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齡照護"有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

前言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定義,65歲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比率達到7%時稱為「高齡化社會」,達到14%是「高齡社會」,若達20%則稱為「超高齡社會」。而依據內政部的統計,台灣在民國107年3月底,65歲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比率即已達到14.05%,也就是說,7個台灣人中就有一個是老人,台灣已正式邁入「高齡社會」,而且預計再過幾年就會進入「超高齡社會」。
老,也可以是快樂的

台灣的高齡照護

已進入「高齡社會」的台灣,最常看到的景象就外勞推著輪椅的境頭。坐於其中者眼球尚稱的靈活當然也有,但更多的是頭偏一旁,嘴角流著口水,眼睛呆瞪著的長者。為了照顧年老失能的長者,台灣一年不知道引進了多少的外勞…可是比我們更早踏入「高齡化社會」的歐美反國,卻很少看到此種景象;連比我們更早踏入「高齡社會」的日本,也沒有什麼引進外勞來照顧失能老人的現象。

為什麼台灣的高齡照護採用延命方式?

  • "好死不如賴活"的觀念使然;活著就是幸福,因此用盡蠻荒之力,也要讓親人維持著呼吸,至於那還能不能叫做"活著",則非當事者所欲顧及者。
  • 孝順的象徵:父母辛苦生養育陪,年紀已長,總要多方回饋;照顧失能長者,其耗費的精力,時間,實非需要工作養家的年青人所能負擔;而退休族體力已還,花點錢雇用外勞來代勞,似有必要…
  • 是社會的共識:大家普遍認為如此做法可行,且兩全其美,雇方可用錢來減輕照顧的重任;勞方也需此款項來安家活口。

為何歐美沒有長期臥病的老人?

偶見一文,題目是<為什麼歐美沒有長期臥病在床的老人?>乃因:歐美人認為,高齡者到了臨終期會自然而然失去食慾,根本無需使用經腸道營養或點滴等人工補充營養的方式來為高齡者延命,他們認為透過醫療方式來延命是一種侵害人權與倫理的行為,更會被認為是在虐待老人。」而歐美高齡醫療的重點在緩和痛苦與提高生活品質。
最終的必然歸宿

活著,就痛快的活吧

還活著,就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依照自己的意思,痛快的盡情的活著;就像<一路玩到掛>中的兩位罹癌老人,死前,為了不虛此生,遍玩世界;或者像目前正在觀賞的韓劇<如蝶翩翩>中的七十歲,罹患初期阿茲海默症的老爺爺,想在失智前一圓兒時夢想,有機會在舞台上"一飛上升"…因而不顧眾人的反對,執意開始學芭蕾—芭蕾吔,但,為什麼不呢?或者像歐陽修所說的「直須看盡洛城花,始共春風容易別。」人生淒苦難免,離別更令人感傷心酸,然而總需看盡身旁美景,甚至盡賞極富盛名的美景,然後再從容不迫的揮手道別…

另種臨終方式

日本高齡醫學專家宮本顯二 宮本禮子在<不在病床上說再見:帶著尊嚴離開的臨終選擇>一書中,在比較歐美與日本臨終的不同後,提出「沒有插管、灌食、洗腎與人工呼吸器的另一種終老方式。」並問了一個問題:「意識不清、不能言語,臥病在床、包著尿布、甚至被綁住手腳,僅能從口中的塑膠管灌入營養品。有誰願意透過這種模樣來做人生的謝幕?」
而多位推介此書的醫師中,有兩位的說法值得讀讀並想想:(引自博客來的此書推介詞)
對於臨終高齡的長者而言,這些所謂的「延命醫療」其實不是在延長生命,而是拖長了死亡的痛苦過程。自古以來,我們最狠的詛咒是罵人不得好死,但是,為何有這麼多子女忍心讓自己的父母不得好死呢──李偉文,牙醫師、作家、環保志工

很多時候我們必須領悟,「死亡並非醫師的最大敵人,活著並非病人必然的最佳利益」,與其拚盡全力避免死亡的到來,不如把握機會思考自己怎樣才算真正「活著」!──陳炳仁,奇美醫學中心奇恩病房主任

