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人動線與指標設計 - 柏林亞歷山大廣場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raw-image

車站簡介

亞歷山大廣場(Alexanderplatz)位於柏林市東邊,東西德分裂時期為東柏林市中心。該廣場在都市規劃中,是柏林東側六條輻射狀聯外道路的匯集點,也是大眾運輸系統之轉運站。

整個地面層以車站為中心,北側由大型百貨公司、購物中心圍繞成半封閉廣場;南側開放式廣場中央,由高368公尺之電視塔構成視覺焦點。廣場周邊規劃高樓層之旅館、集合住宅與辦公大樓,土地使用配置如圖1所示。

raw-image

亞歷山大廣場車站共有4條區域鐵路(Regionalbahn)、4條通勤鐵路(S-Bahn)、3條捷運(U-Bahn)、4條輕軌(Metro Tram)、5條日間公車與4條夜間公車交會。分屬不同交通公司營運,區域鐵路由DB Regio、通勤鐵路由S-Bahn Berlin、捷運、輕軌與公車由BVG經營。

地面上之區域與通勤車站由DB Station&Service負責營運與維護,地面下之捷運車站由BVG負責維護。

每天約有194車次區域鐵路、650車次通勤鐵路、1,200車次捷運、850車次輕軌停靠於此,每日約12萬人次旅客在此上下車或轉乘。尖峰小時使用人次約1萬人。

車站配置

區域與通勤鐵路軌道由西北至東南以高架方式穿越廣場,並在廣場中央設置高架車站,車站一樓為穿堂層,行人通道兩側設有商店街;車站二樓為月台層,設有兩座島式月台,一座供所有通勤鐵路路線(S5 S7 S75 S9)停靠,另一座供所有區域鐵路路線(RE1 RE2 RE7 RB14)停靠,區域鐵路之軌道同時有長途列車(ICE IC EC)行駛穿越。

平面輕軌軌道(M4 M5 M6),由廣場東北側進入行人徒步區,並於廣場東北側設置輕軌車站以轉乘捷運(U Alexanderplatz),軌道行經高架車站南側轉向90度後,再設置另一車站(S+U Alexanderplatz)以轉乘捷運、區域與通勤鐵路(圖2),此後輕軌軌道平行高架軌道往西北延伸,左轉進入廣場左側道路(Karl-Liebknecht Strasse)。

raw-image

2007年BVG於車站北側新增一組軌道供M2路線使用,該組軌道由高架車站北側之輕軌車站(S+U Alexanderplatz/ Dircksenstrasse)平行高架軌道往西北延伸後,右轉進入廣場左側道路。

輕軌列車在廣場範圍內與行人、腳踏車共用路權,並遵守速限20km/h之規定。

廣場地下有三條捷運路線(U2 U5 U8)通過,各自設置有專屬車站並互相連通。三座捷運車站與區域與通勤車站之間,亦透過地下行人通道相連。

公車路線行經廣場西側與北側道路而不進入廣場,僅在外圍設置公車站(S+U Alexanderplatz/Memhardstrasse與U Alexanderplatz),旅客下車後必須由公車站穿越廣場進入捷運、區域或通勤車站,約需3分鐘步行時間。

計程車排班區設置於廣場西側與北側公車站附近。停車接送則利用廣場周邊道路之路緣。室內或地下停車場設置於車站與廣場之外,因此廣場內以行人、腳踏車與輕軌使用為主,機動車輛僅允許高架車站內商場之裝卸貨車輛由道路西側服務道路進入,並須遵守速限20km/h之規定。

軌道與車站配置如圖3所示,圖中行人走樓梯之圖示代表車站之行人出入口。

raw-image

行人動線

車站內行人動線分成兩大部分:第一部分為地面上之區域與通勤鐵路高架車站,第二部分為捷運車站之地下通道,兩部分之行人動線除透過地面層之廣場相連外,在區域與通勤鐵路車站南側地下層,尚設置行人通道與捷運車站連通,各車站站體配置與連接通道如圖4所示。

raw-image

區域與通勤鐵路高架車站的地面層,配合上方月台層之兩座島式月台,規劃有南北兩條人行長廊,北側人行長廊供進出通勤鐵路月台使用,南側人行長廊供進出區域鐵路月台使用,每個長廊各設置四組樓梯或電扶梯與上方月台層連通。

