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劇心得│芭比(Barbie):關於性別平權,我們現在走到哪裡了?

2023/07/27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打從2022年《芭比》被狗仔隊拍到女主角瑪格羅比(Margot Robbie)和萊恩葛斯林(Ryan Gosling)的直排輪造型時,我就開始期待這部電影。很好奇在好萊塢的SJW風潮下,被視為傳統父權下完美女人形象的芭比會如何被呈現在這部理當要很歡樂的IP電影。當然還有懷舊加乘效果,沒有人不認識芭比,不管是成長過程裡與芭比娃娃的連繫,或是水叮噹(Aqua)至今依舊雋永的《Barbie World》,加上上映後各家影評人的好評,都令我迫不及待想看一看究竟。

raw-image

《芭比》劇情直線且單純,不怕爆雷(維基百科甚至把劇情從頭到尾都寫出來了),事先對《芭比》有點背景知識反而更能理解這部電影埋的各種哏。比如說美泰兒是生產芭比娃娃的公司,設計芭比娃娃的是露絲漢德勒(Ruth Handler);美泰兒出過不同職業、不同民族的芭比,對應搭配的配件和玩具屋;唯一不叫肯尼的男性娃娃是艾倫(他穿得下肯尼的所有衣服,這句廣告詞竟令人有所遐思),而且真的有一個叫「Sugar Daddy」(肯尼養了一隻叫Sugar的狗狗,不是想影射用包養少女的金主)的肯尼娃娃。

擁有數十年歷史的芭比娃娃,想當然爾還能延伸更多知識,包括台灣曾是芭比娃娃的產地、她帶來的文化現象、影響及反思……我已經不能寫得再比其他人好了,直接推薦大家讀讀相關影評和討論更快。芭比不只是具有商業價值的娃娃,她代表了大眾想像中的理想女性形象,而關於這種形象的討論既是一種文化現象,也反映了不同時代裡對女性身分的思考。

女權、父權,平權?

天真的女權烏托邦

《芭比》這部電影該如何呈現芭比這個IP,導演兼編劇葛莉塔潔薇(Greta Celeste Gerwig)沒有選擇改編既有的芭比動畫,而是創造出一個與現實世界對照的芭比樂園,直接呈現芭比娃娃的世界觀:一個充滿粉紅、女權至上的樂園。這個世界不需要性、不需要生育,芭比可以從事任何職業,是芭比樂園的主角。有主角就有配角,這個世界的男性「肯尼」是站在海灘上的陪襯,也是芭比們的啦啦隊、芭比們的伴舞,他渴求芭比的注意,唯有當芭比望向他時,他才覺得自己的存在有意義。

這個充滿女權優越論的荒謬設定,就是幾十年來發展出來的芭比娃娃世界觀。
芭比樂園裡每位芭比都是獨立自主的女性,每天晚上都是淑女之夜,芭比考慮的永遠是自己和其他的芭比(還有現實世界的小女孩們,芭比樂於成為啟發小女孩們的偶像)。在這個世界裡,芭比可以沒有肯尼,肯尼卻是芭比的附屬,他們甚至不是一對情侶。芭比樂園看似單純美好的女權烏托邦,卻對身為男性的肯尼相當殘忍。芭比樂園呈現了把女性主義走到極端會是什麼模樣,如同父權加上階級社會的鏡面。

瘟疫一般的父權

當芭比和肯尼來到了現實世界後,立刻被現實世界無所不在的父權所震憾。身為腰束奶澎卡稱頂叩叩的經典芭比(Stereotypical Barbie),她馬上感受到現實世界裡各式眼神與言語上的騷擾,硬要跟芭比來現實世界的肯尼卻發現身為男性讓他在現實世界裡是個能得到「尊重」的咖,即使他所謂的「尊重」只是「被關注」而已。接下來肯尼被四處推播的男性優越意象所吸引,他積極了解自己能利用男性身分做什麼職業,還去圖書館借了好幾本父權觀念的書籍研讀。當觀眾認為肯尼想用生理性別去求職的想法真是又傻又天真的同時,其實《芭比》是再次讓觀眾確認性別不等於能力的思維。

父權概念之於肯尼,就像首次接觸病毒卻毫無抵抗力的人類一樣,在父權觀念下能成為既得利益者的他當然迫不及待想把這套思考帶回芭比樂園,即使他發現父權跟他真正喜歡的事物「馬」並無關聯時,他卻再也停不下來了。他一開始想要的只是「尊重」,權力卻讓他迷惑。芭比樂園變成肯尼王國,一切階級倒轉,回到芭比樂園卻淪為弱勢的芭比這下才設身處地思考到肯尼之前的處境。

理解與覺醒,走向平權

芭比的理解、肯尼的覺醒,是電影《芭比》下半部相當重要的部分。經歷現實世界的實際體驗、認識了葛洛莉母女、被父權瘟疫侵襲的芭比樂園,芭比終於理解活在真實世界的女性無法完美。獲得權力的肯尼也不快樂,他從現實世界學到的裝腔作勢,再怎麼做也得不到他真正想要的「尊重」(或是說被芭比關注)。芭比突破了原廠設定,選擇做一個真正的女人,肯尼也該突破「只求芭比關注」的原廠設定。人必自重,而後人重之,肯尼該思考的是,如何當個獨立的肯尼。

芭比樂園終於脫離父權瘟疫,芭比們歷經了一場震撼教育,這才知道肯尼們也想擁有自我。芭比們終於願意讓肯尼在芭比樂園裡擔任某些角色,未來會發生什麼事呢?也許終於可以出現階級流動,有能力者為之,一切無關性別。

我們現在走到哪裡了?

