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化社會與美國老年醫學的發展矛盾現象

更新於 2023/08/05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今年是老年醫學專科(Geriatric) 變為政府認證專科的35周年,而美國與全世界的先進國家也正如當時預期的進入了老年化社會。然而今早卻在JAMA上看到這篇沉痛的提醒。實際上,台灣雖然在制度上小有差異,但核心困境並無二樣,讀來也是頗為有感觸。因此,我決定翻譯一下該篇文章的內容,做了不少簡化,但盡量原汁原味。
raw-image


目前,美國具有老醫專長的醫生(Geriatrician)不增反減,2000年時全美有10270人,2022年則只有 7413人。

35年剛好是一個人職涯的時間,這裡面包含了最初取得老醫專科的那群醫師的退休,也有不少人是在每10年需要重新認證的時候就直接停止Re-certify了。而雪上加霜的是新training的人數減少,去年全美開出了411個老醫fellow缺,最終只有招到177人(43%)。

作者統整了幾個老年醫學在美國的現象:

  1. 雖然提供許多資金(每年超過40億USD)在鼓勵老醫研究與教育上,但是在完成訓練Fellowship的Geriatricians中真正走向研究的少之又少
    實際數字?
    過去三年,美國老年研究院(NIA)最著名的研究職涯計畫Beeson scholars,33位中只有2位是geriatrician
  2. 1988年起有兩個基金會,分別是Hartford Foundation和Reynolds Foundation,持續投入在加強老醫在fellow training和醫學生的教育訓練上,合起來投入了1億6千萬USD。但成效不彰,2011年起Hartford就把資助方向從學術與教育轉往增加照護時的動機,換言之就是像是金額補助這類比較實務但也比較缺乏長期效益的做法。而Reynolds則在資產用罄後已經永久關閉。
  3. 作者認為LCME和ACGME這類教育機構太忽略對醫學生或住院醫師教導老年醫學的重要性。這反映在各個醫學院或住院醫師的training program中都沒有針對geriatrics-specific的一些基本要求或測試標準,也沒有老醫醫師參與這些教育訓練規劃。
  4. 在保險給付體系上,雖然有一些高階的保險方案(如:Medicare Advantage)試圖提供老年相關更好的照護,但是保險公司的主要作法是抓出 high risk的診斷碼,針對這些診斷碼提供高一點的給付
    相對的,其實沒有甚麼資源投注在協助Geriatricians去發展和實行針對老年人特殊的臨床照護,或是把資源花在雇用Geriatrician去照顧有複雜疾病的老年人。結果就是:實際上老年醫學的專業並沒有從這些號稱提高老年照護的保險給付與健康照護系統中得到實質幫助。
    (**如果是熟悉老年醫學的人就會知道,他們需要的照護是試圖去減少多重用藥、處理共病問題,這非常花心力與時間。而從診斷碼著手的方式,其實計價給付跟原來的照護模式本質上是一樣的,根本無法改變問題)
  5. 老年醫學是極少數接受training之後薪水會比原來還低的專科。2022年Geriatricians的收入(中位數) 比一般內科低9%,比hospitalist低14%。除此之外,拿到老專並沒有實質影響到工作的機會或是臨床治療的行為。
  6. 雖然薪水是低training率很好的理由,但顯然不只是如此。像例如小兒科也是普遍較低薪的科,但還是對許多學生十分具有吸引力的Career path。
    去探究原因,這種職涯的選擇有可能與醫學生或住院醫師對專科本身的看法有關,也是老年醫學的困境。在一個針對醫學生和住院醫師的調查中發現,對老人常常可能有相關的負面看法,例如覺得這類的病人「本來就是”生命末期”,認知功能差,臨床的問題不但複雜而且很難解決。」又或者覺得老年的病人「Socially ‘needy’ ,回應又慢」, 意指臨床照護很耗費時間。


文中提到一位老年專科醫師在她的書寫了一段令人感觸頗深的文字 (Elderhood, by Louise Aronson, 2019):「當我告訴別人我所醫治的主要族群時,通常有兩種反應,一種是表現得有點嫌惡,另一種則是恭維我無私的奉獻。這兩種顯然完全相反的反應其實表達的是同一件事情:就是我的工作不是任何一個心思正常的人會想要做的。

雖然大家都喊著老年醫學日益重要,不過大家都不會太意外在美國越來越少人選擇老年醫學的道路。社會對老化的態度、低薪水和缺乏名利的誘因,這些顯然都影響了醫學生和住院醫師對老年醫學的選擇。

