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孟子思想中的一些邏輯問題(1)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緒言

邏輯學,又稱為理則學或論理學,是研究思想規律和思想方法的科學,它是源自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年—公元前322年)的著作。當代哲學大師牟宗三先生在早年應中華民國教育部之約,寫了一本《理則學》,並鼓勵哲學系學生,必須仔細閱讀。筆者是國文系出身,有幸當年必修邏輯學,而在翌年以符號邏輯,演繹了公孫龍子的《白馬論》和《堅白論》,過了幾年,有位師兄再以符號邏輯論述莊子的魚樂之辯。

提起公孫龍子(公元前320年-公元前250年),他是名家的代表人物,專注在概念外延的論證。什麼叫做概念外延的論證呢?舉個例子:

【例一】如果林肯是中國人,則林肯是亞洲人。
我們知道所有的中國人必定是亞洲人,所以如果林肯是中國人,那麼他必定是亞洲人。

林肯雖然不是中國人,但「如果林肯是中國人,則林肯是亞洲人」這個句子仍然是真的。

但是,概念的外延也有其局限性的,例如:

【例二】李顯龍是星加坡人,則李顯龍同時也是亞洲人。
問題在:穆迪是亞洲人,卻未必是星加坡人。

話說回來,這可以說是無獨有偶,亞里士多德的年代,正正就是中國戰國時代的中期,這個時期,也是孟子的時期,也是諸子百家爭鳴的時期,可以說,在這個時期的思想著作,無論是《墨經》、《莊子》、《孟子》,以致稍後的《公孫龍子》、《韓非子》等等,都非常注重語意的邏輯論證的。然而,在當今世代,有些讀哲學的人,以現代的眼光,動輒就批評孟子不講邏輯,導致思想謬誤。奇怪的是,除了批評孟子不講邏輯之外,就沒見過有人批評墨子、莊子、公孫龍子、韓非子等等不講邏輯,異哉!

難道,一個有效的邏輯推理,其結論就必然是真理嗎?(待續)

