釀專題|奇士勞斯基入門:《雙面薇若妮卡》與「藍白紅三部曲」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raw-image
「電影與靈性的感受的表達是對立的,但是通過一種過程,借由電影中的風格化的儀式,可以創造出一種超驗感,或對全然的他者的感受。」—保羅許瑞德(Paul Schrader)(註一)

在觀賞奇士勞斯基(Krzysztof Kieślowski)的作品時,總會有一種洞悉人性的靈性感受,類似從宏觀的視角來剖析天命,不見得都帶有宗教信仰的主題,但是都有某種「普世精神」,所以我們也可以從他的電影裡看到布列松、塔可夫斯基等前輩大師的影響。

奇士勞斯基的電影部部傑作,包含十部電視電影「十誡(Dekalog)系列」,與從其中兩部短片加長延伸的《殺人影片》(Krótki film o zabijaniu,1989)與《愛情影片》(Krótki film o miłości,1989)都是必看。還有之後的《雙面薇若妮卡》(Podwójne życie Weroniki,1991)以及對應著「自由、平等、博愛」的「藍白紅三部曲」:《藍色情挑》、《白色情迷》、《紅色情深》(Trzy kolory,1993-94)更是影史不朽經典。甚至是早一點的《機遇之歌》(Przypadek,1981)也都可觀。

我們都難忘《愛情影片》將偷窺暗戀的情意刻劃得絲絲入扣,情節的轉折更是神來一筆,毫無疑問是當年最佳電影。但《雙面薇若妮卡》與後來的「藍白紅三部曲」更是奠定他在台灣市場藝術片大師名聲的重要作品。本文將從他九〇年代的這四部作品切入,來淺談奇士勞斯基在創作生涯最後階段的作品。

《雙面薇若妮卡》劇照

《雙面薇若妮卡》劇照

作為奇士勞斯基離開波蘭在西方國家拍攝完成的首部作品,《雙面薇若妮卡》是奇士勞斯基在電視劇集《十誡》之後、「藍白紅三色系列」之前的重要作品。《雙面薇若妮卡》的劇情描寫兩個在波蘭與法國同一天出生的女孩都叫「薇若妮卡」,兩人的職業、年齡、長相都極為相似,甚至都有心臟宿疾。命運將她們緊密維繫,彼此間有種命中注定的連結。電影用類似心電感應的方式來呈現這種雙生性,一種平行對照的概念。

電影有不少關於「雙生」的鮮明意象,像是女主角不時把玩的透明球,就透過球體產生的鏡面顛倒世界呈現平行世界的概念,分別象徵自然天命與人性意志。波蘭「薇若妮卡」不顧身體疾病執意演唱,因而死在舞台上;法國「薇若妮卡」則像是受到感應般難過落淚,並決定放棄天賦不再唱歌,以求能存活下去。

《雙面薇若妮卡》劇照

《雙面薇若妮卡》劇照

有趣的是,波蘭與法國兩地的人物設定,恰好就是奇士勞斯基離開波蘭到法國拍片的影射。在許多離鄉背景的導演身上都可以看到這樣的轉變,像是安德烈塔可夫斯基(Andrei Tarkovsky)離開俄國後拍攝的《鄉愁》(Nostalghia,1983)與《犧牲》(The Sacrifice,1986),都具有創作上的投射喻情作用。

奇士勞斯基在《奇士勞斯基論奇士勞斯基》(註二)一書中自述,《雙面薇若妮卡》算是女性電影,講的是感性、不詳的預感,是敏感且帶有神秘性的作品。但他在創作上的考量是,如果表現得太明白就沒有神秘感,表現得太隱晦又會沒人能懂,所以他不斷嘗試在其中找到平衡,例如電影裡用鞋帶來象徵心電圖,以此來暗喻女主角心臟病的安排,就很微妙特別。奇士勞斯基自《雙面薇若妮卡》開始,更加琢磨於光影詩意的營造,發展出一種令人屏息的絕美優雅、精緻迷離的影像風貌,這點在之後的「藍白紅三色系列」又更加深化。

《雙面薇若妮卡》劇照

《雙面薇若妮卡》劇照

從《奇士勞斯基論奇士勞斯基》一書中也可以知道,「藍白紅三部曲」這企畫其實是編劇皮耶謝維奇(Krzysztof Piesiewicz)提出來的主意,他認為都能把「十誡」拍出來了,應該也可以拍「自由、平等、博愛」。「藍白紅三部曲」的《藍色情挑》、《白色情迷》、《紅色情深》彼此關聯,但也各自獨立(除了《藍色情挑》中法庭戲有刻意帶到《白色情迷》的部分,以及《紅色情深》片尾有把三部曲的大家湊在一起的安排)。

