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回溯EP.9 | 教出殺人犯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我重新看當年這篇心得,真的有夠羞恥的,大概是當時的狀態也不好,文筆開始進入很爛的意識流,自己都看不懂在寫什麼.......

後面有一大段抱怨童年瑣事的內容,文筆太糟糕了,只好先砍掉,剩下的還是有保留原味,再加個評語XD


2018:

  • 書 : 教出殺人犯 / いい子に育てると犯罪者になります

教出殺人犯

講到這本書談論的內容,很容易聯想到 這首歌

https://www.youtube.com/embed/f1DAlpfC4Gg


raw-image


原本我打算暑假再看這本書,但前陣子情緒低落,不小心就把它看完了。這本書真的很深刻地觸及了我的內心,我強烈建議有空的人可以閱讀一下,尤其是東方文化長大的人,會有很多共鳴。

這本書的核心概念很簡單, 「 絕大多數的犯罪,都是源自過度的壓抑」

想要輕鬆了解這本書的內容可以看 洪璿岳做的圖像化書籍

不過人格價值觀養成是一個龐大的議題,我在此先分享一下書中的想法。

作者是一位擔任少年輔育院和監獄輔導老師的社會學專業人士,他在書中通過真實案例的分析,說明犯罪者的養成。從開頭就直接說了「犯罪者100%出自不美滿的家庭」。這裡指的不美滿,不是說經濟弱勢就是不美滿,而是指對幼年心理發展的環境。雖然客觀來說,我不敢保證100%是如此,但是家庭(泛指成長的環境,不管是孤兒院之類的也都算)一定占決定性的因素。。

ps : 以下心得借用我自身平凡的成長經歷和 書中內容交互描述

家庭教育

這本書不是在談論出生的貧賤富貴對幼年發展的影響,而是家庭教育方式,不過這兩件事許多時候都有相關性的。家庭教育很重要是公認的,但是社會上最常討論的都是那種 ”問題家庭” ,談論因為 “問題父母” 所造成的 ”問題小孩” 。

什麼叫做有問題?

二元對立的分法真的很可怕,當我們把某一群人稱作 ”問題” 另一方面也是認為自沒”問題”。二元分類的優點就是,會很輕鬆,當把一件複雜的社會問題,隨意地畫出一條分界線,那”問題”就能夠被解決。如同書中所說的日本少年輔育院所做的;犯罪的少年,送進去以後,被高壓式的教育。

如: 不能任意交談,一直到被認定部會造成危害,就能送出來。可是從書中作者提的資料顯示,離開輔育院或是監獄5年後,再犯的比例高達 30% ,這當中顯然有大問題。

壓抑是源頭

接著直接進入正題,為何會說 壓抑 是根源? 書中舉得很多例子都讓我很有共鳴,所以希望我舉我自己的例子,也能夠給人共鳴 (其實是想要藉機抒發一下XD

我小時候讀的國小是全校學生加老師、行政人員也只有100初頭的小學校,雖然那個地區不算很偏鄉,但是隨著不斷升學,還是很強烈感受到出生背景巨大的差距。當然我是很幸運的那個,家庭還能夠供應我安心的讀書,不過總是少了些重要的東西。

書中講到 書中講到 乖小孩 這個標籤,是很可怕的,家庭教育中的壓抑幾乎都來自 這個標籤,是很可怕的,家庭教育中的壓抑幾乎都來自 乖小孩,因為必須當個,因為必須當個乖小孩,所以必須壓抑自己;不斷壓抑下,當乖小孩有天突然發現,自己的 ,始終無法得到自己想要的結果,就爆發了。

我是誰?

小時候總是會暗自覺得自己是特別的人 (自戀),充滿矛盾的心態,對自己的外表、能力都沒多少自信 (小學到 國中 都是萬年班排第二名) ,但是又總是覺得自己是很特別的。

家裡上一代是務農的,附近的叔公、嬸婆、包括我 阿嬤都還在種田、養雞鴨。父母都是藍領階級,由於被企業的契約壓榨 (小時候的我就看的出來) ,但是他們倆農家出身的背景也不善於爭取自己的權益,常常早上7點出門,晚上加班到9點回來,而且回來洗個澡還要寫完報表後 10點左右就睡了。
我的童年中,一直覺得父母參與的非常少

不過我小時候對這些反而是不太在意,因為在農村這樣的人也不少。

因為家中收入不高,因此從小就被灌輸 因為家中收入不高,因此從小就被灌輸 節儉,不亂花錢的價值觀,基本上我是把這個理念奉行到極致,小學畢業以前,除了必須花費,或是家庭旅遊,我幾乎完全不花錢。