早做決定:不要延命

每個人都會老,死是人生的必然結局。然而,要親友決定你是否要延長生命,難免有強人所難之嫌;記得之前電視上有<媽媽通靈師>的劇情,演的是一個靈媒,幫亡靈傳達訊息給生者,幾乎與決定是否要拔掉呼吸器讓病人不再痛苦的親人,對此決定都痛不欲生,愧疚難安,直到亡者告訴他們做得對,才能稍解此憾。因此,請及早決定並通知家人:我不要延命,我想自然離開。

結論

讓我們像泰戈爾所描述的"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
活著,就要像夏天盛開的花那樣絢爛旺盛狂野放肆,要活得有意義、有價值;面臨死亡,面對著生命的自然回歸,雖然有點感傷,有些惆悵,但卻安詳、悽美,恬然。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我的隨思與雜想空間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健康無價 前言 人生在世,重要的東西很多,例如財富很重要,工作很重要,自尊很重要,信仰很重要,休閒很重要,朋友很重要,家人很重要…可是沒了健康,那些都變得沒那麼重要,甚至不重要了,這也是為什麼健康是一,其他都是健康後面的零,有了健康,你認為的重要才重要。 問題是人人都知道健康重要,然而,病痛,卻遲早
前言 現代父母生養兒女絕大多數是經過深思熟慮後的決定(少子化嚴重的原因即因選擇不生的太多了;有些人太晚決定要生,還得歷經艱辛方得如願,甚至還無法如願),而且是願意做個好父母,並且深信自己可以做個好父母…跟胡適所謂的"只是血緣使然的生物本能"大不相同。既然是深思熟慮後的決定,所以他們當然都希望能做到
《胡適寫給兒子的信》 我養育你,並非恩情, 只是血緣使然的生物本能; 所以我既然無恩於你,你便無需報答我。 反而,我要感謝你, 因為有你的參與, 我的生命才更完整。 我只是碰巧成為了你的父親, 你只是碰巧成為了我的女兒和兒子, 我並不是你的前傳, 你也不是我的續篇。 你是獨立的個
生,應如春花的絢麗 前言 華人有"養兒防老"的觀念,(看韓劇,似乎比華人更甚)。有此觀念後,當然就會有意無意的表現出來,而子女會從你的言行或交談中得知此點…。觀看某視頻,受訪者以身作則照顧自己的母親,希望女兒在她年老時也能仿效此舉。沒想到德籍女兒直接又明白的告訴她:妳老了之後要自己負責喔,我是不會照
親情不是用來綁架的 前言 <吳若權幸福書房>有集節目是在談論商周出版的《為什麼我們不欠父母》這本書!有意思的是:此集的留言比其他節目多了近十倍。總共有2298則留言(到111.11.30為止)。而且有的留言底下的回覆也有數十則之多,表示他的節目令人深有所感;而留言底下的回覆也是頗得人心。我們先看那兩
幸運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 不幸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 前言 2022/11/25 聯合報有篇Lingo寫的名為<難忘那句氣話>的文章,內容大概是說:她生在重男輕女的家庭,媽媽是長媳肩負傳宗接代的壓力,可惜前面幾胎都生女…,或許是因為壓力太大,有天媽媽突然發飆說:「要是沒生你們就好了!」這句氣話從此深烙在
健康無價 前言 人生在世,重要的東西很多,例如財富很重要,工作很重要,自尊很重要,信仰很重要,休閒很重要,朋友很重要,家人很重要…可是沒了健康,那些都變得沒那麼重要,甚至不重要了,這也是為什麼健康是一,其他都是健康後面的零,有了健康,你認為的重要才重要。 問題是人人都知道健康重要,然而,病痛,卻遲早
前言 現代父母生養兒女絕大多數是經過深思熟慮後的決定(少子化嚴重的原因即因選擇不生的太多了;有些人太晚決定要生,還得歷經艱辛方得如願,甚至還無法如願),而且是願意做個好父母,並且深信自己可以做個好父母…跟胡適所謂的"只是血緣使然的生物本能"大不相同。既然是深思熟慮後的決定,所以他們當然都希望能做到
