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威顯赫.屏東縣枋寮鄉北勢寮保安宮外東營張公元帥】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北勢寮保安宮位於枋寮鄉的中寮村,主祀保生大帝,據清領晚期編纂的《鳳山縣采訪冊》所載,保安宮由楊光興主倡,【1】創建於乾隆五十年(1785),乃是北勢寮地區(位於枋寮鄉南端,約為隆山、安樂、保生、中寮四村範圍)現存歷史最悠久的廟宇,至今仍是北勢寮地區的信仰中心。

北勢寮保安宮

北勢寮保安宮

就跟許多漢人聚落(特別是閩南裔)一樣,保安宮的五營是北勢寮重要的無形防禦機制。較為特別的是,保安宮設有三層次的五營【2】(一般聚落的庄廟通常擁有二層次的五營,即廟內供奉的五營與供奉在聚落各方位的五營),分別是廟內的五營斗、分布於北勢寮市區的內五營(主要為分布於保生、中寮、安樂三村及隆山村西側)及分布在北勢寮田野地帶(主要是在隆山村,外東營位於春日鄉春日村)外五營。保安宮營廟規模頗為盛大,各處都建有可容人站立參拜的廟宇;廟中除了供奉各營元帥神像、令旗外,某些營廟還有陪祀神。

北勢寮保安宮內外五營分佈圖,可看到外東營位於春日鄉境內;內中營並未位於中央位置,而是位於隆山村淮軍義塚「白軍營」附近,據說有鎮壓之意。見楊淙棋,《北勢寮保安宮安營頭與繞境研究》,(新北:輔仁大學宗教學系碩士論文,2022),頁57。

北勢寮保安宮內外五營分佈圖,可看到外東營位於春日鄉境內;內中營並未位於中央位置,而是位於隆山村淮軍義塚「白軍營」附近,據說有鎮壓之意。見楊淙棋,《北勢寮保安宮安營頭與繞境研究》,(新北:輔仁大學宗教學系碩士論文,2022),頁57。

保安宮內北營,位於隆山村鐵路旁

保安宮內北營,位於隆山村鐵路旁

保安宮外中營,位於金榮路196號

保安宮外中營,位於金榮路196號

保安宮外西營,位於金榮路上

保安宮外西營,位於金榮路上

在各座營廟中,外東營的地位頗為特殊。外東營位於枋寮鄉與春日鄉交界處的「埤寮」-雖然這是個漢人感很重的地名,但其行政區劃卻是屬於春日鄉春日村。廟宇右傍率芒溪,背靠三角山。廟牆漆成象徵東方的綠色,廟前有一座拜亭,亭上有壓克力製的「東營 張公元帥」招牌。(關於五營將軍各自的姓氏有多種說法,保安宮依東南西北中的順序為張蕭劉連李)廟內祀神為東營張公元帥、濟公、中壇元帥神像與外東營令旗。雖然位於春日鄉境內,但廟旁小屋民國八十五年整建的捐獻銘牌上的捐獻者卻是枋寮鄉長陳軍國以及兩位枋寮出身的縣議員鄭進興、盧秀宗。除了規模盛大外,外東營也是中營中壇元帥外,唯一出現在保安宮中神明聖誕千秋列表的五營元帥,其地位之特殊可見一斑。

外東營張公元帥外觀

外東營張公元帥外觀

寫有「東營張公元帥」的壓克力板

寫有「東營張公元帥」的壓克力板

外東營張公元帥廟中所祀眾神

外東營張公元帥廟中所祀眾神

保安宮內的神明聖誕列表,由此可見埤寮張公元帥的聖誕為正月初八

保安宮內的神明聖誕列表,由此可見埤寮張公元帥的聖誕為正月初八

外東營旁小屋上的重修捐獻牌

外東營旁小屋上的重修捐獻牌


為何外東營能享受這般特殊待遇呢?保安宮沿革碑提到的一段神蹟故事也許能給我們一些提示:

清光緒六年(西元一八八0)年,山地十八番社再度擾亂村莊,干戈不休。為此本庄特雇巡圳丁十八人負責圳溝水之疏通,並示警番人出草。若遇番社大隊人馬時,真人神兵自然顯出神相,幫助巡圳丁戰鬥,神威顯赫,讓番社人馬心驚膽寒不戰而退,現本庄內有五營的神祠,及田野另外有外五營即是明證
保安宮沿革碑中有關光緒六年神蹟的段落

保安宮沿革碑中有關光緒六年神蹟的段落

文中提及的「圳溝」,是指「內溪圳」,該圳是由保安宮的主倡人楊光興在乾隆五十四年(1789)出資建立的漏圳、新田圳二圳合併而成,為北勢寮地區的灌溉水源。據《鳳山縣采訪冊》所載,二圳「源引率芒溪上游」。【3】圳水主要流經北勢寮東邊的田野地帶,從外五營與內溪圳圳路的對照圖可見,外北營、外中營、外西營皆位於圳路旁,有看顧水路之意。在外五營各營中,外東營又因最為靠近取水地而具有特殊地位。從大正十一年(1922)內溪圳〈埤圳工事竣功報告〉可見,該圳在該次整修前,在率芒溪(圖中作萃芒溪)及草山溪交會處-也就是外東營附近處設有用於飲水的制水門;在整修之後,取水地改為率芒溪更上游之處,但外東營並未隨之遷移,仍鎮守在舊地。

除了外五營在冥冥中的保護外,由於水圳不時會崩塌或阻塞,為了能即時維護,北勢寮設有「埤丁」(即保安宮沿革碑提到的「巡圳丁」)以資巡視,外東營所在地名稱「埤寮」當即是源自於埤丁執行任務時休息的小屋。

保安宮外五營與現今內溪圳圳路對照

保安宮外五營與現今內溪圳圳路對照

內溪圳改修設計書中有關舊取水口部分。取自「埤圳工事竣功報告(內溪圳)(三件一括)」(1922-01-01),〈大正十一年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十五年保存第十卷地方〉, 《臺灣總督府檔案.總督府公文類纂》,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典藏號:00007147001。

內溪圳改修設計書中有關舊取水口部分。取自「埤圳工事竣功報告(內溪圳)(三件一括)」(1922-01-01),〈大正十一年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十五年保存第十卷地方〉, 《臺灣總督府檔案.總督府公文類纂》,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典藏號:00007147001。

大正十一(1922)年內溪圳現形略圖,紅圈處推測為舊取水口。取自「埤圳工事竣功報告(內溪圳)(三件一括)」(1922-01-01),〈大正十一年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十五年保存第十卷地方〉, 《臺灣總督府檔案.總督府公文類纂》,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典藏號:00007147001。

大正十一(1922)年內溪圳現形略圖,紅圈處推測為舊取水口。取自「埤圳工事竣功報告(內溪圳)(三件一括)」(1922-01-01),〈大正十一年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十五年保存第十卷地方〉, 《臺灣總督府檔案.總督府公文類纂》,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典藏號:00007147001。

除了巡視灌溉水路外,外五營與埤丁的另一項任務是防備原住民。從1904年的臺灣堡圖可見,外五營所在的田野地帶相當接近「番界」,外東營甚至是在界外(雖然離界線並沒有太遠)。不難想見,如何與山中的原住民交涉會是北勢寮居民的一大課題。距離北勢寮最近的原住民部落是居住於率芒溪左側山地的率芒社,由於其扼守內溪圳水源的上游地帶,可推想是北勢寮用水的重要交涉對手;另外,保安宮沿革碑提到的「十八番社」也是北勢寮居民要打交道的原住民勢力之一。此處的「十八番社」並不是指以「斯卡羅」聞名,居住於楓港溪以南山區的「琅嶠下十八社」,而是指是指居住在楓港溪以北山區「琅嶠上十八社」社群(或稱「大龜文酋邦」),該社群以內龜文(內文)、外龜文(外文)二社為中心,結合周遭各社,是清代鳳山縣與恆春縣交界處的一股強大勢力,率芒社亦在其影響範圍內,故北勢寮雖未與「琅嶠上十八社」直接接壤,但也在其威勢之下。

