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千個嬰兒,超過 4 位活不到 1 歲生日!台灣嬰兒死亡率趨勢和原因 | 資料台灣DATAiWAN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在2022年,台灣的嬰兒死亡率為4.4‰,高於於其他OECD(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國家的中位數(3.15‰),排名為38+1個OECD國家第31名,僅優於其他8個國家,且是同處東亞但排名首位的日本(1.7‰)的2.6倍、第10位的南韓(2.4‰)的1.8倍。台灣嬰兒死亡率是否始終居高不下?又,造成高嬰兒死亡率的可能原因為何?

內容

  • 新生兒一年內死亡數統計
  • 台灣在OECD國家中排名後段
  • 台灣嬰兒死亡率連兩年成長
  • 社會經濟導致普遍性晚婚才是根本原因
  • 對資料分析的啟示
  • 結論
  • 最後
  • 碎念

新生兒一年內死亡數統計

嬰兒死亡率是衡量一個國家嬰兒健康狀況的重要指標。我們依據行政院主計處了解嬰兒死亡率的計算方式:
嬰兒死亡率 = 一年內未滿一歲即死亡之嬰兒數 / 一年內之活產總數 × 1,000
也就是說,台灣每千個嬰兒中,超過 4 位活不到 1 歲生日,但在日本則是不到 2 位嬰兒。實際數字為 610 位嬰兒,等同於每天 1 至 2 位死亡

台灣在OECD國家中排名後段

根據OECD最新的數據,嬰兒死亡率表現最佳的是同在東亞的日本,為1.7‰,其次分別為芬蘭及斯洛維尼亞(皆約1.8‰),另一個在東亞的南韓(2.4‰)居於第10位;而OECD共38國家的中位數為(3.15‰),顯示台灣的嬰兒死亡率(4.4‰)表現落後於多數OECD國家;實際上,若將台灣和38個OECD國家一起排名,則位居39個國家中的第31名,與紐西蘭和加拿大相去不遠(95%信賴區間內),等同於僅顯著優於6個國家。代表台灣嬰兒死亡率的表現並不理想且仍有進步空間,且早已,也無怪乎2022年時蘇前行政院長接受質詢時,大喊慚愧。
嬰兒死亡率比較,各國最新資料日期由2018至2022年

台灣嬰兒死亡率連兩年成長

統計數據指出,台灣嬰兒死亡率的趨勢圖先下後上,經過一段平穩下滑時期後,近十年來下降趨勢似乎不再。
根據學者呂宗學、江東亮在2020年的研究指出,台灣嬰兒死亡率的變化,有5個重要的里程碑,依序是
1980年代:台灣嬰兒死亡率低於瑞典
1990-92年:規劃出生通報系統
1992-94年:出生通報法源
1995年:全民健保對兒死亡率的影響
2015年:又出現嬰兒死亡率上升
整體來說,1980年代台灣嬰兒死亡率曾一度低於瑞典的主要原因,在於新生兒通報系統不健全所致。故90年代初期的努力在於建立通報數據系統和標準流程,於1992年「試辦出生通報數據電腦化」,以及1993年修正「兒童福利法」規定「兒童出生十日內」接生人員須通報戶政、衛生主管機關,因此軟體到位、相應的法規也就緒。
接著1995年實施全民健保,使得原本可能直接放棄治療的極低體重的新生兒,開始有更大的機會進入新生兒加護病房;這樣的氛圍下,醫療機構為申請健保需嬰兒的身分證字號,促使原本可能「漏報」的家長申報戶口,因此加大了嬰兒死亡率的分母,尤其是極低體重的嬰兒,仍有較大機會死亡,故同時也加大了分子,導致死亡率大幅增加
後續醫療技術發展和資源的投入下,嬰兒死亡率逐漸下降;但自2015年起,出生體重小於500公克的極輕新生兒被判定為活產的比例,從2014年之前各年約莫6.1%,至2015年起皆超過10%,但這些極低體重的嬰兒同樣容易死亡,故又抬升死亡率。而由趨勢觀察,2015年起,嬰兒死亡率即無明顯的下降或上升趨勢,反而呈現波動狀態。
搭配呂宗學、江東亮的研究和嬰兒死亡率趨勢圖,我們大致可以將台灣1981年至2022年大致分為4個階段,依序是通報不全的「I 通報電子化前期」、建置中的「II 通報系統建立期」、全民健康保險上路後的「III 健保效果期」,以及自2015年起,「IV 波動期」