《胡適寫給兒子的信》 我養育你,並非恩情, 只是血緣使然的生物本能; 所以我既然無恩於你,你便無需報答我。 反而,我要感謝你, 因為有你的參與, 我的生命才更完整。 我只是碰巧成為了你的父親, 你只是碰巧成為了我的女兒和兒子, 我並不是你的前傳, 你也不是我的續篇。 你是獨立的個
生,應如春花的絢麗 前言 華人有"養兒防老"的觀念,(看韓劇,似乎比華人更甚)。有此觀念後,當然就會有意無意的表現出來,而子女會從你的言行或交談中得知此點…。觀看某視頻,受訪者以身作則照顧自己的母親,希望女兒在她年老時也能仿效此舉。沒想到德籍女兒直接又明白的告訴她:妳老了之後要自己負責喔,我是不會照
親情不是用來綁架的 前言 <吳若權幸福書房>有集節目是在談論商周出版的《為什麼我們不欠父母》這本書!有意思的是:此集的留言比其他節目多了近十倍。總共有2298則留言(到111.11.30為止)。而且有的留言底下的回覆也有數十則之多,表示他的節目令人深有所感;而留言底下的回覆也是頗得人心。我們先看那兩
幸運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 不幸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 前言 2022/11/25 聯合報有篇Lingo寫的名為<難忘那句氣話>的文章,內容大概是說:她生在重男輕女的家庭,媽媽是長媳肩負傳宗接代的壓力,可惜前面幾胎都生女…,或許是因為壓力太大,有天媽媽突然發飆說:「要是沒生你們就好了!」這句氣話從此深烙在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國家發展委員會統計台灣 65 歲以上的人口佔比,於 2018 年即超過 14%,使台灣成為高齡社會,2025 年,超過 20%,我們也將邁向超高齡社會。同時,今年的內政部列冊住宅全為 65 歲以上老人住宅數達 71.56 萬,僅 1 名老人獨居宅數為 54.25 萬,在人口外移至經濟發展重鎮的現代,
Thumbnail
本文章將探討高齡社會的相關議題,包括高齡化社會的定義、臺灣與中國在高齡社會中的進程、社會危機、人權議題等。另外,將分析中國的醫療保險制度與臺灣的健保制度之間的差異,以及對老人的照護與生活品質權利的保障。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了臺灣及其他國家在長期照護(長照)方面所面臨的困境和挑戰,以及各國如何處理長期照護問題的例子。同時提出政府應盡快擬訂更適合的長期照護方案,以扼止長照悲歌持續發生。希望政府能夠研擬出更完善的訓練規則,讓長照悲歌不再響起。
Thumbnail
隨著人口結構變化,全球許多國家呈現高齡化趨勢。臺灣已進入「高齡社會」並預估進入「超高齡社會」。推動「在地老化」的概念,讓年長者能夠舒適地在熟悉的家或社區養老,並提倡全方位的規劃及安排老年生活。
Thumbnail
 日本是全世界最老的國家,雖然做事嚴格龜毛的日本人,早在八0年代初期就開始積極為現今這超老齡化社會做準備,但是遇到九0年代泡沫經濟瓦解後,因為經濟成長的停滯,使得原先做好的萬全準備也出現捉襟見肘的窘境,這可以從日本社會創造出來的新名詞可以了解。   
Thumbnail
人生70才開始,越活越年輕的時代來臨。台灣將在2025年進入超高齡化社會,也就是五人之中就有一位超過65歲,老年生活如何精彩度過和保持身心靈的健康,是面對超高齡化社會來臨的重要課題。失去活動力,即缺乏運動和長時間久坐,是影響年長者慢性疾病和失能發生的重要原因。完善的生活空間,對於年長者的活動力具
Thumbnail
隨著政府拋出長照3.0的政策,長期照護又再度躍上新聞版面。台灣已步入超高齡社會,年輕人肩上的擔子愈發沉重。另外,現代人工作繁忙,在照護長輩上已沒有過往事必躬親的耐心。為了方便甚至不惜動用一些不恰當的手段來照護長輩,今天來帶大家認識這些己所不欲,勿施於長輩的照護之惡。
你我都將變老,希望我們老了時仍可以悠遊世界、感嘆生活的美好,而不是成為路上人人喊打的老狗
