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心得 #36 -《按下暫停鍵也沒關係》|讓自己過去的傷疤,成為未來人們康復的希望

更新於 2024/09/07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書名:《按下暫停鍵也沒關係》
作者:阿滴(都省瑞)
出版日期:2022/06/01

「按下暫停鍵也沒關係」

「按下暫停鍵也沒關係」

作者簡介

阿滴(都省瑞)
知名影音創作者、語言愛好者、YouTube界里長伯。

幼年即留學新加坡,國中時返台就讀美國學校。因為喜歡研究英文,大學主修英文,研究所鑽研多媒體教育,為了與更多人分享學習英語的樂趣。

2015年1月取英文名Ray Du,簡稱RD=阿滴,在YouTube開設「阿滴英文」頻道,結合新聞時事、流行歌曲等題材,製作創意、逗趣的教學影片。

2016年受到YouTube推薦成為平台大使,從此致力於協助影音創作者的發展,2021年更進一步創辦台灣影音創作者協會,推動產業的持續進步。

繪者簡介

小鬱亂入
爲林妤恒、白琳在大學的畢製作品,之後創立線上平台,希望藉由憂鬱症化身的黑色小怪獸「小鬱」,以輕鬆活潑的方式,讓社會大眾不再害怕並真正認識憂鬱症,延伸著作《小鬱亂入,抱緊處理》與《小鬱亂入然後呢?阿焦也來參一腳》。

經歷:2016德國紅點傳達設計獎優勝、入圍金典設計新秀、ADOBE DESIGN ACHIEVEMENT AWARDS。


我們現在所遭受的挫折,會在未來成為支持別人的那道光


我不想死,我只是想要結束我的痛苦。

深陷憂鬱症的人們,想死的念頭並不是代表他們真的想要死亡,他們想要的其實是結束當下的痛苦。

作者阿滴在書中描述一個令我印象深刻的場景,當時他爸媽正在餐桌的另一邊試著鼓勵他,但阿滴只是坐著滑手機,一邊聽他們的鼓勵,一邊Google「自殺的方式」。

想死的念頭會常常出現在腦海中,使人蜷縮在床上,只是不斷地滑手機去看病情的描述和病友的分享。

但這其實代表這個人還沒有放棄自己。

作者一邊研究資料,同時也一邊看大量的憂鬱症書籍,看其他病患是怎麼好起來的,希望能夠找到自己的一線生機。有時竭盡所有力氣想結束痛苦,有時又希望自己能好起來。


如果你問我,我會說:「是可以好起來的。」

憂鬱症的大哉問一直都是:「到底會不會好起來?」

對作者來說,他經歷的是先有憂鬱傾向、接著生病,然後是接受治療並慢慢找到與憂鬱症共處的方式,相處相處著就習慣了,結果各種症狀也變得越來越輕微,康復到幾乎跟生病前一樣健康。

如果有人問他,他會說:「是可以好起來的。」


我知道你會好起來,但是辛苦不會變少。這條路,你就是要自己走過。

能夠拯救自己的只有自己。

不管旁人給再多的關心或是陪伴,最終會影響一個人能否康復的關鍵,在自己身上。只要你願意相信自己有一天會好起來,那一天就肯定會到來。


我並沒有因此成為一個無所畏懼的人, 只是把人生要追求的先後順序做了調整。
有些恐懼,也就不這麼恐懼了。
深淵會一直在,但是,我走過一次了。


Photo by nic chi on Unsplash



若你對阿滴的人生故事有興趣,想要看到更詳細的內容,歡迎購買《按下暫停鍵也沒關係》!



