綁架愛麗絲 之 地下邏輯 013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1 Down the rabbit hole: 論理型

掉下兔子洞

十一

真值表方法同樣可以用來為條件句聯結詞下定義:

真值表[2]﹕條件句

真值表[2]﹕條件句

條件句聯結詞比否定聯結詞複雜得多﹐不單由於「」是個一元聯結詞﹐而「⊃」是個二元聯結詞。

對初學者而言﹐條件句聯結詞的定義頗難掌握﹐讓我們在這裡徹底解決這個煩惱。

  • 問: 兩個論元可以有多少個 (種) 順列18?
  • 答: 4 個 (種)。


在一個二值系統中,每一個論元可有兩個值的順列,因此

  • 一個論元有 21= 2 個值的順列,
  • 兩個論元有 22 = 4 個值的順列,
  • 三個論元有 23 = 8 個值的順列,
  • 如此類推。


換句話說﹐兩個論元容許最多四個真值組合。在真值表 [2] 中﹐我們見到「⊃」在三個情況下 (真值組合) 為真。

pq」為真:

  1. 如果前件後件皆真 (橫軸下的第一行: 1-1);
  2. 如果前件後件皆假 (橫軸下的第四行: 0-0);
  3. 如果前件假﹐後件真 (橫軸下的第三行: 0-1)。


  • 問: 條件句在什麼情況之下為假?
  • 答: 情況只有一個﹐就是碰到橫軸下第二行的順列﹐即前件真﹐後件假 (1-0)。


條件句提出前件為後件的條件。

如果符合了前件的條件﹐後件卻沒有成為事實﹐則條件句顯然為假。——這是我們對前問的回答,即真值表中的第 2 個順列情況,不難理解。

條件句為假﹐僅當前件為真並且後件為假——其他情況皆真。

作為一個推論規則﹐條件消去規則 (或肯定模式) 要捕捉的就是這個邏輯性質。

倘若有「pq」(即假設「pq」為真)﹐並且同時有「p」(即假設「p」為真)﹐則「q」必然為真。

肯定模式只不過重覆了條件句的定義中最首要的這一點。

但倘若有「pq」﹐並且有「﹁p」﹐我們不被允許推論出「﹁q」。

條件句告訴我們﹐前件是後件的條件﹐只此而矣﹐它沒有說前件的否定也是後件的否定的條件——這就是否定前件 (並且推論後件的否定) 的謬誤之所以為謬誤之處。

解決了唯一能令條件句變假的論元真值順列﹐我們看一下令條件句變真的餘下三個論元真值順列。

前面已經說過﹐條件句提出前件為後件的條件。如果符合了前件的條件﹐後件又成為事實﹐則條件句顯然為真。第一點簡單易懂。

餘下還有兩個情況﹐都是前件皆假: 只要前件假﹐條件句必然真﹐後件的真假是沒有關係的

通常困惑學生的是第二個情況: 為什麼前件假﹐後件真﹐條件句仍然判定為真?

要能清楚解釋條件句的真值表定義﹐莫過於用承諾來做講解的案例。

假設有小女孩對小男友作出以下的承諾: 如果你給我摘一朵蒲公英﹐長大後我便嫁給你。讓我們稱這個兩小無差的浪漫承諾為「DP」(蒲公英承諾)。

raw-image

讓我們把這個承諾再寫一遍。

DP: 如果你摘一朵蒲公英給我﹐長大後我便嫁給你。

緊記,DP 是個承諾﹐而我們要判定在什麼情況下小女孩兌現了她對小男友的承諾。

四個情況 (順列)﹐逐一檢視:

  • 1 - 1 小男友摘了一朵蒲公英給小女孩﹐小女孩長大後嫁給了他。小女孩兌現了她的承諾﹐所以 DP 為真。(沒事兒!)
  • 1 - 0 小男友摘了一朵蒲公英給小女孩﹐小女孩長大後卻沒有嫁給他。小女孩顯然違背了她的承諾﹐所以 DP 為假。(不存爭議!)
  • 0 - 0 小男友沒有摘蒲公英給小女孩﹐小女孩長大後沒有嫁給他。小女孩當然沒有違背承諾﹐因為小男友根本沒有摘蒲公英給小女孩; 所以 DP 為真。(理所當然!)
  • 0 - 1 小男友沒有摘蒲公英給小女孩﹐小女孩長大後嫁給了他。(欸?)