Thumbnail
「超高齡社會」一般指65歲以上人口比例超過20%的社會。此一術語通常用以描述一個國家或地區其老年人口比例快速增加,並且已達相對較高水平。「超高齡社會」的特點是老年人口的占比飆高,並且經常伴隨社經和醫療挑戰。亟需政府和社會各界預為籌繆,以應對激增的需求和社會劇烈的變化。
每次台灣在選舉的時候,所有的政黨都在呼喚年輕人,好像五十歲以後的人,再也不重要了,是該被社會嫌棄的一群! 現在五十歲以上的人,弄出了台灣全民直選的體制,繳出了台灣的健保。我不覺得他們的意見是該被忽略的群體。 在我的年代裡,廿八歲、卅歲就當上百大公司經理的,比比皆是!算不算年輕?重點是有能力的人才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國家發展委員會統計台灣 65 歲以上的人口佔比,於 2018 年即超過 14%,使台灣成為高齡社會,2025 年,超過 20%,我們也將邁向超高齡社會。同時,今年的內政部列冊住宅全為 65 歲以上老人住宅數達 71.56 萬,僅 1 名老人獨居宅數為 54.25 萬,在人口外移至經濟發展重鎮的現代,
Thumbnail
本文章將探討高齡社會的相關議題,包括高齡化社會的定義、臺灣與中國在高齡社會中的進程、社會危機、人權議題等。另外,將分析中國的醫療保險制度與臺灣的健保制度之間的差異,以及對老人的照護與生活品質權利的保障。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了臺灣及其他國家在長期照護(長照)方面所面臨的困境和挑戰,以及各國如何處理長期照護問題的例子。同時提出政府應盡快擬訂更適合的長期照護方案,以扼止長照悲歌持續發生。希望政府能夠研擬出更完善的訓練規則,讓長照悲歌不再響起。
Thumbnail
隨著人口結構變化,全球許多國家呈現高齡化趨勢。臺灣已進入「高齡社會」並預估進入「超高齡社會」。推動「在地老化」的概念,讓年長者能夠舒適地在熟悉的家或社區養老,並提倡全方位的規劃及安排老年生活。
Thumbnail
 日本是全世界最老的國家,雖然做事嚴格龜毛的日本人,早在八0年代初期就開始積極為現今這超老齡化社會做準備,但是遇到九0年代泡沫經濟瓦解後,因為經濟成長的停滯,使得原先做好的萬全準備也出現捉襟見肘的窘境,這可以從日本社會創造出來的新名詞可以了解。   
Thumbnail
人生70才開始,越活越年輕的時代來臨。台灣將在2025年進入超高齡化社會,也就是五人之中就有一位超過65歲,老年生活如何精彩度過和保持身心靈的健康,是面對超高齡化社會來臨的重要課題。失去活動力,即缺乏運動和長時間久坐,是影響年長者慢性疾病和失能發生的重要原因。完善的生活空間,對於年長者的活動力具
Thumbnail
隨著政府拋出長照3.0的政策,長期照護又再度躍上新聞版面。台灣已步入超高齡社會,年輕人肩上的擔子愈發沉重。另外,現代人工作繁忙,在照護長輩上已沒有過往事必躬親的耐心。為了方便甚至不惜動用一些不恰當的手段來照護長輩,今天來帶大家認識這些己所不欲,勿施於長輩的照護之惡。
你我都將變老,希望我們老了時仍可以悠遊世界、感嘆生活的美好,而不是成為路上人人喊打的老狗
Thumbnail
「超高齡社會」一般指65歲以上人口比例超過20%的社會。此一術語通常用以描述一個國家或地區其老年人口比例快速增加,並且已達相對較高水平。「超高齡社會」的特點是老年人口的占比飆高,並且經常伴隨社經和醫療挑戰。亟需政府和社會各界預為籌繆,以應對激增的需求和社會劇烈的變化。
每次台灣在選舉的時候,所有的政黨都在呼喚年輕人,好像五十歲以後的人,再也不重要了,是該被社會嫌棄的一群! 現在五十歲以上的人,弄出了台灣全民直選的體制,繳出了台灣的健保。我不覺得他們的意見是該被忽略的群體。 在我的年代裡,廿八歲、卅歲就當上百大公司經理的,比比皆是!算不算年輕?重點是有能力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