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田種下,把心放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賴青松(穀東俱樂部 田間管理員)


  對宜蘭的農民們來說,割完第一期早冬的稻仔之後,就進入一段難得的農閒時期。因為接下來便是種植綠肥辦理休耕補助的日子了。

  大多數朋友或許從未想過,在年收兩穫乃至於三作的台灣寶島上,竟然也有一年一作的地方。當台灣的孩子們米飯越吃越少,稻米供給開始出現過剩的問題後,政府也陸續採取獎勵休耕的措施因應。而東北季風最早報到,秋雨綿綿影響收成的蘭陽平原,二期稻作便理所當然地成為實施休耕的第一個選擇。原本以為土地休耕,自己也樂得有個喘息的機會,讓緊繃了幾個月的身體跟心情,有個放鬆的機會。沒想到緊接而來的炙熱八月天,卻給自己上了意外的一課。

  從鄰居歐吉桑的口中得知,去年跟前年,蘭陽平原接連遭逢兩個罕見的苦旱夏日,連原本湧泉清澈的下湖仔山腳下,也碰上無水可用之苦,甚至水量最豐富的山腳水渠也乾涸見底。因此從今年播秧下地之後,自己便時時留意雨量的變化,心裡也偷偷地祈禱,希望 水難題別再重演。誰知人算不如天算,今年的一期稻作下半期,接連碰上幾個颱風,帶來豐沛的雨量,反倒造成排水困難的窘境。直到收割前夕,自己還掛心著是否會再碰上颱風。在那個收割的早晨,看著最新型的割稻機在排水未竟的爛泥田裡,來回奔波操控自如,甚至連倒伏的稻子都能輕鬆割下,自己還以為,終於可以不再為水的問題傷腦筋。

  八月初,農民們開始忙著淹田水,讓收割前晒乾龜裂的田地,有重新溼潤的機會,也為即將撒下的田菁綠肥種子,準備一個適合發芽生長的環境。因為當初與地主承租土地時,即約定由我們負責撒播綠肥,讓地主支領休耕的補助款。所以不多久,自己也有樣學樣,開始放開水門,引水灌溉,準備撒播田菁。這時才驚覺:原來要把一塊田地用水淹滿,跟裝滿一個浴缸的洗澡水,完全是不同的兩碼子事。時序進入七月盛夏,你會發現,除了颱風帶來的瞬時豪雨之外,蘭陽平原上幾乎無水可用。隨著時日的挪移,氣溫逐漸攀升,炙熱的陽光大剌剌地灑在每一寸土地上,連河床上最強韌的菅芒草叢,也緩緩黃化凋萎。自己這才恍然大悟,為何老農們趁著最後的那波雨水,大開水門放水淹田,等到天晴日艷,自己想取水利用時,幾條灌溉渠道裡只剩溝底的殘水,一次只能灌溉一或兩塊田區。總計二十四塊田區不知得輪到何時?站在驕熱的炎陽下,似乎感覺額頭上冒汗的速度,恐怕還快過田底的渠水。有時一日看過三回,細數每小時地表水體前進的速度,居然只有幾公尺不到,望向 餘公尺外彼端乾涸的排水口,心中豈是焦急二字所能形容。想起代耕犁田的阿山叔曾說:九月初農會的職員會出來巡視,田間生長的田菁至少得覆滿二分之一的面積,地主才能順利領到休耕補助款。因此綠肥灑佈的良莠,直接影響五甲地七位地主二十多萬的損益。儘管外頭的天空亮得刺眼,這件事卻有如揮之不去的烏雲,籠罩心頭。