讀後感

這本書是Youtuber阿滴在和大家宣告他曾經深陷憂鬱症之後出版的。

曾經的我,也深受情緒障礙的困擾,當時阿滴在發表影片和貼文的時候,我剛好被深深的憂鬱壓著。我反覆看了阿滴的影片和貼文好幾遍,也因此認識了小鬱亂入這個網站。

陷入憂鬱的那種衝擊,如果不是實際經歷過非常難體會,那種絕望的感受,難以用言語描述。你會反覆地想要死亡,在腦海裡播放自己尋短的畫面。

在家裡你想到的會是刀子,在外面走路時你會想到在馬路上被車子撞,經過橋樑時你會想像往下跳,再搭乘火車或高鐵時候,你會想像跳下鐵軌的樣子。

你會絕望地覺得看不到自己恢復的那一天,覺得自己是不是就這樣了,永遠不會好。但是所有經歷過憂鬱症的人都會告訴你,憂鬱症是會好起來的。

我推薦這本書給對於憂鬱症好奇的人們,以及那些正感到絕望的夥伴們,阿滴好起來了,我也好起來了,相信你們也會好起來的!


歡迎追蹤,用愛心、拍手支持我,並在留言區分享你的想法!


內容總結
《按下暫停鍵也沒關係:在憂鬱症中掙扎了一年,我學到的事》
5
/5
avatar-img
137會員
227內容數
我一直以來都很喜歡咖啡館的空間,喜歡感受店家打造出來的環境與氣氛。社群咖啡館是以「社群」為主體,提供一個任何人都可以安心入內的交流空間,歡迎你來到我的社群咖啡館!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我是從愛瑞克的臉書粉專認識作者吳家德的,光是從作者臉書上的貼文就能感受到他的熱情。很有趣的是,現在的我也是一名業務,同時也是一名志工,和作者的背景有幾分相似,我們又同時都是內向人。在這幾點下,讓我讀作者的書時,有滿滿的親切感。
本書是從FB上作者以及其他創作者的推薦文中看到,對於作者吳家德,我的印象是他是一位很有熱情的人,並且和其他我熟悉的作家關係良好。 「生活是一場熱情的遊戲」和我對於人生就像一場遊戲這樣的想法不謀而合,於是我便想要一探究竟,究竟作者在想些什麼。
如果你生性內向,你一定知道大家對於害羞內向的人都有偏見,甚至曾經懷疑過自己是不是真的不夠好,這種偏見可能造成深刻的心理痛苦。
這本書我認為是現代人的必讀書籍之一,在這個越來越繁忙,事情永遠都做不完的時代,我們需要強制自己停下步伐喘一口氣,只為了不讓自己倒下。 貫穿整本書的理念就是所謂的專準主義,其中蘊藏了簡單、極簡以及侘寂(Wabi Sabi)的美學......
我是從Timothy Ferriss的《人生給的答案 I》看到這本書的,在書中Timothy會問每一個受訪者最常送別人的書,或是影響他們最深的一到三本書是哪些。而佛蘭克的《活出意義來》被許多人一再提到,讓我開始對這本書產生了興趣。究竟是什麼樣的書,才能夠影響這麼多人?
本書是作者在《內在原力》之後的作品,作者在《內在原力》裡講的是9個改變人生的心態設定,而在這本《原力效應》裡,我們講的是3個邁向改變的步驟。 溝通表述 X 控管變數 X 逆向建造 而我想和大家分享的是其中的控管變數。
我是從愛瑞克的臉書粉專認識作者吳家德的,光是從作者臉書上的貼文就能感受到他的熱情。很有趣的是,現在的我也是一名業務,同時也是一名志工,和作者的背景有幾分相似,我們又同時都是內向人。在這幾點下,讓我讀作者的書時,有滿滿的親切感。
本書是從FB上作者以及其他創作者的推薦文中看到,對於作者吳家德,我的印象是他是一位很有熱情的人,並且和其他我熟悉的作家關係良好。 「生活是一場熱情的遊戲」和我對於人生就像一場遊戲這樣的想法不謀而合,於是我便想要一探究竟,究竟作者在想些什麼。
如果你生性內向,你一定知道大家對於害羞內向的人都有偏見,甚至曾經懷疑過自己是不是真的不夠好,這種偏見可能造成深刻的心理痛苦。