社會經濟導致普遍性晚婚才是根本原因

台灣嬰兒死亡率的高低有其歷史趨勢,但自2015年以來已無明顯下降趨勢,甚至在2020-22年連續 2 年上升,其原因值得探究。分別以微觀和宏觀的角度來觀察。

微觀角度

根據新聞報導,台大醫院雲林分院小兒部主任周弘傑以天數區分新生兒的死亡,新生兒於第 0 天死亡的比例最高,其次是 1 至 6 天與 7 至 27 天。以新北市兒童死亡回顧(Children Death Review)為例,新生兒死因多與以下幾種情況有關:
  • 早產:包含極低出生體重、心肺衰竭、極度不成熟
  • 周產期窒息:指胎兒在生產過程前後因故無法獲得足夠氧合或血液灌流,造成代謝性酸血症及缺氧性腦病變
  • 先天畸形及染色體異常
  • 顱內出血
  • 子宮頸閉鎖不全影響

宏觀角度

前述相對屬於胎兒、生理、基因等的個體微觀角度因素。而在宏觀角度上,周弘傑也指出,導致台灣高嬰兒死亡率的宏觀原因:
  • 晚婚和高齡產婦比例增加:台灣的晚婚和高齡產婦比例逐年升高,增加產婦生育難度和新生兒先天性問題的風險。如下圖觀察生母平均年齡、生第一胎平均年齡及高齡產婦比例,分別由1981年的25.5歲、23.7歲和1.9%,成長到2022年的32.4歲、31.4歲和32.4%,也就是說,幾乎每 3 個新生兒的母親,其中 1 位是高齡產婦。
生母平均年齡、生第一胎平均年齡、高齡產婦(35歲以上)比例趨勢。
  • 人工生殖技術使用率增加:台灣的人工生殖技術使用率逐年升高,活產數中人工生殖所占比例,自2008年的1.6%,成長至2020年的5.1%;而透過人工生殖,可能導致多胎懷孕和早產等及低出生體重相關,故也有較高的嬰兒死亡率。
  • 其他社會經濟因素:醫療資源不足、分配不均、教育程度和社會經濟地位差異等因素,皆可能和嬰兒死亡率的高低有關。以台灣本島各縣市近10年(2013-2022年)的平均嬰兒死亡率來看,整體平均為 4‰,以彰化縣的2.6‰表現最佳,而前三高者依序為花蓮縣(7.3‰)、屏東縣(6.3‰)、臺東縣(5.8‰);六都中以高雄市的(5.2‰)最高,臺中市(3.1‰)最低。表示每1,000位新生兒,出縣超過 7 位活不到 1 歲生日,在彰化縣則不到 3 位,同個國家不同縣市相差逾 2 倍。
    進一步細看最高和最低的前 3 名縣市,可以發現表現優良的縣市,嬰兒死亡率相對穩定,而表現比較差的縣市,則波動相當大。許多人建議可以向國外取經,但實際上跨縣市可能就有學習的模範。
台灣本島2013-2022年平均嬰兒死亡率(每千人)99119
前三和末三縣市的1998-2022年嬰兒死亡率趨勢
綜合而言,導致台灣高嬰兒死亡率的因素相當多元,若以因果的順序性而言,邏輯上是晚婚影響了產婦的年齡,而高齡推升了人工生殖的比例,進而影響嬰兒早產等情況,外加醫療資源分配不均等其他社會經濟因素差異,以致嬰兒死亡率難以控制。不過,其根本原因也許還是造成人們不想早婚、不想早生的社會經濟因素。
造成高嬰兒死亡率的可能因果關係

對資料分析的啟示

檢視了台灣嬰兒死亡率的趨勢變化後,其中對於資料分析及數位化有不同啟示。
  • 資料分析:好的測量指標有利於追蹤和觀察趨勢變化,且最好在開始時就有明確定義,以利觀察趨勢變化。
  • 數位化:將測量指標數位化,有助於定義和計算績效指標;有測量才能知道目前位置、相互比較,以及未來可以前進的方向。

