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之後-紀錄片故事特展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回家之後-紀錄片故事特展中,總共有三部紀錄片,《神人之家》、《日常對話》、《給阿媽的一封信》,而這三步就是從三個不同的角度出發,神人之家是我,日常對話是她,給阿媽的一封信是你,而我選擇介紹的是日常對話。

導演兒時,身為同性戀者的母親因受不了父親長期家暴,便帶著導演與妹妹到處躲藏,以逃離持刀父親的搜尋。母親後來以牽亡歌陣的紅頭法師職業維生,姊妹們也因而成為歌陣的成員,過著流離的生活。導演以18年的時間拍攝,探索與母親之間疏離的母女關係,與揭開兒時遭受父親侵害的傷口。

以上來源 維基百科

導演拍攝了自己的家庭,將自己與家人的疏離、分裂公諸於世。我自己認為導演的媽媽在那個重男輕女的年代,身為一個同性戀是受到了多少打壓才會完全封閉自我,完全不跟別人訴說自己的過去、自己的經歷,而且結婚後也長期受到丈夫的施暴,因此後來就帶著兩個小孩一起逃離這個家,去外面躲著,媽媽也為此出去賭博,看能不能賺到一點錢,給小孩買點衣服、食物,直到過了一段時間她才趕回來做牽魂的本業,也帶著小孩一起去跳舞。

而在展場中的桌子上,有著導演與媽媽的對話,我從當中得知一件事,同性戀不是現在突然變得很多,從以前重男輕女的時代就很多了,只是大家都不敢講,所以也很少人知道,是現在合法之後才一堆人敢講了,所以導演的媽媽也才要辦法在那個時代有這麼多女朋友,


那最後我想問一個問題,假如你是導演的媽媽,在那個重男輕女的年代,但你是同性戀,你會選擇壓抑自己,正常結婚,度過一生?還是不結婚,去交女朋友,做自己想做的事,又或者怎麼做呢?





