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暴法二十年:聲請保護令真能防範暴力再發生嗎?

更新於 2023/08/20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原文發表時間:2021/12/1

近日台北市立委高嘉瑜遭伴侶家庭暴力之事件躍上新聞版面,眾多媒體爭相大篇幅報導。事實上,家庭暴力事件在我國層出不窮,依衛生福利部之統計顯示,民國100年通報之家庭暴力事件有104,315件,並且逐年上升,至民國109年通報之件數則達141,872件,年度統計已成長近四萬件。當初因民國82年時鄧如雯遭家庭暴力而殺夫案所催生,於民國88年立法通過之《家庭暴力防治法》施行至今年已是第22年,然而我們卻看到家庭暴力之通報事件與日俱增。


家暴的基本定義


所謂家庭暴力,依《家庭暴力防治法》第2條第1款之規定:




指家庭成員間實施身體、精神或經濟上之騷擾、控制、脅迫或其他不法侵害之行為。




而所謂家庭成員,依家庭暴力防治法第3條之規定,則是指「下列各員及其未成年子女:一、配偶或前配偶。二、現有或曾有同居關係、家長家屬或家屬間關係者。三、現為或曾為直系血親或直系姻親。四、現為或曾為四親等以內之旁系血親或旁系姻親。」


白話來說,就是指夫妻間、父母(包含岳父母或公婆)、子女(包含女婿和媳婦)間、同居親戚、家屬間、四親等內之旁系血親、姻親間等之互相所為身體、精神、經濟上之干擾、不當、不法行為。因此,《家庭暴力防治法》的適用範圍,原則上限於有親屬關係者或同居者間。特別的是,因為未同居情侶間發生家庭暴力事件亦時有所聞,故民國104年修法時特別新增《家庭暴力防治法》第63條之1規定,讓年滿16歲以上之被害人在遭受現有或曾有親密關係之未同居伴侶的家庭暴力行為時,亦得準用部分家庭暴力防治法之條文,以獲得適切之保護。



民國88年立法通過之《家庭暴力防治法》施行至今年已是第22年,然而我們卻看到家庭暴力之通報事件與日俱增。示意圖。 圖/法新社



遭到家暴,受害人可以怎麼做?


當遭受家庭暴力時,究竟該如何處理?原則上,《家庭暴力防治法》給予被害人最基礎的保障——民事保護令,而民事保護令分為通常保護令、暫時保護令及緊急保護令三種。在聲請民事保護令時,得依被害人所遭受家庭暴力之嚴重、緊急程度來區分做法。


當被害人遭受嚴重家庭暴力,例如,被打到瀕死的急迫狀況,依《家庭暴力防治法》第12條第1項之規定,得由檢察官、警察機關或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以言詞、電信傳真或其他科技設備傳送之方式向法院聲請緊急保護令,並得於夜間或休息日為之。若被害人所遭受之家庭暴力狀況不嚴重,或者被害人已脫離與加害人相處之環境,在外另有居所而暫時無急迫之危險,則可由被害人、檢察官、警察機關或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依《家庭暴力防治法》第10條第1項、第2項之規定向法院聲請暫時保護令或通常保護令,或由法院依《家庭暴力防治法》第16條第2項職權核發暫時保護令。


因暫時保護令、緊急保護令之核發,得不經審理程序,相較於需先經審理程序的通常保護令,較能在被害人遭受家庭暴力後立即保護被害人,因此實務上常見先聲請暫時保護令、緊急保護令之情形,而通常保護令核發後,暫時保護令、緊急保護令即失效。


民事保護令究竟能做些什麼呢?依《家庭暴力防治法》第14條第1項之規定,法院得於民事通常保護令中禁止加害人對被害人、被害人之家人為不法侵害、騷擾、跟蹤、接觸、通信、聯絡行為;命加害人遷出特定居所、遠離特定場所;定相關生活物品之使用權並命加害人交付;定暫時對未成年子女之親權行使方式;命加害人給付被害人、被害人家人、未成年子女生活、醫療所需費用、律師費等;命加害人完成相關處遇或輔導課程;禁止加害人查閱被害人、未成年子女之相關資料及其他保護被害人、被害人家人之必要命令。而暫時保護令與緊急保護令得核發之範圍則較通常保護令稍小,主要集中在保護被害人、被害人之家人,並防止加害人再犯的部分。