: 就 0 - 1 個案而言,小女孩違背了自己的承諾了嗎?

: 小男友沒有摘蒲公英給她﹐為什麼要嫁給他? 留意: 小女孩的承諾是如果小男友摘一朵蒲公英給小女孩﹐小女孩長大後便嫁給他。只有在小男友摘了一朵蒲公英給小女孩﹐但小女孩長大後卻不嫁給他﹐才算違反了承諾。現在的情況是﹐雖然小男友沒有摘蒲公英給小女孩﹐小女孩長大後還是嫁給了他。小女孩違背諾言了嗎? 沒有。既然承諾的條件沒有滿足﹐嫁不嫁給小男友是無關宏旨的事﹐因為無論長大後的小女孩嫁不嫁給長大後的小男友﹐她一定不會違反自己的承諾。

承諾的條件一開始便沒有被滿足﹐因此不可能有違反承諾的餘地。

況且﹐她就是那麼愛他﹐偏偏就要嫁給他﹐不可以嗎?

__________

18 Permutation。漢語譯做「置換」或「排列」﹐日語採用漢字「順列」。這裡選用日語的漢譯﹐原因在於「permutation」在數學和電腦科學裡面的意義離不開「有序」(ordered) 這個基本概念。「置換」或「排列」明顯欠缺這個基本概念。


