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電音反轉傳統歌謠印象 高蕾雅攜手丈夫打造鄒族專輯講述神靈信仰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跨足音樂、戲劇及節目主持的鄒族歌手高蕾雅,一直沒有放棄做族語專輯,繼2008年《鄒女‧在唱歌》專輯後,今年推出最新族語創作專輯 《YAYO 我們一直存在著》,不僅邀請到部落族人「悠巴歌謠傳唱隊」一起演唱,更邀請三金入圍的音樂人保卜.巴督路擔任專輯製作,攜手同樣入圍金曲獎演奏專輯的邱群一起創造鄒族泛靈信仰的文化專輯。


《YAYO 我們一直存在著》

《YAYO 我們一直存在著》

鄒語專輯《YAYO 我們一直存在著》以鄒族的泛靈信仰出發,從神靈角度帶出眾神對族人的獨白。

就像希臘神話眾神一樣,專輯中可以聽到各司其職的神靈們,在生活和祭儀中如何庇佑、訓誡,甚至會捉弄起人們,不僅可以聽到祂們獨具性格的一面,也可以從中感受到神靈並不遙遠,是時刻存在身邊、陪伴著族人們成長的。搭配這樣富神話性的主題,團隊也以全新曲風顛覆一般人對傳統鄒語歌謠的想像。

raw-image

「我的族語不好,可是鄒語真的很美,所以我找來會族語的弟弟妹妹們一起幫助我唱給大家聽。他們鄒語比較流利,唱起來咬字就是好聽。」

首波主打曲〈yayo存在〉,就由「Yupasuingi悠巴歌謠傳唱隊」一同齊唱,融合邱群具無邊想像的原創電子樂,響徹雲霄的吟唱與電子低音的交錯,就像眾神在告訴族人們,他們存在於每一個角落裡,不曾消失。

raw-image



「畢竟我懂的鄒語真的不多,到了錄音室還覺得有些歌詞在發音上不太好唱,想找新的詞彙來代替,就趕緊電話請教部落長輩們。我真的對被我們突然打擾的長輩們很抱歉,但也很謝謝他們很有耐心的協助。」


《YAYO 我們一直存在著》專輯歌詞全數由高蕾雅創作,但光是歌詞的翻譯、修改就佔了製作期一半的時間。因為專輯題材觸及鄒族信仰,她也特別徵求鄒族兩大社部落同意後才開始創作,並向傳統巫師請教相關傳說故事。她更開心分享,製作這張專輯讓她鄒語功力大增,獲得滿滿收穫,「跟生孩子一樣啊!」笑說孩子出生,就會忘記孕期的種種不適,製作過程中的焦急、困難、酸甜苦辣一切都值得。

《YAYO 我們一直存在著》專輯發表首演,也預計將於9月1日在阿里山達邦部落舉辦,因為這張專輯受到部落大大小小的協助,高蕾雅說:「一定要先回去跟大家報告我們完成了!」首演是免費活動,歡迎大家前往部落共襄盛舉。她也透露會有後續北中南的巡迴演出,邀請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持續關注追蹤,一起欣賞鄒族的歌謠與文化。