《家庭暴力防治法》給予被害人最基礎的保障——民事保護令。示意圖。 圖/路透社



然而,民事保護令畢竟只是一張紙,究竟該如何確保民事保護令會能被遵守?《家庭暴力防治法》第21至26條有明文規定相關民事保護令的執行方式,原則上多由警察機關配合執行。若加害人有違反民事保護令關於禁止加害人對被害人、被害人之家人為不法侵害、騷擾、跟蹤、接觸、通信、聯絡行為;命加害人遷出特定居所、遠離特定場所、命加害人完成相關處遇或輔導課程等命令時,依《家庭暴力防治法》第61條之規定,構成違反保護令罪,得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新台幣十萬元以下罰金。


若加害人犯家庭暴力罪或違反保護令罪嫌疑重大,且有繼續侵害家庭成員生命、身體或自由之危險,而情況急迫者,檢察官、司法警察官或司法警察得依《家庭暴力防治法》第29條第2項規定,逕行拘提加害人。若依相關事證認為加害人有反覆實施家庭暴力或違反保護令之虞,而有羈押之必要,亦得依《家庭暴力防治法》第30之1規定,聲請法院羈押加害人,以保護被害人、被害人之家人,避免持續受害。


小結:防範家暴的未竟之路


上述《家庭暴力防治法》的保護措施其實只能處理輕微家庭暴力案件,對嚴重家庭暴力案件只能暫時治標,但不治本。以筆者過往在婦幼保護專組擔任檢察官的經驗來看,在重大家庭暴力案件中,重點反而在被害人必須徹底遠離加害人,斷絕與加害人之往來。因為被害人與加害人為家人或配偶關係,被害人多會期待加害人能記取教訓並有所改善,然而重大家庭暴力之加害人多有其自身困境,不管是精神上或環境條件上,例如:有酗酒、吸毒、經濟不穩定、暴力習性等問題,均難以在短時間內改變其易於實施家庭暴力之習性,故被害人容易誤信加害人真會改過自新,多會再回到加害人身邊,而再度進入易遭家庭暴力之風險環境。


