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孟子思想中的一些邏輯問題(1)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緒言

邏輯學,又稱為理則學或論理學,是研究思想規律和思想方法的科學,它是源自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年—公元前322年)的著作。當代哲學大師牟宗三先生在早年應中華民國教育部之約,寫了一本《理則學》,並鼓勵哲學系學生,必須仔細閱讀。筆者是國文系出身,有幸當年必修邏輯學,而在翌年以符號邏輯,演繹了公孫龍子的《白馬論》和《堅白論》,過了幾年,有位師兄再以符號邏輯論述莊子的魚樂之辯。

提起公孫龍子(公元前320年-公元前250年),他是名家的代表人物,專注在概念外延的論證。什麼叫做概念外延的論證呢?舉個例子:

【例一】如果林肯是中國人,則林肯是亞洲人。
我們知道所有的中國人必定是亞洲人,所以如果林肯是中國人,那麼他必定是亞洲人。

林肯雖然不是中國人,但「如果林肯是中國人,則林肯是亞洲人」這個句子仍然是真的。

但是,概念的外延也有其局限性的,例如:

【例二】李顯龍是星加坡人,則李顯龍同時也是亞洲人。
問題在:穆迪是亞洲人,卻未必是星加坡人。

話說回來,這可以說是無獨有偶,亞里士多德的年代,正正就是中國戰國時代的中期,這個時期,也是孟子的時期,也是諸子百家爭鳴的時期,可以說,在這個時期的思想著作,無論是《墨經》、《莊子》、《孟子》,以致稍後的《公孫龍子》、《韓非子》等等,都非常注重語意的邏輯論證的。然而,在當今世代,有些讀哲學的人,以現代的眼光,動輒就批評孟子不講邏輯,導致思想謬誤。奇怪的是,除了批評孟子不講邏輯之外,就沒見過有人批評墨子、莊子、公孫龍子、韓非子等等不講邏輯,異哉!

難道,一個有效的邏輯推理,其結論就必然是真理嗎?(待續)

(寫於2023年7月27日於澳洲)