raw-image


  苦盼甘霖的日子持續著,望著怎麼也淹不滿水的田地,忍不住向老鄰長求助。連老經驗的他也只能聳聳肩說:「少年人免著急,總是會落雨的!只是不知什麼時陣爾爾!」這時突然覺得,古早做穡人講「巡田水」,倒不如說是「尋田水」來得更恰當些!而且當你在找水的時候,通常所有的農夫都在 水搶水。等到你發覺水量過多排不出去的時候,每口田地的排水口都有如小瀑布般拼命洩洪。所有的農人都看著天公伯的臉色辦事,彼此之間,除了互相忍讓協調之外,實在幫不上太多的忙,尤其當你自己錯失淹田水的最佳時機的時候。望著那條上個月才因排水不良,拼命挖深渠道的水溝,這會又得想法加高做堰,讓僅有的水分留下。同一條溝渠,同一個缺口,相差不過一個月的時間,居然同時得扮演排水溝跟進水溝的角色。這才覺得自己頭腦迴轉的速度,遠遠不及老天作弄人的腳步。後來實在弄到沒辦法,只好搬出人類自豪的科技成果,利用設在水田一隅的柴油幫浦抽水。當三英吋的出水管冒出冷洌清泉的那一刻,我敢打賭,自己從來不曾為水這麼感動過!可是…土地溼潤的速度怎麼也快不起來,原來這些排水不良的田地,一旦把水徹底排盡,要再重新填滿每吋土壤乾裂的縫隙,竟然困難至此!接著,更糟的狀況發生了?

  A大約有一甲左右的田地,非得依賴這管口徑三英吋的地下水不可。沒想到連續幾天運轉之後,某一天竟然怎麼也打不出水來,那一刻,心簡直涼了一半。對著老舊的幫浦檢查老半天,終於確定不是機械的問題時,這下可怎麼辦才好?無論如何,先鎮定下來,看看哪裡還有可用的水源。記得附近這塊廢耕的田地有股終年不息的倒泉,水量雖不算大,總比沒有好!算算水位高低,也顧不得究竟管不管用,先買來一百米的黑色塑膠水帶再說,利用水往低處流的特性,拉著黑色水帶爬上走下,拉進漆黑的暗渠彎來拐去。好不容易安置妥當,終於把一股約莫自來水龍頭五分大的水量引進田裡。望著少得可憐的出水口,還有乾竭龜裂的蒼白田地,心中有種說不出的無奈。要靠這點水把田地潤溼撒種,只怕再等上一個月也沒辦法!

