平面的人嗎?
B:沒辦法。難道你認為人的靈魂,有辦法收納在一種形容裡被描述嗎?
A:我不知道他們實際的情況,但我很介意平面的世界。平面的人彼此平鋪在一起,不就變成超大片的空地了嗎?空曠讓我害怕。
B:不要怕。你看,從很遠的地方有人托著這個世界,他所處的位置深不可測,那裡深邃的可以裝進空曠的一切。

對話模式
「曬衣間」團隊,由藍念初(文字)和鄭皓允(圖像)組成。
兩人先透過主題討論,針對意欲表達的一種心理狀態,創造出四個仿擬對話記錄的內心場景,再由圖像者者發展作品的視覺呈現模式、決定露出順序。
現代事物包括
(一) 鏡子的發展;
(二) 衣櫃
我們的肉體和靈魂都演變成穿衣的生物。由於靈魂總是依附肉體,它演變出一套無形的衣服。我們發展到擁有一個基本上穿衣的靈魂,同樣地,我們發展到──作為肉體的人──成為一種穿衣的動物。
問題不在於衣服已成為我們不可分割的一部份,而在於衣服的複雜性,令人奇怪的是,它和我們自然文雅的體態動作毫無關係。
如果有人要和我討論是什麼社會因素使我的靈魂變成現在這個樣子,我會默默地指向一面鏡子、一支衣架和一枝鋼筆。
——〈457|現代事物〉費爾南多˙佩索亞《不安之書》
合作之前,先有了想把近期對於這個世界的整理呈現出來,轉譯成彼此能夠創作的符號。因為有這樣的共識,所以挾帶著最近獲得的資訊碰面,但是一碰面,我們不約而同先掃視了彼此的穿搭,關心對方鞋襪的選擇,以至於進展到分享手機裡他人不一定會注意到的APP色彩學排列。
差異。我們意識到、建構的是某種差異。又回到穿搭的討論,於是我們向對方說明自己在人群中,甚至是在自己之中,怎麼看待自己和他人之間的關係,因而發展出一連串譬喻的譬喻:
穿上今天的偽裝上班,下班後,脫下偽裝的皮層,赤裸站在鏡子前面,站在鏡子前洗滌皮囊,看著鏡中赤裸的自己在為皮囊清洗。洗滌後拿著洗好的皮囊走到曬衣間,晾起皮囊,風乾日曬。
我們關注,並且對於「在鏡子裏看著這一切」的那種迷幻感:
鏡中的自己走到曬衣場把自己曬上去,風很大,鏡中的自己被吹走吹遠;又或者,風繼續吹著曬好的皮囊,吹著吹著,皮囊越來越像鏡中自己的樣子……
於是,我們又重新發現,這些象徵都指向:所有的差異,在世界的風中都不是真正的差異,差異只是對自我的幻覺。於是四篇圖文,都是關於維持幻覺的努力。
文字創作者
藍念初。高雄文學館企劃專員,F編。2014年以「現代詩的語言問題研究」畢業於成大中文研究所。
圖像創作者
鄭皓允。臺灣高雄三民區人,於2017年畢業於銘傳大學建築學系,本身熱衷於手繪、插畫以及平面設計的創作,在大學五年過程中,將畫圖作為自己消遣時間的食糧,咀嚼自己喜愛的作品並吸收消化,包括電影、漫畫、插畫、動畫及平面設計等……都是主要涉獵的領域,因此也喜愛嘗試不同風格樣貌的呈現方式。
大學三年級時,有機會在朋友引薦下,在成大某單位與原能會的計劃案兼職做防災地圖的插畫,也是自己插畫相關的第一份工作,同時邊做邊摸索自己擅長的畫法及工具,也開始接觸電腦繪圖。到了大學五年級,開始擔任畢籌會美宣,統籌班上每次活動的視覺及logo,畢業作品集以及畢展的週邊設計,也因此接觸到幀裝及平面設計,加上畢業設計是以大量插圖呈現的文本設計,更加確切了自己走往插畫及平面的人生道路。