-| 再往下跳 ﹏﹏﹏>

內容總結
邏輯學
5
/5
avatar-img
7會員
353內容數
我們這裡談兩個東西: 哲學和邏輯,以及與哲學和邏輯相關的東西。 首先開設的房間是《綁架愛麗絲 之 地下邏輯》。 隨後將陸續開設《綁架愛麗絲 之 鏡像語言》和《上古漢語的邏輯結構》。 聯絡作者﹕sen.wong@protonmail.com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sen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1 Down the rabbit hole: 論理型 掉下兔子洞 十 有了上述關於否定句式的直觀認識﹐我們嘗試用表式來界定/定義「﹁」。以下的表式稱為「真值表」(truth-table): 我們用「1」代表真﹐「0」代表假。「」是語句變元﹐讀者應該記得﹐「﹁」則是個函子 (
5/5邏輯學
作者: 黃盛 1 Down the rabbit hole: 論理型 掉下兔子洞 九 我們引入一個符號 —— ——10 並採用這樣的一個記法 (notation): ,用來代表「如果 p,那麼 q」。此後﹐我們不再寫「如果 p,那麼 q」。凡條件句式﹐都記為 以下的論理是個正確的
5/5邏輯學
1 Down the rabbit hole: 論理型 掉下兔子洞 八 我們丟下愛麗絲太久了,趕緊回去找她。 雖然愛麗絲並不懂得「邏輯學」﹐但在查看瓶子有否貼上「毒藥」標記的時候﹐她無疑是在進行推理﹐盡管推理出錯了。是的,錯了。愛麗絲的推理是這樣的: ... 如果喝了過多
5/5邏輯學
1 Down the rabbit hole: 論理型 掉下兔子洞 七 現在讓我們再簡述一下前面強調過的幾個要點: 如果我們在兩件事態 (表達為兩個句子) 之間建立一個假設性的關係﹐及用條件句式 (前件 + 後件) 表述﹔ 並且﹐如果我們接受前件﹔ 那麼﹐我們即被條件句式
5/5邏輯學
作者: 黃盛 1 Down the rabbit hole: 論理型 掉下兔子洞 六 我們可以這樣看條件句式: 條件句提出了前件與後件之間的一個假設的關係。關於前述的三條小規則﹕握撥火棒的時間太久和燒壞手大概有某種關係; 小刀在手指上割了很深的口子和出血大概有某種關係; 喝了過多標著「毒藥」
5/5邏輯學
作者: 黃盛 1 Down the rabbit hole: 論理型 掉進兔子洞 五 「喝我」? 我沒有那麼笨﹐你要我喝你我便喝你嗎? 愛麗絲心裡想。愛麗絲是個小心聰明的孩子哩。愛麗絲記得她讀過好幾個很精彩的小故事: 關于孩子們如何被燒傷,如何被野獸吃掉,以及如何發生了其他一些令人不愉快
5/5邏輯學
1 Down the rabbit hole: 論理型 掉下兔子洞 十 有了上述關於否定句式的直觀認識﹐我們嘗試用表式來界定/定義「﹁」。以下的表式稱為「真值表」(truth-table): 我們用「1」代表真﹐「0」代表假。「」是語句變元﹐讀者應該記得﹐「﹁」則是個函子 (
5/5邏輯學
作者: 黃盛 1 Down the rabbit hole: 論理型 掉下兔子洞 九 我們引入一個符號 —— ——10 並採用這樣的一個記法 (notation): ,用來代表「如果 p,那麼 q」。此後﹐我們不再寫「如果 p,那麼 q」。凡條件句式﹐都記為 以下的論理是個正確的
5/5邏輯學
1 Down the rabbit hole: 論理型 掉下兔子洞 八 我們丟下愛麗絲太久了,趕緊回去找她。 雖然愛麗絲並不懂得「邏輯學」﹐但在查看瓶子有否貼上「毒藥」標記的時候﹐她無疑是在進行推理﹐盡管推理出錯了。是的,錯了。愛麗絲的推理是這樣的: ... 如果喝了過多
5/5邏輯學
1 Down the rabbit hole: 論理型 掉下兔子洞 七 現在讓我們再簡述一下前面強調過的幾個要點: 如果我們在兩件事態 (表達為兩個句子) 之間建立一個假設性的關係﹐及用條件句式 (前件 + 後件) 表述﹔ 並且﹐如果我們接受前件﹔ 那麼﹐我們即被條件句式
5/5邏輯學
作者: 黃盛 1 Down the rabbit hole: 論理型 掉下兔子洞 六 我們可以這樣看條件句式: 條件句提出了前件與後件之間的一個假設的關係。關於前述的三條小規則﹕握撥火棒的時間太久和燒壞手大概有某種關係; 小刀在手指上割了很深的口子和出血大概有某種關係; 喝了過多標著「毒藥」
5/5邏輯學
作者: 黃盛 1 Down the rabbit hole: 論理型 掉進兔子洞 五 「喝我」? 我沒有那麼笨﹐你要我喝你我便喝你嗎? 愛麗絲心裡想。愛麗絲是個小心聰明的孩子哩。愛麗絲記得她讀過好幾個很精彩的小故事: 關于孩子們如何被燒傷,如何被野獸吃掉,以及如何發生了其他一些令人不愉快
5/5邏輯學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充分必要條件,簡稱充要條件,是邏輯學中用於描述兩個陳述之間的條件關係或包含關係的術語。 在邏輯學中: 當命題「若P則Q」為真時,P稱為Q的充分條件,Q稱為P的必要條件。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了如何判斷兩個法的關係。首先從找同分開始,若無同分則為相違關係。文章詳細說明了四種關係(三句、四句、同義、相違)的論式還原方法,並以紅色和顏色為例,展示了三句關係的辯論過程。辯論中驗證同分、周遍性和俱非三個方面,通過一系列問答來確認兩者的關係。