  八月十一日中度颱風蘭寧掠過台灣,從下午開始宜蘭便下起大雨。急忙跑到田邊,將幾處翻耕完成的田地打開洩水口,擔心的是過多的地表逕流,把好不容易發芽的田菁幼苗給沖走!另外再把原先缺水的部份田地進出水口關閉,無論如何,要儘可能留下最多的雨水,絕不能浪費任何一滴!望著眼前迅速溼潤積水的田地,只覺自己三個星期來的種種辛勞,在天公伯的面前簡直像個笑話!靠人種田,頂多只有一成的功用;靠天種田,才是那另外九分的功用。倒不見得需要比較誰才重要,但是當你把田種下的同時,其實更重要的功課,應該是學著把心放下,那顆不明天地條理,不懂安適自處,只知揠苗助長、一味求進的鹵莽之心。在天地自在萬物自有的節奏中,把心放下。▍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新農村反思
30會員
129內容數
以「謀求自然和人為的,即天、地、人的和諧,帶給人類充滿豐富物資、健康、親密感情,以及安定、舒適的社會。」為宗旨的日本「幸福會山岸會」;廢校新生:讓居民笑語重新響起,位在日本偏鄉的「森の巢箱」;還有「以稻貫之」遊佐町豐富且深刻的農食走讀。這些都是現在新農村努力的事,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新農村反思的其他內容
2025/03/19
本文探討俄烏戰爭對烏克蘭玉米生產和出口的影響,以及烏克蘭農業的韌性。戰爭導致基礎設施損壞、港口封鎖、玉米價格波動,但烏克蘭農業企業展現適應能力,尋求替代出口途徑、玉米加工、多元化生產等策略。文中分析戰爭對地方、國家和全球糧食體系的三重衝擊,並討論烏克蘭農業的未來,特別是與歐盟整合後的挑戰與機會。
Thumbnail
2025/03/19
本文探討俄烏戰爭對烏克蘭玉米生產和出口的影響,以及烏克蘭農業的韌性。戰爭導致基礎設施損壞、港口封鎖、玉米價格波動,但烏克蘭農業企業展現適應能力,尋求替代出口途徑、玉米加工、多元化生產等策略。文中分析戰爭對地方、國家和全球糧食體系的三重衝擊,並討論烏克蘭農業的未來,特別是與歐盟整合後的挑戰與機會。
Thumbnail
2025/03/12
本文探討烏克蘭玉米產業的蓬勃發展、俄烏戰爭造成的毀壞,以及烏克蘭大型農業企業的因應策略,並以此探討全球糧食系統的韌性。文章指出新自由主義農業模式對外部衝擊高度敏感,大型農業企業雖在初期受損,但迅速因應玉米生產的劇變。此外,文章也強調威權國家軍事力量對當代糧食體系中大型企業的影響。
Thumbnail
2025/03/12
本文探討烏克蘭玉米產業的蓬勃發展、俄烏戰爭造成的毀壞,以及烏克蘭大型農業企業的因應策略,並以此探討全球糧食系統的韌性。文章指出新自由主義農業模式對外部衝擊高度敏感,大型農業企業雖在初期受損,但迅速因應玉米生產的劇變。此外,文章也強調威權國家軍事力量對當代糧食體系中大型企業的影響。
Thumbnail
2025/03/05
逢甲大學助理教授葉守禮帶領學生進行為期九天的東勢山城地區田野調查,調查發現農民對氣候變遷感受強烈,客家飲食文化並無明確定義,重要的是生活實作與記憶;青農返鄉困境多,城鄉代際流動亦是重要力量;客家婦女形象多元。作者呼籲應重視環境與社會正義,避免『永續滅農』,並肯定田野調查在促進城鄉理解上的價值。
Thumbnail
2025/03/05
逢甲大學助理教授葉守禮帶領學生進行為期九天的東勢山城地區田野調查,調查發現農民對氣候變遷感受強烈,客家飲食文化並無明確定義,重要的是生活實作與記憶;青農返鄉困境多,城鄉代際流動亦是重要力量;客家婦女形象多元。作者呼籲應重視環境與社會正義,避免『永續滅農』,並肯定田野調查在促進城鄉理解上的價值。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當台灣的孩子們米飯越吃越少,稻米供給開始出現過剩的問題後,政府也陸續採取獎勵休耕的措施因應。而東北季風最早報到,秋雨綿綿影響收成的蘭陽平原,二期稻作便理所當然地成為實施休耕的第一個選擇。原本以為土地休耕,自己也樂得有個喘息的機會,沒想到緊接而來的炙熱八月天,卻給自己上了意外的一課。
Thumbnail