avatar-img
63會員
825內容數
現代人該怎樣看待儒學呢? 能替孔子說句公道話嗎? 怎樣做一個《論語》的明白人呢?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首先問問大家: 食飯時是否對著手機或對著電視機? 食飯時會挺直腰杆嗎? 食飯時會把飯碗盡量吃得乾淨嗎? 《論語》有一段講飲講食的,但歷來的解釋,眾說紛紜,至今仍未能一致。有說孔子對飲食很有節度、很講究衛生原則。也有說孔子對飲食要求很高,食物不精細不食,切得不正都不食,真是食得奄尖,好過做神仙!當然,
「說不」(say no),容易嗎? 拒人千里,謝絕惠辭,已經是不容易啦,要是能挺身而出,說:me too,那更要鼓起莫大的勇氣,把所有的流言蜚語,寵辱皆忘,置身於度外,容易嗎? 其實,孔子也曾多次說不。例如: ①君子不器②君子不黨③君子不比④君子不爭⑤君子不同⑥君子不驕 茲分別簡略釋述: ①君子不器
明居正教授說「以小統大」,那是把三民主義在大陸實施,以實現天下為公。 能以小統大嗎?能。關鍵在中共能不能以王道一統天下(按:「統一」與「一統」這兩個概念是有分別的),這與孔子的看法是一致的。 子曰:「齊一變,至於魯;魯一變,至於道。」 齊強魯弱,欲吞併魯國,路線只有一條,就是把功利霸權的齊國,齊一變
明居正教授從39:03起所講的,把臺灣的制度搬到大陸去,而回歸三民主義或回歸經國先生的道路(40:34),這才是中國人真正應該走的道路。這觀點,相當認同。 其實,在《論語》就有相關的一句話: 子曰:「齊一變,至於魯;魯一變,至於道。」《論語•雍也》 齊國的先祖姜太公,立法嚴明,講求效績,通漁鹽之利,
(一)親民愛物 要親民愛物,當然必先親親。要親愛親人,要以仁厚之心對待老百姓;推而廣之,也要愛惜天地萬物。孟子說: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 無論對親、對民、對物,都要有愛,雖則此愛有親疏遠近之別,但其心則一,皆從心出發。一個普通人,尚且要如此,又何況是為政者呢?孟子是在提醒為政者,不能麻木不仁! (
首先得交代怎麼樣稱之為「王」?又怎麼樣稱之為「霸」? 三代時稱王,春秋時稱霸。王是天子之稱,霸是諸侯之主。一般而言,以德服人者王,以力制人者霸。 孟子講治道,首重王霸之分。王霸的判準,在於義利的價值論,而價值又根源於人之所以為人的自覺心。反過來說,人的自覺心一旦發用,義利之別,就會壁立千仞,立竿見影
首先問問大家: 食飯時是否對著手機或對著電視機? 食飯時會挺直腰杆嗎? 食飯時會把飯碗盡量吃得乾淨嗎? 《論語》有一段講飲講食的,但歷來的解釋,眾說紛紜,至今仍未能一致。有說孔子對飲食很有節度、很講究衛生原則。也有說孔子對飲食要求很高,食物不精細不食,切得不正都不食,真是食得奄尖,好過做神仙!當然,
「說不」(say no),容易嗎? 拒人千里,謝絕惠辭,已經是不容易啦,要是能挺身而出,說:me too,那更要鼓起莫大的勇氣,把所有的流言蜚語,寵辱皆忘,置身於度外,容易嗎? 其實,孔子也曾多次說不。例如: ①君子不器②君子不黨③君子不比④君子不爭⑤君子不同⑥君子不驕 茲分別簡略釋述: ①君子不器
明居正教授說「以小統大」,那是把三民主義在大陸實施,以實現天下為公。 能以小統大嗎?能。關鍵在中共能不能以王道一統天下(按:「統一」與「一統」這兩個概念是有分別的),這與孔子的看法是一致的。 子曰:「齊一變,至於魯;魯一變,至於道。」 齊強魯弱,欲吞併魯國,路線只有一條,就是把功利霸權的齊國,齊一變
明居正教授從39:03起所講的,把臺灣的制度搬到大陸去,而回歸三民主義或回歸經國先生的道路(40:34),這才是中國人真正應該走的道路。這觀點,相當認同。 其實,在《論語》就有相關的一句話: 子曰:「齊一變,至於魯;魯一變,至於道。」《論語•雍也》 齊國的先祖姜太公,立法嚴明,講求效績,通漁鹽之利,
(一)親民愛物 要親民愛物,當然必先親親。要親愛親人,要以仁厚之心對待老百姓;推而廣之,也要愛惜天地萬物。孟子說: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 無論對親、對民、對物,都要有愛,雖則此愛有親疏遠近之別,但其心則一,皆從心出發。一個普通人,尚且要如此,又何況是為政者呢?孟子是在提醒為政者,不能麻木不仁! (
首先得交代怎麼樣稱之為「王」?又怎麼樣稱之為「霸」? 三代時稱王,春秋時稱霸。王是天子之稱,霸是諸侯之主。一般而言,以德服人者王,以力制人者霸。 孟子講治道,首重王霸之分。王霸的判準,在於義利的價值論,而價值又根源於人之所以為人的自覺心。反過來說,人的自覺心一旦發用,義利之別,就會壁立千仞,立竿見影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真我無形尚未定局,學說有形條件存在。 老莊自然世界而生,孔孟排列而生世界。 無為而治原生當道,有為而治次生人道。 海燕貫徹百家典故,和敬局中可以見天。 這裡說真我和學說的關係,有形和無形的關係,合一是一不是二,這是一個道理。也說了老莊和孔孟的關係,原生和次生的關係,合一是二不是一
Thumbnail
探討了哲學的定義及其範疇,分析哲學介於神學與科學之間。透過英國哲學家羅素的觀點,揭示哲學在知識、道德與價值等議題上的重要性。提及了經典的人性論辯論及,強調讀哲學能提升個人思考能力與人生觀。討論對於哲學的刻板印象與個人對於哲學的初體驗,鼓勵讀者追求深度思考與理解。
Thumbnail
