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暴法二十年:聲請保護令真能防範暴力再發生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原文發表時間:2021/12/1

近日台北市立委高嘉瑜遭伴侶家庭暴力之事件躍上新聞版面,眾多媒體爭相大篇幅報導。事實上,家庭暴力事件在我國層出不窮,依衛生福利部之統計顯示,民國100年通報之家庭暴力事件有104,315件,並且逐年上升,至民國109年通報之件數則達141,872件,年度統計已成長近四萬件。當初因民國82年時鄧如雯遭家庭暴力而殺夫案所催生,於民國88年立法通過之《家庭暴力防治法》施行至今年已是第22年,然而我們卻看到家庭暴力之通報事件與日俱增。


家暴的基本定義


所謂家庭暴力,依《家庭暴力防治法》第2條第1款之規定:




指家庭成員間實施身體、精神或經濟上之騷擾、控制、脅迫或其他不法侵害之行為。




而所謂家庭成員,依家庭暴力防治法第3條之規定,則是指「下列各員及其未成年子女:一、配偶或前配偶。二、現有或曾有同居關係、家長家屬或家屬間關係者。三、現為或曾為直系血親或直系姻親。四、現為或曾為四親等以內之旁系血親或旁系姻親。」


白話來說,就是指夫妻間、父母(包含岳父母或公婆)、子女(包含女婿和媳婦)間、同居親戚、家屬間、四親等內之旁系血親、姻親間等之互相所為身體、精神、經濟上之干擾、不當、不法行為。因此,《家庭暴力防治法》的適用範圍,原則上限於有親屬關係者或同居者間。特別的是,因為未同居情侶間發生家庭暴力事件亦時有所聞,故民國104年修法時特別新增《家庭暴力防治法》第63條之1規定,讓年滿16歲以上之被害人在遭受現有或曾有親密關係之未同居伴侶的家庭暴力行為時,亦得準用部分家庭暴力防治法之條文,以獲得適切之保護。



民國88年立法通過之《家庭暴力防治法》施行至今年已是第22年,然而我們卻看到家庭暴力之通報事件與日俱增。示意圖。 圖/法新社



遭到家暴,受害人可以怎麼做?


當遭受家庭暴力時,究竟該如何處理?原則上,《家庭暴力防治法》給予被害人最基礎的保障——民事保護令,而民事保護令分為通常保護令、暫時保護令及緊急保護令三種。在聲請民事保護令時,得依被害人所遭受家庭暴力之嚴重、緊急程度來區分做法。


當被害人遭受嚴重家庭暴力,例如,被打到瀕死的急迫狀況,依《家庭暴力防治法》第12條第1項之規定,得由檢察官、警察機關或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以言詞、電信傳真或其他科技設備傳送之方式向法院聲請緊急保護令,並得於夜間或休息日為之。若被害人所遭受之家庭暴力狀況不嚴重,或者被害人已脫離與加害人相處之環境,在外另有居所而暫時無急迫之危險,則可由被害人、檢察官、警察機關或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依《家庭暴力防治法》第10條第1項、第2項之規定向法院聲請暫時保護令或通常保護令,或由法院依《家庭暴力防治法》第16條第2項職權核發暫時保護令。


因暫時保護令、緊急保護令之核發,得不經審理程序,相較於需先經審理程序的通常保護令,較能在被害人遭受家庭暴力後立即保護被害人,因此實務上常見先聲請暫時保護令、緊急保護令之情形,而通常保護令核發後,暫時保護令、緊急保護令即失效。


民事保護令究竟能做些什麼呢?依《家庭暴力防治法》第14條第1項之規定,法院得於民事通常保護令中禁止加害人對被害人、被害人之家人為不法侵害、騷擾、跟蹤、接觸、通信、聯絡行為;命加害人遷出特定居所、遠離特定場所;定相關生活物品之使用權並命加害人交付;定暫時對未成年子女之親權行使方式;命加害人給付被害人、被害人家人、未成年子女生活、醫療所需費用、律師費等;命加害人完成相關處遇或輔導課程;禁止加害人查閱被害人、未成年子女之相關資料及其他保護被害人、被害人家人之必要命令。而暫時保護令與緊急保護令得核發之範圍則較通常保護令稍小,主要集中在保護被害人、被害人之家人,並防止加害人再犯的部分。



《家庭暴力防治法》給予被害人最基礎的保障——民事保護令。示意圖。 圖/路透社



然而,民事保護令畢竟只是一張紙,究竟該如何確保民事保護令會能被遵守?《家庭暴力防治法》第21至26條有明文規定相關民事保護令的執行方式,原則上多由警察機關配合執行。若加害人有違反民事保護令關於禁止加害人對被害人、被害人之家人為不法侵害、騷擾、跟蹤、接觸、通信、聯絡行為;命加害人遷出特定居所、遠離特定場所、命加害人完成相關處遇或輔導課程等命令時,依《家庭暴力防治法》第61條之規定,構成違反保護令罪,得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新台幣十萬元以下罰金。