結論

我們透過資料比較台灣和其他OECD國家的嬰兒死亡率,也檢視台灣嬰兒死亡率變化趨勢,甚至呈現可能導致高嬰兒死亡率的因果關係。整理 3 個重要結論如下:
  1. 台灣相較於其他OECD國家的嬰兒死亡率較高,有相當大的進步空間。
  2. 台灣嬰兒死亡率的趨勢有其歷史因素,整體而言朝正向發展:但適逢晚婚、高齡產婦、人工生殖等因素,可能直接或間接影響胎兒體重和基因,使得死亡率的下降趨勢難以維持。
  3. 不同縣市嬰兒死亡率的差異相當大,除了隱含著社會經濟或醫療資源的不平等,甚至是不同縣市政府之間的作為或不作為;與其出國考察,不如徹底了解縣市死亡率差異的原因,對症下藥。

最後

你了解嬰兒死亡率的意思,以及台灣在嬰兒死亡率的趨勢了嗎?有哪些可能的原因導致高嬰兒死亡率呢?對於本文如果有任何建議或疑問,都歡迎留言和我分享或討論,謝謝收看。

碎念

  1. 不只嬰兒死亡率高於韓國、日本,其他年齡的青少年死亡率也較高。
  2. 新聞中誤植嬰兒死亡率和新生兒死亡率,前者如同前述,是每1,000個活產嬰兒,在365天內死亡的比例,但新生兒死亡率則是28天內死亡的比例。正常情況下,嬰兒死亡率會大於新生兒死亡率,因為365天包含28天的死亡案例。
avatar-img
28會員
19內容數
和大家一起看見台灣的資料,包含人口、經濟、社會等相關議題。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李政旺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在資料科學中常可以聽到「權重」,可藉由專家經驗和機器學習取得「權重」,但他們差別是什麼?在透過演算法決定權重的想法相對盛行的現今,又如何整合兩種途徑的結果?
決定「分析單位」是資料分析執行前,最需要確認的項目;決定了「分析單位」等同於決定分析結果數據呈現方式、解讀和應用方法。讓我們一起了解「分析單位」到底是什麼?什麼會決定分析單位?以及沒有弄清楚分析單位會有什麼影響?
方格子中的分類有哪些?又是哪些分類的文章數、作者數最多?不同主題的作者平均產量又是如何?
「學習」是成長的必經之路,但什麼是最有效的學習方法呢?除了閱讀(輸入)、練習(內化)之外,可以強化學習效果的是什麼?
在資料科學中常可以聽到「權重」,可藉由專家經驗和機器學習取得「權重」,但他們差別是什麼?在透過演算法決定權重的想法相對盛行的現今,又如何整合兩種途徑的結果?
決定「分析單位」是資料分析執行前,最需要確認的項目;決定了「分析單位」等同於決定分析結果數據呈現方式、解讀和應用方法。讓我們一起了解「分析單位」到底是什麼?什麼會決定分析單位?以及沒有弄清楚分析單位會有什麼影響?
方格子中的分類有哪些?又是哪些分類的文章數、作者數最多?不同主題的作者平均產量又是如何?
「學習」是成長的必經之路,但什麼是最有效的學習方法呢?除了閱讀(輸入)、練習(內化)之外,可以強化學習效果的是什麼?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台灣少子化從我小時候這一代開始就是少子化的開端,高齡化也是漸漸高漲,高齡化就是我的阿公阿嬤那一代高齡化,少子化是從我這一代開始少子化,少子化原因不是年輕人的問題,是政策的問題,像是育兒政策有問題,育幼政策也有問題,你可以看新聞得知育幼人員虐童殺童,幼稚園出現虐待事件等。
Thumbnail
臺灣少子化問題日益嚴重,導致人口結構高齡化,社會福利制度崩毀,家庭結構變遷等問題。文章討論臺灣少子化的現況及相關數據、可能的原因以及可能的解決方案。指出少子化問題根源於社會結構和價值觀唸的改變,提出需要從教育體制、生活品質和生活壓力等多個方面入手解決問題。
CIA全球生育率預測 台灣「超日趕韓」倒數第一 網友酸:少子化辦公室大成功 (yahoo.com) 少子化成國安危機!民進黨不願面對真相?美國中情局(CIA)公布2024年全球生育率預測,227個國家、地區中,台灣「超日趕韓」,以1.11吊車尾。可見蔡政府砸錢「催生」,卻不見成效。網友狠酸