    avatar-img
    36會員
    157內容數
    可能幸福學院|非學校・親子團・幸福家|學習幸福的可能!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可能幸福學院 的其他內容
    《神人之家》是2022年公開上映的台灣紀錄片,由盧盈良執導,以導演自身家庭為故事背景,講述了他與他家人之間的故事。(取自維基百科) 展覽介紹📽️ 導演盧盈良是一位嘉義人,從高職開始對電影非常有興趣,因此獨自來到台北生活。當家人用bbcall聯絡他時才發現他是真的下定決心離開。 2
    「回家之後-紀錄片故事特展」是在府中15 3-5樓的特展。展覽中,講述的是三部台灣的紀錄片《神人之家》、《日常對話》、《給阿媽的一封信》,三個都是和家人有關的故事,都是把導演自己和家人的生活拍下來的故事。我覺得很特別,很少看過這樣的紀錄片,甚至我來之前都不知道有人會把自己生活拍成電影,今天只有看到預
    「回家之後–紀錄片故事特展」展出三部台灣導演以第一人稱視角拍攝的家庭紀錄片,他們以自己的家人作為拍攝對象,開啟一場對家的探索旅程。(參考展區手冊介紹) 展期|112/12/12-113/04/07 (休館日1/2、2/5、2/9(除夕)、2/10(初一)、3/4、4/1) 時間|9:30-17:
    《島嶼的集體記憶計畫》、《給阿媽的一封信》 這個展覽是關於 《給阿媽的一封信》 () 導演:陳慧齡 在成為記錄片導演之前,她是一位中學的美術老師,喜歡帶著學生一起探索藝術的多元形式,在母校高雄女中實習時,有一次讓她的學生們演戲,為了留下紀念,而去總務處借攝影機將演出錄下來,但不小心誤刪了其
    回家之後,我們都屬於彼此 面對家人,我們總是習慣使用第一人稱視角來描述彼此的關係,例如「我的媽媽」、「我的爸爸」、「我的兄弟姊妹」等,強調歸屬性和親暱感,也只有在談論家人時會使用得如此自然。 紀錄片導演以自己的家人為拍攝對象,也不得不代入第一人稱,將自己也投入作品中,因為他們跟大部分的人一樣,都
    故事描述著一個紀錄片導演,回到家鄉,拍攝自己的家人,和家人的互動,他的角度是從「我」的第一人稱視角開始,對他來說拍攝家人,也是重新認識的一個過程。
    《神人之家》是2022年公開上映的台灣紀錄片,由盧盈良執導,以導演自身家庭為故事背景,講述了他與他家人之間的故事。(取自維基百科) 展覽介紹📽️ 導演盧盈良是一位嘉義人,從高職開始對電影非常有興趣,因此獨自來到台北生活。當家人用bbcall聯絡他時才發現他是真的下定決心離開。 2
    「回家之後-紀錄片故事特展」是在府中15 3-5樓的特展。展覽中,講述的是三部台灣的紀錄片《神人之家》、《日常對話》、《給阿媽的一封信》,三個都是和家人有關的故事,都是把導演自己和家人的生活拍下來的故事。我覺得很特別,很少看過這樣的紀錄片,甚至我來之前都不知道有人會把自己生活拍成電影,今天只有看到預
    「回家之後–紀錄片故事特展」展出三部台灣導演以第一人稱視角拍攝的家庭紀錄片,他們以自己的家人作為拍攝對象,開啟一場對家的探索旅程。(參考展區手冊介紹) 展期|112/12/12-113/04/07 (休館日1/2、2/5、2/9(除夕)、2/10(初一)、3/4、4/1) 時間|9:30-17:
    《島嶼的集體記憶計畫》、《給阿媽的一封信》 這個展覽是關於 《給阿媽的一封信》 () 導演:陳慧齡 在成為記錄片導演之前,她是一位中學的美術老師,喜歡帶著學生一起探索藝術的多元形式,在母校高雄女中實習時,有一次讓她的學生們演戲,為了留下紀念,而去總務處借攝影機將演出錄下來,但不小心誤刪了其
    回家之後,我們都屬於彼此 面對家人,我們總是習慣使用第一人稱視角來描述彼此的關係,例如「我的媽媽」、「我的爸爸」、「我的兄弟姊妹」等,強調歸屬性和親暱感,也只有在談論家人時會使用得如此自然。 紀錄片導演以自己的家人為拍攝對象,也不得不代入第一人稱,將自己也投入作品中,因為他們跟大部分的人一樣,都
    故事描述著一個紀錄片導演,回到家鄉,拍攝自己的家人,和家人的互動,他的角度是從「我」的第一人稱視角開始,對他來說拍攝家人,也是重新認識的一個過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名華週末去探望八十幾歲的外婆,過年時她跌了一跤,出院後就轉去療養中心做復健。外婆看到名華很開心,但是話匣子一打開卻滿是幽怨,外婆想回家,大舅媽說要請外勞,可是拖了三個月都還沒結果.....
    Thumbnail
    《最後的獨角獸》(The Last Unicorn)曾在二十多年於臺灣譯介出版,多年以後當然早已成為絕版的夢幻逸品,直到漫遊者文化於今年二月出版了新譯本;這本1968年推出的作品,講述了一個有著童話外觀、但內裡富涵哲理省思的故事:終年居住於自己的森林中的獨角獸,偶然聽到兩名獵人的交談,從而發現自己可
    Thumbnail
    《不一樣的月光》像是遷徙的回流、鮭魚的返鄉 ,找回朝向故土的路是值得慶祝的成果,然而地理上的回歸卻還遠不及精神上越拉越遠的距離。藉由十年後的《哈勇家》導演拋出的問題是:即使回到了荒煙蔓草的祖居地,但因為現代社會入侵而造成的心靈出走又該如何安歸?
    Thumbnail
    這是一部以自身家庭為主題的紀錄片,可以說是一種「自我敘說」論文的影像化。我就讀的研究所,每屆大概至少一半的同學寫自我敘說論文,因此我相當熟悉這方面主題的作品。記得上一次看類似的影片,就是黃惠偵導演的《日常對話》,我本身也訪談過黃惠偵導演。然而,我認為這兩者形成很有趣的對比,導演的目標都是想知道「我們
    根據調查,現在學生上床睡覺的時間愈來愈晚,幾乎已經影響身體健康與第二天上課的專注力與學習效果。 許多家長很疑惑地說,每當要孩子睡覺,他們會表示:「作業還沒有做完!」我想,除了極少數的老師真的會出太多功課之外,大部分的孩子可能是回家後拖拖拉拉,拖到很晚才心不甘情不願地開始寫作業。 要解決這個困擾並不難
    Thumbnail
    才坐下沒多久,地震又來了第二回合,依然又長又久,謝天謝地店家終於宣布暫停營業開始疏散大家,我依然推不動那個同學,我不知道他是害怕還是無感,我嚇到心臟都快跳出來了!
    Thumbnail
    這禮拜談「回家之後」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名華週末去探望八十幾歲的外婆,過年時她跌了一跤,出院後就轉去療養中心做復健。外婆看到名華很開心,但是話匣子一打開卻滿是幽怨,外婆想回家,大舅媽說要請外勞,可是拖了三個月都還沒結果.....
    Thumbnail
    《最後的獨角獸》(The Last Unicorn)曾在二十多年於臺灣譯介出版,多年以後當然早已成為絕版的夢幻逸品,直到漫遊者文化於今年二月出版了新譯本;這本1968年推出的作品,講述了一個有著童話外觀、但內裡富涵哲理省思的故事:終年居住於自己的森林中的獨角獸,偶然聽到兩名獵人的交談,從而發現自己可
    Thumbnail
    《不一樣的月光》像是遷徙的回流、鮭魚的返鄉 ,找回朝向故土的路是值得慶祝的成果,然而地理上的回歸卻還遠不及精神上越拉越遠的距離。藉由十年後的《哈勇家》導演拋出的問題是:即使回到了荒煙蔓草的祖居地,但因為現代社會入侵而造成的心靈出走又該如何安歸?
    Thumbnail
    這是一部以自身家庭為主題的紀錄片,可以說是一種「自我敘說」論文的影像化。我就讀的研究所,每屆大概至少一半的同學寫自我敘說論文,因此我相當熟悉這方面主題的作品。記得上一次看類似的影片,就是黃惠偵導演的《日常對話》,我本身也訪談過黃惠偵導演。然而,我認為這兩者形成很有趣的對比,導演的目標都是想知道「我們
    根據調查,現在學生上床睡覺的時間愈來愈晚,幾乎已經影響身體健康與第二天上課的專注力與學習效果。 許多家長很疑惑地說,每當要孩子睡覺,他們會表示:「作業還沒有做完!」我想,除了極少數的老師真的會出太多功課之外,大部分的孩子可能是回家後拖拖拉拉,拖到很晚才心不甘情不願地開始寫作業。 要解決這個困擾並不難
    Thumbnail
    才坐下沒多久,地震又來了第二回合,依然又長又久,謝天謝地店家終於宣布暫停營業開始疏散大家,我依然推不動那個同學,我不知道他是害怕還是無感,我嚇到心臟都快跳出來了!
    Thumbnail
    這禮拜談「回家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