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課題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你相不相信,每個人來到這一世都有自己要修的人生課題?
你相不相信,如果你在每一個當下選擇不去面對你的人生課題,之後這個課題會一直出現在你的生命裡?

我?我相信。
就如同大學四年有一堂必修課叫做「微積分」,對數學很誠實不會就是不會,會被當就是會被當,但是你要拿到學位,你必須要在畢業前把「微積分」修過,拿到60分以上的成績,拿到這一堂必修課程的學分才能畢業一樣。
大一被當,大二重修
大二被當,大三重修
大三被當,大四重修
大四被當,延畢重修
一直到…你的「微積分」課程拿到60分,取得學分為止,不就跟我們的人生課題一樣嗎?會不斷的、不斷的、不斷的,就像微積分一樣在你生命中出現。
國高中小的時候叫做數學,大學的時候叫做微積分,課題不會消失,但他會用另一種方式出現在你的生命裡。

在2010年的時候,當時因緣際會下我公司主管很崇拜所謂的「心靈導師」這種課程,那時候主管找了一位老師常常來公司幫我們上課,然後幫每個人做諮商跟聊天,
還記得那時候,那位導師跟我說「你要學會愛自己」,我問老師說「什麼叫做愛自己?做想做的事、吃想吃的東西,想做什麼就去做,讓自己快快樂樂的,不就是愛自己嗎?」老師回我說「是,但不是真正的愛自己,而是表面的愛自己,這個我也沒辦法幫你,你要自己學著去面對跟思考。」

面談完至今14年過去了,我還在學著怎麼愛自己,我相信,這是我的人生課題,但不一定是你的。

我有一位朋友,他從來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而活,他跟我說他支撐他人生走下去的信念是「復仇」,這個信念是因為他家庭成長背景的關係,他要為父母向上一輩復仇。於是「為別人而活」成為了他的動力,每一件他認為「這是為別人好的事」他都會去做,漸漸的,把自己累個半死、把自己操個半死,三更半夜的還在寫文件做資料,思考著所有的專案項目,怎麼樣才能讓他認為重要的人更好。
他總是認為「做這些都是別人欠他的,他從不欠別人些什麼」,我很想對他說些什麼,但轉念一下「這是他的人生觀(?)跟生存之道,不可能因為我的幾句話而改變他」
應該在六七年前吧,我跟他都是信仰同一位神明,有時候我們會一起去廟裡拜拜跟問事情,有時候我總會不經意的得到一些訊號要我跟他說「多為自己想一想,你到底要什麼」,這個訊號可能是籤詩、可能是一個無意識的脫口而出、可能是一閃而過的畫面,曾經我擲筊問過神明是不是要借我口來轉達給他聽?擲筊的結果也是如我所說問的,要他多為自己想一想。
然後一轉眼六七年過去了,最近他身上有發生了一些事情,他為別人而活,導致讓自己揹負了太多不必要的包袱,勸說他放下一些包袱為自己而想,但他仍舊堅持著自己的信念。

前陣子因為和他有一些衝突,稍微的拉開了一些距離讓彼此冷靜一下,然而我稍早與朋友通電話的時候,朋友提起了他的近況,聽完後我向朋友說「這是他人生的課題呀,總為別人而活,而不是為自己而活,才會把自己弄的這麼累,說白了,我們有求他嗎?其實,他可以說No的,但他不會拒絕,而不會為自己而活,我們跟他的交情這麼好,我們也只能多擔待了。」

而我則是在想著,以前我還是個國高中生的時候,我一直想著我是為什麼而活?我是為誰而活?接著轉眼在八年前,我結婚的那一刻,我找到了一個答案叫做「為了我愛的人而活」,接著我在最近找到一個答案叫做「為自己而活」。

我相信,人生的課題會隨著人生階段跟成長有所不同,對於同一道題目在不同的時間點我們會有著不同的答案,然而這個答案應該是出自於「本心」而不是「社會觀感」。

我們從出生呱呱墜地的那一刻起,我們的人生從0開始,隨著成長、懂事、父母的期望、社會的期望而讓自己開始有了慾望與想要,慢慢的我們就像加法一樣,加了很多的東西在身上,接著我們開始比較,剛畢業時跟同學比較,我領2萬8他領3萬2,我要超過他;接著跟同事比較,他憑什麼上小主管,我能力比他更強;接著開始比另一半,我的另一半要比其他人更漂亮;再來比車子,他開BMW我開TOYOTA我要贏過他,在有限的人生中因為慾望幫自己加了很多的東西。