raw-image



《YAYO 我們一直存在著》

數位聆聽︱https://lnk.to/VOYU-2301

實體專輯︱
https://store.windmusic.com.tw/zh/CD/VOYU-2301



avatar-img
43會員
244內容數
我們把風潮音樂人的故事,收藏在這裡分享給大家。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那些以父親作為靈感的歌曲,一起感受親人之間,那深厚不可忽視的愛。
不知道大家聽到「王宏恩」腦中浮現的畫面,是否也是一片皎然的月光? 風編第一次聽到〈月光〉是在高中(應該沒有暴露年齡吧),正是跨區念書拚指考的日子。念書念到煩躁的時候,我就從圖書館跑出來,到學校操場抬頭看月亮數星星,一個晚上就過了。 月亮它總是掛在那裡,恆久不變。當我聽著宏恩創作的〈月光〉....
當琴音作響,你能否聽見月下的一抹暗香?來自台南的新生代作曲家 林明儀,因從小在YAMAHA學琴,接觸到許多日本當代作曲家的作品,在耳濡目染下,就自然地將日系音樂的概念和特色,融入進自己的作品血液中。他將詩意的想像結合生命經歷化作音樂,詮釋出細膩而富有靈性與禪意的獨特美學。
來自高雄的極微主義當代獨立樂團跑跑機器人GO GO Machine Orchestra今發行第二張專輯《SYMBOL》,將原子、RNA基因序列、摩斯密碼、巴斯卡三角形等作為歌曲概念,輻射出一張以「符號」為主題的概念專輯。
不知不覺2023年就這樣過了一半了呢! 第二季的發行風編也整理好了,還沒聽過哪些歌曲,現在聆聽還不遲喲🥰
「2023世界音樂節@臺灣」即將於10月12日至15日,在臺北流行音樂中心南基地盛大登場。 邁入第七年舉辦的音樂節,以「無框X多元文化=你+未來 (Make Your Frameless World.)」為主題,強調複文化與無框架的多元跨國音樂、藝術體驗。
那些以父親作為靈感的歌曲,一起感受親人之間,那深厚不可忽視的愛。
不知道大家聽到「王宏恩」腦中浮現的畫面,是否也是一片皎然的月光? 風編第一次聽到〈月光〉是在高中(應該沒有暴露年齡吧),正是跨區念書拚指考的日子。念書念到煩躁的時候,我就從圖書館跑出來,到學校操場抬頭看月亮數星星,一個晚上就過了。 月亮它總是掛在那裡,恆久不變。當我聽著宏恩創作的〈月光〉....
當琴音作響,你能否聽見月下的一抹暗香?來自台南的新生代作曲家 林明儀,因從小在YAMAHA學琴,接觸到許多日本當代作曲家的作品,在耳濡目染下,就自然地將日系音樂的概念和特色,融入進自己的作品血液中。他將詩意的想像結合生命經歷化作音樂,詮釋出細膩而富有靈性與禪意的獨特美學。
來自高雄的極微主義當代獨立樂團跑跑機器人GO GO Machine Orchestra今發行第二張專輯《SYMBOL》,將原子、RNA基因序列、摩斯密碼、巴斯卡三角形等作為歌曲概念,輻射出一張以「符號」為主題的概念專輯。
不知不覺2023年就這樣過了一半了呢! 第二季的發行風編也整理好了,還沒聽過哪些歌曲,現在聆聽還不遲喲🥰
「2023世界音樂節@臺灣」即將於10月12日至15日,在臺北流行音樂中心南基地盛大登場。 邁入第七年舉辦的音樂節,以「無框X多元文化=你+未來 (Make Your Frameless World.)」為主題,強調複文化與無框架的多元跨國音樂、藝術體驗。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你心中有故事,卻不知道該怎麼表達出來?   你想寫小說,打開文檔,卻發現自己的腦袋跟word一樣空白?   你想動筆,卻發現每個人寫的小說都長得不太一樣,讓你無從參考?   那麼,這篇針對小說格式的教學文,應該可以幫上一點忙。   許多人都想寫小說,卻不是每個人都注重基本格式。然
親愛的,我把香菜、鹽酥雞、鳳梨酥、珍珠奶茶變成一首歌😆😆😆希望大家喜歡~