1904年臺灣堡圖中的番界與今日外五營對照

1904年臺灣堡圖中的番界與今日外五營對照

綜合目前研究、文獻所見,北勢寮居民與原住民間的關係既有較為和平的納租換水,亦有武力衝突。關於前者,林俊彬指出,乾隆年間鳳山縣南界佃民已有「向番買水」之例,日治時期內溪圳的規約中也包含「按算六十圓作為賞生番并食費料」一項【4】;葉神保對內文社群(琅嶠上十八社的領導部落)的研究也指出鄰近水源的部落會向用水的漢人村莊徵收鐵器、織物等物資作為水租【5】。透過繳納一定費用給山區的原住民,北勢寮居民換取灌溉水源的安全。

縱使北勢寮居民能透過向原住民繳納物資確保水源,但如前面引述的保安宮沿革碑文字,漢人與原住民間仍不時有所衝突。據曾在清領晚期擔任恆春縣幕僚的汪金明回憶,北勢寮與鄰近的枋寮、水底寮居民跟上十八社番人「仇殺戰爭多年矣」,可見原、漢兩方關係除了井水不犯河水的和平外,也有緊張衝突的一面。而隨著「開山撫番」,漢人益發頻繁進入原住民領域,鳳山縣南界及恆春縣的原漢也關係日益緊張,其中最著名的是光緒元年(1875)的獅頭社之役,在此之後各種較小的衝突也不時發發生。在北勢寮鄰近區域,清政府曾在光緒三年(1877)因「率芒社番殺人滋事」而攻打率芒社【6】;光緒十一年(1884),率芒社又因捲入七家山社番勇殺害事件,而再次遭清政府攻打【7】,可見此時期北勢寮鄰近地區原漢二方關係不甚和睦。


查諸文獻,保安宮沿革碑提及的「光緒六年」並未有發生衝突的紀載,但考量當時原漢關係緊張,北勢寮居民與居住在附近的率芒社或琅嶠下十八社因故擦槍走火而爆發衝突甚有可能。在這般劍拔弩張的情勢下,在鄰近番界的田野地帶耕作的風險陡然提高,北勢寮居民除了請埤丁加強守備外,也向保安宮保生大帝祈求神力庇護,外五營遂應運而生,在冥冥之中庇佑著在田野耕作的北勢寮居民;而外東營又因其位於原漢交界前線及守護引水地的職責而備受尊崇,縱使日後引水地改變,原漢衝突也不再激烈,外東營仍保持了其特殊地位,繼續守護北勢寮的東界。

