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開始與社會新鮮人工作,Z世代的他腦子靈活,作風直率,但很奇妙地是每次彙整出來的文字檔或簡報檔資訊都大剌剌地紛飛。確實重要的訊息都在上面,但沒有經過整理與排版,讓人無法一目瞭然看到重點,每次都還是要花心思去猜想或詢問他的意思。
身為七年級中段班,所謂的Y世代,意識到這項我成長過程中自然而然就養成的習慣與技能,Z世代不具備!而且他們對於這些WORD、POWERPOINT這些文書軟體的操作不是很熟悉,真是讓我嚇歪了!也對於這現象感到很困惑!
後來跟年齡相仿的朋友聊起來,才知道年輕世代喜歡用Canva製作簡報,有許多美美的版型與酷炫特效,還可以共編。但我真的要語重心長地說一句,雖然現在有很多這樣的工具,不論是做簡報、做網站、做影片,使用者還是需要具備資訊彙整與整理的能力,最基礎的就是把資訊分級,有了這樣的概念之後,就算只有老古董記事本也可以很清晰地傳達。
隨意挑了一篇新聞為例,標題為「中低收入人口最多行政區 天龍國居冠」,光從標題就可以初步判斷這篇的重點是台北貧富差距比想像中大,進一步仔細閱讀時,可先將主要內容歸類、命名,列成第一層級的重要資訊,再將與它相關的補充性資訊列在其下,如此便組織了整篇文章所提供的資訊。
以上的排版示範只使用WORD,卻可以清楚呈現資訊層級,原因在於善用黑體、編碼、縮排、底線來標示,並調配適當的行距。
我之所以這麼做,是為了賦予這些資訊不同的性質。原則上越重要的字體越粗、字級越大;較不重要字體一般粗細即可,必要的時候設縮排。為了讓人清楚地注意到條列項目,可在每條資訊前加上項目符號或編碼,如果資訊的數目或順序對於讀者有意義,建議使用編碼。
像是第一層級是重要資訊,所以套上了黑體,編碼則使用國字數字一、二、三,甚至可用壹、貳、參,以呈現慎重的感覺。第二層級建議縮排兩個全型字元,在第一層級編碼與其標點符號之後開始,這樣就產生了層次感,一眼就可以看出這些資訊依附在第一層級之下,在層級多的時候更是要如此。為了凸顯出一些值得注意的資訊,可以再用底線、斜體、標色來強調,這邊把台北市行政區都加了底線,就是為了讓人注意到前十名中台北市佔了四名,連貫到結論。在行距的部分,我習慣讓第一層標題與前一行的行距增加0.5或1行,這樣可以創造出親疏遠近的差異,如此我們的頭腦可以很直覺地理解,哪些資訊是同一組的。
這是我個人的習慣,大家可以創一套自己的規則,重點是讓人好理解。還有一點非常重要,那就是請維持一致的編排規則直到文件結束,勿讓讀者感到混淆。
這基礎的日常排版在寫企劃書、報告書、報名表、電子郵件就很夠用了,清楚的表達可以顯現出專業度,也幫讀者節省時間。在這個基礎上,還能再發展成條理清晰的簡報,甚至幫助口語表達,所以拜託學起來!如果對軟體操作不熟悉,拜託上網找教學,可以省很多摸索的時間。
其他日常排版小技巧,我有時間再來慢慢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