(寫於2023年7月27日於澳洲)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yidai zhongshi ye的沙龍
65會員
835內容數
現代人該怎樣看待儒學呢? 能替孔子說句公道話嗎? 怎樣做一個《論語》的明白人呢?
2025/04/03
有一句話,從來都不會對著別人說的,啥話呀?「我食鹽多過你食米」。要是說了,人家就知道你一定有高血壓。 《論語》裡有一句話——「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 歷來的解釋,都把這個「得」解作「貪得」,貪這個、貪那個,貪那些蠅頭小利,以致患得患失。這樣詮釋孔老夫子的心路歷程,實在格格不入。何況,貪
2025/04/03
有一句話,從來都不會對著別人說的,啥話呀?「我食鹽多過你食米」。要是說了,人家就知道你一定有高血壓。 《論語》裡有一句話——「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 歷來的解釋,都把這個「得」解作「貪得」,貪這個、貪那個,貪那些蠅頭小利,以致患得患失。這樣詮釋孔老夫子的心路歷程,實在格格不入。何況,貪
2025/01/22
今天是臘月二十三,北方人要過小年了。與此同時,有些內媒外輸的視頻,都提起灶君,講到灶君,自然就提起「與其媚於奧,寧媚於灶」這句話。那麼,咱家不妨重閱以下的舊文。 獲罪於天,無所禱也 什麼叫做「獲罪於天,無所禱也」呢? 簡單地說:要是你做了傷天害理的事,以致神人共憤,天理不容;即使事後禱告,求上
2025/01/22
今天是臘月二十三,北方人要過小年了。與此同時,有些內媒外輸的視頻,都提起灶君,講到灶君,自然就提起「與其媚於奧,寧媚於灶」這句話。那麼,咱家不妨重閱以下的舊文。 獲罪於天,無所禱也 什麼叫做「獲罪於天,無所禱也」呢? 簡單地說:要是你做了傷天害理的事,以致神人共憤,天理不容;即使事後禱告,求上
2024/08/22
Cheng Joe 儒家最大的問題就是沒有提出一個方法來決定誰有資格做君,只能提一個君權神授,這種迷信說法,導致後代為了爭取所謂的天命,殘殺了多少人,亂世時儒生全跑光,盛世時才稱人天子,這些帳要不要算一下?   回應: 剛剛看到閣下所提出的異議,當中有許多論點和定義,必須界定清楚的,這也不是
2024/08/22
Cheng Joe 儒家最大的問題就是沒有提出一個方法來決定誰有資格做君,只能提一個君權神授,這種迷信說法,導致後代為了爭取所謂的天命,殘殺了多少人,亂世時儒生全跑光,盛世時才稱人天子,這些帳要不要算一下?   回應: 剛剛看到閣下所提出的異議,當中有許多論點和定義,必須界定清楚的,這也不是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電子書:《論語漫讀》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這兩句話講究比較大。歷來的詮釋都沒有講透,只停留在字面意思,而沒看出這也是孔子及儒家對待周遭世界的態度,潛移默化卻深遠地影響了後世。 我們今天讀《論語》,重點不在於他的原意或字面意思是什麼,而是要看古人是如何理解和運用
Thumbnail
電子書:《論語漫讀》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這兩句話講究比較大。歷來的詮釋都沒有講透,只停留在字面意思,而沒看出這也是孔子及儒家對待周遭世界的態度,潛移默化卻深遠地影響了後世。 我們今天讀《論語》,重點不在於他的原意或字面意思是什麼,而是要看古人是如何理解和運用
Thumbnail
兵家歷來不被視為中國哲學的一部分,在中國哲學史一類的書中,對兵家的討論往往付之闕如。但兵家與道家淵源極深,顯而易見。從邏輯上講,強者勝弱,而歷史上的兵爭,以弱勝強的戰例不勝枚舉,這類「反邏輯」的現象,正是道家勝場,為西方哲學所無。
Thumbnail
兵家歷來不被視為中國哲學的一部分,在中國哲學史一類的書中,對兵家的討論往往付之闕如。但兵家與道家淵源極深,顯而易見。從邏輯上講,強者勝弱,而歷史上的兵爭,以弱勝強的戰例不勝枚舉,這類「反邏輯」的現象,正是道家勝場,為西方哲學所無。
Thumbnail
天地化生萬物,有規律,如道路一般,是之謂道,吾人懂規律,而有得於心,即為德,本著天地生物之道施之,即為仁。仁是渾然的,須製裁,使合宜,即為義,合宜之事,製為法式,是為飾文,即為禮。遇著不守禮之徒,為之奈何?於是威之以刑。悖禮之人,刑罰不能加,又將奈何?於是臨之以兵。由道德以至於兵,原是一貫而已。
Thumbnail
天地化生萬物,有規律,如道路一般,是之謂道,吾人懂規律,而有得於心,即為德,本著天地生物之道施之,即為仁。仁是渾然的,須製裁,使合宜,即為義,合宜之事,製為法式,是為飾文,即為禮。遇著不守禮之徒,為之奈何?於是威之以刑。悖禮之人,刑罰不能加,又將奈何?於是臨之以兵。由道德以至於兵,原是一貫而已。
Thumbnail
三字經揭示學子要讀四書:論語、孟子、大學與中庸。這四本儒學經典,古代必修,現代中國文化基本教材,看了就令人頭痛嗎?
Thumbnail
三字經揭示學子要讀四書:論語、孟子、大學與中庸。這四本儒學經典,古代必修,現代中國文化基本教材,看了就令人頭痛嗎?
Thumbnail
胡適早年留學美國,在哥倫比亞大學撰寫博士論文<中國古代哲學方法之進化史>,回國後他據此寫成《中國哲學史大綱》。全書 12 篇,10 餘萬字,1919 年出版。 北大校長蔡元培說: 我曾細細讀了一遍,看出其中的幾處特長:證明的方法、扼要的手段、平等的眼光、系統的研究。將三千年來一半斷爛,一半龐雜的哲學
Thumbnail
胡適早年留學美國,在哥倫比亞大學撰寫博士論文<中國古代哲學方法之進化史>,回國後他據此寫成《中國哲學史大綱》。全書 12 篇,10 餘萬字,1919 年出版。 北大校長蔡元培說: 我曾細細讀了一遍,看出其中的幾處特長:證明的方法、扼要的手段、平等的眼光、系統的研究。將三千年來一半斷爛,一半龐雜的哲學
Thumbnail
所以整個學術史就這樣被疑古派的無知、荒謬、虛假、暴力,夾雜著人海戰術、學術潛規則,給整個搞亂了!這跟四人幫、破四舊沒有兩樣。甚至我們今天早已經看不到四人幫(早已經遺忘),破四舊的損害也早就終止,但疑古派的勢力與影響力卻仍在繼續! 讓我們再來看一下錢穆在目前所揭露的「考證」中使用的幾個主要伎倆:
Thumbnail
所以整個學術史就這樣被疑古派的無知、荒謬、虛假、暴力,夾雜著人海戰術、學術潛規則,給整個搞亂了!這跟四人幫、破四舊沒有兩樣。甚至我們今天早已經看不到四人幫(早已經遺忘),破四舊的損害也早就終止,但疑古派的勢力與影響力卻仍在繼續! 讓我們再來看一下錢穆在目前所揭露的「考證」中使用的幾個主要伎倆:
Thumbnail
也就是說錢穆在考證一個人的歷史、一本書的真偽時,可以完全忽略去討論這本書究竟在講什麼?可以完全忽略所有不利於他這種主張的證據!甚至,直白的說,我們難道不該懷疑,其實錢穆壓根就沒看過《子華子》嗎?
Thumbnail
也就是說錢穆在考證一個人的歷史、一本書的真偽時,可以完全忽略去討論這本書究竟在講什麼?可以完全忽略所有不利於他這種主張的證據!甚至,直白的說,我們難道不該懷疑,其實錢穆壓根就沒看過《子華子》嗎?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