===================================================

  1. 盧德嘉纂輯,周憲文編輯,《鳳山縣采訪冊》,臺灣文獻叢刊第七三種(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0;1894年原刊),頁176。
  2. 張宇彤等著,《屏東縣縣定古蹟北勢寮保安宮調查研究規劃計畫》(臺北:東大圖書公司,2009),第三章5頁。
  3. 盧德嘉纂輯,周憲文編輯,《鳳山縣采訪冊》,頁69。
  4. 林俊彬,《清代枋寮地方的族群與聚落發展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地理學系碩士論文,頁70。
  5. 葉神保,《排灣族caqovoqovolj(內文)社群遷徙與族群關係的探討》,國立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頁87。
  6. 屠繼善纂輯,方豪編輯,《恆春縣志》,臺灣文獻叢刊第七五種(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0年),頁287。
  7. 劉銘傳撰,周憲文編輯,《劉壯肅公奏議》,臺灣文獻叢刊第二七種(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58年),頁436。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昭靈顯威柴犬大王的沙龍
5會員
11內容數
喜歡歷史與民俗的彰化/三峽人
2024/10/23
2024年中秋,三峽秀川里尪公巡境紀錄
Thumbnail
2024/10/23
2024年中秋,三峽秀川里尪公巡境紀錄
Thumbnail
2024/05/14
「太空」聽起來是個相當現代的名詞,但在古樸的羅東城隍廟的功德堂裡,卻有座寫著「廟祝『太空』李德林真牌位」的牌位。此處的『太空』究竟是什麼涵意呢?難道這兩位廟公曾經到過外太空?
Thumbnail
2024/05/14
「太空」聽起來是個相當現代的名詞,但在古樸的羅東城隍廟的功德堂裡,卻有座寫著「廟祝『太空』李德林真牌位」的牌位。此處的『太空』究竟是什麼涵意呢?難道這兩位廟公曾經到過外太空?
Thumbnail
2024/04/21
五結鄉寶斗厝保安宮主祀敵天大帝,是臺灣本島三座主祀敵天大帝的廟宇之一
Thumbnail
2024/04/21
五結鄉寶斗厝保安宮主祀敵天大帝,是臺灣本島三座主祀敵天大帝的廟宇之一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五結鄉寶斗厝保安宮主祀敵天大帝,是臺灣本島三座主祀敵天大帝的廟宇之一
Thumbnail
五結鄉寶斗厝保安宮主祀敵天大帝,是臺灣本島三座主祀敵天大帝的廟宇之一
Thumbnail
今天來逛逛新美街附近 但是不是從街口開始 而是往旁邊一點的巷子開始 巷口就可以看到今天的第一個點-開山宮 興建於明朝(西元1624年) 大殿主祀為保生大帝及陳府千歲 兩旁為三十六天宮 後殿主祀為觀音菩薩 保生大帝大家應該比較熟悉 陳府千歲就相對陌生了 原來祂是隋朝時的虎賁中郎將
Thumbnail
今天來逛逛新美街附近 但是不是從街口開始 而是往旁邊一點的巷子開始 巷口就可以看到今天的第一個點-開山宮 興建於明朝(西元1624年) 大殿主祀為保生大帝及陳府千歲 兩旁為三十六天宮 後殿主祀為觀音菩薩 保生大帝大家應該比較熟悉 陳府千歲就相對陌生了 原來祂是隋朝時的虎賁中郎將
Thumbnail
台灣廟宇名稱信仰都有邏輯性。舉例來說:媽祖可能被稱為慈祐宮、慈安宮等名稱。而進安宮指的是王爺。台北市松山區進安宮是松山區王業宗教信仰中心。鎮殿主神:五年千歲、盧府千歲、侯府千歲、薛府千歲。由馬鳴山鎮安宮分靈奠基駐駕濟世。 進安宮相關資訊:: 地址:​  台北市信義區永吉里永吉路517巷8弄
Thumbnail