這本書我認為是現代人的必讀書籍之一,在這個越來越繁忙,事情永遠都做不完的時代,我們需要強制自己停下步伐喘一口氣,只為了不讓自己倒下。 貫穿整本書的理念就是所謂的專準主義,其中蘊藏了簡單、極簡以及侘寂(Wabi Sabi)的美學......
我是從Timothy Ferriss的《人生給的答案 I》看到這本書的,在書中Timothy會問每一個受訪者最常送別人的書,或是影響他們最深的一到三本書是哪些。而佛蘭克的《活出意義來》被許多人一再提到,讓我開始對這本書產生了興趣。究竟是什麼樣的書,才能夠影響這麼多人?
本書是作者在《內在原力》之後的作品,作者在《內在原力》裡講的是9個改變人生的心態設定,而在這本《原力效應》裡,我們講的是3個邁向改變的步驟。 溝通表述 X 控管變數 X 逆向建造 而我想和大家分享的是其中的控管變數。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有性格的人才能拿著現金坐在那裡什麼也不做,我能有今天,靠得不是去追逐平庸的機會。 能力圈理論: 關於投資我們有三個選項:可以投資、不能投資、太難理解。 三大投資原則 股價合理的卓越企業,勝過股價便宜的平庸企業。 股價合理的卓越企業,勝過股價便宜的平庸企業。 股價合理的卓越企業,勝過股價
只需要一枝筆和三個願望,堅持100天,將願望寫進潛意識裡。書寫會用到許多肌肉,動手寫的效果,會比只用想的、說的還要好...
有性格的人才能拿著現金坐在那裡什麼也不做,我能有今天,靠得不是去追逐平庸的機會。 能力圈理論: 關於投資我們有三個選項:可以投資、不能投資、太難理解。 三大投資原則 股價合理的卓越企業,勝過股價便宜的平庸企業。 股價合理的卓越企業,勝過股價便宜的平庸企業。 股價合理的卓越企業,勝過股價
只需要一枝筆和三個願望,堅持100天,將願望寫進潛意識裡。書寫會用到許多肌肉,動手寫的效果,會比只用想的、說的還要好...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原子習慣》這本書的作者是詹姆斯·克利爾(James Clear),這本書強調的核心觀念是「小習慣帶來大變化」,透過日常不斷重複的小改變,持續累積形成持久而重大的進步。
Thumbnail
對我來說,「咖啡師」就是在咖啡店裡,提供咖啡飲品給客人的人。他可能要喜歡接觸人,喜歡服務顧客,如果他同時熱愛著自己的工作,那他便是一名敬業的「咖啡師」。 而我是以這樣的心情,將「咖啡師」作為我現在的職涯目標。
Thumbnail
這一節談的是振盪(oscillation)。日常生活中,隨處都可見到振盪的現象。例如,彈奏弦樂器時,弦的振動、盪鞦韆時的來回擺動、音叉的振動、單擺的來回擺動、彈簧的振動等。除了這些眼睛看得到的之外,麥克風、交流電、收音機、手機等許許多多的電子產品,也都是利用振盪的原理來運作的。
Thumbnail
你最近走進實體銀行是什麼時候?你最後一次使用銀行功能是做什麼? Sunny最近讀完《Bank 4.0-金融常在,銀行不再》這本書,這是由「Breaking Banks」的Podcast 主持人Brett King所著的書。 Brett King曾在美國歐巴馬執政時期,針對政府金融及監管政
Thumbnail
由村上理子撰寫的《女僕的祕密生活:黑衣、圍裙、白緞帶,揭開英國上流底層的隱藏真相》(図説英国メイドの日常),將視角轉向默默付出,卻經常被大眾遺忘的女僕,讓總是被迫隱身的配角,升格為幕前的主角,訴說她們的喜怒哀樂。更以另類角度,帶讀者認識英國十九世紀〜二十世紀初期(1930s)的社會面貌。
Thumbnail
