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掙脫靈魂的枷鎖:讀《月亮與六便士》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家族聚會,話題總離不開工作和婚姻。其實我並不討厭,而是將其視作一種普通人的日常,在這種日常之中有一種無奈,彷彿人生就只是這樣而已。酒足飯飽過後,我讀起毛姆的《月亮與六便士》,沉浸在書中角色的驚世駭俗:

「愛,就只知道愛。她們以為,男人離她而去,是因為有了別人。你覺得我是這樣的傻瓜嗎,把為一個女人做過的事,再做一遍?」
「那麼,你為什麼離開她?」
「我想畫畫。」

毛姆的《月亮與六便士》

毛姆的《月亮與六便士》

1. 白月光不是她

「該守著腳下的六便士,還是該出發去尋找天上的月亮?」這是書封上的引言。但事實上,整篇故事裡沒有出現月亮和六便士的意象,這書名似乎只是毛姆信手捻來,卻形成恰到好處的對比。月亮,是古今中外的文人經常使用的意象。李白床前的月光,在張愛玲的筆下成了遙不可及的心上人,而毛姆所說的月光是內心深處的夢想,而且這種夢想足以讓人拋棄情人與故鄉。

故事的主角斯特里克蘭,有著穩定的工作和美滿的家庭,卻在四十歲時不告而別。妻子想盡辦法將他從「那個女人」身邊搶回來,到頭來卻發現他是去畫畫。這離奇的發展竟讓妻子感到屈辱:她寧願丈夫是被女人拐走,不願丈夫是自願離開去追求理想。這顯示出毛姆對於人性幽微之處的捕捉。

令人費解的是,斯特里克蘭並不是眾人眼中的「有能力追夢的人」。他畫得不好,就連他自己也知道,但他無法抗拒自己內心想要描繪所見事物的衝動,於是接受了召喚,拋家棄子,踏上了畫家的道路。

「你頂多只能當個三流畫家。」
「我告訴你,我必須畫畫。我身不由己。一個人掉進水裡,他游泳游得好不好沒關係,反正他得掙扎,不然就得淹死。」

 

2. 藝術的與倫理的

追求夢想勢必會有所犧牲,而且這種犧牲有時看起來還是不道德的。我們無法簡單地將這類批評貶為世俗眼光,因為在倫理的向度中,行為者可能確實犯了某些嚴重的錯誤。在刻劃藝術家的偉大心靈時,毛姆並沒有打稻草人式的回應倫理的批評,反而是透過敘事者「我」的評論來顯現出斯特里克蘭有多糟糕,這凸顯出了藝術與倫理的根本衝突。

「你這樣對她,應該嗎?」
「不應該。」
「她有什麼不好?」
「沒有。」
「你不覺得很惡劣嗎?」
「惡劣極了。」
「你真是個不折不扣的渾蛋!」

斯特里克蘭確實傷害了他的家庭,後來還做了其他天理難容的事,還說了不少歧視女性的話。敘事者「我」多次批評他,希望能喚醒他內心僅存的一點良知。然而,所有的批評他都承認,只是這些話對他似乎沒有規範性。他依然故我,「就像是一個身上抹油的摔跤手,你根本抓不住他」。

在倫理的子彈用盡之後,就是藝術開始演出的時候。毛姆的小說技法令人驚嘆:他創造出一個渾蛋藝術家,佐以一個和我們觀點相近的敘事者。敘事者先是猛烈抨擊藝術家,卻在發現自己對他莫可奈何之後轉而去探索他的心靈。這種好奇心是推動故事的動力,也使得讀者可以忍受毛姆那無窮無盡,卻又是無比生動的心理描寫。

 

3. 藝術的超越性

經過多年的努力,斯特里克蘭累積了不少畫作,但這些畫作仍然不被世俗所認同。只有一些伯樂,將他的畫作視為無價珍寶。在他們眼中,斯特里克蘭是絕世的天才。描述這種藝術品對於作家而言是個難題,因為如果使用的語詞過於具體,就會顯得庸俗,而無法顯現出藝術的崇高。在這方面,毛姆的寫法絕對值得參考:他先是以斯特里克蘭的古怪個性為由,不讓敘事者親眼目睹他的畫作,只描繪其他人看見畫作的反應;後來敘事者終於看到他的作品,卻又說自己不懂藝術,覺得畫得不好但又有種奇怪的感覺,只能試著給出抽象的評語。更重要的是,這些評語不是不著邊際的空話,而是某種我們曾經體驗過,卻又難以用文字言說的感覺。因為這段話難以切割,寫得又實在太好,所以我節錄了比較長的文字:

「這些畫只不過平添了我的驚訝。我比以往更迷茫了。對我而言,只有一點是清楚的——或許連這一點也不現實——他正竭盡全力,想從束縛著他的力量中解放出來。但這種力量究竟是什麼、他又如何解脫,不得而知。我們每個人都孤獨地生活在世界上。誰都被囚禁在一座銅塔裡,只能憑一些符號與人交流,但這些符號沒有共同的價值,所以它們的意義模糊不定。我們可憐地想把心靈的珍寶傳遞給別人,他們卻無力接受,因此我們只能踽踽獨行,雖然緊挨著,卻並不真正在一起,既無法瞭解別人,也不被別人所瞭解。」