畢業後至今,除了中間4個月當兵服役,在各路朋友的介紹及推薦下陸陸續續接了一些插畫及平面的案子,決定以自由工作者的身份接案,作品例如:2018年初三餘書店城市佛書展的視覺、果陀劇場歷史活化系列主視覺插畫、fun慢坪林活動主視覺等……在設計社群網路上,也把部分較為完整的作品供人瀏覽參閱,隨著不同案子定案持續更新作品,目前仍持續學習累積不同的養分,不侷限自己的發展,探索更多的色彩。
個人網站:https://www.behance.net/architectu0f0e

  • 關於「異位性對話」專欄
異位性atopy,源自希臘文,是從1923年開始使用的醫學名詞。它也翻譯成特應性/不尋常,中文諧音「易位」是從固著的一個點,移動到不同的標記位置。
我們能不能被文學觸發,在不同載體中移動?像適應場所的疾病,從觸原地A轉移到B,隨時針對事件生出敏銳的反應,透過有意識地和空間、事件彼此對話,不斷轉換自己的角色,並開啟創作的可能。
  • 關於「異位性對話:圖文專欄」系列
2018年「異位性對話:圖文專欄」系列,由高雄文學館邀請由在地創作者組成團隊,各自發展創作方法製造圖文成果,期待讀者有機會透過不同類型閱讀,促進感官聯覺。
此時的高雄文學館,正在探問:「文學是什麼?」圖文搭配,已不算是很新穎的實驗,來自不同領域的創作者,該如何從同一種邊境的、詩的啟蒙狀態出發,創造互通有無的作品?在視覺為重的時代,有人會說:文學式微。我們想像這樣的說法成形,很可能是出於對形式想像能力的囿限。或者我們可以提問:「文學轉型了嗎?」有沒有可能,文學的載體一再轉變,如今,思考文學,也包含應該思索一個畫面、一張圖背後有怎麼樣潛伏的思考和理念?
本系列除了「圖」和「文」產出,創作者還需要設計一組「對話模式」,希望能透過不同領域合體工作,讓讀者進入不同型態的語言想像。
其後,2019年「高雄青年文學獎」,首次設立「圖文創作」文類。(2020年再更名為「圖像文學」文類。)
  • 原始發佈時間:2018年12月10日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2018年高雄文學館邀請高雄在地創作者組成團隊,創造圖文專欄,希望帶給讀者由不同藝術領域構成,卻從同一種邊境、詩的啟蒙狀態出發的創作,促進讀者的感官聯覺,本篇為:佛像。
2018年高雄文學館邀請高雄在地創作者組成團隊,創造圖文專欄,希望帶給讀者由不同藝術領域構成,卻從同一種邊境、詩的啟蒙狀態出發的創作,促進讀者的感官聯覺,本篇為:星際旅行。
2018年高雄文學館邀請高雄在地創作者組成團隊,創造圖文專欄,希望帶給讀者由不同藝術領域構成,卻從同一種邊境、詩的啟蒙狀態出發的創作,促進讀者的感官聯覺,本篇為:移動的世界地圖。
2018年高雄文學館邀請高雄在地創作者組成團隊,創造圖文專欄,希望帶給讀者由不同藝術領域構成,卻從同一種邊境、詩的啟蒙狀態出發的創作,促進讀者的感官聯覺,本篇為:太空星球。
「檔案」是什麼?「歷史」是什麼?我們如何從一團曖昧不明中提取「歷史」,提煉成為未來認知的「文化」?讀者因為閱讀,拓展「知的領土」,除了精彩的文字,也會得到「檔案」賦予生命力的某種向度──這就是我感覺到閱讀這些文字的雙重意義。
創作載體改變的時候,創作者會經歷什麼?這是高雄文學館第一次嘗試文學改編,選擇了高雄作家沈信宏老師的作品,並且先由在地青年劇團 Ben&Judy表演實驗坊負責讀劇演出演員甄選。抵達這個系列最後的一場讀劇演出之前,讓我們從文學改編的契機說起......