主計總處公布台灣家庭財富分配的情況,這是30年來第一次正式公布。資料顯示,2021年台灣前20%家庭平均財富總額達到5,133萬元,是最後20%家庭平均財富的66.9倍;家庭財富分配的吉尼係數為0.606。這兩項數據都比主要國家來得低,因此主計總處說台灣的財富分配較為平均,國人不必太擔心。但是,如果
看到大家都在討論台灣生育率全世界最低,但都沒有抓到問題的核心重點,讓我對台灣的前途感到憂慮。 難道沒有人注意到這麼多危害生育率的明顯社會問題嗎? 首先,是好的床太貴了。
Thumbnail
分析了臺灣的生育率歷經三個階段的變化,以及導致「少子化」的原因和其影響。探討了高等教育普及、國人晚婚趨勢、結婚率降低、生育年齡延後、育兒成本增加、女性難兼顧家庭與就業、職場對孕婦的歧視、高房價、低薪等因素對生育率的影響。
Thumbnail
地方創生近年在台灣逐漸受到重視,不過這個概念其實移植自日本。日本經歷衰退的三十年後,前首相安倍推行「地方創生」政策,期待能帶領全國重返繁榮。究竟,日本的地方創生經驗為何,就讓我們一起來討論吧..
Thumbnail
近年來,台灣的經濟表現持續向好,國內生產毛額增長穩健,失業率持續維持低位,出口表現亮眼。然而,儘管經濟環境逐漸改善,但台灣的生育率卻持續低迷,甚至呈現下滑趨勢。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了這樣的現象呢?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台灣少子化從我小時候這一代開始就是少子化的開端,高齡化也是漸漸高漲,高齡化就是我的阿公阿嬤那一代高齡化,少子化是從我這一代開始少子化,少子化原因不是年輕人的問題,是政策的問題,像是育兒政策有問題,育幼政策也有問題,你可以看新聞得知育幼人員虐童殺童,幼稚園出現虐待事件等。
Thumbnail
臺灣少子化問題日益嚴重,導致人口結構高齡化,社會福利制度崩毀,家庭結構變遷等問題。文章討論臺灣少子化的現況及相關數據、可能的原因以及可能的解決方案。指出少子化問題根源於社會結構和價值觀唸的改變,提出需要從教育體制、生活品質和生活壓力等多個方面入手解決問題。
CIA全球生育率預測 台灣「超日趕韓」倒數第一 網友酸:少子化辦公室大成功 (yahoo.com) 少子化成國安危機!民進黨不願面對真相?美國中情局(CIA)公布2024年全球生育率預測,227個國家、地區中,台灣「超日趕韓」,以1.11吊車尾。可見蔡政府砸錢「催生」,卻不見成效。網友狠酸
主計總處公布台灣家庭財富分配的情況,這是30年來第一次正式公布。資料顯示,2021年台灣前20%家庭平均財富總額達到5,133萬元,是最後20%家庭平均財富的66.9倍;家庭財富分配的吉尼係數為0.606。這兩項數據都比主要國家來得低,因此主計總處說台灣的財富分配較為平均,國人不必太擔心。但是,如果
看到大家都在討論台灣生育率全世界最低,但都沒有抓到問題的核心重點,讓我對台灣的前途感到憂慮。 難道沒有人注意到這麼多危害生育率的明顯社會問題嗎? 首先,是好的床太貴了。
Thumbnail
分析了臺灣的生育率歷經三個階段的變化,以及導致「少子化」的原因和其影響。探討了高等教育普及、國人晚婚趨勢、結婚率降低、生育年齡延後、育兒成本增加、女性難兼顧家庭與就業、職場對孕婦的歧視、高房價、低薪等因素對生育率的影響。
Thumbnail
地方創生近年在台灣逐漸受到重視,不過這個概念其實移植自日本。日本經歷衰退的三十年後,前首相安倍推行「地方創生」政策,期待能帶領全國重返繁榮。究竟,日本的地方創生經驗為何,就讓我們一起來討論吧..
Thumbnail
近年來,台灣的經濟表現持續向好,國內生產毛額增長穩健,失業率持續維持低位,出口表現亮眼。然而,儘管經濟環境逐漸改善,但台灣的生育率卻持續低迷,甚至呈現下滑趨勢。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了這樣的現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