第一部曲《藍色情挑》,應該是我個人看的第一部奇士勞斯基的電影長片(《雙面薇若妮卡》、《愛情影片》等等還是在之後看的),所以這部片幾乎是我認識奇士勞斯基的美好開端,如果要我選一部最愛,那肯定是《藍色情挑》。

《藍色情挑》的劇情描述一對音樂家夫婦偕同女兒出外,卻在途中發生車禍,丈夫與女兒當場死亡,只剩下妻子朱莉(茱麗葉畢諾飾演)還苟活著。悲痛欲絕的她為了重拾真正的自由,決心拋開過去,甚至毀掉丈夫遺留下來未完成的手稿。她期盼重生、得到「自由」。

片中,意外事件開啟了主角對於人生的重新思考,女主角朱莉失去了親人,繼承了物質上的一切,她躲避過往、獨身一人,沒有生活羈絆,理所當然是「自由」了;但是哀傷的回憶、獲悉丈夫外遇的打擊、過去人事物情感的陰影都不斷糾纏困擾著她,她獲得了外在的自由,但內在仍被束縛著。奇士勞斯基想要告訴大家,真正的自由是能從精神上獲得掙脫、諒解──真的放下,才能自由重生。

《藍色情挑》劇照

《藍色情挑》劇照

奇士勞斯基讓人驚嘆電影怎麼可以拍到這麼幽微深刻,精確完美。片中藍色水晶吊飾透析出的靈動光芒,輓歌式的動人樂音,許多大特寫鏡頭的深邃感(拍攝眼球裡的倒影),在在呈現出一種洞悉角色內在靈魂的詩意。電影用了不少同一幕的「淡入/淡出」(Fade In/Fade Out)手法,呈現某種時間的靜止凝結,象徵角色思緒在當下的暫停抽離、恍然失神或是遙想某個情境,更象徵主角朱莉創傷後的人生停滯,時間的流速在電影裡是因角色而異的。

電影裡很經典的一幕是朱莉用手背摩擦牆面的痛徹心扉,奇士勞斯基以此來刻劃角色內心的絕望,是非常直接鮮明的對照。女主角茱麗葉畢諾許內斂細緻的表演,將表面平靜冷峻但內心洶湧的情緒表露無遺,堪稱她生涯最好的表演之一。

《藍色情挑》劇照

《藍色情挑》劇照

繼《雙面薇若妮卡》與《藍色情挑》兩部以女性角色為主的作品之後,《白色情迷》的主角換成了男性,劇情描寫波蘭籍的丈夫卡洛(齊伯尼查馬修瓦斯基飾演)與法國妻子多明尼各(茱莉蝶兒飾演)的婚姻生活瀕臨破碎邊緣,無法適應異國的卡洛因為壓力而性無能,被妻子訴請離婚。他想方設法回到波蘭,竟意外暴富,成了大富翁的卡洛,於是開始一連串對妻子的報復。他偽裝死亡,引誘前妻到波蘭憑弔他,藉機與前妻重修舊好,最後成功陷害她入獄⋯⋯。

在這部片,奇士勞斯基透過對「婚姻關係」辛辣趣味的描寫,呈現「平等」之於愛情是多麼不可能。妻子毅然離婚奪走一切的決絕,丈夫一無所有狼狽返鄉的窩囊,以及擁有財富後油然而生的報復心⋯⋯權力關係裡,身分財富、環境文化都是一切考量評斷的原因。真愛之所以可貴,就是它能超越一切條件,但這樣的「真愛」也必然經過試煉。

《藍色情挑》劇照

《藍色情挑》劇照

《白色情迷》的男女主角,都有各自性格上的弱點與缺憾,這無可厚非,奇士勞斯基透過這樣凡夫俗女的愛恨情仇,更能彰顯「平等」的追求是一種理想。美好愛情的純粹,或許的確存在於世間,但是太難以預見。大多數的情愛故事都是在不斷磨合、算計中,讓彼此合而為一。奇士勞斯基透過迂迴曲折的婚姻情路,呈現「平等」之於愛情是某種天馬行空的想像,但是人們卻也可以透過權力關係的改變、情感的瞭解,甚至是肉體間的磨合,來接近、達到那種對等平衡的關係。

很多評論總會把這部片加上「喜劇」的標籤,多少也是因為那種誇張的相愛相殺實在諷刺有趣,而且波蘭與法國的角色背景設定,讓人不禁聯想起奇士勞斯基自《雙面薇若妮卡》後,離開波蘭之後的創作環境變化。而片尾男主角用望遠鏡深情窺探女主角一幕,也讓人想起《愛情影片》。

