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設週記03 計劃書生產中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阿罵困

阿罵困

先談談被我遺忘的空間需求。

使用者分析

考慮空間清單之前,因為不想讓我的思考過程發散到宇宙,我先試著列出與我的議題討論方向沾邊的所有可能的使用者,並將他們主要分成三類:

  • 被照顧者:
  1. 健康/亞健康的長者
  2. 輕/中度失能失智的長者
  • 照顧者:
  1. 家屬(伴侶、兒女、孫)
  2. 看護
  • 行政人員、工作者、介入者:
  1. 個管師
  2. 照服員
  3. 社工
  4. 志工
  5. 經營者,指商業方面。因為在前幾篇有談論到若是希望照護機制能夠永續持恆,需要引入商業生計增加拉力和黏著力。然而也必須要去思考他們在日照體系裡的角色是什麼。

擺上了使用者,接著就進入正題。

空間需求

我同樣將這些空間大致分成三類:

  • 生理上的

根據長照2.0的社區政體照顧模式,辦法強調兩項,一是預防老化,透過飲食營養教育和運動教育來讓長者延緩身體進入老化的步調;二是生活支持,也就是讓者者能夠最大程度自主生活,為此須提供四個面向的協助項目,我順著這些面向在延伸出所需要的空間:

  1. 交通候車亭/停車空間,給工作者的、給接送車的(如果是在聚落裡的還需要嗎?)、給阿公阿嬤的法拉利的。
  2. 備餐廚房(料理區、處理區、配膳區等等)/儲藏空間/可以一起吃飯的地方
  3. 復健治療間,提供給OT,多人的單人的,有無器材的/彈性的多功能活動空間,舉辦講座、或者可以一起剝蚵?
  4. 護理:量血壓、血糖等的測量區、換藥包紮的地方
  • 心理上的

也就是療癒空間,Wilbert Gesler提出了治療地景的概念,並經由後續研究分出四種面向,文化療癒、靈性療癒(信仰空間)、自然療癒(園藝空間)、和社會性療癒,我認為可以透過聚落內找到相似的空間性質,宗祠廟宇/保麗龍箱簇擁而成的小菜園等等。

變老是人們都要面對的課題,除了試圖排解對衰老的負面情緒之外,我認為也要有一個用於告別逝去朋友、親人的一個獨立且隱蔽的特殊空間,案例參考日本的風之電話亭。

另外是針對照顧者的喘息空間,我認為可以跟商業機能連結。

  • 除此之外的
  1. 行政空間:辦公室/諮詢室/收納教具的地方
  2. 商業空間:餐飲/健身房/理髮院
  3. 或許有可能的居住空間:整體我希望以c級照護站為主,不想與日照中心或長照機構的機能重疊引發量能衝突,所以我設定住戶是工作者及其家庭,然而我覺得可以試著融入家庭托護(一次最多4位個案的program。

預期成果

一個以聚落為單位形成的,多點式的照護組成模式,再透過商業機能、家庭托顧等方式產生工作機會和住宿空間來引入人才,增加永續持恆的可能,讓照護體系轉換成聚落生活的一部份,從而落實去機構化和在地老化。

基地選擇

我想以金門為基地範圍去篩選。而當前的考慮條件和準備項目如下:

  1. 整理金門現有的日照和長照據點,以及家庭托護點。
  2. 邊陲的和近市區的(金城、金湖新市等)的差異會是什麼,能更真實反映我想討論的議題的選擇是哪一個?還在斟酌。
  3. 大小規模聚落及其類似活動中心的空間。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黃金六一-avatar-img
2023/08/20
尺寸大小要開始擬定,這個影響很大應該不必多說。2. 備餐跟3. 復健裡面的細節或許要確認一下,比如說(僅僅就設計操作的議題性而言)如果是團膳的話,其實食材在處理之前還要有個揀貨清潔的場所免得互相污染(參考《女王的營養午餐》,2016),而復健的話,多擺些設備儀器,不管放室內或室外,也可以讓討論更豐富。畢業設計的「真實」跟我們的日常生活/需求/想像是不(必)一樣的。然後剖蠔很不錯,再加個四色牌吧
avatar-img
金大建築全體
154會員
696內容數
#金大建築15歲 +4了!畢業設計相關的文章,不論是自己的畢業設計、參加宜蘭大評圖的心得、或是相關書籍的閱讀心得,都請在「準備發佈」裡的關鍵字中加上「金大建築15歲」。讓我們來好好回顧我們所接力走過的15年吧。
金大建築全體的其他內容
2025/04/16
又名:讓我爸媽花得錢有點水花
Thumbnail
2025/04/16
又名:讓我爸媽花得錢有點水花
Thumbnail
2025/04/06
2022年10月中為了觀賞同屆同學製作的音樂劇,特地回趟金門。那不是我第一次進劇場,也不是我第一次欣賞音樂劇,它不是經典大作卻讓台下的我感受到一種與在地連結,身歷其境在某段集體記憶下的感動,這個感動促使我後來關注、欣賞台灣本土音樂劇,尤其是歷史類型的題材。最近覺得累積了許多,似乎可以寫一篇綜合分享。
Thumbnail
2025/04/06
2022年10月中為了觀賞同屆同學製作的音樂劇,特地回趟金門。那不是我第一次進劇場,也不是我第一次欣賞音樂劇,它不是經典大作卻讓台下的我感受到一種與在地連結,身歷其境在某段集體記憶下的感動,這個感動促使我後來關注、欣賞台灣本土音樂劇,尤其是歷史類型的題材。最近覺得累積了許多,似乎可以寫一篇綜合分享。
Thumbnail
2025/01/04
紀錄一下自我提問,我一直在思索,建築已然成為我生活的部分,然而卻很難分享,什麼是建築,什麼又空間。
2025/01/04
紀錄一下自我提問,我一直在思索,建築已然成為我生活的部分,然而卻很難分享,什麼是建築,什麼又空間。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第三章 跟個管師保持溝通管道暢通 當失智確診後,想辦法讓她能維持機能
Thumbnail
第三章 跟個管師保持溝通管道暢通 當失智確診後,想辦法讓她能維持機能
Thumbnail
嗨,準備好來了解高齡者的世界了嗎? 在整理高齡建築環境的設計資料中發現,有許多先備知識必須縝密地了解,才能對建築及室內環境進行設計規劃。由於知識內容量過於龐大,也擔心放在環境文章中一起討論,會增加閱讀上的難度,因此決定將這一個部分分開來記錄、分享給大家。 今天主要說明高齡者在日常生活中所
Thumbnail
嗨,準備好來了解高齡者的世界了嗎? 在整理高齡建築環境的設計資料中發現,有許多先備知識必須縝密地了解,才能對建築及室內環境進行設計規劃。由於知識內容量過於龐大,也擔心放在環境文章中一起討論,會增加閱讀上的難度,因此決定將這一個部分分開來記錄、分享給大家。 今天主要說明高齡者在日常生活中所
Thumbnail
「以人為本」的高齡照護思維系列文章來到最後一篇,文末也點出一個問題:你現在所在的城市是理想的老後居所嗎? 如果我們都期待推動在地安老,有什麼事是現在就可以開始打造的呢? Key Takeaways: - 照顧不僅僅是提供基本的生活支援,而是關於滿足長輩的多樣化需求。 - 在大多數個案中,失能者通常
Thumbnail
「以人為本」的高齡照護思維系列文章來到最後一篇,文末也點出一個問題:你現在所在的城市是理想的老後居所嗎? 如果我們都期待推動在地安老,有什麼事是現在就可以開始打造的呢? Key Takeaways: - 照顧不僅僅是提供基本的生活支援,而是關於滿足長輩的多樣化需求。 - 在大多數個案中,失能者通常
Thumbnail
家庭照顧者的情緒困擾源自於,他們需要24小時上緊發條,連睡覺的時候都得時刻保持警覺,因為躺臥在病床上的,是他們的至親與摯愛。
Thumbnail
家庭照顧者的情緒困擾源自於,他們需要24小時上緊發條,連睡覺的時候都得時刻保持警覺,因為躺臥在病床上的,是他們的至親與摯愛。
Thumbnail
專案簡介 芥菜種會發展中高齡服務發20多年來,除了安養護照護、日間照顧等,也從「活躍老化」、「價值重現與再造」的觀點,鼓勵創造豐富的退休新人生,例如在 2020推出「50+熟齡培力計畫」,陪伴中高齡從生命經驗中挖掘智慧與能力,重新投入勞動力市場及社會服務場域。 2022 年底,受到《開一間鼓勵社群交
Thumbnail
專案簡介 芥菜種會發展中高齡服務發20多年來,除了安養護照護、日間照顧等,也從「活躍老化」、「價值重現與再造」的觀點,鼓勵創造豐富的退休新人生,例如在 2020推出「50+熟齡培力計畫」,陪伴中高齡從生命經驗中挖掘智慧與能力,重新投入勞動力市場及社會服務場域。 2022 年底,受到《開一間鼓勵社群交
Thumbnail
當你老了,或是意外生病,身體功能漸漸退化,手腳開始無力,原本看似簡單的事情,現在卻越來越吃力。從前可以在家中來去自如,現在卻連起身上廁所都有困難,家裡年輕人出外打拼,迫於無奈只好將你送到安養中心請人照護。 有許多老人住在養老院,生活完全依賴「看護」。
Thumbnail
當你老了,或是意外生病,身體功能漸漸退化,手腳開始無力,原本看似簡單的事情,現在卻越來越吃力。從前可以在家中來去自如,現在卻連起身上廁所都有困難,家裡年輕人出外打拼,迫於無奈只好將你送到安養中心請人照護。 有許多老人住在養老院,生活完全依賴「看護」。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