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特獨白】之前的我們:Nara的遺憾是為了生活而不得不選擇放手,但遺憾的我們卻未能共度餘生

2023/08/07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私心自作計畫|平靜度過餘生的成長歲月,只待少年成熟時

電影談的既是愛情也是遺憾,誠如我們未曾實現的理想生活,在作品開初時,就向觀眾透露了故事角色或將面對三角關係的難題;於是,隨著楔子接續下去,劇情跳轉到24年前的初中時期。那時的主角Nora12歲,還是個不成火侯的小女孩,但也正因此,使她有著決然的勇氣追逐自己所要的一切,成績、名次或其他,而即便這樣追求目標的Nora乍似不滿足,但也正因此奠定了她從此不凡的生命經驗。

raw-image

於是,透過作品簡短三幕交代,我們看見了Nora在移民時所面對青春時期的掙扎,但同樣的,在這一眨眼的時間過度中,長大成人的Nora,又以不同階段的狀態向我們揭露了生活種種遺憾與失去過後所擁有的樣子,而直到那時,Nora是否滿足了呢?亦者或是面對12年後的心理狀態,那樣巴望著「諾貝爾獎」或「普立茲獎」的Nora有所改變?不,Nora並未消失,但生活給與她的頓悟,卻也使那個學生時期的少女,就永遠的停留在他們的心底。

raw-image

後來的後來,當鏡頭再次跳轉12年後,等到Nora成家、變得內斂而婉轉,但那這時的Nora是否真的長大了?

關於成長的難題,正如同Nors面對青梅竹馬Hae Sung時所有的念想;24年前,12歲的他們正值稚嫩的成長階段,帶點愚蠢而盧蟒,但也正因此而可愛,但是,直到Nora移民後,那時的記憶卻將兩人遠遠的拉開了,於是跨越了12年的青春,當命運讓她倆再次相會,但是對於Hae Sung而言,Nora至始至終還是純真少女,但這時的Nora實際卻已朝向更繁麗的生活走去。

raw-image

Nora雄心壯志依舊,只是她的所有情緒,卻隨著歷練的增長,越發變得凝鍊,也正是這時候,當Hae Sung出現時,那存在於他心中的Nora面容,才會讓人感到有些悸動;因為從Hae Sung的視角來看,他所知的Nora,就只是那個滿懷衝勁的女孩,但實際Hae Sung卻不曾有機會再去參與她的人生,也因此在這樣斷層的認識中,Hae Sung卻也只能成為旁觀者,又或者是將他對於Nora所有的憧憬,都悄悄地包藏起來。

raw-image

此外,或者對於他們的關係,就不只是未能成為戀人的遺憾而已,其從故事開頭談起:

起先,在開場中我們能夠看到Nora長大的樣子,但是卻又不從得知他們在24年的時光間,經歷了什麼,於是在故事三則短篇中,電影又讓我們回溯到過去的不同階段,這才漸漸知曉了事情的全貌,於是,觀眾看著Nora隨家人移民而後又為了自己的夢想,再次移民到了美國,儘管對於大多數人而言,移民從來就不是容易的事,但Nora所做,又似乎在訴諸著他們種種經歷下的無助與無奈;而事實似乎也像是他們所面對的如此。

誠如Hae Sung扮演的角色,作為一名傳統的韓國人,他們被社會、被家庭賦予了很大的責任與義務,尤其作為長子的身份,在他們的文化中所要接受的價值,就更是令人感到沉著;但是,對於Nora而言,她不只能夠拋下一切、一無反顧的冒險,更甚者是移民所面臨的困難,都使Nora能夠理解失與得的成本代價,並且等到她見到Hae Sung時,這才領悟自己一路以來的選擇,因為Nora若沒有移民,那她便將可能會像Hae Sung一樣,成為一名傳統的民族婦女,亦者,是Nora依然會成為父親那樣的文學家,只是除了文學以外,Nora便什麼都沒有了,因此在總總不得不使然之下,Nora父母才會毅然決然拋下一切地出走,無論藝術或文學上的成就,若沒有這些成本代價,便也無法換來子女更好的未來。

raw-image

那回頭來看,難道這不就是我們所經歷的人生嗎?無論是Nora移民後的生活,或是在兩個對象中做出取捨,Nora所面對的問題,不盡然正是我們在生活中所陷入迷失的時候,只是Nora不但有所自覺,並且還擁有選擇、能夠坦然地面對自己;此外,Nora作為一個新住民,她除了要適應不同文化環境,並且,在身份認同的議題面前,Nora也依然在尋找自己的歸屬——無論這是屬於社會性的歸屬、自我認同的歸屬或是更實際面對生活時,能夠使她安然度過餘生的憧憬,Nora作為新住民,必將都在自我思潮中,與之磨合下去。

raw-image

綜觀整部作品劇情脈絡,從移民轉向族群認同,再從感情邂逅轉向愛情觀的處理方式,而相較Nora而言,成年後的Hae Sung在感情方面反倒脆弱許多,不過,這樣一來卻更加昭示韓國傳統男性在保守的文化意識下,長久以來所保持的陽剛形象,是多麼另人感到壓抑而具有反差;之所以如此,或許Hae Sung也很慶幸Nora能夠移民吧,因為他即便無法像他那樣執意孤行,但Nora所擁有的自由,卻已讓Hae Sung能有一段不大平庸的生活了。

raw-image

不得不說,《過去的我們》的氛圍一直有種無以名狀的惆悵感,無論是在情緒上,角色凝視或是整個城市瀰漫的場景,灰濛濛的色調似乎定調人們成長路上的陰沈氣息,但反過來說,電影對於成長的描寫,又相當平淡,不帶工作時的掙扎,只是在人群過度間,逐漸抹去自己的笑靨;而是否成長只能有一種愁容呢?其實也不然,無論是移民或分手,經歷這般的心情必然是複雜的,因此說它絕非是一種灑脫或釋然,尤其,容許我如此闡明:對於沒有經歷過的人而言,要承受這些際遇未必是能夠想像的,也因此電影這才透過過去與現在不同的交錯,向我們揭示生活如此繁複而令人有所衝動的生命歷程,而或許在面對人生抉擇時所有的掙扎,也只有經歷之後才能知曉它的全貌——於是我們捱過了青春、或者活成自己所嚮往的模樣。

raw-image

相較於《藍色大門》的懵懂、《世界上最爛的人》的領悟以及《法蘭克》面對世界的不甘平庸,《過去的我們》這部作品卻透過一種更加凝練的方式,向我們展示人生這場際遇的瓶頸;但你說Naro真的有經歷過挫敗嗎?顯然也沒有,只是她們無論人生如何順遂,Nora在這跨越24年的生活時,也依然要面對許多衝撞的過程,以至於如此,Nora也才能夠實現自己一直以來追逐的夢想啊。

懷特獨白
懷特獨白
【影評】文本分析式影評,挖掘作品埋藏的訊息與信號 試片・專文專欄合作邀約請洽[email protected]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