到了故事最後,敘事者聽說斯特里克蘭去了大溪地,這位藝術家的人物原型昭然若揭。在斯特里克蘭去世後,他的畫作陸續被以天價賣出,這似乎是從客觀角度來印證他身為藝術家的價值。然而,這些他本人都不知道,他的晚年就是在貧病交迫中極力掙脫靈魂的枷鎖。如果早知是這樣的結果,他當初還會做出相同的選擇嗎?從故事中的描述來看,答案很顯然是肯定的,因為他必須去回應自己靈魂深處的叩問,他身不由己。

臨死前,斯特里克蘭留下了巨大的壁畫,終於完整表達出了自己的內心世界,卻又要人在他死後燒掉它。這幅畫的原型可能就是高更臨死前完成的巨幅油畫《我們從何處來?我們是誰?我們向何處去?》。畫作是否能超越文字的極限,表達文字所不能表達的?讀者可以看看畫作,自行體會。

高更《我們從何處來?我們是誰?我們向何處去?》

高更《我們從何處來?我們是誰?我們向何處去?》

*本文節錄文字出自《月亮與六便士》,作者:毛姆,譯者:徐淳剛,時報出版。為使銜接流暢,部分文字有微幅改動。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無知之後 After Ignorance
31會員
70內容數
哲學、電影、書籍評論。完整文章在方格子,合作請私訊臉書或IG。
2025/03/23
大量的移動鏡頭,即使定格鏡頭也搭配焦點變化或物體運動,加上誇張的光線,呈現出影像的流動感,形成超現實的風格,也呼應故事的伏筆。 在流動感的基調下,靜止的特寫反襯出情感:宥俊主觀鏡頭下家中靜止的鋼琴呈現出恐懼;演奏會上身旁的空位呈現出寂寞;觀景台上的吻、多次從臉頰上滑落的淚,都沒有多餘的台詞。
Thumbnail
2025/03/23
大量的移動鏡頭,即使定格鏡頭也搭配焦點變化或物體運動,加上誇張的光線,呈現出影像的流動感,形成超現實的風格,也呼應故事的伏筆。 在流動感的基調下,靜止的特寫反襯出情感:宥俊主觀鏡頭下家中靜止的鋼琴呈現出恐懼;演奏會上身旁的空位呈現出寂寞;觀景台上的吻、多次從臉頰上滑落的淚,都沒有多餘的台詞。
Thumbnail
2025/03/14
人是100%的社會動物嗎?如果你對這個問題的答案有所遲疑,就不應該完全相信阿德勒。阿德勒認為所有人都會面臨三大問題:職業、社交、兩性。這是因為人類生活在地球上,與其他人合作,並且維繫人類的延續。這樣的觀點是以人類群體的生存與延續為目的,思考採取哪些手段最為適當,具有濃厚的目的論色彩。
Thumbnail
2025/03/14
人是100%的社會動物嗎?如果你對這個問題的答案有所遲疑,就不應該完全相信阿德勒。阿德勒認為所有人都會面臨三大問題:職業、社交、兩性。這是因為人類生活在地球上,與其他人合作,並且維繫人類的延續。這樣的觀點是以人類群體的生存與延續為目的,思考採取哪些手段最為適當,具有濃厚的目的論色彩。
Thumbnail
2025/03/08
階級、殖民、怪物,還是那個奉俊昊,沒有因為複製人就落入空泛的哲學討論,還是在做擅長的社會批判和諷刺。 電影的情感核心是反物化:反對人類列印、反對物化女性、反對壓迫原住民。人類列印到底好不好,其實不重要。廢除人類列印只是一種隱喻,真正想廢除的是把人視為消耗品的體制。
Thumbnail
2025/03/08
階級、殖民、怪物,還是那個奉俊昊,沒有因為複製人就落入空泛的哲學討論,還是在做擅長的社會批判和諷刺。 電影的情感核心是反物化:反對人類列印、反對物化女性、反對壓迫原住民。人類列印到底好不好,其實不重要。廢除人類列印只是一種隱喻,真正想廢除的是把人視為消耗品的體制。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該守著腳下的六便士,還是該出發去尋找天上的月亮?」這是書封上的引言。但事實上,整篇故事裡沒有出現月亮和六便士的意象,這書名似乎只是毛姆信手捻來,卻形成恰到好處的對比。月亮,是古今中外的文人經常使用的意象,而毛姆所說的月光是內心深處的夢想,而且這種夢想足以讓人拋棄情人與故鄉。
Thumbnail
「該守著腳下的六便士,還是該出發去尋找天上的月亮?」這是書封上的引言。但事實上,整篇故事裡沒有出現月亮和六便士的意象,這書名似乎只是毛姆信手捻來,卻形成恰到好處的對比。月亮,是古今中外的文人經常使用的意象,而毛姆所說的月光是內心深處的夢想,而且這種夢想足以讓人拋棄情人與故鄉。