2.0 上古漢語的特殊結構 2.3 之乎者也 —  也 (矣﹑焉) 2.3.1 也 一﹕初探之八 我們的分析還只不過剛開始。 Ya3.6 和 Ya3.7* 之間,我們傾向於前者的解析觀點。但有關前問,即「百里奚,虞人」是否一完整句子,王力的答案是肯定的,因為王力認為「也」字用作煞句
Thumbnail
1.0 從函數到函算語法 1.1 句子成份 1.2 函數概念小史 1.3 弗雷格的函數概念 九 亞里士多德的語法觀點有其邏輯上的需要。他的詞項邏輯 (term logic)52 處理的都是屬於後人稱作「直言命題」的句式。 撇開量詞不談,直言命題可以簡化為一個基本句式﹕主語 + 謂語
Thumbnail
《馬雅任務》 作者林斯諺。最初是在大學認識這號作者,看到華文系有一門課的某個星期,會專門請推理小說家來演講,只是看到海報就去了。 當時林斯諺準備到紐西蘭念博前夕,念的是哲學。他本人還自嘲說推理小說界聽到他念哲學還嚇了一跳,他們一直都認為推理小說是理工科出身的守備範圍。 結果聽了他的演講後就被圈
Thumbnail
1.0 從函數到函算語法 1.1 句子成份 三 在柏拉圖的影嚮下,亞里士多德的詞項邏輯 (term logic) 只處理一種句式,就是主語-謂語結構的句式。他的邏輯提出了一個有的效論辯理論,稱為「συλλογισμος」,嚴復 (1854-1921) 在節譯約翰•史都華•密爾 (Joh
Thumbnail
導論:一個西方觀點的評述 四 在《符號邏輯及其應用》[MacColl 1906] 一書中,麥哥對「陳述」(statement) 和「命題」(proposition) 作出區分。他的符號邏輯將「陳述」定義為任何用於表達訊息的聲音﹑記號或符號 (或對聲音﹑記號或符號作出的任何排列)﹔「命題」則定義為
Thumbnail
如果一本理論的書所強調的內容,超乎你日常、例行、正常生活的經驗,那就是科學的書。否則……
Thumbnail
西方理性思維與原住民哲學的知識觀的比較 在西方思想中,執著於追求所謂的「真理」(truth),人類假定自己全知全能,且依賴於原則的束縛,還要在「正確的思想道路上」追求真理,窮盡對世界的認知。為實現這個目標,人類發展了宗教教條和科學技術,在這過程中,不斷地反思自身是否符合上帝的原則,並在現代理性進步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真我無形尚未定局,學說有形條件存在。 老莊自然世界而生,孔孟排列而生世界。 無為而治原生當道,有為而治次生人道。 海燕貫徹百家典故,和敬局中可以見天。 這裡說真我和學說的關係,有形和無形的關係,合一是一不是二,這是一個道理。也說了老莊和孔孟的關係,原生和次生的關係,合一是二不是一
Thumbnail
探討了哲學的定義及其範疇,分析哲學介於神學與科學之間。透過英國哲學家羅素的觀點,揭示哲學在知識、道德與價值等議題上的重要性。提及了經典的人性論辯論及,強調讀哲學能提升個人思考能力與人生觀。討論對於哲學的刻板印象與個人對於哲學的初體驗,鼓勵讀者追求深度思考與理解。
Thumbnail
2.0 上古漢語的特殊結構 2.3 之乎者也 —  也 (矣﹑焉) 2.3.1 也 一﹕初探之八 我們的分析還只不過剛開始。 Ya3.6 和 Ya3.7* 之間,我們傾向於前者的解析觀點。但有關前問,即「百里奚,虞人」是否一完整句子,王力的答案是肯定的,因為王力認為「也」字用作煞句
Thumbnail
1.0 從函數到函算語法 1.1 句子成份 1.2 函數概念小史 1.3 弗雷格的函數概念 九 亞里士多德的語法觀點有其邏輯上的需要。他的詞項邏輯 (term logic)52 處理的都是屬於後人稱作「直言命題」的句式。 撇開量詞不談,直言命題可以簡化為一個基本句式﹕主語 + 謂語
Thumbnail
《馬雅任務》 作者林斯諺。最初是在大學認識這號作者,看到華文系有一門課的某個星期,會專門請推理小說家來演講,只是看到海報就去了。 當時林斯諺準備到紐西蘭念博前夕,念的是哲學。他本人還自嘲說推理小說界聽到他念哲學還嚇了一跳,他們一直都認為推理小說是理工科出身的守備範圍。 結果聽了他的演講後就被圈
Thumbnail
1.0 從函數到函算語法 1.1 句子成份 三 在柏拉圖的影嚮下,亞里士多德的詞項邏輯 (term logic) 只處理一種句式,就是主語-謂語結構的句式。他的邏輯提出了一個有的效論辯理論,稱為「συλλογισμος」,嚴復 (1854-1921) 在節譯約翰•史都華•密爾 (Joh
Thumbnail
導論:一個西方觀點的評述 四 在《符號邏輯及其應用》[MacColl 1906] 一書中,麥哥對「陳述」(statement) 和「命題」(proposition) 作出區分。他的符號邏輯將「陳述」定義為任何用於表達訊息的聲音﹑記號或符號 (或對聲音﹑記號或符號作出的任何排列)﹔「命題」則定義為
Thumbnail
如果一本理論的書所強調的內容,超乎你日常、例行、正常生活的經驗,那就是科學的書。否則……
Thumbnail
西方理性思維與原住民哲學的知識觀的比較 在西方思想中,執著於追求所謂的「真理」(truth),人類假定自己全知全能,且依賴於原則的束縛,還要在「正確的思想道路上」追求真理,窮盡對世界的認知。為實現這個目標,人類發展了宗教教條和科學技術,在這過程中,不斷地反思自身是否符合上帝的原則,並在現代理性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