2018年高雄文學館邀請高雄在地創作者組成團隊,創造圖文專欄,希望帶給讀者由不同藝術領域構成,卻從同一種邊境、詩的啟蒙狀態出發的創作,促進讀者的感官聯覺,本篇為:佛像。
2018年高雄文學館邀請高雄在地創作者組成團隊,創造圖文專欄,希望帶給讀者由不同藝術領域構成,卻從同一種邊境、詩的啟蒙狀態出發的創作,促進讀者的感官聯覺,本篇為:星際旅行。
2018年高雄文學館邀請高雄在地創作者組成團隊,創造圖文專欄,希望帶給讀者由不同藝術領域構成,卻從同一種邊境、詩的啟蒙狀態出發的創作,促進讀者的感官聯覺,本篇為:移動的世界地圖。
2018年高雄文學館邀請高雄在地創作者組成團隊,創造圖文專欄,希望帶給讀者由不同藝術領域構成,卻從同一種邊境、詩的啟蒙狀態出發的創作,促進讀者的感官聯覺,本篇為:太空星球。
「檔案」是什麼?「歷史」是什麼?我們如何從一團曖昧不明中提取「歷史」,提煉成為未來認知的「文化」?讀者因為閱讀,拓展「知的領土」,除了精彩的文字,也會得到「檔案」賦予生命力的某種向度──這就是我感覺到閱讀這些文字的雙重意義。
創作載體改變的時候,創作者會經歷什麼?這是高雄文學館第一次嘗試文學改編,選擇了高雄作家沈信宏老師的作品,並且先由在地青年劇團 Ben&Judy表演實驗坊負責讀劇演出演員甄選。抵達這個系列最後的一場讀劇演出之前,讓我們從文學改編的契機說起......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雖然已經過了一陣子(然後預算還算不出來到底刪了多少錢),但過年整理房間時翻到這張,還是廣傳一下金門立委陳玉珍的要飯說好了。她可能看錯了,我們手裡的是聚寶盆。 (明天2/19從斗六北上台北,若有在雲林金門人信任我可以約今天在斗六火車站請我轉交連署至造冊地點,我帶空白的給你寫也可以。)
當流量至上成為標準,性騷擾被輕描淡寫、受害者被噤聲,我們是否還能給孩子一個安全的未來?作為父親,我無法接受這種價值觀繼續影響下一代。我們該做的,不是遺忘,而是改變環境——拒絕縱容、用行動發聲,讓孩子知道「尊重是底線,說不是權利」。這不只是關於孫生,而是關於我們願意為未來的孩子守住什麼樣的世界。
在影視行銷中,一張海報的力量遠超過想像,它不只是劇集的視覺名片,更是一種敘事策略。《魷魚遊戲2》再次以強烈的「鮮豔童趣 vs 暗黑暴力」對比,將這部全球現象級劇集的獨特美學推向新高度。
一年前,我加入她的首批方格子付費訂閱制,沒想到,一場沒有終點的虛擬實境體驗就此開始。
今晚,就來和訂閱制讀者分享新書楔子的三分之一。原本想要把楔子整個貼上來,卻發現楔子就有六千多字,所以決定還是放三分之一就好。其實現在看這些,都覺得和自己判若兩人,有的地方連自己都不敢看下去——原來高瑞希,過去活得這麼不開心。 前天訂閱制讀者表達課第二期開班,因為感冒無法帶課,所以事先錄製了講解
薪水的高低,從來不是努力的問題,而是思維的選擇。年薪百萬的人,不是單靠埋頭苦幹,而是透過「創造價值」決定自己的價格。他們懂得提升不可取代性、創造多重收入、主動尋找機會、投資自己,讓財富加速成長。與其等加薪,不如掌握「決定薪資的能力」。這篇文章,讓你看清真正的收入差距,從現在開始,為自己創造更高價值!
