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COVID-19開始肆虐全球,相信大家都在許多的報章媒體看到醫護人員心力交瘁、人手不足,許多人罹病但沒有足夠的醫療資源,只能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的親友在面前消逝。
自台灣零確診時期結束,可想而知醫療體系開始嚴格應對,也越來越多的媒體披露出了我們照顧病人的真實面。香港歌手鄧紫棋創作了「平凡天使」這首歌致敬醫護人員、台灣藝人賈永婕號招有力人士捐贈物資、大大小小的企業或民間團體捐贈便當或糧食幫我們加油打氣。這份感動相信在前線的大家都有感受到,也讓更多的民眾看到我們更多不同的面相。
為什麼我為這麼說呢?來,讓我們時光倒退到健保體制出現後、COVID-19爆發前-這樣說太難了,我就把時間簡單設定在五年前好了。
假設你是住院中的病人,或是陪病中的家屬,如果廁所衛生紙沒了、電燈不亮、馬桶不通、醫院餐點難吃、冷氣不冷,你會跟誰反映?很無奈地,我相信很多人的答案都是:找護理師。我曾經想過這個原因,猜想可能因為在病房裡,大部分人見到的都是護理師跟醫師,但或許醫師有自帶光環以及權威感,所以往往都選擇向護理師求助。
讓我們仔細回想,護理師的工作是什麼?我曾經認識一名網友,曾對我說過:「護理師不就是發發藥、量量血壓而已,很閒不是嗎?」
我以自己的白天工作內容,向大家概述好了:
中途還會被千奇百種的事情所打斷,上班時間明訂就是八小時,但工作量真的很大,若有任何的狀況發生,如病人發燒、傷口出血、送病人去手術房開刀,甚至急救,都是上圖未提及的內容,無疑增加了更多的挑戰與困難,並極度有可能拉長了上班的時間。
剛剛所提到,說護理師很閒的那位網友,當然被我封鎖加刪除了。
其實我也不是要刻意去塑造醫護人員多辛苦的形象,而是每份工作都有它的辛苦與必要性,都是需要被尊重的。沒有清潔工就沒有整潔的環境、沒有便利商店的員工就沒有辦法讓我們三更半夜還有微波食品可以方便購買,每個人都是不可取代的。
也有人問過,護理師為什麼叫護理師,不就是護士嗎?護理師需要透過高考(護士則是透過普考,且在2013年就停辦了),通過的難度較高,需要準備的科目也更多。在我的觀點裡,護理師和護士的差別在於,護理師有更高的自主思考與執行力,較以往擺脫「聽醫師的話做事」這個形象;能力好的護理師表現不見得比資深醫師差唷。可惜在不少的民眾眼中,護理人員還是不比醫師的白袍來得專業,很多問題經過我們說明後,他們還是會希望透過醫師再度說明,才能夠被說服。
護理師很忙的,除非他很直接的跟你說:「我很閒」,否則請不要主觀的用你的觀察而斷定:他在用飛快的速度敲擊電腦鍵盤,不是在玩電腦,而是在詳細記錄著病人的病情或整理醫師的交代事項;他在和醫師坐在護理站對話,不是在聊天,而是在討論這個病人腎功能變差,藥物該如何做調整;他下午兩點在角落喝著手搖飲料,不是在喝下午茶,而是顧的病人剛剛被急救,再把病人轉去加護病房,錯過了午餐時間所以只好喝飲料充飢。
《莊子・秋水》裡有篇「子非魚安知魚之樂」,莊子和惠子討論水中的魚是否快樂,惠子說:「你不是魚,怎麼知道魚的快樂?」
你不是護理師,怎麼知道他在忙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