Thumbnail
  這次看卡繆的“異鄉人“,讓我想起之前看過卡夫卡的“審判“和杜斯托也夫斯基的“罪與罰“,而這三個故事有著非比尋常的關聯性,那都是關於“審判“這一回事。   可見司法的判決和人性的內心,二者永遠無法達到絕對的公平和絕對的平衡。也因此才會產生許多討論這種關於判決、審判的題材出現。  
Thumbnail
  這次看卡繆的“異鄉人“,讓我想起之前看過卡夫卡的“審判“和杜斯托也夫斯基的“罪與罰“,而這三個故事有著非比尋常的關聯性,那都是關於“審判“這一回事。   可見司法的判決和人性的內心,二者永遠無法達到絕對的公平和絕對的平衡。也因此才會產生許多討論這種關於判決、審判的題材出現。  
Thumbnail
除了前陣子的《企鵝公路》以外,我和老婆還看了另一部動畫電影,就是今天的《道別的早晨就用約定之花點綴吧》。 這部作品是很多年前我在網路上看到廣告,但正式上映時卻沒能去電影院觀看的遺珠之憾。藉著這次電腦壞掉的契機,終於有機會補完這一部作品。
Thumbnail
除了前陣子的《企鵝公路》以外,我和老婆還看了另一部動畫電影,就是今天的《道別的早晨就用約定之花點綴吧》。 這部作品是很多年前我在網路上看到廣告,但正式上映時卻沒能去電影院觀看的遺珠之憾。藉著這次電腦壞掉的契機,終於有機會補完這一部作品。
Thumbnail
《月亮與六便士》主要探討的是理想與現實的故事,主角查爾斯. 史崔克蘭放棄了中產階級以及丈夫的身分去追尋成為畫家的夢想,後來史崔克蘭更是落魄到需要朋友的幫助,卻勾搭上對方的妻子,兩人更是遠赴大溪地度過餘生。史崔克蘭的做的每一件事均是讓人無法理解,書中的「我」更斥責崔克蘭拋妻棄子去追尋自己夢想的行為是人
Thumbnail
《月亮與六便士》主要探討的是理想與現實的故事,主角查爾斯. 史崔克蘭放棄了中產階級以及丈夫的身分去追尋成為畫家的夢想,後來史崔克蘭更是落魄到需要朋友的幫助,卻勾搭上對方的妻子,兩人更是遠赴大溪地度過餘生。史崔克蘭的做的每一件事均是讓人無法理解,書中的「我」更斥責崔克蘭拋妻棄子去追尋自己夢想的行為是人
Thumbnail
有一個男人,在準備好晚飯之後便留下了一封信:"我走了,不會再回來了。"從此,便抛下結婚17年的妻子和兩個孩子離開倫敦的家前往巴黎,一去不復返...
Thumbnail
有一個男人,在準備好晚飯之後便留下了一封信:"我走了,不會再回來了。"從此,便抛下結婚17年的妻子和兩個孩子離開倫敦的家前往巴黎,一去不復返...
Thumbnail
剃刀邊緣無比鋒利,欲通過者無不艱辛,世故智者常言,救贖之道難行。──《迦塔奧義書》  這個故事是毛姆在七十歲時候寫的,正是世界最動盪的經濟蕭條時代。據他本人說書中沒有任何虛構,主角多半是美國人,故事遊走英國、法國、美國。毛姆寫下精神生活和物質生活極度對照的故事,也是我們內心拉扯的兩道力量。  
Thumbnail
剃刀邊緣無比鋒利,欲通過者無不艱辛,世故智者常言,救贖之道難行。──《迦塔奧義書》  這個故事是毛姆在七十歲時候寫的,正是世界最動盪的經濟蕭條時代。據他本人說書中沒有任何虛構,主角多半是美國人,故事遊走英國、法國、美國。毛姆寫下精神生活和物質生活極度對照的故事,也是我們內心拉扯的兩道力量。  
Thumbnail
療養院新來一個人,非常激動,把所有東西都打破了,日夜不停的叫囂,連緊身衣都撕碎,幾乎整天在洗澡,卻沒有平靜的時候。他把床跟房間裡其他的東西都毀了,把食物掀翻,讓人見了真是難過。
Thumbnail
療養院新來一個人,非常激動,把所有東西都打破了,日夜不停的叫囂,連緊身衣都撕碎,幾乎整天在洗澡,卻沒有平靜的時候。他把床跟房間裡其他的東西都毀了,把食物掀翻,讓人見了真是難過。
Thumbnail
由於金錢等各方面的原因,畫家雖然喜歡從事肖像畫,卻很少能有真人模特兒坐在面前,讓他從容作畫,因此和他相與融洽的魯林一家人願意充當模特兒,對畫家來說真是再好不過。
Thumbnail
由於金錢等各方面的原因,畫家雖然喜歡從事肖像畫,卻很少能有真人模特兒坐在面前,讓他從容作畫,因此和他相與融洽的魯林一家人願意充當模特兒,對畫家來說真是再好不過。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