如果你喜歡看動畫、漫畫,或許會覺得這些作品相當賺錢,但實際情況並不如想像中美好。雖然日本動漫產業據說有超過 2 兆日圓的市場規模,並持續推出各式各樣的作品,然而身處第一線的動畫師卻常面臨低薪、工時長等艱辛環境。
2025 年,從分享精彩的 #Myvocus2024 年度回顧開始! #Myvocus2024 年度回顧通知已送達 vocus 的 2024 有超過 12 萬筆訂單、35 萬則以上的內容、16 萬以上的新會員、4 千+ 筆數位商品訂單,5 萬 + 則貼文! 曬曬你的 2024 vocus 吧!
  你心中有故事,卻不知道該怎麼表達出來?   你想寫小說,打開文檔,卻發現自己的腦袋跟word一樣空白?   你想動筆,卻發現每個人寫的小說都長得不太一樣,讓你無從參考?   那麼,這篇針對小說格式的教學文,應該可以幫上一點忙。   許多人都想寫小說,卻不是每個人都注重基本格式。然
親愛的,我把香菜、鹽酥雞、鳳梨酥、珍珠奶茶變成一首歌😆😆😆希望大家喜歡~
如果你喜歡看動畫、漫畫,或許會覺得這些作品相當賺錢,但實際情況並不如想像中美好。雖然日本動漫產業據說有超過 2 兆日圓的市場規模,並持續推出各式各樣的作品,然而身處第一線的動畫師卻常面臨低薪、工時長等艱辛環境。
2025 年,從分享精彩的 #Myvocus2024 年度回顧開始! #Myvocus2024 年度回顧通知已送達 vocus 的 2024 有超過 12 萬筆訂單、35 萬則以上的內容、16 萬以上的新會員、4 千+ 筆數位商品訂單,5 萬 + 則貼文! 曬曬你的 2024 vocus 吧!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舞思愛以母語創作的兩張專輯《那葡萄樹上的女孩》和《美感》,分別於第33屆及第35屆金曲獎奪下「最佳原住民語歌手獎」!用歌聲傳遞著家鄉和文化的動人樂章,讓每位聽眾感受到最純粹的愛與感動!
Thumbnail
每一個人生命的旅程中,都有一份使命,無論大小,它總是激勵著我們向前邁進。在我身旁,是一位很會唱梵唄的見睹師父,來自阿美族部落的出家人,是我所見過的第一位原住民僧侶。他曾在中台禪寺的盛大法會中擔任「維那領眾」,以梵唱的聲音傳達願望。 去年,他發行了個人首張佛曲專輯《我願》,將梵唄以不同的音樂風格呈現
Thumbnail
很榮幸代表原語會受邀參加玉山神學院族語教育推廣成果盛會。兩天時間裡,超過一百人次參與其中。今日也規劃了「唱自己的歌」橋段,讓參與者深切感受到族語和文化、信仰的力量,為臺灣各角落的族人朋友帶來光彩感動的展現。 Walis院長表示,族語是母親的語言,我們應該有自信地說出來,而族語聖經則蘊含了豐富的語料
Thumbnail
聽過我YT說話聲音是女聲沒錯 在聽這首張學友的1993年發行的粵語 〔祇想一生跟你走 (粵)〕 我是女聲也可以唱男聲的音域😂 本來不想嚇格友 但,直覺心靈-直覺占星大師 在留言提及要求想聽瘋愛唱歌 那就獻醜啊~😁😁😁 希望聽完,還是要繼續支持瘋愛 因為我是格友塔羅師不是
Thumbnail
《遙遠》——作為第三任樂團女主唱,“姚希韻”因感情問題決定退團。這是她離團前最後一首歌,是向曾經的戀人,當時的團長“楊當潮”,所作出的告白,既有不捨,也有期待。——《有故事的歌·有歌的故事》全輯歌詞出自原著中文奇幻小說《魔音》。(原版共9部,2008至2012香港出版。新版現於網絡連載中 )!
Thumbnail
「試圖用音樂記錄阿婆(奶奶)及家族的故事。」是創作歌手柔米第二張全創作專輯的主題,也是首次嘗試用自己的母語-客語寫歌的作品。《鎮妹》取自柔米阿婆的名字,它打破了傳統客語與現代音樂的藩籬,選擇最接近「台灣人」的語境,側身記錄一段文化消失與記憶消逝的過程。
Thumbnail
žž瑋琪是屏東瑪家出生的排灣族歌手,以爵士音樂風格進行創作,融合傳統原住民歌曲和故事。她發行的專輯《siasing》不僅音樂風格多元,更深刻呈現了部落、性別和社會議題,具有豐富樂曲文化底蘊。這篇音樂評論,內容包括對每首歌曲的描述和感想,以及專輯的編曲、音樂主題等。
