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孟子思想中的一些邏輯問題 (花絮)

2023/08/01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種善因自然  / 必然會得善果嗎?

綜合上述「得民心者,得天下」和「失天下也,失其心也」這兩個命題,得到一些啟示:

在人心世道上,往往都會有「應然問題」和「實然問題」的。當種善因而得善果,固然是理想不過了;但若得不到善果,甚至反而得到惡報的話,能明乎此理,就不必怨天尤人,不必推諉卸責;只要反躬而誠,安心俟命吧了!因為該做的事已經做過了,該跑的路已經跑過了,問心無愧,心安理得。這也就是孔子講的「不知命無以為君子」」;王陽明臨終時說:「此心光明,亦復何言!」(文見第9講)

-------------------

當突然間看見有小孩意外地跌落海裡,你會運用邏輯推理,看看用哪種方法去救人嗎?若是,東想西想、左證右論,結果(不是結論)…(文見第6講)

-------------------

常言:得民心者,得天下。

反問:他現在已經奪得天下,難道是因為得民心嗎?會不會…(文見第8講)

-------------------

儒家的心性學,旨在弘示人本有一種道德力量,可以振作人心,追求公義;可以在患難當中,知所進退;可以在打壓逼迫當中,挺立自己的人格;可以在魑魅魍魉當中,堅守自己的尊嚴;更加可以明辨人禽之別,從而肯定人存在的價值義意。邏輯學則與此完全不同,它只是思維方法,極其量,都只是建立知識上的對錯,而並不是道德上的對錯。(文見第10講)

2023-8-1

    49會員
    769內容數
    現代人該怎樣看待儒學呢? 能替孔子說句公道話嗎? 怎樣做一個《論語》的明白人呢?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