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這是一本很難很難寫出感想的小說,我們當是小說,但這是香港人的集體記憶;但又不是集體記憶才值得一讀,反倒是因為這麼多個人記憶指向集體,香港時代重新被記憶與繼續,有賴於文學保存下的個人經驗,而透過書寫才能指向:「我的回憶就是我的,誰也不能搶走佔有。」

陳慧是香港重要當代小說家,這部新作在她移居台灣後於台灣出版,真的是台灣讀者的福,文筆不用說實在精彩一路峰迴路轉高潮起伏,故事本身也充滿太多可論述分析之處,僅只是同理,光是感受著字裡行間的生命哲理,都捨不得故事裡的兄弟姐妹走到人生下一章。

中國在文化大革命之後,有許多作品書寫文革後人民生活遭逢巨變之傷,後人評論列為「傷痕文學」;香港理應在2014-2023這段時間累積出許多「創傷文學」的作品,我看得不多,但《弟弟》我想能以此作為理解的核心。

儘管,本書的主人翁前半生,所經驗的九七回歸或者是老香港原鄉的懷念,都帶有港片味道的輕鬆喜感,好似僅僅觀看著少年少女的青春紀事;但故事下半場,驚心動魄令人心痛。所有香港人,都在一夜之間,產生巨大如鴻溝的世代差異,一不小心就會掉進那時代的縫。

那個縫的產生,在雨傘革命的歷史現場裡大開,未成年人被迫一夜之間長大,這些弟弟妹妹混雜著成熟與稚嫩的矛盾綜合體,即使是進步青年如哥哥姊姊如此的成年人,都無法在這前途不明的風暴裡,做出選擇,而致使這些未成年人以純真的理想挑戰著社會裡的所有大人:

我明明和你是同一陣線的,為什麼如今我們就成了對立的呢?只有留下來才是正確的嗎?離開了就不再支持爭取的行動了嗎? (頁143)

姊姊所代表的知識階層,即使參與過社會抗爭,都在這個新世代的茁壯下顯得萎縮與猶疑,無法確定這些反叛是否值得犧牲生活的代價撐住他們。可是這也成為香港成年公民的奇幻旅程,每天的節奏起了相當精神的變化,擁有更多的重心與方向,每一個人都往金鐘送物資打幫手,而所有留待的部落居民反而成為一起等待轉機的子民:

這個地方,讓每一個人到來的人,都比從前多做了很多事情。這真是一段奇異的時光,失望的同時竟也充滿了希望。(頁169)

讀到中段,我才明白了陳慧以姊姊的眼光看去弟弟的成長,這樣的設定理應更靠近,但終究是孤獨的個體:比起與父母世代價值差異,姐弟,即使是手足,這些抱持理想性與真理而站上街頭的弟弟妹妹受創絕望的心情,誰能真正明白:

妳愛我不等於妳明白我,請不要輕言妳明白,妳陪著我就好。我默然。(頁247)

這是小說裡不時提起的傷感與無奈,但是小說家仍用家庭通俗劇的這把大傘,盡可能的撐住了隨時都會殞落的這些龍子龍女,雖然,也不是所有人都幸運如小說有這樣姊姊的愛,能夠答應陪伴到最後一刻的退場,所以,這才是閱讀難能可貴的療傷止痛之作用。