一開始看到《狐狸與獅子》這個書名,以為是一本描寫銀行與客戶兩個相對立場的互動,或是兩者皆是金融業者的較勁場面,但實際閱讀本書後發現,無論是狐狸或獅子,都是在金融界甚至是社會上存活的手段。狐狸也好,獅子也罷,其動物特性若能挪用至自身,並視需求隨時應變切換,無論是人際關係或是事業經營將能如魚得水……
《大學的脊梁》一本圍繞六個字的故事書:「嘴不得、輸不起」
我很喜歡書中的文字描述,黃大米的用字遣詞真的非常真實,彷彿她就在你面前跟你訴說著她所遭遇的事情,職場上所遇到的不平等對待,隨著在社會上翻滾的時間越久,就越能體會出背後的真實道理。也許,在教育職場不像黃大米所在的媒體記者圈
Thumbnail
在《不道德教育講座》一書中,雖然看似討論了很多日本當時各種社會風氣與涉及的道德課題,但三島由紀夫根本不是在討論道德或不道德的問題—道德是啥?可以吃嗎?而是對當時的日本社會做出雙重批判,一邊向左抨擊美國為代表的西方商業文明對日本社會的侵蝕殘害,另一邊向右揭露日本社會依循的道德價值所具有的虛偽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原子習慣》這本書的作者是詹姆斯·克利爾(James Clear),這本書強調的核心觀念是「小習慣帶來大變化」,透過日常不斷重複的小改變,持續累積形成持久而重大的進步。
Thumbnail
對我來說,「咖啡師」就是在咖啡店裡,提供咖啡飲品給客人的人。他可能要喜歡接觸人,喜歡服務顧客,如果他同時熱愛著自己的工作,那他便是一名敬業的「咖啡師」。 而我是以這樣的心情,將「咖啡師」作為我現在的職涯目標。
Thumbnail
這一節談的是振盪(oscillation)。日常生活中,隨處都可見到振盪的現象。例如,彈奏弦樂器時,弦的振動、盪鞦韆時的來回擺動、音叉的振動、單擺的來回擺動、彈簧的振動等。除了這些眼睛看得到的之外,麥克風、交流電、收音機、手機等許許多多的電子產品,也都是利用振盪的原理來運作的。
Thumbnail
你最近走進實體銀行是什麼時候?你最後一次使用銀行功能是做什麼? Sunny最近讀完《Bank 4.0-金融常在,銀行不再》這本書,這是由「Breaking Banks」的Podcast 主持人Brett King所著的書。 Brett King曾在美國歐巴馬執政時期,針對政府金融及監管政
Thumbnail
由村上理子撰寫的《女僕的祕密生活:黑衣、圍裙、白緞帶,揭開英國上流底層的隱藏真相》(図説英国メイドの日常),將視角轉向默默付出,卻經常被大眾遺忘的女僕,讓總是被迫隱身的配角,升格為幕前的主角,訴說她們的喜怒哀樂。更以另類角度,帶讀者認識英國十九世紀〜二十世紀初期(1930s)的社會面貌。
Thumbnail
一開始看到《狐狸與獅子》這個書名,以為是一本描寫銀行與客戶兩個相對立場的互動,或是兩者皆是金融業者的較勁場面,但實際閱讀本書後發現,無論是狐狸或獅子,都是在金融界甚至是社會上存活的手段。狐狸也好,獅子也罷,其動物特性若能挪用至自身,並視需求隨時應變切換,無論是人際關係或是事業經營將能如魚得水……
《大學的脊梁》一本圍繞六個字的故事書:「嘴不得、輸不起」
我很喜歡書中的文字描述,黃大米的用字遣詞真的非常真實,彷彿她就在你面前跟你訴說著她所遭遇的事情,職場上所遇到的不平等對待,隨著在社會上翻滾的時間越久,就越能體會出背後的真實道理。也許,在教育職場不像黃大米所在的媒體記者圈
Thumbnail
在《不道德教育講座》一書中,雖然看似討論了很多日本當時各種社會風氣與涉及的道德課題,但三島由紀夫根本不是在討論道德或不道德的問題—道德是啥?可以吃嗎?而是對當時的日本社會做出雙重批判,一邊向左抨擊美國為代表的西方商業文明對日本社會的侵蝕殘害,另一邊向右揭露日本社會依循的道德價值所具有的虛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