《白色情迷》劇照

《白色情迷》劇照

作為「藍白紅三部曲」系列的完結篇,甚至是奇士勞斯基的最後作品,《紅色情深》堪稱是他集大成之作。劇情描述因一次意外,模特兒范倫堤娜(伊蓮雅各飾演)認識了一名退休老法官約瑟夫(尚路易坦帝尼昂飾演),深信人性充滿不忠與背叛的約瑟夫,透過范倫堤娜的良善純潔,終於逐漸走出封閉自我的囚牢。

一個是年輕且善良的模特兒,另一個是世故且對人生早已漠然的退休法官,天平兩端有了命運連結,彼此影響,並且衍伸出「博愛」的主旨。影片帶著強烈鮮明的紅色元素(博愛),配樂家澤貝紐普萊斯納(Zbigniew Preisner)為本片寫了波麗露舞曲(Boléro)式的旋律,波麗露舞曲常常由兩個母題彼此交錯組合,這也象徵兩個不同人生觀的主要角色間的互動關係。

《紅色情深》劇照

《紅色情深》劇照

片尾的船難橋段,把三部曲的角色都重新帶出,讓三部曲真正完美收尾。就像他過往的電影長片,探討生命中的「機遇與命運」是他最明顯的主題,而其實導演也曾自述,這三部曲的主角都是擁有某種直覺或感受力敏銳的人。他的作品講兩難困境、神秘奧秘、機緣湊巧、領悟豁達,奇士勞斯基用敏銳的洞察,給了電影敘事一種深刻精煉的獨到詮釋,電影大師當之無愧。

《藍色情挑》幕後照片

《藍色情挑》幕後照片

註一:保羅許瑞德(Paul Schrader),〈Rethinking Transcendental Style〉,《電影中的超驗風格》2018 年版新序,2018。

