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醫學:準備好的未來,現在才能大膽的向前飛

2023/11/28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日益高齡化的台灣社會,已經是一個眾所周知的社會結構問題,甚至十年前就已經出現在國民義務教育的教材裡,然而乃至政府到人民,整體的制度、社會進步方向、人民意識都遠遠不達我們即將面對的社會壓力。

近幾年,將是戰後嬰兒潮大量步入退休的階段,這意味著扶養比將開始嚴重失衡,工作賺錢的人每年減少,卻需要養活越來越多的無賺錢能力人。選舉將至,這個國家、這個社會、自己的家庭,可曾想過未來會怎樣。


我們無法決定自己的出生,同樣地,"老、病、死"也不能。

我們常說無法決定自己的家庭、無法決定自己基因有什麼缺陷、無法決定出生時的所有內在或外在的先天條件,未來雖然可以努力,卻沒有辦法完全掌握。

努力健身的人中,不乏心血管疾病的人;清淡飲食的人中,不乏罹癌患者;不菸不酒的人中,也不乏中風患者;而頂級運動明星,也可能在交通意外中身亡。控制不住的衰老、生病以及死去,這些才是生命本質的樣子。

但往往,人們很少會提前為這些情況做準備,該怎麼面對老化?生病的時候又該活成什麼樣子?我有能力照顧我自己嗎?


能用錢解決的都不是事,但沒有錢,所有的事情都是大事

在醫療領域工作,看得多也看得心疼,有些事情不是卡通不是神話,光靠愛和毅力並不能夠解決所有問題。

想要使用最好的輔具,需要錢;想要雇用會中文又會陪復健的好看護,需要錢;想要擁有好的復健品質,需要錢;想要放棄工作陪伴家人,同樣需要錢。照顧一位退休後的病人,不比照顧一位學習許多才藝的孩子輕鬆。

很多家庭在醫院診所裡面大吵、親戚之間撕破臉、照顧歸屬推來推去,旁觀者看盡人心的醜陋,其實都來自每個照顧者心中的無奈和不得已。

如果我有錢,我也可以有愛心

社會悲歌,不只是家庭問題

有些經濟狀況還不錯的,就有能力聘請看護。

看護是現行醫療照護中相當重要的人力,卻是最難以掌控品質的一環,撇除會欺負病人的劣質看護;有些看護不夠細心,讓病人從床上滾落;有些看護只顧社交,陪病人出去之後都在和朋友聊天;有些看護貪小便宜,會找各種名目討錢,甚至有些看護做到一半就逃跑了,雇主甚至不知道整天喊你老闆的人,從頭到尾就是非法看護。但也不是說合法就一定好,沒有愛心沒有責任感的看護,身份條件再怎麼好,都不是一個好的照顧者。

於是,家屬放棄工作決定自己來。

開始照顧之後發現,把屎把尿要學,攙扶、轉移位、翻身好吃力,半夜時不時要起來處理狀況,不穩定的內科狀況,患者情緒起伏變化大,看不見的照顧盡頭,每一個日常都在侵蝕身心,於是照顧者開始肩痛腰痛,睡不飽又無法好好吃飯,心情壓力大;究竟維繫下去的是愛還是親情,還是只是留著相同血液的那份責任感?堆積起來的鎖事,像雪球一樣越滾越大,惡性循環的最後,離開成了解脫。

好幾年前,實習同學講述一個真實案件:

當時和他一起實習的夥伴,除了平常繁重的實習功課要準備,下班後還要回家照顧失能的外婆;某一天的身心壓力終於潰敗,他拿起廚房的刀子刺向外婆後,衝出陽台一躍而下。或許對於自己的衝動感到歉意,離開後的一兩周內,每天都來到我朋友的夢裡,也許是想道歉、也許是對自己的衝動感到遺憾。


有時我們也會在新聞上看到類似的報導,難過、同情,那然後呢?這不只是家庭問題,同時也是社會問題,社會的角落不是只有一個這樣的家庭,社會的價值觀、制度、文化,可能都是這種社會現象的一把推手。有了健保和長照之後,照顧真的有變輕鬆嗎?