兩座長廊之間有三處橫貫通道,通道底端即為車站南北側之三個出入口。北側出入口可轉乘輕軌M2線與公車,南側出入口可通往輕軌M4、M5、M6之共用車站。

車站南側尾端尚有出入口與廣場相接,由廣場進入車站後,有一圓形樓梯可往下與三座捷運車站之地下通道相接。車站北側尾端為旅客服務中心與廁所,無設置出入口。平面圖行人動線規劃如圖5所示,圖中黃色區域規劃為商店使用。

raw-image

捷運車站地下通道分高程如圖6所示,與通勤鐵路車站相連之行人通道為左下角之B0.5層,從圖左下角區域與通勤鐵路車站進入捷運站區後,分成三條主要動線:第一條動線可下至B2抵達U8月台層,第二條動線可下至B3抵達U5月台層,第三條動線可經由B1層商店街通道銜接北端B1.5層之穿堂層,再往上至B1抵達U2月台層。

raw-image

轉乘旅客動線方面,U5透過南側底端樓梯與U8月台連結;U5轉U2則上至北端B1.5之穿堂層,再往上至U2月台層。U2與U8轉乘旅客經由與U5月台平行之B1層商店街通道,再透過南北側穿堂層與月台連通。

由於德國大眾運輸系統採開放式票證系統,除轉乘車站外一般不設置穿堂層,捷運車站出入口通常位於車站兩端與月台層直接相連,因此在廣場下方3個捷運車站的兩端各設有一個出入口。由於本車站B1層行人通道規劃為商店街,為增進與地面廣場連結,在通道中段增設兩處出口通至地面層。此外南側B0.5穿堂層出口之功能係與區域與通勤車站地下層連通,方便轉乘旅客直接由地下層轉換系統。