雖然已經過了一陣子(然後預算還算不出來到底刪了多少錢),但過年整理房間時翻到這張,還是廣傳一下金門立委陳玉珍的要飯說好了。她可能看錯了,我們手裡的是聚寶盆。 (明天2/19從斗六北上台北,若有在雲林金門人信任我可以約今天在斗六火車站請我轉交連署至造冊地點,我帶空白的給你寫也可以。)
當流量至上成為標準,性騷擾被輕描淡寫、受害者被噤聲,我們是否還能給孩子一個安全的未來?作為父親,我無法接受這種價值觀繼續影響下一代。我們該做的,不是遺忘,而是改變環境——拒絕縱容、用行動發聲,讓孩子知道「尊重是底線,說不是權利」。這不只是關於孫生,而是關於我們願意為未來的孩子守住什麼樣的世界。
在影視行銷中,一張海報的力量遠超過想像,它不只是劇集的視覺名片,更是一種敘事策略。《魷魚遊戲2》再次以強烈的「鮮豔童趣 vs 暗黑暴力」對比,將這部全球現象級劇集的獨特美學推向新高度。
一年前,我加入她的首批方格子付費訂閱制,沒想到,一場沒有終點的虛擬實境體驗就此開始。
今晚,就來和訂閱制讀者分享新書楔子的三分之一。原本想要把楔子整個貼上來,卻發現楔子就有六千多字,所以決定還是放三分之一就好。其實現在看這些,都覺得和自己判若兩人,有的地方連自己都不敢看下去——原來高瑞希,過去活得這麼不開心。 前天訂閱制讀者表達課第二期開班,因為感冒無法帶課,所以事先錄製了講解
薪水的高低,從來不是努力的問題,而是思維的選擇。年薪百萬的人,不是單靠埋頭苦幹,而是透過「創造價值」決定自己的價格。他們懂得提升不可取代性、創造多重收入、主動尋找機會、投資自己,讓財富加速成長。與其等加薪,不如掌握「決定薪資的能力」。這篇文章,讓你看清真正的收入差距,從現在開始,為自己創造更高價值!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2012年01月18日(星期三)   陳素套頭穿上寬身連帽衛衣,戴着口罩蒙面,她不知道也不想知道有多少外人看過自己露臉全裸,只知不想被人認出。雙手插袋,低頭快步,恰似影視作品中喬裝潛行的人物,愈隱藏反倒愈可疑,顯得陰沈怪氣,途人擦身時皆投以奇異目光,就如視她為某種有礙市容的污垢。   至於肚臍,
Thumbnail
【反身顯影:多重鏡像中的自我身影】 當藝術家透過自我與他者的對話、開展多元議題反思,觀者該如何理解? 不得不說,藝術家鏡像中的自我身影,某些作品令人感到詭異、毛骨悚然,有種超現實感。 再加上還有18禁作品,與其說是攝影展,反倒像是行為藝術展。 滿滿迷濛詭異氣息的展覽……
Thumbnail
在布幕拉開的瞬間,用力摔碎一面被擦得雪亮的鏡子。任憑那些鋒利渣滓,撲倒在地,刺傷赤裸的腳掌,鏡面反射舞台光線,瑣碎地照亮呼吸和聲音,形成新的,另一個名字的自己......我會懷念這段對於聲音和身體,盛大且虔誠的日子。
Thumbnail
描述了在晒衣場中掛曬著男女衣服的情景,呈現了衣服在人與時令間的變化,以及晒衣場中的氣味和聲音。最後提到人是衣物的代名,呼應了文章一開始的情境。文章以獨特的視角切入,描述了陌生男女生活的細節。
Thumbnail
街友像是存在卻又不存在的漂浮物,在人世間晃蕩,即使努力想讓自己成為什麼,變得可見、明晰,但在城市的陽光照射下,他們仍如幽靈般透明。街友社工的工作,是讓這些透明的幽靈擁有日常,彷彿日常生活是具有重量感的顏料,能一點一滴的賦予街友色彩,讓他們的輪廓變得清晰,直到和城市現場再度融成同一個場景。
Thumbnail
@近幾年,開始電腦繪圖,手繪素描,畫漫畫等休閒方式。在摸索畫人物或物體的形體的時候,文化部漫畫培訓班的湯老師私下跟我說,其實畫畫的邊緣線條,就是你畫的那個東西的暗面或陰影之所在。@自從湯老師跟我點破畫圖的盲點之後,,我開始畫畫知道觀察光線的來源和明暗的分布,後來畫電腦繪圖就能自學進步一些。@今
Thumbnail
只朝無人機的鏡頭看了一眼,我就知道這裡沒有時空旅人插手的餘地。 它在樓的窗外盤旋,混在飛蛾裡,路燈月娘般照著這群黑色衣服的人兒,他們時而交頭接耳,時而匆匆來去。當我看著黑T上印著的「黑色島國青年陣線」與「反媒體巨獸」字樣,大膽奔放的用詞彷彿自己剛開始學習文學的時代,才感覺自己來到了遙遠的地方。
Thumbnail