一直到前幾天讀《示弱的勇氣-老子教你學會真正的堅強》裡面文字提到「減除雜念和慾望,專心追求喜愛的事物」,突然讓我領悟了「減法」,就像之前朋友們買房子之後,跟他們聊著裝修跟搬家的事情,朋友說「在搬家的時候他突然的學會斷捨離三個字,於是裝修走了日式無印簡約風,當我斷捨離的時候,才發現原來人生可以這麼輕鬆」。

是呀,因為被慾望用加法不斷的加上身,於是讓我們有了許多的比較,當突然體悟到「減法、斷捨離」的那一刻,不就是告訴我們「用減法減去你的慾望,拋開雜念,做你自己想做的事」,順應自己內心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不也是老子要告訴我們的「順應天理、順應自己的內心」嗎?

其實,人生的課題,就是用心的去感受、去探索、去思考、去體悟,如果被種種的外在蒙蔽了自己的內心,那麼面對課題的時候,不就是像矇了眼在寫考卷,怎麼寫都不會對,也白費了這一生嗎?

你,找到了你的人生課題了嗎?
你,開始用心的去面對人生的課題了嗎?
人生的課題,很硬也很難,但就像行腳節目《在台灣的故事》的口白一樣「時間在走,我的腳步踏實的探索,世界在變,我的腳步不曾停歇⋯」