另外,聲請民事保護令後,加害人對被害人更生怨尤,因此在民事保護令剛聲請時及民事保護令即將失效時,加害人反而更容易再犯家庭暴力行為,不可不慎。因此,被害人面對家庭暴力之行為時,除了應該勇敢的報警並聲請民事保護令外,更應該好好審慎評估與加害人間之關係,必要時應徹底遠離加害人,不要讓自己一再陷入遭家庭暴力之循環,才是真正的自保之道。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陳宗元律師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今天想要跟大家釐清的就是刑法妨害名譽罪! 妨害名譽有2種!跟斯斯有2種一樣, 但跟BNT有2種但只有1種有量產不一樣, 妨害名譽罪主要分為誹謗和公然侮辱2種。 誹謗規定在刑法第310條, 這條處罰的是散佈未經合理查證的不實事實而損害某人的名譽, 或者是散佈真實的事實而損害某人的名譽, 但這個真實的
    正義無價,但成本很高, 你的正義不會是憑空出現的。 請大家首先記得這件事。 因為司法資源非常有限, 案件量又過多,人力不足, 在目前血汗司法的狀況下, 案件之間會有資源的排擠效應。 因此,檢察官不可能每個案件都拼命去辦, 這樣會導致每個案件都辦不好, 我們勢必要篩選案件來投入心力。 那些說案無大小
    人死了以後,都要有死亡證明書, 那這些都是誰在開呢? 如果是在醫院死亡, 且醫院可以確定是病死, 那就由醫院開立死亡證明書。 如果是在醫院外死亡, 或者到院死亡,但醫院無法確認是否病死, 則要由警察、家屬開啟相驗的程序。 所謂的相驗,即是由法醫或衛生所、 指定醫療院所的醫生來檢查屍體, 必要時
    台灣從去年一月開始,成功的在疫情傳播下脫身,守住了一年多。但我們卻在短短的一個月,走到現在人人自危的情況。我們一向自詡為民主法治的先進國家,但其實看看這一年多來的狀況,衛福部指揮中心用一條疏困條例第7條戰勝全國萬萬條法條,把通保法當成塑膠做的,一條疏困條例第7條就可以限制醫護人員出境,可以用電子圍
    人死了以後,需要相驗以開立相驗屍體證明書(死亡證明書),相驗是由醫師或檢察官督同法醫師去檢驗屍身、調閱病歷,以確認死亡原因。而相驗又可分為行政相驗及司法相驗兩種。 一、 行政相驗 依照醫療法施行細則第53條規定,醫院、診所對其診治之病人死亡者,應掣給死亡證明書。醫院、診所對於就診會轉診途中死亡者,
    之前新聞出現一位家屬的抱怨,抱怨檢察官和法醫沒有對其猝死的父親進行採檢,就依死者妻子口述的病史,開出了急性呼吸衰竭為死因的相驗屍體證明書。結果,隔沒多久死者妻子就確診新冠肺炎。看到這則新聞,很多人可能就會生出檢察官和法醫偷懶,產生防疫破口的錯覺。在這半夜的時候,正好適合來談談這生死之間的故事。 俗
    今天想要跟大家釐清的就是刑法妨害名譽罪! 妨害名譽有2種!跟斯斯有2種一樣, 但跟BNT有2種但只有1種有量產不一樣, 妨害名譽罪主要分為誹謗和公然侮辱2種。 誹謗規定在刑法第310條, 這條處罰的是散佈未經合理查證的不實事實而損害某人的名譽, 或者是散佈真實的事實而損害某人的名譽, 但這個真實的
    正義無價,但成本很高, 你的正義不會是憑空出現的。 請大家首先記得這件事。 因為司法資源非常有限, 案件量又過多,人力不足, 在目前血汗司法的狀況下, 案件之間會有資源的排擠效應。 因此,檢察官不可能每個案件都拼命去辦, 這樣會導致每個案件都辦不好, 我們勢必要篩選案件來投入心力。 那些說案無大小
    人死了以後,都要有死亡證明書, 那這些都是誰在開呢? 如果是在醫院死亡, 且醫院可以確定是病死, 那就由醫院開立死亡證明書。 如果是在醫院外死亡, 或者到院死亡,但醫院無法確認是否病死, 則要由警察、家屬開啟相驗的程序。 所謂的相驗,即是由法醫或衛生所、 指定醫療院所的醫生來檢查屍體, 必要時
    台灣從去年一月開始,成功的在疫情傳播下脫身,守住了一年多。但我們卻在短短的一個月,走到現在人人自危的情況。我們一向自詡為民主法治的先進國家,但其實看看這一年多來的狀況,衛福部指揮中心用一條疏困條例第7條戰勝全國萬萬條法條,把通保法當成塑膠做的,一條疏困條例第7條就可以限制醫護人員出境,可以用電子圍