簡政珍《變臉詩》分為兩輯,第一輯「光影沒入溪聲」以全新創作為主,第二輯「變臉書」則梳理《意象風景》等舊作,重立詩題,冀望更貼近生活與人。
Thumbnail
如果大庭葉藏在練舞室跳popping,會一直緊盯著鏡子不放嗎?過度在意外界目光,卻造成內心損傷。聽作家與職業舞者透過練舞室鏡面牆的律動人影,重新詮釋《人間失格》。
  「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靈魂萬裡挑一。」在這個世代,外表的花裡胡哨卻像沙塵暴般蒙蔽了人們的雙眼及內心。擇友時,人們不再在意談笑風聲的樂趣,只專注於是否擁有光鮮亮麗的外表;面試時,其貌不揚者也必先帶給人不完美的第一印象。社會的標準及價值不再是內在和才華,而是那空虛的軀殼。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2012年01月18日(星期三)   陳素套頭穿上寬身連帽衛衣,戴着口罩蒙面,她不知道也不想知道有多少外人看過自己露臉全裸,只知不想被人認出。雙手插袋,低頭快步,恰似影視作品中喬裝潛行的人物,愈隱藏反倒愈可疑,顯得陰沈怪氣,途人擦身時皆投以奇異目光,就如視她為某種有礙市容的污垢。   至於肚臍,
Thumbnail
【反身顯影:多重鏡像中的自我身影】 當藝術家透過自我與他者的對話、開展多元議題反思,觀者該如何理解? 不得不說,藝術家鏡像中的自我身影,某些作品令人感到詭異、毛骨悚然,有種超現實感。 再加上還有18禁作品,與其說是攝影展,反倒像是行為藝術展。 滿滿迷濛詭異氣息的展覽……
Thumbnail
在布幕拉開的瞬間,用力摔碎一面被擦得雪亮的鏡子。任憑那些鋒利渣滓,撲倒在地,刺傷赤裸的腳掌,鏡面反射舞台光線,瑣碎地照亮呼吸和聲音,形成新的,另一個名字的自己......我會懷念這段對於聲音和身體,盛大且虔誠的日子。
Thumbnail
描述了在晒衣場中掛曬著男女衣服的情景,呈現了衣服在人與時令間的變化,以及晒衣場中的氣味和聲音。最後提到人是衣物的代名,呼應了文章一開始的情境。文章以獨特的視角切入,描述了陌生男女生活的細節。
Thumbnail
街友像是存在卻又不存在的漂浮物,在人世間晃蕩,即使努力想讓自己成為什麼,變得可見、明晰,但在城市的陽光照射下,他們仍如幽靈般透明。街友社工的工作,是讓這些透明的幽靈擁有日常,彷彿日常生活是具有重量感的顏料,能一點一滴的賦予街友色彩,讓他們的輪廓變得清晰,直到和城市現場再度融成同一個場景。
Thumbnail
@近幾年,開始電腦繪圖,手繪素描,畫漫畫等休閒方式。在摸索畫人物或物體的形體的時候,文化部漫畫培訓班的湯老師私下跟我說,其實畫畫的邊緣線條,就是你畫的那個東西的暗面或陰影之所在。@自從湯老師跟我點破畫圖的盲點之後,,我開始畫畫知道觀察光線的來源和明暗的分布,後來畫電腦繪圖就能自學進步一些。@今
Thumbnail
只朝無人機的鏡頭看了一眼,我就知道這裡沒有時空旅人插手的餘地。 它在樓的窗外盤旋,混在飛蛾裡,路燈月娘般照著這群黑色衣服的人兒,他們時而交頭接耳,時而匆匆來去。當我看著黑T上印著的「黑色島國青年陣線」與「反媒體巨獸」字樣,大膽奔放的用詞彷彿自己剛開始學習文學的時代,才感覺自己來到了遙遠的地方。
Thumbnail
簡政珍《變臉詩》分為兩輯,第一輯「光影沒入溪聲」以全新創作為主,第二輯「變臉書」則梳理《意象風景》等舊作,重立詩題,冀望更貼近生活與人。
Thumbnail
如果大庭葉藏在練舞室跳popping,會一直緊盯著鏡子不放嗎?過度在意外界目光,卻造成內心損傷。聽作家與職業舞者透過練舞室鏡面牆的律動人影,重新詮釋《人間失格》。
  「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靈魂萬裡挑一。」在這個世代,外表的花裡胡哨卻像沙塵暴般蒙蔽了人們的雙眼及內心。擇友時,人們不再在意談笑風聲的樂趣,只專注於是否擁有光鮮亮麗的外表;面試時,其貌不揚者也必先帶給人不完美的第一印象。社會的標準及價值不再是內在和才華,而是那空虛的軀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