Thumbnail
舞思愛・羔露 (Usay Kawlu)新專輯《美感》結合了部落美感和流行曲風,歌曲內容與專輯設計細膩,用豐富的族語歌謠元素表達當代阿美族年輕人的生命經驗,值得聆聽。
Thumbnail
歐開合唱團的新專輯 《最好的日常》運用了不同部落的音樂元素,呈現了原住民日常生活的故事。文章講述了專輯中各首歌曲的背後故事,深入探討了部落音樂的文化意義。
Thumbnail
「日常」,容易讓我們習以為常地忽略身邊的無形價值,尤以我開始關注耆老作為一個文化的載體,挖掘歌謠儲存在記憶裡的文化脈絡,是多麼豐富的無形文化資產。 「音樂」,究竟與我們的文化有多緊密的關係?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舞思愛以母語創作的兩張專輯《那葡萄樹上的女孩》和《美感》,分別於第33屆及第35屆金曲獎奪下「最佳原住民語歌手獎」!用歌聲傳遞著家鄉和文化的動人樂章,讓每位聽眾感受到最純粹的愛與感動!
Thumbnail
每一個人生命的旅程中,都有一份使命,無論大小,它總是激勵著我們向前邁進。在我身旁,是一位很會唱梵唄的見睹師父,來自阿美族部落的出家人,是我所見過的第一位原住民僧侶。他曾在中台禪寺的盛大法會中擔任「維那領眾」,以梵唱的聲音傳達願望。 去年,他發行了個人首張佛曲專輯《我願》,將梵唄以不同的音樂風格呈現
Thumbnail
很榮幸代表原語會受邀參加玉山神學院族語教育推廣成果盛會。兩天時間裡,超過一百人次參與其中。今日也規劃了「唱自己的歌」橋段,讓參與者深切感受到族語和文化、信仰的力量,為臺灣各角落的族人朋友帶來光彩感動的展現。 Walis院長表示,族語是母親的語言,我們應該有自信地說出來,而族語聖經則蘊含了豐富的語料
Thumbnail
聽過我YT說話聲音是女聲沒錯 在聽這首張學友的1993年發行的粵語 〔祇想一生跟你走 (粵)〕 我是女聲也可以唱男聲的音域😂 本來不想嚇格友 但,直覺心靈-直覺占星大師 在留言提及要求想聽瘋愛唱歌 那就獻醜啊~😁😁😁 希望聽完,還是要繼續支持瘋愛 因為我是格友塔羅師不是
Thumbnail
《遙遠》——作為第三任樂團女主唱,“姚希韻”因感情問題決定退團。這是她離團前最後一首歌,是向曾經的戀人,當時的團長“楊當潮”,所作出的告白,既有不捨,也有期待。——《有故事的歌·有歌的故事》全輯歌詞出自原著中文奇幻小說《魔音》。(原版共9部,2008至2012香港出版。新版現於網絡連載中 )!
Thumbnail
「試圖用音樂記錄阿婆(奶奶)及家族的故事。」是創作歌手柔米第二張全創作專輯的主題,也是首次嘗試用自己的母語-客語寫歌的作品。《鎮妹》取自柔米阿婆的名字,它打破了傳統客語與現代音樂的藩籬,選擇最接近「台灣人」的語境,側身記錄一段文化消失與記憶消逝的過程。
Thumbnail
žž瑋琪是屏東瑪家出生的排灣族歌手,以爵士音樂風格進行創作,融合傳統原住民歌曲和故事。她發行的專輯《siasing》不僅音樂風格多元,更深刻呈現了部落、性別和社會議題,具有豐富樂曲文化底蘊。這篇音樂評論,內容包括對每首歌曲的描述和感想,以及專輯的編曲、音樂主題等。
Thumbnail
舞思愛・羔露 (Usay Kawlu)新專輯《美感》結合了部落美感和流行曲風,歌曲內容與專輯設計細膩,用豐富的族語歌謠元素表達當代阿美族年輕人的生命經驗,值得聆聽。
Thumbnail
歐開合唱團的新專輯 《最好的日常》運用了不同部落的音樂元素,呈現了原住民日常生活的故事。文章講述了專輯中各首歌曲的背後故事,深入探討了部落音樂的文化意義。
Thumbnail
「日常」,容易讓我們習以為常地忽略身邊的無形價值,尤以我開始關注耆老作為一個文化的載體,挖掘歌謠儲存在記憶裡的文化脈絡,是多麼豐富的無形文化資產。 「音樂」,究竟與我們的文化有多緊密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