感謝撥空把我的文字閱讀到了這裡的你,謝謝有你。

2023.07.26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讀網路小說的時候讀到一段話 「天道有序,一切事物,都可以遵守特定的規律去完成!天道有缺,一切物品,都有缺陷,並不完美,但只有感情,不遵守規律,一經釋放,就讓人沈迷,讓人沈醉,無法自拔。」
近期在生活中遇到了一些困境,先是資金方的出爾反爾,再接著是團隊內部的溝通問題,以及家裡大小事務還有經濟上的困擾。這些困擾揪結著我自己的內心,讓我不斷的去思考「是哪裡做錯了?」
讀網路小說的時候讀到一段話 「天道有序,一切事物,都可以遵守特定的規律去完成!天道有缺,一切物品,都有缺陷,並不完美,但只有感情,不遵守規律,一經釋放,就讓人沈迷,讓人沈醉,無法自拔。」
近期在生活中遇到了一些困境,先是資金方的出爾反爾,再接著是團隊內部的溝通問題,以及家裡大小事務還有經濟上的困擾。這些困擾揪結著我自己的內心,讓我不斷的去思考「是哪裡做錯了?」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活著是持續地死亡與重生,因熟稔死去,知道該如何前行,每一天都湧出泉源般的勇氣。
Thumbnail
內在的追求,是看見事物的本質及自我的價值,而不是沉溺於精神世界而忽視一切物質的生活。是了解自己真實的需求、根除潛意識的認知,重建屬於自己的價值體系。 人最難能可貴的是懂得自己要什麼、不要什麼。有些事其實一直都知道,只是沒有認真面對內外在之所以衝突的原因。 真我的價值觀與小我的價值觀存在的衝突。沒
Thumbnail
在繁忙的生活中,許多人忘記了珍惜自己的內心聲音。艾爾文的書籍《陪自己走走》提醒我們,人生不必因一時的挫折而氣餒,應該專注於自己想要的未來,而不應被他人的生活所羨慕。我們的每一步都算數,不論過去的遭遇,我們仍有機會重建自我。讓我們學會用心打理自己的生活,勇敢追求自己的目標。
Thumbnail
好評之於自信能外求得其實是僥倖,總有那種不識貨的會把你批個一文不值。
Thumbnail
險惡的外界可以很輕易辜負你任何努力和決定,誠實認清自己,那是最實在。
Thumbnail
這篇文章主要探討作者在成長過程中,利用自己創造的格言來激勵自己,逐步成長為更好的自己。文章中以自身的經歷為例,強調因應挑戰與恐懼的重要性,探討各種格言背後的意義,以及積極的態度對於面對挑戰的重要性。同時,作者亦提及了臺灣奧運選手力求盡力的態度,期望對讀者具有啟發意義,鼓舞讀者成為更好的人。
Thumbnail
相信每人都曾因選校、選科系感到迷惘. 亦或者在職涯是否該轉職、換跑道,都有許多的問號。《發現你的天職》這本書,作者深入點出一些對於尋找自己熱愛的事的誤解,引導讀者探索他們的內在潛能,解鎖人生的意義。並用清楚的邏輯架構引領讀者找到自己的天職。 這本書都將成為你探索和實現職業使命的不可或缺的指南。
有時我會想 這世界還缺少什麼 我在尋覓的過程中 焦急緊張興奮的這些情緒才未停止過 我認為行走在人生道路上需要一份勇氣 我更認為人生這條路是門自我修行課 需要不斷精進與修改 才能更上一層樓 在所有從我人生階段經過的過客中 我看過不少各種不同的面孔與個性 他們有些人只是匆匆與我談天幾句 便從此與我擦
大學四年,即使是虛度,也要有虛度的方法。可是,方法從何而來呢?我應該如何度過這四年呢?顯然都是未知的問題……
Thumbnail
《生涯學》顧名思義是「有限的人生必修的課題」。有別於針對特定人生目標的《生涯規劃》,《生涯學》著重在生命意義的思考和生命價值的體現。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活著是持續地死亡與重生,因熟稔死去,知道該如何前行,每一天都湧出泉源般的勇氣。
Thumbnail
內在的追求,是看見事物的本質及自我的價值,而不是沉溺於精神世界而忽視一切物質的生活。是了解自己真實的需求、根除潛意識的認知,重建屬於自己的價值體系。 人最難能可貴的是懂得自己要什麼、不要什麼。有些事其實一直都知道,只是沒有認真面對內外在之所以衝突的原因。 真我的價值觀與小我的價值觀存在的衝突。沒
Thumbnail
在繁忙的生活中,許多人忘記了珍惜自己的內心聲音。艾爾文的書籍《陪自己走走》提醒我們,人生不必因一時的挫折而氣餒,應該專注於自己想要的未來,而不應被他人的生活所羨慕。我們的每一步都算數,不論過去的遭遇,我們仍有機會重建自我。讓我們學會用心打理自己的生活,勇敢追求自己的目標。
Thumbnail
好評之於自信能外求得其實是僥倖,總有那種不識貨的會把你批個一文不值。
Thumbnail
險惡的外界可以很輕易辜負你任何努力和決定,誠實認清自己,那是最實在。
Thumbnail
這篇文章主要探討作者在成長過程中,利用自己創造的格言來激勵自己,逐步成長為更好的自己。文章中以自身的經歷為例,強調因應挑戰與恐懼的重要性,探討各種格言背後的意義,以及積極的態度對於面對挑戰的重要性。同時,作者亦提及了臺灣奧運選手力求盡力的態度,期望對讀者具有啟發意義,鼓舞讀者成為更好的人。
Thumbnail
相信每人都曾因選校、選科系感到迷惘. 亦或者在職涯是否該轉職、換跑道,都有許多的問號。《發現你的天職》這本書,作者深入點出一些對於尋找自己熱愛的事的誤解,引導讀者探索他們的內在潛能,解鎖人生的意義。並用清楚的邏輯架構引領讀者找到自己的天職。 這本書都將成為你探索和實現職業使命的不可或缺的指南。
有時我會想 這世界還缺少什麼 我在尋覓的過程中 焦急緊張興奮的這些情緒才未停止過 我認為行走在人生道路上需要一份勇氣 我更認為人生這條路是門自我修行課 需要不斷精進與修改 才能更上一層樓 在所有從我人生階段經過的過客中 我看過不少各種不同的面孔與個性 他們有些人只是匆匆與我談天幾句 便從此與我擦
大學四年,即使是虛度,也要有虛度的方法。可是,方法從何而來呢?我應該如何度過這四年呢?顯然都是未知的問題……
Thumbnail
《生涯學》顧名思義是「有限的人生必修的課題」。有別於針對特定人生目標的《生涯規劃》,《生涯學》著重在生命意義的思考和生命價值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