在大學以前的12年教育裡,我都還算是教育的既得利益者(應該吧?),之後變得有些迷茫, 不太想再這麼安分的在安排好的軌道上跑。

延伸閱讀: 廢墟裡的少年

當年我的內心可以說是一片廢墟
從書中尋找救贖,讀到一點共鳴感
就把所有的牢騷都宣洩出來了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切格拉底-avatar-img
發文者
2023/07/11
閱讀回溯EP.10 | 真的有自由意志嗎?提及了這篇文章,趕快過去看看吧!
avatar-img
🦙切の人生雜學
114會員
113內容數
一些生活的體悟,融合閱讀心得、或是各類影視作品、遊戲等。世界的一切都是有關連的,希望能用文字把所有連結寫出來。
🦙切の人生雜學的其他內容
2024/04/05
我是個 Email 訂閱不少電子報的人,很多的作者都超級優秀的,過去的我認為分享別人的電子報文章,有點怪? 有點類似寫閱讀"別人閱讀心得"的心得 的概念,別人的文章很讚,那就直接去看那個人的文就好啦。不過現在我有克服這個念頭了,好東西就是要分享出來~~~
Thumbnail
2024/04/05
我是個 Email 訂閱不少電子報的人,很多的作者都超級優秀的,過去的我認為分享別人的電子報文章,有點怪? 有點類似寫閱讀"別人閱讀心得"的心得 的概念,別人的文章很讚,那就直接去看那個人的文就好啦。不過現在我有克服這個念頭了,好東西就是要分享出來~~~
Thumbnail
2024/02/10
這篇文去年存到現在,周大哥 翻譯矽谷知名加速器 YC 的創辦人 Paul Graham 的文章。 很適合用文章內容,來對自己做些階段性的檢討 偉大的成就( Great Work),對大多人可能太沉重了 我覺得可以理解為 追求卓越
Thumbnail
2024/02/10
這篇文去年存到現在,周大哥 翻譯矽谷知名加速器 YC 的創辦人 Paul Graham 的文章。 很適合用文章內容,來對自己做些階段性的檢討 偉大的成就( Great Work),對大多人可能太沉重了 我覺得可以理解為 追求卓越
Thumbnail
2024/01/28
我已經超過 30天沒發文了,方格子寄了一封信,恭喜我成為魔法師 還補了好幾封信,提醒我荒廢了很久的兩個專題XD
Thumbnail
2024/01/28
我已經超過 30天沒發文了,方格子寄了一封信,恭喜我成為魔法師 還補了好幾封信,提醒我荒廢了很久的兩個專題XD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反省真的是教得出來的嗎?教出來的反省,會不會根本就稱不上是反省? 今天要介紹的就是這本書—《教出殺人犯》, 它徹底反轉了「我們要教孩子反省」的教養理念。
Thumbnail
反省真的是教得出來的嗎?教出來的反省,會不會根本就稱不上是反省? 今天要介紹的就是這本書—《教出殺人犯》, 它徹底反轉了「我們要教孩子反省」的教養理念。
Thumbnail
「傷害別人的人,過去也可能曾被人所傷,失去了珍惜自己的能力,而一個沒有能力珍惜自己的人,當然也沒辦法珍惜他人。不懂的珍惜自己的人對『自己內心的傷痛』很遲鈍,也沒有能力覺察『他人內心的傷痛』」
Thumbnail
「傷害別人的人,過去也可能曾被人所傷,失去了珍惜自己的能力,而一個沒有能力珍惜自己的人,當然也沒辦法珍惜他人。不懂的珍惜自己的人對『自己內心的傷痛』很遲鈍,也沒有能力覺察『他人內心的傷痛』」
Thumbnail
小時候做了錯事以後,會被要求道歉、寫悔過書,以各種形式來證明自己曾犯了錯,且確認已經理解自身行為給人帶來困擾與影響,教育在形式上做的很體面,一封能令人聲淚俱下的模範悔過書,能夠打動教師、父母,卻僅僅停留於此......。 在教育「反省」的過程中,教導被動的反省成了反省的最大一個阻礙。
Thumbnail
小時候做了錯事以後,會被要求道歉、寫悔過書,以各種形式來證明自己曾犯了錯,且確認已經理解自身行為給人帶來困擾與影響,教育在形式上做的很體面,一封能令人聲淚俱下的模範悔過書,能夠打動教師、父母,卻僅僅停留於此......。 在教育「反省」的過程中,教導被動的反省成了反省的最大一個阻礙。