    人死了以後,需要相驗以開立相驗屍體證明書(死亡證明書),相驗是由醫師或檢察官督同法醫師去檢驗屍身、調閱病歷,以確認死亡原因。而相驗又可分為行政相驗及司法相驗兩種。 一、 行政相驗 依照醫療法施行細則第53條規定,醫院、診所對其診治之病人死亡者,應掣給死亡證明書。醫院、診所對於就診會轉診途中死亡者,
    之前新聞出現一位家屬的抱怨,抱怨檢察官和法醫沒有對其猝死的父親進行採檢,就依死者妻子口述的病史,開出了急性呼吸衰竭為死因的相驗屍體證明書。結果,隔沒多久死者妻子就確診新冠肺炎。看到這則新聞,很多人可能就會生出檢察官和法醫偷懶,產生防疫破口的錯覺。在這半夜的時候,正好適合來談談這生死之間的故事。 俗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複利效應的重要性,並藉由巴菲特的投資理念,說明如何選擇穩定產生正報酬的資產及長期持有的核心理念。透過定期定額的投資方式,不僅能減少情緒影響,還能持續參與全球股市的發展。此外,文中介紹了使用國泰 Cube App 的便利性及低手續費,幫助投資者簡化投資流程,達成長期穩定增長的財務目標。
    Thumbnail
    您所不知道的家暴法,讓立達告訴您 根據「家庭暴力防治法」第2條指出「家庭成員間實施身體、精神或經濟上之騷擾、控制、脅迫或其他不法侵害之行為。」 (侵害行為:任何打擾、警告、嘲弄或辱罵他人的言語、製造使人心生畏懼的情境)。 家暴法保護對象包含血親、姻親、同居者、同性及異性伴侶。
    各位上社政立法的同學好,最近國考將至,許多同學來訊詢問,特別提醒大家注意以下幾點,以免考試遭突襲,徒失分數: 1.「前同居」的情侶以及「前夫前妻」,都算是...
    Thumbnail
    事務所已經接到太多類似的案件,明明都是愛小孩的爸媽,卻因為對孩子態度比較嚴苛就遭認定為家暴,這實在很令人難過鼻酸。如果不希望因此失去監護權,或不小心因此遭申請保護令無法接近孩子的爸媽,一定要閱讀本文!
    Thumbnail
    各位網友小時候有被父母或老師處罰的經驗嗎?想必是一定有!現在回想起來,當年還真是年少不懂事害師長擔心,至於是什麼原因被懲罰都已經忘得差不多了,但很多時候還得感謝當年的懲處,讓我們在成長的路上能分辨對錯、沒有走偏。
    Thumbnail
    這些家暴的方式不論有意無意,都會使受害者一步步走向無法離開對方的局面,因此了解對方受到什麼樣的暴力,可有助於他們先走出心理上的障礙,脫離家暴的環境。1.長期貶低自尊。2.否定你的一切。3.表現強烈的愛。4.孤立你的生活。5.極端情緒勒索。除了上述種類造成的心理狀態之外,也有許多外部因素。像是擔心
    最近主要是看到一些討論區的回文勾起我的回憶 想要寫下來 不知道會寫幾篇 被家暴的小孩與原生家庭的關係 要用一輩子來修復 這是真的 我也很想幫助那些在迷途上如何能走出來 我有一個家暴我還有言語羞辱暴力的母親 母親這個角色 在無知童年的我應該是保護者照顧者的角色 但是我的記憶裡 除了他是虎媽以外 即使
    Thumbnail
    在家中或親子之間發生的暴力行為。 【不可思議】 對莫不相識的人不會這麼做。 但對最親的家人居然就會暴力相向。 【外界】 出門在外,對陌生人不會有什麼近一步的交流跟接觸。 但久了你就會漸漸感受到社會上很明顯地有一種氛圍──需不需要賠償、自己會不會有所損失。 在這之前你涉世未深,也對他人一無所知。 ※
    Thumbnail
    有時候精神暴力不需要用到低賤的字眼去辱罵人,現代人教育水準提高,但EQ不一定有跟上,他也許不敢動手去虐待孩子,但長期習慣用恐嚇或羞辱性的話語去折磨小孩,即便在婚姻中的夫妻,也不一定能察覺到另一半已經是精神家暴的程度了,更何況現代離婚率這麼高,在探視小孩的時候即便發現異樣,在小孩有限的認知與表達能力下
    給我的直屬學姊:想說,當我的家人好不好。你和我的家人很像,你們大多數的時候,都很壞,但是有些時候我有感受到一些感情,雖然很少很少那卻是我的全部。我想和你說,我要抱你、我要牽你的手,但是我不會和你十指緊扣,你的十指緊扣就留給你愛的人吧,這是我的體貼與溫柔。你要相信,現在的我沒有辦法去愛一個人,從來沒有
    Thumbnail