很多人看不懂《芭比》為什麼最後去看了婦產科,即使我在被爆雷的情況下去看《芭比》,仍沒想透這個設計是什麼意思,直到導演葛莉塔潔薇給了答案。她表示她想塑造一個Mic Drop(指為了加深觀眾印象,在演講或表演結束後故意扔掉麥克風)的錯愕,以及想傳達「即使是完美如芭比,對自己的身體還是會緊張害羞」的正面訊息。

這部電影本質上還是一部「成長型電影」,芭比活在原始設定的芭比樂園裡,努力壓抑和大家不一樣的想法,但是她因為自己的特異開始產生變化,為了克服這個過程展開一系列的挑戰,最後終於接受自己,學會如何自在地與新的自我相處。芭比娃娃是為了女孩兒設計的玩具,目的之一是希望能啟發女性,《芭比》真人電影能站穩立場進行IP改編,實為寓教於樂的聰明做法。

我小時候也有過紙娃娃和芭比娃娃,卻很快因為當時流行的鬼故事而將之束之高閣(娃娃半夜會起來按主人脖子之類的),因此芭比在我的童年裡不算佔有什麼特別的地位,自然也不曾被她的完美形象困擾過。我在高中書展買了一本《新芭比博覽會》(繁體書已絕版,但在讀冊可以找到二手書),書中從芭比歷史講到各種收藏型芭比,全彩印刷呈現芭比多變美麗又精緻的造型,讓我認定芭比不只是玩具,她的完美女性形象其實是一種藝術品,換言之,那不是普世女性會有的樣子。

不抱任何成見觀賞《芭比》,收獲得卻比想像中更多。《芭比》有飽滿色彩、好聽歌舞、趣味對白和簡單易懂的設定,劇情推展快速乾脆,是無須多加思考就可以輕鬆看完的商業電影。但是看似無須思考就能哈哈大笑的歡樂歌舞IP電影,卻留下許多讓人沉吟的空間,忍不住反思我們現在的社會是不是也努力朝向平權的路上前進。

劇中葛洛莉的先生在《芭比》有兩個鏡頭,呈現他努力學說太太母語的樣子。我們可以從葛洛莉異國風情的外表推測她的原生家庭不是美國傳統白人家庭,而先生努力學習太太母語,表示先生願意花心力了解太太的原生家庭文化,短短片段裡就能感受到先生對太太的尊重。台灣有許多外藉配偶,卻很少見到先生願意學習妻子的母語,這反應出性別角色在婚姻裡的權力不對等。

最近正好看到韓星版裡一篇李棟旭的發言,李棟旭在談話性網綜上說到「男生本來就應該多做家事,做家事需要花很多力氣,因此由力氣大的人來做才對。」韓評蠻搞笑的,畢竟誰不想跟又帥又體貼的李棟旭結婚呢?但我總覺得「男生本來就應該多做家事」這句話有點刺眼,就和阿流討論一下,我們果然意見一致。這就像芭比樂園和肯尼王國一樣,李棟旭的意思明明是「能者多勞」,描述時還是用性別角色去區分,或許正是一種想跳脫韓國(東亞)文化的性別框架,還是擺脫不了性別角色存在的下意識反應。

阿流說:「男生中也有體能比較差的,女生中也有體能比較好的。一但用性別去定義,對於少數不是『標準』性別樣貌的人們就是很辛苦的事情。」

這讓我想起前陣子以「無性男子」稱謂出名的日本藝人Ryuchell自殺事件。他做出的極端選擇,可能與他不斷在自己與世俗認定的性別角色拉扯有關。關於這件事,可以讀讀龍貓大王的文章《「無性男子」一詞的存在,本身就很無謂:Ryuchell的離婚為何在日本大炎上?》,Ryuchell離婚造成的炎上反應,正是阿流說的那種情況。

就算《芭比》想講的東西只是「接受自己的變化」、「理解與尊重」這種老掉牙到沒牙可掉的道理,也許就是因為這個世界還沒真正實踐它,才需要不斷被提醒吧?


芭比(Barbie)

上映年份:2023年
導演:葛莉塔潔薇(Greta Celeste Gerwig)
演員:瑪格羅比(Margot Robbie)、萊恩葛斯林(Ryan Gosling)、艾美莉卡弗瑞娜(America Ferrera)、雅瑞安娜葛林布雷(Ariana Greenblatt)

歡迎延伸閱讀:

影劇心得│法律女王(On the Basis of Sex):時代風氣與人權意識

影劇心得│關鍵少數(Hidden figures):用不卑不亢的態度證明自己存在的價值

影劇心得│她與她們的電影課(Cinema Sabaya):妳過得還好嗎?

閱讀心得│女神自助餐:就算是講別人的事,卻好刺耳

82會員
218內容數
廢物文青的娛樂生活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