誰該成為照顧者?

「養育孩子是為了以後有所依賴」,依然存在這樣情勒的心態,把所有壓力都灌注在年輕一代身上,究竟是疼愛還是扼殺一個人的未來,那孩子的未來又該交給誰來照顧;聘請看護、外傭,金援是最大的壓力,照顧好壞全看機運,運氣不好又是新的惡夢。

台灣的偉大奇蹟「健保」和長照,當有一天真要使用的時候,才發現有相當多的規定和條件,次數有限的居家支援和復能、每滿一個月就要轉院的住院要求、符合巴氏量表才能申請的補助或手冊。而在消耗大量的時間和資源後,卻很難得到妥善的照顧。更嚴重的問題是,健保和長照又還能存活多久呢?這以後有機會再深入討論。

回過頭來才發現,只有自己才能照顧自己,無論是在心態上、能力上,還是金錢上,為自己做好更多的準備,才能做好風險承擔,才能心裡踏實,才能義無反顧地向理想衝去;這也是為什麼要提倡預防醫學,如果不想在某一刻活得煎熬,就認識自己,並照顧好自己,身體髮膚受之父母,而我們有責任對自己的身體負責。


保險,或許會是現行狀態下最好的解方

先強調,我沒有斜槓保險業務。

同樣在醫療領域的觀察:能夠受到相對較好照顧的患者,往往都是有購買醫療險的家庭,姑且先不討論各項醫療名目試圖搜刮保險的錢,但患者及家屬確實因為醫療險,有更多更好的選擇和照顧環境,大量減輕照護負擔。

如前面所討論,在零售業般的醫療面前,每項支出都需要大量的金錢,金錢可以為照顧層面準備大部份的人事物,相對做好風險承擔,而這一切正是保險在做的事情。

金錢要用時方恨少,在醫療實務上屢見不鮮。買旅平險、車險的人遠大於買醫療險的人,這在邏輯上是很弔詭的,我們細心安排行程,買保險以防萬一;我們愛車,買保險以防萬一,但生老病死為生命之必然,卻不珍惜也不買保險,10年的照顧費用,都足以每年出國好幾次,亦或是買一台超高級進口車。

許多人給微乎其微的風險上保險,幾乎必然發生的狀況卻留給命運。

再次強調,我真的沒有斜槓保險業務,我只是在哀嘆人性的不踏實。

醫療險隨著技術跟醫材的進步而變動,也隨著社會結構的轉變而修正,但無論如何,這會是以最小的力氣承擔最多風險的最佳方案,甚至在未來可能也是最佳解,若健保不復存在,也許會慶幸自己當年先給自己上了保險;而我也相信這在預防醫學的道路上,也會是必要的一環。

至於,如何選購適合的醫療險,額度、項目、條件,我通通不知道,那不是我的專業,我頂多只能推薦認真負責又可愛的小姊姊提供諮詢。


存在於未來的隱型成本,是逐夢與自由的根基

人生會經歷無數多的選擇,被淘汰的選擇有時則成為遺憾,這份遺憾有時來自思慮不周,有時來自看輕事情的沉重性;而有些遺憾則會成為一輩子的傷痛,有些道歉無法挽回錯過的一切。

如果選擇背後的成本可以納入考量,沉著地將風險轉嫁,逐夢的路上才會因為心裡踏實而更加勇敢;理想生活的計畫裡,才能擁有屬於自己想要的自由。

3會員
7內容數
「神經可塑性」,說明人類的腦具有生長、重組、產生新連結而改變結構及功能的能力,且只要還活著,皆有機會持續發生改變。對於受損後的腦,持續改變、持續變好,是非常重要且充滿希望的事情。文章主要希望提供給中風個案或家屬,用盡可能淺顯易懂的方式,建立正確的觀念、吸收相關的知識,及釐清繁雜的資訊。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