    大家想想,在社會新聞中,甚至在自己生活周遭,有沒有這種打打鬧鬧的怨偶、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其中一方狀況不對,但他們說怎樣卻無法分開。於是暴力發生、大大小小的毆打朝向家裡的弱者,當然就包含了最弱的孩子們。而這些自甘被虐的女性,是怎樣被加害者找出來的?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複利效應的重要性,並藉由巴菲特的投資理念,說明如何選擇穩定產生正報酬的資產及長期持有的核心理念。透過定期定額的投資方式,不僅能減少情緒影響,還能持續參與全球股市的發展。此外,文中介紹了使用國泰 Cube App 的便利性及低手續費,幫助投資者簡化投資流程,達成長期穩定增長的財務目標。
    Thumbnail
    您所不知道的家暴法,讓立達告訴您 根據「家庭暴力防治法」第2條指出「家庭成員間實施身體、精神或經濟上之騷擾、控制、脅迫或其他不法侵害之行為。」 (侵害行為:任何打擾、警告、嘲弄或辱罵他人的言語、製造使人心生畏懼的情境)。 家暴法保護對象包含血親、姻親、同居者、同性及異性伴侶。
    各位上社政立法的同學好,最近國考將至,許多同學來訊詢問,特別提醒大家注意以下幾點,以免考試遭突襲,徒失分數: 1.「前同居」的情侶以及「前夫前妻」,都算是...
    Thumbnail
    事務所已經接到太多類似的案件,明明都是愛小孩的爸媽,卻因為對孩子態度比較嚴苛就遭認定為家暴,這實在很令人難過鼻酸。如果不希望因此失去監護權,或不小心因此遭申請保護令無法接近孩子的爸媽,一定要閱讀本文!
    Thumbnail
    各位網友小時候有被父母或老師處罰的經驗嗎?想必是一定有!現在回想起來,當年還真是年少不懂事害師長擔心,至於是什麼原因被懲罰都已經忘得差不多了,但很多時候還得感謝當年的懲處,讓我們在成長的路上能分辨對錯、沒有走偏。
    Thumbnail
    這些家暴的方式不論有意無意,都會使受害者一步步走向無法離開對方的局面,因此了解對方受到什麼樣的暴力,可有助於他們先走出心理上的障礙,脫離家暴的環境。1.長期貶低自尊。2.否定你的一切。3.表現強烈的愛。4.孤立你的生活。5.極端情緒勒索。除了上述種類造成的心理狀態之外,也有許多外部因素。像是擔心
    最近主要是看到一些討論區的回文勾起我的回憶 想要寫下來 不知道會寫幾篇 被家暴的小孩與原生家庭的關係 要用一輩子來修復 這是真的 我也很想幫助那些在迷途上如何能走出來 我有一個家暴我還有言語羞辱暴力的母親 母親這個角色 在無知童年的我應該是保護者照顧者的角色 但是我的記憶裡 除了他是虎媽以外 即使
    Thumbnail
    在家中或親子之間發生的暴力行為。 【不可思議】 對莫不相識的人不會這麼做。 但對最親的家人居然就會暴力相向。 【外界】 出門在外,對陌生人不會有什麼近一步的交流跟接觸。 但久了你就會漸漸感受到社會上很明顯地有一種氛圍──需不需要賠償、自己會不會有所損失。 在這之前你涉世未深,也對他人一無所知。 ※
    Thumbnail
    有時候精神暴力不需要用到低賤的字眼去辱罵人,現代人教育水準提高,但EQ不一定有跟上,他也許不敢動手去虐待孩子,但長期習慣用恐嚇或羞辱性的話語去折磨小孩,即便在婚姻中的夫妻,也不一定能察覺到另一半已經是精神家暴的程度了,更何況現代離婚率這麼高,在探視小孩的時候即便發現異樣,在小孩有限的認知與表達能力下
    給我的直屬學姊:想說,當我的家人好不好。你和我的家人很像,你們大多數的時候,都很壞,但是有些時候我有感受到一些感情,雖然很少很少那卻是我的全部。我想和你說,我要抱你、我要牽你的手,但是我不會和你十指緊扣,你的十指緊扣就留給你愛的人吧,這是我的體貼與溫柔。你要相信,現在的我沒有辦法去愛一個人,從來沒有
    Thumbnail
    大家想想,在社會新聞中,甚至在自己生活周遭,有沒有這種打打鬧鬧的怨偶、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其中一方狀況不對,但他們說怎樣卻無法分開。於是暴力發生、大大小小的毆打朝向家裡的弱者,當然就包含了最弱的孩子們。而這些自甘被虐的女性,是怎樣被加害者找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