舉出理論,在某些狀況下,不能證明「某類型事物」的「真假」性
※ 條件判斷語法 決策中需要處理分歧的狀況,就會用到「if」、「else if」、「else」。 ※ 語法結構: 條件式使用小括號(),裡面放判斷式。 要執行的程式碼放在大括號{}裡。 條件式只會有 true 或 false 兩種結果。 ※ 常用的比較運算子: > 大於 < 小於
Thumbnail
本文主要討論事實、觀點、立場及信仰-思考的底層邏輯,並強調事實的客觀性以及觀點、立場、信仰等的主觀性,透過這些概念來反思自身的思考模式。
Thumbnail
這一篇文章探討了人生的基本判斷原則,包括認識個人與他人的課題、面對損失的態度,以及生活中的道德與法律規範。同時,也談到了人生智慧的三個層次:選擇、前行、與世界博弈。透過深入的思考和學習,希望能夠提供讀者新的視角和啟發。
Thumbnail
本章說明瞭在學習過程中,必須要兼聽不同理論,並且具有自我反駁的能力。同時提到了每個理論都有其前提,重要性也是不可忽視的。
Thumbnail
誠拜讀於「底層邏輯」這本書,篇中有一句要和朋友們一起來分享探討。 「兩個人發生爭執的時候,一定是因為他們之間有更多的相同之處,而不是不同之處。完全不同的兩個人是吵不起來的。」—事物間的共同點,就是底層邏輯。只有不同之中的相同之處、變化背後不變的東西,才是底層邏輯。先記住!底層邏輯+環境變數=方法論
Thumbnail
🎗️布林邏輯 布林邏輯在EXCEL中扮演一個超級重要的角色,其實是兩個角色才對,一個叫做TRUE、一個叫做FALSE。 那TRUE跟FALSE代表什麼意思,又有什麼意義呢? TRUE英文翻譯是真,在布林邏輯上則是成立的意思 FALSE英文翻譯為假,在布林邏輯上則是不成立的意思 TRUE
Thumbnail
《底層邏輯》在【超閱讀觀點83】有介紹過,西恩之所以要把《底層邏輯2》再隔兩本介紹,主要原因在於,這本書是以許多人聞之色變的「數學」出發,把我們會遇到的「現象」用數學解釋,所以基本上,相較於《底層邏輯》的高易讀性,《底層邏輯2》顯然沒辦法讀那麼快,且更需要思考,不過能得到的收穫也更多。 《底層邏輯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充分必要條件,簡稱充要條件,是邏輯學中用於描述兩個陳述之間的條件關係或包含關係的術語。 在邏輯學中: 當命題「若P則Q」為真時,P稱為Q的充分條件,Q稱為P的必要條件。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了如何判斷兩個法的關係。首先從找同分開始,若無同分則為相違關係。文章詳細說明了四種關係(三句、四句、同義、相違)的論式還原方法,並以紅色和顏色為例,展示了三句關係的辯論過程。辯論中驗證同分、周遍性和俱非三個方面,通過一系列問答來確認兩者的關係。
舉出理論,在某些狀況下,不能證明「某類型事物」的「真假」性
※ 條件判斷語法 決策中需要處理分歧的狀況,就會用到「if」、「else if」、「else」。 ※ 語法結構: 條件式使用小括號(),裡面放判斷式。 要執行的程式碼放在大括號{}裡。 條件式只會有 true 或 false 兩種結果。 ※ 常用的比較運算子: > 大於 < 小於
Thumbnail
本文主要討論事實、觀點、立場及信仰-思考的底層邏輯,並強調事實的客觀性以及觀點、立場、信仰等的主觀性,透過這些概念來反思自身的思考模式。
Thumbnail
這一篇文章探討了人生的基本判斷原則,包括認識個人與他人的課題、面對損失的態度,以及生活中的道德與法律規範。同時,也談到了人生智慧的三個層次:選擇、前行、與世界博弈。透過深入的思考和學習,希望能夠提供讀者新的視角和啟發。
Thumbnail
本章說明瞭在學習過程中,必須要兼聽不同理論,並且具有自我反駁的能力。同時提到了每個理論都有其前提,重要性也是不可忽視的。
Thumbnail
誠拜讀於「底層邏輯」這本書,篇中有一句要和朋友們一起來分享探討。 「兩個人發生爭執的時候,一定是因為他們之間有更多的相同之處,而不是不同之處。完全不同的兩個人是吵不起來的。」—事物間的共同點,就是底層邏輯。只有不同之中的相同之處、變化背後不變的東西,才是底層邏輯。先記住!底層邏輯+環境變數=方法論
Thumbnail
🎗️布林邏輯 布林邏輯在EXCEL中扮演一個超級重要的角色,其實是兩個角色才對,一個叫做TRUE、一個叫做FALSE。 那TRUE跟FALSE代表什麼意思,又有什麼意義呢? TRUE英文翻譯是真,在布林邏輯上則是成立的意思 FALSE英文翻譯為假,在布林邏輯上則是不成立的意思 TRUE
Thumbnail
《底層邏輯》在【超閱讀觀點83】有介紹過,西恩之所以要把《底層邏輯2》再隔兩本介紹,主要原因在於,這本書是以許多人聞之色變的「數學」出發,把我們會遇到的「現象」用數學解釋,所以基本上,相較於《底層邏輯》的高易讀性,《底層邏輯2》顯然沒辦法讀那麼快,且更需要思考,不過能得到的收穫也更多。 《底層邏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