檸檬讀書_《不會切蛋糕的犯罪少年診療實錄》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粉絲頁有抽獎活動。

從書封就可以想見《不會切蛋糕的犯罪少年診療實錄》這本書會帶來蠻多值得深思的問題。書裡有四個案例,是作者宮口幸治整合自己的診療經驗,描繪了四種性格的四種案例,並提出針對他們可以採取的對應或處遇方式。


raw-image

讀完全書後,我查了一些數據(詳見上圖,摘自網路),摘了一段文:

警政數據顯示,近八年間青少年人口(12歲以上至未滿24歲)銳減81萬,但青少年嫌疑犯卻增加16%,以詐欺為最大宗。

雲林地方法院主任調查保護官謝嘉仁表示,「人口減少,可是少年法庭的案件沒有減少,反而增加,問題很嚴重」。

🍃🍃🍃🍃🍃🍃🍃🍃🍃🍃🍃🍃🍃🍃🍃

這段新聞完全就是本書的寫照,孩子越來越少,可是犯罪的孩子人數增加了(我稱他們為孩子,未成年其實就只是孩子,更何況在身心不健康的狀況下)。而書中提到是被收容在醫療少年院的孩子,不同於一般少年院,這裡收容的是犯下殺人、縱火、猥褻等重罪,或疑似有身心障礙的孩子。書中的四個案例:

  |田町雪人|輕度智能障礙。16歲入院。在少年院是模範生,出院後犯下殺人罪。

  |門倉恭子|臨界智能。15歲懷著八個月身孕入院,在院內未婚產下一女。

  |荒井路彥|臨界智能,認知功能障礙。14歲在自家縱火,燒死鄰房老婦人。

  |出水亮一|自閉症類群障礙。14歲入院。反覆猥褻女童,進出少年院兩次。

從以上幾句簡單的描述,可以看出這些孩子觸法後,進入少年院,出院後很可能因為家庭、輔導機構、學校或社會環境無法給予足夠的輔導與保護,因而再度觸法,造成所謂的「旋轉門效應」,就像是惡性循環般,孩子反覆在「負面環境」中輾轉來去,在沒有能力明辨是非、無法處理內心的壓力⋯⋯的各種狀況下,「犯罪」成為了情緒的出口。


摘自書中

摘自書中

書中提到的孩子多數有著輕度或臨界智能障礙的問題,為什麼說是臨界?智力測驗畢竟沒有百分之百準確的狀況,如果測驗當天狀況不佳也有可能造成智力測驗成績偏低。而輕度或臨界智能障礙是什麼狀況呢?書中提到一個很典型的範例,一般來說如果要求一個中高年級以上的孩子將蛋糕三等分,理論上我們會得到一個長得像賓士標誌的形狀,但輕度或臨界智能障礙的孩子卻無法畫出這樣的蛋糕,也就是書名「不會切蛋糕」的由來。然而,不會切蛋糕從來都不是問題的重點,問題在於這些不會切蛋糕的少年會「屢屢」犯下強盜、殺人、縱火⋯⋯等重大案件。


在電視劇《我們與惡的距離》中,律師王赦:「不是每個人都可以選擇自己的家庭,不是每個人都在關愛下成長,我們是在不斷被否定的環境中成長的,甚至有時候我會相信那些話是真的。」而書中,第一個田町雪人的案例中,不管是家庭、工作場域,甚至是朋友,他所得到的善意微乎其微,境遇極其不順遂,但他從小看著母親的臉色長大,總是想達到母親的期待卻一路失敗。他深感自己不中用,卻又覺得非得更努力才行。而這樣的想法卻不是身旁的人可以理解的,甚至他的努力也換不來肯定,於是,不幸的事情就這樣發生⋯⋯而我想,或許直到他再次回到少年院,他都不一定理解自己為什麼又犯錯了?


案例中的孩子都不是惡意犯罪,荒井路彥的犯罪動機只是想逃離父親,卻縱火導致有人死亡,這理由聽起來很昏謬,或許我們有其他解決的方法,但這些孩子卻是「蛋糕都不會切」的,他們沒有能力想到更好的方法來達成自己的希望,或解決自己的需要。如果這時候有人可以在身邊給於協助,聽他們說話,耐心的陪伴,或許事情的走向不一定會是這樣?