弟弟,每天都是關鍵,度不度得過,每一天,都是關鍵,每一天,也是不同的日起日落,坦率而活吧。

在這樣的亂世之中,我們這些小人物就不要太計較了。

弟弟|陳慧|木馬文化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馬力的沙龍
38會員
159內容數
單純閱讀,馬力的私房景點
馬力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2/20
讀著第一篇,原本以為歷史會從小說家之筆進行現實的脫逃,結果,小說家以最後一篇的結尾自述心跡: 統治這個世間力量,並非來自優秀的才能、過人的邏輯推理,或是各種善行,而是「平庸」。
Thumbnail
2025/02/20
讀著第一篇,原本以為歷史會從小說家之筆進行現實的脫逃,結果,小說家以最後一篇的結尾自述心跡: 統治這個世間力量,並非來自優秀的才能、過人的邏輯推理,或是各種善行,而是「平庸」。
Thumbnail
2024/12/10
韓江《少年來了》做為非常出色而強大的作品,一是文學可以抵達現實世界無法抵達的彼岸,透過招魂的技藝;二是嘗試為當事人書寫那破碎而凌亂的現場與其後;三是投身於無法自外於光州事件的生命反省。
2024/12/10
韓江《少年來了》做為非常出色而強大的作品,一是文學可以抵達現實世界無法抵達的彼岸,透過招魂的技藝;二是嘗試為當事人書寫那破碎而凌亂的現場與其後;三是投身於無法自外於光州事件的生命反省。
2024/04/17
不能忘記,要記住妳在這裡看到的、聽到的、感受到的,像是刻入骨頭那般牢記著。 只能透過小說,才能消化歷史傷痕,因為真實的傷痕是血是屍體是死亡,真實的歷史是作戰是編制是軍事用語,真實的人物隱身而消逝,真實隨著歷史而消失,只有小說留了下來,用一個不那麼悲傷的故事讓讀者足以準備好,面對更殘酷的現實。
Thumbnail
2024/04/17
不能忘記,要記住妳在這裡看到的、聽到的、感受到的,像是刻入骨頭那般牢記著。 只能透過小說,才能消化歷史傷痕,因為真實的傷痕是血是屍體是死亡,真實的歷史是作戰是編制是軍事用語,真實的人物隱身而消逝,真實隨著歷史而消失,只有小說留了下來,用一個不那麼悲傷的故事讓讀者足以準備好,面對更殘酷的現實。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本文介紹香港作家陳慧的《弟弟》,從香港移交前後的時代變遷,以及「後時代革命港人」的處境出發,探討在動盪不安的社會中,如何找到活下去的勇氣和理由。藉由細膩的文字,呈現出香港「後時代革命」世代的傷痛與韌性,並探討愛、家庭、真實與選擇等議題。
Thumbnail
本文介紹香港作家陳慧的《弟弟》,從香港移交前後的時代變遷,以及「後時代革命港人」的處境出發,探討在動盪不安的社會中,如何找到活下去的勇氣和理由。藉由細膩的文字,呈現出香港「後時代革命」世代的傷痛與韌性,並探討愛、家庭、真實與選擇等議題。
Thumbnail
這本小說講了十個故事,它們各自有不同的時空背景,不同的主角,在讀的過程中,我們才漸漸發現這些故事的主角彼此是有關係的,他們可能各自在不同的時間相遇,可能在同一個時間,因為生活在不同的地方,所以有了不同的故事,也可能是同一個故事,因為主角的不同,我們看到了不同的視角。
Thumbnail
這本小說講了十個故事,它們各自有不同的時空背景,不同的主角,在讀的過程中,我們才漸漸發現這些故事的主角彼此是有關係的,他們可能各自在不同的時間相遇,可能在同一個時間,因為生活在不同的地方,所以有了不同的故事,也可能是同一個故事,因為主角的不同,我們看到了不同的視角。
Thumbnail
這是一本很難很難寫出感想的小說,我們當是小說,但這是香港人的集體記憶;但又不是集體記憶才值得一讀,反倒是因為這麼多個人記憶指向集體,香港時代重新被記憶與繼續,有賴於文學保存下的個人經驗,而透過書寫才能指向:「我的回憶就是我的,誰也不能搶走佔有。」 陳慧是香港重要當代小說家,這部新作在她移居台灣後於
Thumbnail