當台灣的孩子們米飯越吃越少,稻米供給開始出現過剩的問題後,政府也陸續採取獎勵休耕的措施因應。而東北季風最早報到,秋雨綿綿影響收成的蘭陽平原,二期稻作便理所當然地成為實施休耕的第一個選擇。原本以為土地休耕,自己也樂得有個喘息的機會,沒想到緊接而來的炙熱八月天,卻給自己上了意外的一課。
Thumbnail
水稻田的田埂窄小不平,田間的灌溉常是田埂挖開進行,之後再以土回填,因此田埂中常會出現特別低、濕、軟、爛的泥土,小三子這種都市小孩,平衡感本來就不好,平時就會一不小心踩進田裡,弄的滿腳泥,現在路上還有陷阱......,水稻田的土很黏,每次踩進去脫鞋就會卡在土中,挖出來後,雖然可以用田裡表面的清水洗一下
Thumbnail
水稻田的田埂窄小不平,田間的灌溉常是田埂挖開進行,之後再以土回填,因此田埂中常會出現特別低、濕、軟、爛的泥土,小三子這種都市小孩,平衡感本來就不好,平時就會一不小心踩進田裡,弄的滿腳泥,現在路上還有陷阱......,水稻田的土很黏,每次踩進去脫鞋就會卡在土中,挖出來後,雖然可以用田裡表面的清水洗一下
Thumbnail
生存在台北已有22年,除了每次去Costco揹一大包米回家以外,最接近的米的時候往往是吃飯的當下。這是都市土包子第一次插秧,第一次光著腳丫踩進田中,第一次感覺深陷泥沼,第一次種下稻苗!
Thumbnail
生存在台北已有22年,除了每次去Costco揹一大包米回家以外,最接近的米的時候往往是吃飯的當下。這是都市土包子第一次插秧,第一次光著腳丫踩進田中,第一次感覺深陷泥沼,第一次種下稻苗!
Thumbnail
從插秧後經歷四個月時間,看著秧苗日漸長大,從一片綠油油的稻田,蛻變成結實累累的金黃稻田,伴隨著七月盛夏的微風吹來,稻穗沙沙的聲音,提醒農夫們準備收成了! 這一天,經歷烈日高溫下戴著口罩的不適,同時感受人生第一期稻作收割的興奮與不捨,想必會成為學員們人生當中很難忘的回憶吧。
Thumbnail
從插秧後經歷四個月時間,看著秧苗日漸長大,從一片綠油油的稻田,蛻變成結實累累的金黃稻田,伴隨著七月盛夏的微風吹來,稻穗沙沙的聲音,提醒農夫們準備收成了! 這一天,經歷烈日高溫下戴著口罩的不適,同時感受人生第一期稻作收割的興奮與不捨,想必會成為學員們人生當中很難忘的回憶吧。
Thumbnail
一邊除草,一邊觀察著自己的念頭,飛來飛去、繞來繞去。下田可以一邊想事情,也可以選擇旁觀那些念頭,像是一種靜心、冥想般。將注意力放在呼吸上,會感覺呼吸變深,身體稍稍鬆泛。至少,溫習著自己還能「呼吸」這件事,本身就是個精細的設計與祝福。
Thumbnail
一邊除草,一邊觀察著自己的念頭,飛來飛去、繞來繞去。下田可以一邊想事情,也可以選擇旁觀那些念頭,像是一種靜心、冥想般。將注意力放在呼吸上,會感覺呼吸變深,身體稍稍鬆泛。至少,溫習著自己還能「呼吸」這件事,本身就是個精細的設計與祝福。
Thumbnail
插秧後第五十天,學堂共同田進入曬田階段,早上趁著氣温尚未升高,學員們下田先清除零星長出來的稗草,讓整塊稻田看起來清清爽爽的。回想起來,那天日頭有點過於毒辣,不像往常的五月天,同時陸續幾天零星冒出的Covid-19本土案例,也令人有些不安。然而,按課表,學員們在周末又再次暫時離開了都市,來到田邊學習。
Thumbnail
插秧後第五十天,學堂共同田進入曬田階段,早上趁著氣温尚未升高,學員們下田先清除零星長出來的稗草,讓整塊稻田看起來清清爽爽的。回想起來,那天日頭有點過於毒辣,不像往常的五月天,同時陸續幾天零星冒出的Covid-19本土案例,也令人有些不安。然而,按課表,學員們在周末又再次暫時離開了都市,來到田邊學習。
Thumbnail
帶著心中自我懷疑的聲響,我加倍小心的步行於泥濘的田野之中。在各種協調與天公作美的春日午後,由在地的農夫爸爸領著夥伴,帶著孩子在田裡插下一片歪歪斜斜的秧苗。我們也準備好在剛插好秧的喜悅之後,陪著孩子們一起經歷這一期稻作的生命歷程,在不完美之中,擁抱土地即將帶給我們的學習體驗。
Thumbnail
帶著心中自我懷疑的聲響,我加倍小心的步行於泥濘的田野之中。在各種協調與天公作美的春日午後,由在地的農夫爸爸領著夥伴,帶著孩子在田裡插下一片歪歪斜斜的秧苗。我們也準備好在剛插好秧的喜悅之後,陪著孩子們一起經歷這一期稻作的生命歷程,在不完美之中,擁抱土地即將帶給我們的學習體驗。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