在我查詢新聞的時候也發現,在未成年少年犯罪增加的狀態中,詐騙案的比例也在迅速提高中,而被詐騙集團所利用的孩子也有極高比例是輕度智能障礙,告訴他們「幫忙拿個包裹就有一萬塊」、「接個電話說幾句話就好」⋯⋯這些簡單的指令,並在他們達成指令後,給予金錢或是言語的鼓勵,讓他們覺得自己是有用的,讓他們覺得我做這樣的事情是會被肯定的,這些孩子或許就這樣日復一日的淪陷下去。


「像他這樣有發展障礙的孩子,原本就算有心想努力也不知該從何努力起,所以更需要協助,會辜負我們的少年其實才最需要我們幫助。」    ——兒童精神科醫師六麥克彥


❤️我們不是專業人士,或許無法給這些孩子及時或正確的援助,但是這些孩子需要善意、需要被更多人理解,在讀這本書的時候,我常常在不同的段落想著:「誰來鼓勵他一下啊!」或許我們在生活中,可以對孩子們多一點點的善意和鼓勵,讓他們在需要的時候敢於開口求救、受挫的時候有勇氣站起來、哭泣的時候有肩膀可以倚靠⋯⋯


❤️讀讀這本書,想想我們曾經都是孩子,也曾經脆弱、徬徨、無助、不知所措⋯⋯一點點善意都可以讓我們更好的再邁向下一步。



《不會切蛋糕的犯罪少年診療實錄》

​​作者|宮口幸治  

譯者|陳令嫻

出版|遠流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檸檬的家
65會員
405內容數
繪本,顧名思義就是圖畫佔比較大的書籍。常有人說,繪本是給孩子看的,而我認為繪本沒有年齡的限制,它只是眾多書籍類型中的一類。字數越少的書籍,想要傳遞訊息越不容易。所以。我想在這個專題中介紹我喜歡的繪本,和所有人分享。
檸檬的家的其他內容
2025/04/28
⭐️下著小雨的午後, 空氣裡有一點泥土的氣味, 還混著若有似無的花香, 是繡球花的季節。 潮溼、微涼、柔軟, 就像我翻開《編織星辰的你》時, 心裡浮起的感覺。 封面上是用水晶與寶石編織成的繡球花, 這些珠子如同散落的星辰, 閃爍著低調而溫柔的光, 是時光縫隙裡悄悄
Thumbnail
2025/04/28
⭐️下著小雨的午後, 空氣裡有一點泥土的氣味, 還混著若有似無的花香, 是繡球花的季節。 潮溼、微涼、柔軟, 就像我翻開《編織星辰的你》時, 心裡浮起的感覺。 封面上是用水晶與寶石編織成的繡球花, 這些珠子如同散落的星辰, 閃爍著低調而溫柔的光, 是時光縫隙裡悄悄
Thumbnail
2025/04/17
⭐️一段無法完全命名的母女關係。 有時候,一本書會先從 「看起來像什麼」開始打動你。   ⭐️《掬星》的封面是靜謐的。 霧藍色的天空/水面交界不清, 一張輪廓線條簡約的人臉仰望著某處, 背景中散布著幾顆若即若離的星星, 有的清楚、有的模糊, 彷彿正在下沉,也彷彿正
Thumbnail
2025/04/17
⭐️一段無法完全命名的母女關係。 有時候,一本書會先從 「看起來像什麼」開始打動你。   ⭐️《掬星》的封面是靜謐的。 霧藍色的天空/水面交界不清, 一張輪廓線條簡約的人臉仰望著某處, 背景中散布著幾顆若即若離的星星, 有的清楚、有的模糊, 彷彿正在下沉,也彷彿正
Thumbnail
2025/04/08
🐷這本書從封面就開始, 「劈頭蓋臉」的轟炸感官, 五隻性格迥異的小豬擺出各種姿勢, 高飽和度的色彩像是視覺版的辣椒醬。 蘋果豬自信得像是參加豬界奧運會, 桃子豬溫柔得隨時準備抱抱, 青椒小弟擺出「別惹我」的高冷臉, 香蕉豬永遠有「今晚吃什麼」的選擇困難症, 而小豬仔
Thumbnail
2025/04/08
🐷這本書從封面就開始, 「劈頭蓋臉」的轟炸感官, 五隻性格迥異的小豬擺出各種姿勢, 高飽和度的色彩像是視覺版的辣椒醬。 蘋果豬自信得像是參加豬界奧運會, 桃子豬溫柔得隨時準備抱抱, 青椒小弟擺出「別惹我」的高冷臉, 香蕉豬永遠有「今晚吃什麼」的選擇困難症, 而小豬仔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上週有一則引起廣泛討論的「茶碗蒸事件」起因於不滿別桌客人看自己一眼,於是起了口角爭執之後演變為肢體衝突的狀況,而過去也曾經發生因為陌生人的眼光而引發殺機的事件,到底為什麼會有如此離譜的犯罪事件發生呢?其實除了我們表面上猜測動怒的人大概是自卑或是無法克制衝動行為之外,卻鮮少有人去想過這可能是認知障礙所