指標實際設置範例

以下用幾條進出與轉乘動線為例,說明沿途標誌設置情形。

廣場行人徒步區→通勤鐵路S9路線

raw-image

1.遠距離指示車站所在

raw-image

2.指示通勤鐵路月台方向

raw-image

3.指示搭乘電扶梯前往月台層

raw-image

4.指示路線與行駛方向

raw-image

5.指示列車行駛方向與預計抵達時間

raw-image

6.列車進站上車

廣場行人徒步區→捷運U8路線月台

raw-image

1.指示車站出入口位置與車站名稱

raw-image

2.指示捷運路線與時刻表

raw-image

3.指示捷運路線

raw-image

4.指示各線沿途車站

raw-image

5.進入穿堂層走道

raw-image

6.穿堂層走道回頭看出口方向

raw-image

7.進入月台層

raw-image

8.指示資訊看板所在位置8,資訊看板提供票價、時刻表、車站安全規定等綜合資訊

raw-image

9.出入口位置與週邊道路、公共機構

raw-image

10.售票、驗票機、票價資訊

raw-image

11.車站牆面設置大眾運輸營運路網圖

捷運U2線→行人通道→通勤鐵路

raw-image

1.指示抵達車站

raw-image

2.指示轉乘方向,此處前往通勤鐵路應左轉

raw-image

3.遵循指標右轉下樓

raw-image

4.下樓後遵循指標左轉往通勤鐵路

raw-image

5.往上進入商店街通道

raw-image

6.往商店通道指標

raw-image

7.商店街通道終點

raw-image

8.回頭看商店街通道

raw-image

9.依循指標直走往通勤鐵路

raw-image

10.此處應右轉出捷運站區

raw-image

11.連接區域與通勤鐵路及捷運站區之通道

raw-image

12.指標放大圖

raw-image

13.依循指標往上進入區域與通勤鐵路車站地面層

raw-image

14.往上進入月台層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林胤宏的沙龍
2會員
52內容數
從德國留學經驗,檢視台灣交通,分享個人看法
林胤宏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04/22
這陣子討論很久的忠孝西路公車專用道終於定案,過程中交通界內部有不少討論,對於這項議題也有不同的意見。 對於沒有參與這個案子過程的人,以現有公共政策透明程度,很難去瞭解事情的前因後果,因此只能從一個使用者的角度提出個人的看法。
Thumbnail
2023/04/22
這陣子討論很久的忠孝西路公車專用道終於定案,過程中交通界內部有不少討論,對於這項議題也有不同的意見。 對於沒有參與這個案子過程的人,以現有公共政策透明程度,很難去瞭解事情的前因後果,因此只能從一個使用者的角度提出個人的看法。
Thumbnail
2023/04/21
去年柏林市政府在東邊的一個S-Bahn車站試辦了一種新型電梯,這種電梯不僅可以上下移動,還可以左右移動,因此從島式月台到旁邊的車站出口,就不必透過地下道或天橋上上下下,可以一氣呵成跨越軌道抵達對面。為了讓這套系統有別於一般電梯,發展這套系統的公司還把他取了一個名字叫做「Peoplemover 」。
Thumbnail
2023/04/21
去年柏林市政府在東邊的一個S-Bahn車站試辦了一種新型電梯,這種電梯不僅可以上下移動,還可以左右移動,因此從島式月台到旁邊的車站出口,就不必透過地下道或天橋上上下下,可以一氣呵成跨越軌道抵達對面。為了讓這套系統有別於一般電梯,發展這套系統的公司還把他取了一個名字叫做「Peoplemover 」。
Thumbnail
2023/04/21
記憶中,埔里是旅遊書上的名稱,長大後,有了自己的交通工具,埔里變成去清境農場或日月潭會經過的地方,規劃旅遊路線時,總會順便將埔里酒廠排入當作休息點,但是卻從來沒想過進入埔里鎮上瞧瞧,因此我對於「埔里」這個小鎮其實是很陌生的,即使已經從她身旁經過了好幾次。
Thumbnail
2023/04/21
記憶中,埔里是旅遊書上的名稱,長大後,有了自己的交通工具,埔里變成去清境農場或日月潭會經過的地方,規劃旅遊路線時,總會順便將埔里酒廠排入當作休息點,但是卻從來沒想過進入埔里鎮上瞧瞧,因此我對於「埔里」這個小鎮其實是很陌生的,即使已經從她身旁經過了好幾次。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亞歷山大廣場(Alexanderplatz)位於柏林市東邊,東西德分裂時期為東柏林市中心。該廣場在都市規劃中,是柏林東側六條輻射狀聯外道路的匯集點,也是大眾運輸系統之轉運站。
Thumbnail
亞歷山大廣場(Alexanderplatz)位於柏林市東邊,東西德分裂時期為東柏林市中心。該廣場在都市規劃中,是柏林東側六條輻射狀聯外道路的匯集點,也是大眾運輸系統之轉運站。
Thumbnail
大眾運輸的指標系統作為設施與使用者溝通的媒介,設計上必須清楚、易懂,才能將適當的資訊在適當的地點透過適當的方式傳達給使用者。
Thumbnail
大眾運輸的指標系統作為設施與使用者溝通的媒介,設計上必須清楚、易懂,才能將適當的資訊在適當的地點透過適當的方式傳達給使用者。
Thumbnail
柏林動物園火車站在東西德分裂時期,是西柏林市區最重要的長途火車終點站,從西德各城市開出來的長途火車,經過東西德邊界之後,不停靠地直達終點站柏林動物園火車站,所以這個車站當時可以說是西柏林對外的門戶。
Thumbnail
柏林動物園火車站在東西德分裂時期,是西柏林市區最重要的長途火車終點站,從西德各城市開出來的長途火車,經過東西德邊界之後,不停靠地直達終點站柏林動物園火車站,所以這個車站當時可以說是西柏林對外的門戶。
Thumbnail
Google Maps中的中國大眾運輸功能不只不更新了,連原有的資料都拉掉了,但又不想開百度地圖。於是閒著無聊就把路線加在google map中了 浦江線(APM)、金山鐵路、張江路面電車、磁浮線也一併加上去了
Thumbnail
Google Maps中的中國大眾運輸功能不只不更新了,連原有的資料都拉掉了,但又不想開百度地圖。於是閒著無聊就把路線加在google map中了 浦江線(APM)、金山鐵路、張江路面電車、磁浮線也一併加上去了
Thumbnail
轉乘交通指南 縮短在異地迷茫的時間
Thumbnail
轉乘交通指南 縮短在異地迷茫的時間
Thumbnail
2021.08.09 擴充更新
Thumbnail
2021.08.09 擴充更新
Thumbnail
2022.04.18 重建站內連結,更新連結
Thumbnail
2022.04.18 重建站內連結,更新連結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