註二:奇士勞斯基,《奇士勞斯基論奇士勞斯基》(問世30周年經典新版),聯合文學,2023。

全文劇照提供:IMDb
責任編輯:黃于真
核稿編輯:張硯拓


raw-image

釀電影「記得奇士勞斯基」專題請往此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釀電影,啜一口電影的美好。
4.8K會員
2.0K內容數
我們知道影癡如你,要的不只是「N 分鐘看完一部電影」。《釀電影》有最精心慢釀的深度電影專題,一解你挑剔的味蕾。
2025/04/20
《猜火車》就像人們站在月台,看一列列火車進站、離站,卻從未真正踏上任何一班。他們只是站在原地,任由一切呼嘯而去。選擇毒品、逃亡、背叛,人生看似掌握在手中,實則不過是在一次次的選擇裡,繼續固守著新的執迷——Choose Life,到底是選擇了生活,還是選擇了體面的虛無?又或者,兩者自始至終是一體兩面?
Thumbnail
2025/04/20
《猜火車》就像人們站在月台,看一列列火車進站、離站,卻從未真正踏上任何一班。他們只是站在原地,任由一切呼嘯而去。選擇毒品、逃亡、背叛,人生看似掌握在手中,實則不過是在一次次的選擇裡,繼續固守著新的執迷——Choose Life,到底是選擇了生活,還是選擇了體面的虛無?又或者,兩者自始至終是一體兩面?
Thumbnail
2025/04/18
瑞典裔導演馬格努斯・馮・霍恩以《帶針的女孩》,藉由「女巫」元素發展出社會寫實的恐怖類型電影,除了成功地以古喻今,以黑暗童話故事讓觀眾反思現今在各國依舊是切割政治族群的墮胎議題,更直指川普 2.0 時代再次串連的父權體制「傳統」下,積極背離厭女社會的「女巫」,實為令父權恐懼,為女性自我賦權的化身。
Thumbnail
2025/04/18
瑞典裔導演馬格努斯・馮・霍恩以《帶針的女孩》,藉由「女巫」元素發展出社會寫實的恐怖類型電影,除了成功地以古喻今,以黑暗童話故事讓觀眾反思現今在各國依舊是切割政治族群的墮胎議題,更直指川普 2.0 時代再次串連的父權體制「傳統」下,積極背離厭女社會的「女巫」,實為令父權恐懼,為女性自我賦權的化身。
Thumbnail
2025/04/17
《錄影帶謀殺案》是一則關於觀看暴力與慾望塑形的寓言。男性在其中成為受難者,凝視的權力回到自身,引發對父權位置的裂解式自覺,而這不只是對色情與影像暴力的控訴,更揭露觀看本身的暴力結構。身體在性別與媒介交織下不再承載慾望,而成為符號暴力的現場;其崩解,是讓男性親歷自我幻象崩潰的女性主義式反擊。
Thumbnail
2025/04/17
《錄影帶謀殺案》是一則關於觀看暴力與慾望塑形的寓言。男性在其中成為受難者,凝視的權力回到自身,引發對父權位置的裂解式自覺,而這不只是對色情與影像暴力的控訴,更揭露觀看本身的暴力結構。身體在性別與媒介交織下不再承載慾望,而成為符號暴力的現場;其崩解,是讓男性親歷自我幻象崩潰的女性主義式反擊。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我們都難忘《愛情影片》將偷窺暗戀的情意刻劃得絲絲入扣,情節的轉折更是神來一筆,毫無疑問是當年最佳電影。但《雙面薇若妮卡》與後來的「藍白紅三部曲」更是奠定他在台灣市場藝術片大師名聲的重要作品。本文將從他九〇年代的這四部作品切入,來淺談奇士勞斯基在創作生涯最後階段的作品。
Thumbnail
我們都難忘《愛情影片》將偷窺暗戀的情意刻劃得絲絲入扣,情節的轉折更是神來一筆,毫無疑問是當年最佳電影。但《雙面薇若妮卡》與後來的「藍白紅三部曲」更是奠定他在台灣市場藝術片大師名聲的重要作品。本文將從他九〇年代的這四部作品切入,來淺談奇士勞斯基在創作生涯最後階段的作品。
Thumbnail
我看了一部片,十年後,我和當年的作者一樣大了。我看了一部片,那個同一個作者變老了,變深沉或疲憊了。再過另一個十年,我和那個作者拍後來那部片的年紀或階段一樣了。……看電影,或說,愛電影,慢慢變得,一直重複這個過程。 你記得一切,因此你預見一切。電影都演過了。
Thumbnail
我看了一部片,十年後,我和當年的作者一樣大了。我看了一部片,那個同一個作者變老了,變深沉或疲憊了。再過另一個十年,我和那個作者拍後來那部片的年紀或階段一樣了。……看電影,或說,愛電影,慢慢變得,一直重複這個過程。 你記得一切,因此你預見一切。電影都演過了。
Thumbnail
18年的時間,每六年一個故事,我們一路從黎明破曉、日落巴黎接續到午夜希臘,電影主角或是觀影者一路從20歲、30歲再到40歲,體會人生不同年齡階段心境上的變化。
Thumbnail
18年的時間,每六年一個故事,我們一路從黎明破曉、日落巴黎接續到午夜希臘,電影主角或是觀影者一路從20歲、30歲再到40歲,體會人生不同年齡階段心境上的變化。
Thumbnail
《雙面薇若妮卡La double vie de Véronique》 1991|波蘭、法國|奇士勞斯基Krzysztof Kieślowski 👥推薦對象 1. 將看電影視為一門藝術 2. 願意嘗試觀看偏哲學類型的電影 3. 對電影史上鉅作《藍白紅三部曲》有興趣,想先從這部片下手
Thumbnail
《雙面薇若妮卡La double vie de Véronique》 1991|波蘭、法國|奇士勞斯基Krzysztof Kieślowski 👥推薦對象 1. 將看電影視為一門藝術 2. 願意嘗試觀看偏哲學類型的電影 3. 對電影史上鉅作《藍白紅三部曲》有興趣,想先從這部片下手
Thumbnail
《藍色》並不自由,《白色》也不平等,唯獨《紅色》的博愛真實而溫柔,奇士勞斯基打從心底相信的,就是博愛了吧。這也深刻呼應了他電影中反覆出現的,陌生人之間不知所以然的連結與牽動,命運或偶然或必然,身在其中,唯有以善意慷慨接納。
Thumbnail
《藍色》並不自由,《白色》也不平等,唯獨《紅色》的博愛真實而溫柔,奇士勞斯基打從心底相信的,就是博愛了吧。這也深刻呼應了他電影中反覆出現的,陌生人之間不知所以然的連結與牽動,命運或偶然或必然,身在其中,唯有以善意慷慨接納。
Thumbnail
2019年坎城影展,導演新作《戀愛倒帶中》於一種注目單元首映,話題卻近乎被主競賽的《寄生上流》、《從前,有個好萊塢》主導,同時國片《灼人秘密》在台成同單元討論最高。但克里斯多福歐諾黑失手了嗎?觀賞完本片,腦中浮現的是「鬼才之中的天才」。
Thumbnail
2019年坎城影展,導演新作《戀愛倒帶中》於一種注目單元首映,話題卻近乎被主競賽的《寄生上流》、《從前,有個好萊塢》主導,同時國片《灼人秘密》在台成同單元討論最高。但克里斯多福歐諾黑失手了嗎?觀賞完本片,腦中浮現的是「鬼才之中的天才」。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