Thumbnail
上週有一則引起廣泛討論的「茶碗蒸事件」起因於不滿別桌客人看自己一眼,於是起了口角爭執之後演變為肢體衝突的狀況,而過去也曾經發生因為陌生人的眼光而引發殺機的事件,到底為什麼會有如此離譜的犯罪事件發生呢?其實除了我們表面上猜測動怒的人大概是自卑或是無法克制衝動行為之外,卻鮮少有人去想過這可能是認知障礙所
Thumbnail
非行少年(Juvenile Delinquency)一詞,泛指12歲以上未滿18歲觸犯法律、行為偏差的少年。原為兒童精神科醫師,後轉為少年院法務技官的宮口幸治,在作品《不會切蛋糕的犯罪少年》中,分享親自接觸這些犯罪少年後,對這群人的認識和理解,也拉響教育體制的警鈴。那些老師和家長們眼中的「調皮」、「
Thumbnail
非行少年(Juvenile Delinquency)一詞,泛指12歲以上未滿18歲觸犯法律、行為偏差的少年。原為兒童精神科醫師,後轉為少年院法務技官的宮口幸治,在作品《不會切蛋糕的犯罪少年》中,分享親自接觸這些犯罪少年後,對這群人的認識和理解,也拉響教育體制的警鈴。那些老師和家長們眼中的「調皮」、「
Thumbnail
從書封就可以想見《不會切蛋糕的犯罪少年診療實錄》這本書會帶來蠻多值得深思的問題。書裡有四個案例,是作者宮口幸治整合自己的診療經驗,描繪了四種性格的四種案例,並提出針對他們可以採取的對應或處遇方式。 讀完全書後,我查了一些數據(詳見上圖,摘自網路),摘了一段文: 警政數據顯示,近八年間青少
Thumbnail
從書封就可以想見《不會切蛋糕的犯罪少年診療實錄》這本書會帶來蠻多值得深思的問題。書裡有四個案例,是作者宮口幸治整合自己的診療經驗,描繪了四種性格的四種案例,並提出針對他們可以採取的對應或處遇方式。 讀完全書後,我查了一些數據(詳見上圖,摘自網路),摘了一段文: 警政數據顯示,近八年間青少
Thumbnail
我重新看當年這篇心得,真的有夠羞恥的,大概是當時的狀態也不好,文筆開始進入很爛的意識流,自己都看不懂在寫什麼....... 後面有一大段抱怨童年瑣事的內容,文筆太糟糕了,只好先砍掉,剩下的還是有保留原味,再加個評語XD 2018: 書 : 教出殺人犯 / いい子に育てると犯罪者になります 教出殺人犯
Thumbnail
我重新看當年這篇心得,真的有夠羞恥的,大概是當時的狀態也不好,文筆開始進入很爛的意識流,自己都看不懂在寫什麼....... 後面有一大段抱怨童年瑣事的內容,文筆太糟糕了,只好先砍掉,剩下的還是有保留原味,再加個評語XD 2018: 書 : 教出殺人犯 / いい子に育てると犯罪者になります 教出殺人犯
Thumbnail
「多辦一所學校,就少建一座監獄。」雨果說。 少年院是整個教育體系的縮影,反映了社會的失敗與每個人的冷漠。 起初看到書名,感到奇特,為何作者會用「不會切蛋糕」來形容呢?帶著好奇與疑惑開啟了閱讀之旅。
Thumbnail
「多辦一所學校,就少建一座監獄。」雨果說。 少年院是整個教育體系的縮影,反映了社會的失敗與每個人的冷漠。 起初看到書名,感到奇特,為何作者會用「不會切蛋糕」來形容呢?帶著好奇與疑惑開啟了閱讀之旅。
Thumbnail
犯罪只是最後的外顯行為,其中包含了許多次的不理解及傷害。作者利用一位連蛋糕都切不好的犯罪少年,帶著大家探討這群少年需要協助的地方。
Thumbnail
犯罪只是最後的外顯行為,其中包含了許多次的不理解及傷害。作者利用一位連蛋糕都切不好的犯罪少年,帶著大家探討這群少年需要協助的地方。
Thumbnail
孩子怕受罰,會假裝懂事,但他們卻不知道自己真正錯在哪裡,才會在出了少年院後,又犯了一樣的錯誤。
Thumbnail
孩子怕受罰,會假裝懂事,但他們卻不知道自己真正錯在哪裡,才會在出了少年院後,又犯了一樣的錯誤。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