可能有人覺得這根本沒甚麼,老年化社會就是這樣,國家的福利越來越進步,大家生活也會越來越好。但實際上,相比與健康老化,一個失能的老人不但提早喪失了生產/消費能力,又必須動用非常多家庭與社會資源,國家每年需要編列大量預算在長照相關的業務,對經濟和國立又怎麼可能是正面影響。文章雖然是講美國,但在台灣的我讀來是頗能感同身受。老年化社會將會開始衝擊美國、台灣和其他先進國家,但作者也只是出來沉痛的吶喊,在自由市場中,眼下沒有很好的方法去逆轉趨勢,只能看著之後會受到怎樣的衝擊。

Reference:

Gurwitz JH. The Paradoxical Decline of Geriatric Medicine as a Profession. JAMA. Published online August 04, 2023. doi:10.1001/jama.2023.11110

avatar-img
21會員
18內容數
投資理財,堅信投資目的為輕鬆生活,只看個股財報分析。觀察美股為大宗,因為長期趨勢較好掌握,持股以2-3年以上為主。外加資訊科技知識分享,算是個人專業。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Dr. 牛皮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落髮在醫學上沒有明確定義,不過患者常因為看到地上頭髮很多、感覺頭髮稀疏...等等來到診間。本文簡單整理看看哪些需要擔心,大致又要如何處置。
「醫師,我晚上睡覺常常腳抽筋是為什麼?」這大概是最常有患者問的診間難題了。 事實上,這種問題稱之為夜間腿抽筋,盛行率隨年紀而增高,絕大多數是原發性的,雖然從數十年前就有相關的論文寫到,但目前對他的診斷和治療,各方仍說法不一。 本文將為大家理出一個簡單的頭緒。
落髮在醫學上沒有明確定義,不過患者常因為看到地上頭髮很多、感覺頭髮稀疏...等等來到診間。本文簡單整理看看哪些需要擔心,大致又要如何處置。
「醫師,我晚上睡覺常常腳抽筋是為什麼?」這大概是最常有患者問的診間難題了。 事實上,這種問題稱之為夜間腿抽筋,盛行率隨年紀而增高,絕大多數是原發性的,雖然從數十年前就有相關的論文寫到,但目前對他的診斷和治療,各方仍說法不一。 本文將為大家理出一個簡單的頭緒。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台灣在2年後,也就是2025年,即將進入老年人口逾20%的超高齡社會,從高齡人口10%躍昇到20%,法國花了 76年,美國63年,台灣居然只有短短19年,因應期實在非常短,每個家庭或政府恐怕也都來不及做好組織結構調整的準備吧!   現在每個家庭人口愈來愈少,因此對於失能或罹病的長輩,家庭也逐漸失去
Thumbnail
「醫師,我媽最近都說左邊的乳房會痛。」家屬帶著78歲的老太太進到診間。 理學檢查發現,老太太的乳房有顆形狀不規則的腫瘤,腋下也摸到腫大的淋巴結,顯然已經存在一段時間。李楊成醫師指出,後續的檢查確認是荷爾蒙受體陽性、HER-2陰性乳癌,而且已轉移到淋巴結與遠端器官。 由於年紀較大,有多種慢性病
Thumbnail
今天學習的內容來自於彭蒙惠英語在2022年12月17日的文章內容,這篇文章提出了一個研究計畫—目標是要讓狗狗在老年時也能夠健康的生活。(對比為人類就是讓人在老年時仍然能夠充滿活力、生活自理,而不是處於臥病在床或是生活不便的狀態。)
Thumbnail
老年性黃斑部病變不再是老年人疾病,高度近視、抽菸、空氣汙染、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體重過重等皆可能增加黃斑部病變的風險,具有危險因子的民眾記得要定期檢查眼睛,馬尚德醫師呼籲,由於年紀越大,黃斑部病變的風險越高,50歲以上民眾,即使沒有症狀,也應定期檢查。如果看東西出現扭曲、模糊、黑影務必盡速就醫,
Thumbnail
人體保持在正常體溫,各種生理機能才能正常運作。當核心溫度小於攝氏36度時,稱為低體溫。 非預期性低體溫可能導致嚴重副作用,包括:增加手術部位感染、心肌缺血及增加心血管不良事件的機率、增加出血量、藥物作用延長及改變、死亡率增加及麻醉恢復的延遲等。
Thumbnail
【清訊新聞/台北中心 報導】 高雄城中城大火奪走46條生命,聯合報記者刊出未發生火災前實地走訪當地的照片,被轉載到PTT八卦版後,其淒涼的景象嚇壞不少鄉民。 鄉民看到照片議論紛紛,直說「這啥九龍城寨 可以拍電影了」、「全台灣這種舊大樓 數量非常可觀」「這環境真的很糟」。 但也有社會力比較敏銳的鄉民說
