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嚴選
世界閱讀日,自選四位華文小說家心靈充電

陶曉嫚
發佈於嫚速報 個房間
2023/04/22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每回意志力被磨耗到快見底,我會拾起書,從優秀的創作中汲取養分,觀察其他作家非寫不可的內在動機,釐清「為什麼我想創作」然後繼續努力下去。
今年第一季閱畢25本書,以下四本華文作家的小說和散文給予我精神充電--

1️⃣《那一天我們跟在雞屁股後面尋路》/何玟珒/九歌

在台灣本土民間信仰的大背景裡,何玟珒用黑色幽默的筆法,描寫家庭關係、世代差異、身體與性別的自我認同究竟要如何擺放。
例如在短篇〈疼痛轉生〉中,阿嬤被二十出頭時喪命的同志小兒子清發附身,長子鴻忠、長女白琵與孫輩阿索各出奇招,要滿足清發的遺願「玩BDSM」,才能讓他操縱阿嬤的身體公平分家產。問題是,過八旬的阿嬤承受得了BDSM嗎?撇開這狀況是裝神弄鬼還是真的撞鬼,阿嬤對情慾究竟是不知,還是不提?
在其他或深切或苦澀的故事中,〈一個如妳這般的人〉描寫諸事不順尤其創作不順的主角,質疑自己的才能與身世,幸好她還有好朋友璇,「我不會要你放棄寫作的喔。在滿地廢紙、在壞掉的印表機旁邊,妳聽見璇這麼對妳說,因為我需要有個人陪我一起在焦灼地獄裡煎熬喔。
以上,簡直是每位正在創作小說的人的寫照。

2️⃣《煙街》/沐羽/木馬文化

煙街
出身香港的沐羽來到台灣讀研究所,《煙街》是他的短篇小說集,這本書得到2022 Openbook年度中文創作獎,以及2023台北國際書展大獎「小說獎」首獎。
煙街是哪裡?不僅止於香港那爆發抗爭、爆發疫情時白煙滾滾的街,也跟沐羽口語說「應該」時同音。
並非所有香港人都會這樣發音,沐羽在小說與後記中分別提到「語言的邊緣從來並非詞窮,語言的邊緣是被兩個中心夾著的剝落狀態」,「現在我只有一口不標準的國語,歪掉的廣東話,辭不達意的英文。這就是我的全部了。」
很久以前,我採訪過長駐香港的投資銀行高層,印象深刻他如此形容九七後--中國要將香港變成一個中國的城市,而在香港人心目中,香港屬於全世界。我透過沐羽的小說體會這個概念,他筆下的香港人絕大多數是中產階級,總嚮往他方的生活、熱愛出國旅行,最好可以低成本移居到另一個更宜居的地方,而且依舊保有自我。以下是短篇〈亂流〉的節錄:
香港人想去旅行,想買樓,想買車,想移民後還被當作是香港人,想有複數以上只對自己忠貞的伴侶,想不被人針對的同時隨意辱罵別人,想瞧不起地球上除了貓狗以外的任何一種生物,想團結想搞革命,想生活充滿高潮,沒有開端與結束,只有高潮,故事曲線是一條高高在上筆直往右的紅線。
現在我生活在一個充滿移民的地方,深感把上文的香港挖空成____,讓大家填入自己的家鄉,似乎也無違和感。
為何香港中產階級的精神狀態特別是如此?沐羽在〈永遠與一天〉裡,寫香港的家庭主婦在處理天字第一號民生問題--食,精確呈現這些年來香港的處境。
「唯有煲湯,只要把食材和水丟進煲裡再算準時間就好。她想像湯的食材都來自世界各地,美國牛肉、日本豬肉、澳洲蘿蔔、俄國馬鈴薯,加幾碗水煮,藉此回到那段起飛降落的日子。但父親日漸沉默,兒子完全內向,在確定此生以後再也無法自由時,她終究發現,食材來源全是中國。她把湯全煮焦了,煲裡一團糊黑,都是中國製造。」
讀者將行經煙街,抵達更遠的地方。