這是一本很難很難寫出感想的小說,我們當是小說,但這是香港人的集體記憶;但又不是集體記憶才值得一讀,反倒是因為這麼多個人記憶指向集體,香港時代重新被記憶與繼續,有賴於文學保存下的個人經驗,而透過書寫才能指向:「我的回憶就是我的,誰也不能搶走佔有。」 陳慧是香港重要當代小說家,這部新作在她移居台灣後於
Thumbnail
今年第一季閱畢25本書,呼應世界閱讀日,自選推薦四本讓我精神充電的,華文作家的小說和散文
Thumbnail
今年第一季閱畢25本書,呼應世界閱讀日,自選推薦四本讓我精神充電的,華文作家的小說和散文
Thumbnail
去年的生日,十多年的老友已經離開德國,遠嫁他鄉,從遠方寄來一對有趣的耳墜。它們是香港的兩毫硬幣做成的,一切兩半,不過,不是女王頭的,已經是回歸後的紫荊花。我歡歡喜喜地戴上,心卻沉了下來。
Thumbnail
去年的生日,十多年的老友已經離開德國,遠嫁他鄉,從遠方寄來一對有趣的耳墜。它們是香港的兩毫硬幣做成的,一切兩半,不過,不是女王頭的,已經是回歸後的紫荊花。我歡歡喜喜地戴上,心卻沉了下來。
Thumbnail
香田家四姊妹(海報用圖) 改編自同名漫畫《海街日記》,沒有看過原著但仔細想想四姊妹或是全女性視角的故事對我來說都很有看點,但處理地好與不好也是高下立判。 是枝裕和的經典自然不必多說,即使是第一次觀看他的作品也能感受到面對世界的那份溫柔與真心。 比起慢,覺得「悠」是更加貼切的形容詞,舉重若輕永遠是最難
Thumbnail
香田家四姊妹(海報用圖) 改編自同名漫畫《海街日記》,沒有看過原著但仔細想想四姊妹或是全女性視角的故事對我來說都很有看點,但處理地好與不好也是高下立判。 是枝裕和的經典自然不必多說,即使是第一次觀看他的作品也能感受到面對世界的那份溫柔與真心。 比起慢,覺得「悠」是更加貼切的形容詞,舉重若輕永遠是最難
Thumbnail
跨代傷痕不見血,最重傷的不在於傷口大小而是在於結了疤又在人生中不斷被挖開傷口再灑鹽、再痛、再結疤的惡性循環。父母留給子女的當然不止是笑臉和回憶,更多是無心傷害。不見血的傷口家人未必及時察覺得到,往往延後多年那傷痛才會像火山般爆發。
Thumbnail
跨代傷痕不見血,最重傷的不在於傷口大小而是在於結了疤又在人生中不斷被挖開傷口再灑鹽、再痛、再結疤的惡性循環。父母留給子女的當然不止是笑臉和回憶,更多是無心傷害。不見血的傷口家人未必及時察覺得到,往往延後多年那傷痛才會像火山般爆發。
Thumbnail
書名:俗女養成記(電視劇書衣版) 作者:江鵝
Thumbnail
書名:俗女養成記(電視劇書衣版) 作者:江鵝
Thumbnail
我這個人極為感性,非常容易被感染情緒,因此看書時會刻意不選悲劇結尾的作品。 說實話,看這部小說前,並沒有像是打預防針似的上網搜尋內容概要或結局走向。 我想,或許是因為文案。 我一向很注重作者的文案,文案可以說是決定我會不會看下去的關鍵。 剛看到這篇文的文案時,反應
Thumbnail
我這個人極為感性,非常容易被感染情緒,因此看書時會刻意不選悲劇結尾的作品。 說實話,看這部小說前,並沒有像是打預防針似的上網搜尋內容概要或結局走向。 我想,或許是因為文案。 我一向很注重作者的文案,文案可以說是決定我會不會看下去的關鍵。 剛看到這篇文的文案時,反應
Thumbnail
香港時至今日,民生尚可,民主和政制不用問誰都知是垂死掙扎半點不由人。本地人和新移民的矛盾;政府的大花筒方式擴展基建;中共的政治打壓;年輕人的向下流……大家心知肚明。很喜歡編劇巧妙地以兩婆孫在不同年代的掙扎去述說兩個年代香港人的甘苦與共,偏偏中間一代就像缺塊砌圖般沒在劇中着墨過。
Thumbnail
香港時至今日,民生尚可,民主和政制不用問誰都知是垂死掙扎半點不由人。本地人和新移民的矛盾;政府的大花筒方式擴展基建;中共的政治打壓;年輕人的向下流……大家心知肚明。很喜歡編劇巧妙地以兩婆孫在不同年代的掙扎去述說兩個年代香港人的甘苦與共,偏偏中間一代就像缺塊砌圖般沒在劇中着墨過。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