台灣廟宇名稱信仰都有邏輯性。舉例來說:媽祖可能被稱為慈祐宮、慈安宮等名稱。而進安宮指的是王爺。台北市松山區進安宮是松山區王業宗教信仰中心。鎮殿主神:五年千歲、盧府千歲、侯府千歲、薛府千歲。由馬鳴山鎮安宮分靈奠基駐駕濟世。 進安宮相關資訊:: 地址:​  台北市信義區永吉里永吉路517巷8弄
Thumbnail
三抱竹聚安宮為新北市板橋區浮洲地區小型福德正神廟,西元一七七六(SINCE 1776)年設立,爲二百四十七年的土地廟。這座廟宇因為設立之初,因為地處三叢抱竹而得其廟宇名稱。 三抱竹聚安宮相關資訊: 地址: 新北市板橋區大觀路二段162號 電話: 0933 053 676 備註: 廟宇 三
Thumbnail
三抱竹聚安宮為新北市板橋區浮洲地區小型福德正神廟,西元一七七六(SINCE 1776)年設立,爲二百四十七年的土地廟。這座廟宇因為設立之初,因為地處三叢抱竹而得其廟宇名稱。 三抱竹聚安宮相關資訊: 地址: 新北市板橋區大觀路二段162號 電話: 0933 053 676 備註: 廟宇 三
Thumbnail
大龍峒保安宮為台北同安人的信仰中心,取其「保佑同安」之名,自18世紀初漢人墾拓逐漸形成聚落,傳統節慶活動歷久彌新,每年舉辦之保生文化祭及三年一科繞境踩街,看見台北老傳統。大龍峒金獅團團長同時也是2012年「臺北市傳統藝術藝師獎」得主李世澤,面對技藝與記憶失傳的憂慮,串聯社區記憶及連結學校傳藝
Thumbnail
大龍峒保安宮為台北同安人的信仰中心,取其「保佑同安」之名,自18世紀初漢人墾拓逐漸形成聚落,傳統節慶活動歷久彌新,每年舉辦之保生文化祭及三年一科繞境踩街,看見台北老傳統。大龍峒金獅團團長同時也是2012年「臺北市傳統藝術藝師獎」得主李世澤,面對技藝與記憶失傳的憂慮,串聯社區記憶及連結學校傳藝
Thumbnail
宮廟/五營營頭 澎湖民間認為宮廟主神或蒞境代天巡狩的王爺皆掌管一支神兵,做為抵抗妖魔邪煞的主力部隊,並分為東、南、西、北、中五營,各營則有一名元帥負責調度與指揮,五營元師在民間各有說法,澎湖則多以東營張將軍、西營劉將軍、南營蕭將軍或肖將軍、北營連將軍、中營李將軍,即中壇元帥哪吒太子。 而這些將軍平時
Thumbnail
宮廟/五營營頭 澎湖民間認為宮廟主神或蒞境代天巡狩的王爺皆掌管一支神兵,做為抵抗妖魔邪煞的主力部隊,並分為東、南、西、北、中五營,各營則有一名元帥負責調度與指揮,五營元師在民間各有說法,澎湖則多以東營張將軍、西營劉將軍、南營蕭將軍或肖將軍、北營連將軍、中營李將軍,即中壇元帥哪吒太子。 而這些將軍平時
Thumbnail
宮廟/保寧宮 保寧宮為南寮的信仰中心,其最早的記錄,可見康熙年間《台灣府志》提及「真人廟:在奎璧澳」;廟內的碑記則記載建廟於明末崇禎12年(1639);廟內主祀保生大帝(即吳真人),最早是從白沙鄉後寮村威靈宮卜取保生大帝香火回村奉祀,算來迄今已有382年的歷史。本廟歷經多次翻修擴建,今日所見廟貌,則
Thumbnail
宮廟/保寧宮 保寧宮為南寮的信仰中心,其最早的記錄,可見康熙年間《台灣府志》提及「真人廟:在奎璧澳」;廟內的碑記則記載建廟於明末崇禎12年(1639);廟內主祀保生大帝(即吳真人),最早是從白沙鄉後寮村威靈宮卜取保生大帝香火回村奉祀,算來迄今已有382年的歷史。本廟歷經多次翻修擴建,今日所見廟貌,則
Thumbnail
地理位置 八大庄一百甲城隍廟外觀 「八大庄一百甲城隍廟」地址為五結鄉錦眾村五結路一段120號,廟前有冬山河流經,沿著五結路一段再往東走500公尺,就是五結的重要水利設施清水大閘門。該廟外觀為北方宮殿式風格,形制壯觀,矗立在路旁,相當顯眼。 粗紅線範圍內即為茅仔寮堡,細紅框內為八大庄庄名;橘色圖標即為
Thumbnail
地理位置 八大庄一百甲城隍廟外觀 「八大庄一百甲城隍廟」地址為五結鄉錦眾村五結路一段120號,廟前有冬山河流經,沿著五結路一段再往東走500公尺,就是五結的重要水利設施清水大閘門。該廟外觀為北方宮殿式風格,形制壯觀,矗立在路旁,相當顯眼。 粗紅線範圍內即為茅仔寮堡,細紅框內為八大庄庄名;橘色圖標即為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