3️⃣《少女的祈禱》/陳雪/圓神

陳雪寫她的原生家庭,從小康富足到負債後急轉直下,父母為了還債外出籌錢,將三個小孩放在老家自行生長,小孩子在懵懵懂懂中努力求生,感受到各種人間冷暖,例如不知道該怎麼洗澡洗頭長了頭蝨,學校老師將陳雪隔離在班級後方的梅花座,和有明顯智能身心狀況的孩子一起。
陳雪以細膩和深情的筆觸寫往昔的不得已,父母不是不愛他們,只是賺錢已耗去他們全部的力氣精神。
後來陳雪也幫忙父母擺夜市顧攤,有時候則是沒有出攤位費,大人不方便自己顧攤,給人指點打壞規矩還要補繳錢,就指點陳雪帶著弟妹擺。她學會看臉色,知道把自己的攤位放哪不會被人趕走,也學習母親叫賣的方式招攬客人,她自言內向害羞,但拿起叫賣的麥克風時,便搖身變成超級推銷員。
這個家有許多謎團,包括早年父母上哪去賺錢?為什麼母親好長一陣子沒回家?母親是怎麼搬動豔麗大姊和黑道弟兄來幫忙顧攤?曾經要好的姊妹弟兄,為何後來還是不連絡的好?上一代的債務還清後,對一個批來什麼貨都可以叫賣掉、有銷售天分的人,究竟該繼續擺攤,還是寫作呢?
活下來是最重要的,我就是生長在這樣的家庭裡,我們不拍照、不祭祖、不回憶、不留戀,我們把所有可以記錄往事、存留回憶的東西全部丟棄,我們用一種彷彿將時光與記憶消弭的方式,神奇地,隱匿了中間那近乎五年的時光。
我們不談、不想、不問,讓這些是隨著時間風化,散成粉末,融化在空氣中。
答案重要嗎?回憶重要嗎?過去重要嗎?重點是,我們都活下來了不是嗎?債務都還清了不是嗎?用新漆將舊樓翻新,白漆塗抹可以遮掩掉所有不堪問的往事,那就變成一棟新房子了不是嗎?
幸好陳雪選擇寫作,把刻意遺忘的記錄下來。

4️⃣《傾城之戀》百年誕辰紀念版/張愛玲/皇冠

凡唸過近代文學,必然認識師祖奶奶張愛玲,她描寫民國初年香港與上海的上流社會,想攀附權貴、拜高採低的人們究竟在鑽營些什麼,尤其當時的女性必須透過婚姻穩固自己的社會和經濟地位,又渴望自己的婚姻是奠基於愛情上。
如果婚姻、愛情、金錢、地位不能全有,究竟該捨誰取誰?《傾城之戀》短篇小說集誠如標題,最有名的當然是〈傾城之戀〉,女主角白流蘇都不放棄,於是藉由外力:一個時代的傾覆成全了她。
我在高中大學時期讀過也被考過幾次《傾城之戀》,到了中年的階段,一口氣讀完師祖奶奶在1943年同時期的其他作品,也發現許多驚喜之處。
例如〈第一爐香〉描寫交際花--瞄準頂層社會男客的賣春女子的養成之路。當家交際花梁太太得知來投靠自己、有繼承衣缽架式的姪女葛薇龍,也在公子哥兒喬琪喬身上暈船,妒恨交加簡直氣炸了。有英俊皮囊卻沒半點出息的喬琪喬,把梁府上下的女子都玩了一遍,梁太太、葛薇龍、上得了檯面的丫環們通通沒過他這一關。
但薑是老的辣,梁太太偏就能「顧全大局」,按捺下忌妒怨懟,要把梁府這交際名門經營下去。梁太太沒把葛薇龍趕回付不出學費、想嫁掉她收聘金好撐起清流排場的原生家庭,她找來葛薇龍曉以大義--
「(誹聞)這一類的閒話,說的人越多,越熱鬧,你的名望只有更高,對於你的未來,並沒有什麼妨礙。唯有一樁事是最該忌諱的,那就是:你愛人家而人家不愛你,或是愛了你而把你扔了。一個女人的骨架子,哪兒禁得起這一扔?」
「你別以為一個人長得有幾分姿色,會講兩句場面上的話,又會唱兩句英文歌,就有人情情願願的大把的送錢給你花。我同你是自家人,說句不客氣的話,你這個人呀,臉又嫩,心又軟,脾氣又大,又沒有決斷,而且一來就動了真感情,根本不是這一流的人才。」
沒有在社會上實際謀生能力的葛薇龍,決定要愛情金錢兩相顧,於是扔了臉皮脾氣,當一名有決斷的交際花--師祖奶奶洞悉人性,才能寫出這些尖銳的指教,並為讀者指出在禮教斯文的世界以上,存在另一套遊戲規則,驅使人變得敢說敢做敢賭敢要,難怪是歷久不衰的經典。
247會員
213內容數
麟左馬,旅美台灣小說家,主要寫科幻跟推理。 通常以探戈DJ和製鞋業者的身份出現,身兼舞棍。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