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回溯EP.9 | 教出殺人犯

2023/07/05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我重新看當年這篇心得,真的有夠羞恥的,大概是當時的狀態也不好,文筆開始進入很爛的意識流,自己都看不懂在寫什麼.......
後面有一大段抱怨童年瑣事的內容,文筆太糟糕了,只好先砍掉,剩下的還是有保留原味,再加個評語XD

2018:
  • 書 : 教出殺人犯 / いい子に育てると犯罪者になります

教出殺人犯

講到這本書談論的內容,很容易聯想到 這首歌
原本我打算暑假再看這本書,但前陣子情緒低落,不小心就把它看完了。這本書真的很深刻地觸及了我的內心,我強烈建議有空的人可以閱讀一下,尤其是東方文化長大的人,會有很多共鳴。
這本書的核心概念很簡單, 「 絕大多數的犯罪,都是源自過度的壓抑」
想要輕鬆了解這本書的內容可以看 洪璿岳做的圖像化書籍
不過人格價值觀養成是一個龐大的議題,我在此先分享一下書中的想法。
作者是一位擔任少年輔育院和監獄輔導老師的社會學專業人士,他在書中通過真實案例的分析,說明犯罪者的養成。從開頭就直接說了「犯罪者100%出自不美滿的家庭」。這裡指的不美滿,不是說經濟弱勢就是不美滿,而是指對幼年心理發展的環境。雖然客觀來說,我不敢保證100%是如此,但是家庭(泛指成長的環境,不管是孤兒院之類的也都算)一定占決定性的因素。。
ps : 以下心得借用我自身平凡的成長經歷和 書中內容交互描述

家庭教育

這本書不是在談論出生的貧賤富貴對幼年發展的影響,而是家庭教育方式,不過這兩件事許多時候都有相關性的。家庭教育很重要是公認的,但是社會上最常討論的都是那種 ”問題家庭” ,談論因為 “問題父母” 所造成的 ”問題小孩” 。

什麼叫做有問題?

二元對立的分法真的很可怕,當我們把某一群人稱作 ”問題” 另一方面也是認為自沒”問題”。二元分類的優點就是,會很輕鬆,當把一件複雜的社會問題,隨意地畫出一條分界線,那”問題”就能夠被解決。如同書中所說的日本少年輔育院所做的;犯罪的少年,送進去以後,被高壓式的教育。
如: 不能任意交談,一直到被認定部會造成危害,就能送出來。可是從書中作者提的資料顯示,離開輔育院或是監獄5年後,再犯的比例高達 30% ,這當中顯然有大問題。

壓抑是源頭

接著直接進入正題,為何會說 壓抑 是根源? 書中舉得很多例子都讓我很有共鳴,所以希望我舉我自己的例子,也能夠給人共鳴 (其實是想要藉機抒發一下XD
我小時候讀的國小是全校學生加老師、行政人員也只有100初頭的小學校,雖然那個地區不算很偏鄉,但是隨著不斷升學,還是很強烈感受到出生背景巨大的差距。當然我是很幸運的那個,家庭還能夠供應我安心的讀書,不過總是少了些重要的東西。
書中講到 書中講到 乖小孩 這個標籤,是很可怕的,家庭教育中的壓抑幾乎都來自 這個標籤,是很可怕的,家庭教育中的壓抑幾乎都來自 乖小孩,因為必須當個,因為必須當個乖小孩,所以必須壓抑自己;不斷壓抑下,當乖小孩有天突然發現,自己的 ,始終無法得到自己想要的結果,就爆發了。

我是誰?

小時候總是會暗自覺得自己是特別的人 (自戀),充滿矛盾的心態,對自己的外表、能力都沒多少自信 (小學到 國中 都是萬年班排第二名) ,但是又總是覺得自己是很特別的。
家裡上一代是務農的,附近的叔公、嬸婆、包括我 阿嬤都還在種田、養雞鴨。父母都是藍領階級,由於被企業的契約壓榨 (小時候的我就看的出來) ,但是他們倆農家出身的背景也不善於爭取自己的權益,常常早上7點出門,晚上加班到9點回來,而且回來洗個澡還要寫完報表後 10點左右就睡了。
我的童年中,一直覺得父母參與的非常少
不過我小時候對這些反而是不太在意,因為在農村這樣的人也不少。
因為家中收入不高,因此從小就被灌輸 因為家中收入不高,因此從小就被灌輸 節儉,不亂花錢的價值觀,基本上我是把這個理念奉行到極致,小學畢業以前,除了必須花費,或是家庭旅遊,我幾乎完全不花錢。
在大學以前的12年教育裡,我都還算是教育的既得利益者(應該吧?),之後變得有些迷茫, 不太想再這麼安分的在安排好的軌道上跑。
延伸閱讀: 廢墟裡的少年
當年我的內心可以說是一片廢墟
從書中尋找救贖,讀到一點共鳴感
就把所有的牢騷都宣洩出來了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一些生活的體悟,融合閱讀心得、或是各類影視作品、遊戲等。世界的一切都是有關連的,希望能用文字把所有連結寫出來。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