Thumbnail
今天要跟大家介紹一本書,有點驚悚的書名~《教出殺人犯》。 誰想教出殺人犯?又不是暗殺組織,哪個父母或照顧者會希望自己教出的孩子,後來成了殺人犯? 但讓我們先再慢下來思考一下,真的所有殺人犯都是欠缺教養嗎?真的沒有任何一個殺人犯是在高度管教、極致教養下,產生了自毀、毀人行為嗎?
Thumbnail
今天要跟大家介紹一本書,有點驚悚的書名~《教出殺人犯》。 誰想教出殺人犯?又不是暗殺組織,哪個父母或照顧者會希望自己教出的孩子,後來成了殺人犯? 但讓我們先再慢下來思考一下,真的所有殺人犯都是欠缺教養嗎?真的沒有任何一個殺人犯是在高度管教、極致教養下,產生了自毀、毀人行為嗎?
Thumbnail
我重新看當年這篇心得,真的有夠羞恥的,大概是當時的狀態也不好,文筆開始進入很爛的意識流,自己都看不懂在寫什麼....... 後面有一大段抱怨童年瑣事的內容,文筆太糟糕了,只好先砍掉,剩下的還是有保留原味,再加個評語XD 2018: 書 : 教出殺人犯 / いい子に育てると犯罪者になります 教出殺人犯
Thumbnail
我重新看當年這篇心得,真的有夠羞恥的,大概是當時的狀態也不好,文筆開始進入很爛的意識流,自己都看不懂在寫什麼....... 後面有一大段抱怨童年瑣事的內容,文筆太糟糕了,只好先砍掉,剩下的還是有保留原味,再加個評語XD 2018: 書 : 教出殺人犯 / いい子に育てると犯罪者になります 教出殺人犯
Thumbnail
敘說童年的故事:一生當中,度過十七年以上的牢獄,從小隔代教養,曾祖母因物質無法滿足又需賣碗粿維生,因此在管教上更是鬆綁與放任...
Thumbnail
敘說童年的故事:一生當中,度過十七年以上的牢獄,從小隔代教養,曾祖母因物質無法滿足又需賣碗粿維生,因此在管教上更是鬆綁與放任...
Thumbnail
0306一個醫生爸爸的教育觀/老師:王怡仁 允許別人有不改變的自由 因為對方就是陷入以為你要他改變的這種想法 補償的關係,不是真的關係,是社會人格 只要是補償關係,絕對都是會不甘願 下午先講原生家庭 什麼都可以推到原生家庭、但不是它造成的 原生家庭只是釣竿、如果沒有如此,是釣不出任何東西的 ..
Thumbnail
0306一個醫生爸爸的教育觀/老師:王怡仁 允許別人有不改變的自由 因為對方就是陷入以為你要他改變的這種想法 補償的關係,不是真的關係,是社會人格 只要是補償關係,絕對都是會不甘願 下午先講原生家庭 什麼都可以推到原生家庭、但不是它造成的 原生家庭只是釣竿、如果沒有如此,是釣不出任何東西的 ..
Thumbnail
「是我們太自私,才會教出這種變態。」 2018年公視劇《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在全台掀起一波針對教養的討論,該劇不僅批判升學主義造成親子之間的緊張與疏離,也表達孩子不是父母的所有物,強調孩子的自主性。其劇本大多以中產階級家庭為例,深刻描寫一群飽受升學壓力所苦的學生產生的負面精神影響,亦呈現現代父母對
Thumbnail
「是我們太自私,才會教出這種變態。」 2018年公視劇《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在全台掀起一波針對教養的討論,該劇不僅批判升學主義造成親子之間的緊張與疏離,也表達孩子不是父母的所有物,強調孩子的自主性。其劇本大多以中產階級家庭為例,深刻描寫一群飽受升學壓力所苦的學生產生的負面精神影響,亦呈現現代父母對
Thumbnail
《告白》這本書在日本獲得大獎,也拍成電影,暢銷之餘也引起不少迴嚮,我想這是因為故事相當貼近當代日本社會的現狀及憂慮:「那些層出不窮的青少年暴力事件,甚至有冷血殘酷的謀殺,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Thumbnail
《告白》這本書在日本獲得大獎,也拍成電影,暢銷之餘也引起不少迴嚮,我想這是因為故事相當貼近當代日本社會的現狀及憂慮:「那些層出不窮的青少年暴力事件,甚至有冷血殘酷的謀殺,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