Thumbnail
當人生進入下半場,開始感到身體老化時,會出現什麼樣的狀況呢? 讓我們來看看這張圖! 以上內容引自《圖解從老化到臨終:從檢視老年生活到面對臨終,回顧只有一次的人生》
Thumbnail
為什麼家中上了年紀的長輩、父母,脾氣忽然變差?行為模式也出現了變化呢? 讓我們來看看這張圖! 以上內容引自《圖解生活中的老化現象:36個陪伴父母你該了解的事》
   筆者現在屬於無業遊民,三不五時會收到父母的命令出外採買。昔日待在辦公室看見外頭風光明媚,都會想說怎麼這麼好的日子,我卻在辦公室裡打報告,豈不可惜?現在有機會能在早上時到外面閒晃,也是不錯的機會。我發現外頭兒除了看起來正在工作的人以外,大部分都是老人。
Thumbnail
生命不只是呼吸,生命是變得比自己更大,成為自己能成為的一切。  曾野綾子在日本是個很著名的作家,雖然已經超過八十歲,依然創作不歇。她認為「不動聲色地消聲匿跡,是一種美學」,更是死者對這個社會最高的禮儀,因此她認為葬禮也可以免了,趁著肉體消失不見的機會,讓所有的存在都消失,因此她自己一有時間就開始整理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台灣在2年後,也就是2025年,即將進入老年人口逾20%的超高齡社會,從高齡人口10%躍昇到20%,法國花了 76年,美國63年,台灣居然只有短短19年,因應期實在非常短,每個家庭或政府恐怕也都來不及做好組織結構調整的準備吧!   現在每個家庭人口愈來愈少,因此對於失能或罹病的長輩,家庭也逐漸失去
Thumbnail
「醫師,我媽最近都說左邊的乳房會痛。」家屬帶著78歲的老太太進到診間。 理學檢查發現,老太太的乳房有顆形狀不規則的腫瘤,腋下也摸到腫大的淋巴結,顯然已經存在一段時間。李楊成醫師指出,後續的檢查確認是荷爾蒙受體陽性、HER-2陰性乳癌,而且已轉移到淋巴結與遠端器官。 由於年紀較大,有多種慢性病
Thumbnail
今天學習的內容來自於彭蒙惠英語在2022年12月17日的文章內容,這篇文章提出了一個研究計畫—目標是要讓狗狗在老年時也能夠健康的生活。(對比為人類就是讓人在老年時仍然能夠充滿活力、生活自理,而不是處於臥病在床或是生活不便的狀態。)
Thumbnail
老年性黃斑部病變不再是老年人疾病,高度近視、抽菸、空氣汙染、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體重過重等皆可能增加黃斑部病變的風險,具有危險因子的民眾記得要定期檢查眼睛,馬尚德醫師呼籲,由於年紀越大,黃斑部病變的風險越高,50歲以上民眾,即使沒有症狀,也應定期檢查。如果看東西出現扭曲、模糊、黑影務必盡速就醫,
Thumbnail
人體保持在正常體溫,各種生理機能才能正常運作。當核心溫度小於攝氏36度時,稱為低體溫。 非預期性低體溫可能導致嚴重副作用,包括:增加手術部位感染、心肌缺血及增加心血管不良事件的機率、增加出血量、藥物作用延長及改變、死亡率增加及麻醉恢復的延遲等。
Thumbnail
【清訊新聞/台北中心 報導】 高雄城中城大火奪走46條生命,聯合報記者刊出未發生火災前實地走訪當地的照片,被轉載到PTT八卦版後,其淒涼的景象嚇壞不少鄉民。 鄉民看到照片議論紛紛,直說「這啥九龍城寨 可以拍電影了」、「全台灣這種舊大樓 數量非常可觀」「這環境真的很糟」。 但也有社會力比較敏銳的鄉民說
Thumbnail
當人生進入下半場,開始感到身體老化時,會出現什麼樣的狀況呢? 讓我們來看看這張圖! 以上內容引自《圖解從老化到臨終:從檢視老年生活到面對臨終,回顧只有一次的人生》
Thumbnail
為什麼家中上了年紀的長輩、父母,脾氣忽然變差?行為模式也出現了變化呢? 讓我們來看看這張圖! 以上內容引自《圖解生活中的老化現象:36個陪伴父母你該了解的事》
   筆者現在屬於無業遊民,三不五時會收到父母的命令出外採買。昔日待在辦公室看見外頭風光明媚,都會想說怎麼這麼好的日子,我卻在辦公室裡打報告,豈不可惜?現在有機會能在早上時到外面閒晃,也是不錯的機會。我發現外頭兒除了看起來正在工作的人以外,大部分都是老人。
Thumbnail
生命不只是呼吸,生命是變得比自己更大,成為自己能成為的一切。  曾野綾子在日本是個很著名的作家,雖然已經超過八十歲,依然創作不歇。她認為「不動聲色地消聲匿跡,是一種美學」,更是死者對這個社會最高的禮儀,因此她認為葬禮也可以免了,趁著肉體消失不見的機會,讓所有的存在都消失,因此她自己一有時間就開始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