若加害人犯家庭暴力罪或違反保護令罪嫌疑重大,且有繼續侵害家庭成員生命、身體或自由之危險,而情況急迫者,檢察官、司法警察官或司法警察得依《家庭暴力防治法》第29條第2項規定,逕行拘提加害人。若依相關事證認為加害人有反覆實施家庭暴力或違反保護令之虞,而有羈押之必要,亦得依《家庭暴力防治法》第30之1規定,聲請法院羈押加害人,以保護被害人、被害人之家人,避免持續受害。


小結:防範家暴的未竟之路


上述《家庭暴力防治法》的保護措施其實只能處理輕微家庭暴力案件,對嚴重家庭暴力案件只能暫時治標,但不治本。以筆者過往在婦幼保護專組擔任檢察官的經驗來看,在重大家庭暴力案件中,重點反而在被害人必須徹底遠離加害人,斷絕與加害人之往來。因為被害人與加害人為家人或配偶關係,被害人多會期待加害人能記取教訓並有所改善,然而重大家庭暴力之加害人多有其自身困境,不管是精神上或環境條件上,例如:有酗酒、吸毒、經濟不穩定、暴力習性等問題,均難以在短時間內改變其易於實施家庭暴力之習性,故被害人容易誤信加害人真會改過自新,多會再回到加害人身邊,而再度進入易遭家庭暴力之風險環境。


另外,聲請民事保護令後,加害人對被害人更生怨尤,因此在民事保護令剛聲請時及民事保護令即將失效時,加害人反而更容易再犯家庭暴力行為,不可不慎。因此,被害人面對家庭暴力之行為時,除了應該勇敢的報警並聲請民事保護令外,更應該好好審慎評估與加害人間之關係,必要時應徹底遠離加害人,不要讓自己一再陷入遭家庭暴力之循環,才是真正的自保之道。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陳宗元律師的沙龍
22會員
43內容數
2023/08/20
台灣的人頭文化極度盛行,不知道各位有沒有碰過或看過以下情形,例如:把申辦的帳戶借給親友用?把申辦的門號借給親友用?去幫親友開設的公司擔任名義負責人?幫親友購買的土地擔任借名登記的登記名義人?用自己的證件去幫親友租車?用自己的名義幫親友買車?這些情形在台灣社會其實都十分常見,台灣人習於擔任人頭的心態。
2023/08/20
台灣的人頭文化極度盛行,不知道各位有沒有碰過或看過以下情形,例如:把申辦的帳戶借給親友用?把申辦的門號借給親友用?去幫親友開設的公司擔任名義負責人?幫親友購買的土地擔任借名登記的登記名義人?用自己的證件去幫親友租車?用自己的名義幫親友買車?這些情形在台灣社會其實都十分常見,台灣人習於擔任人頭的心態。
2023/08/20
我們時常在國外的電影看到這樣的狀況:父母離婚後,各自有伴侶,離婚前所生的兒女與其中一方同住,但另一方仍時常會和兒女見面、出遊、照顧;父母雖然離異,仍相處融洽,對另一方的伴侶也保持善意。 但在台灣,或許出於國情、文化的不同,離婚後能保持相敬如賓的態度似乎就不太容
2023/08/20
我們時常在國外的電影看到這樣的狀況:父母離婚後,各自有伴侶,離婚前所生的兒女與其中一方同住,但另一方仍時常會和兒女見面、出遊、照顧;父母雖然離異,仍相處融洽,對另一方的伴侶也保持善意。 但在台灣,或許出於國情、文化的不同,離婚後能保持相敬如賓的態度似乎就不太容
2023/08/20
近年來,我國在菸害防制上愈來愈嚴格,由於許多公共場所均禁菸,所以我們愈來愈少看到他人在外吞雲吐霧的情景。原以為在長期菸害防制政策下,吸菸人口比例會下降,但近幾年忽然興起的電子煙潮流,卻是股不得不重視的趨勢。
2023/08/20
近年來,我國在菸害防制上愈來愈嚴格,由於許多公共場所均禁菸,所以我們愈來愈少看到他人在外吞雲吐霧的情景。原以為在長期菸害防制政策下,吸菸人口比例會下降,但近幾年忽然興起的電子煙潮流,卻是股不得不重視的趨勢。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當婚姻走到盡頭,夫妻雙方互控傷害、聲請保護令的狀況不算罕見。可能會有人認為判斷基準是「誰受傷比較嚴重」才會在法律占上風,但其實任何案件到了法庭上都只會看證據,所以光是被打得遍體鱗傷是不夠的,還得付上相關的家暴影音、驗傷證明,甚至是傳喚證人到場。
Thumbnail
當婚姻走到盡頭,夫妻雙方互控傷害、聲請保護令的狀況不算罕見。可能會有人認為判斷基準是「誰受傷比較嚴重」才會在法律占上風,但其實任何案件到了法庭上都只會看證據,所以光是被打得遍體鱗傷是不夠的,還得付上相關的家暴影音、驗傷證明,甚至是傳喚證人到場。
Thumbnail
這篇文章將深入探討保護令的重要性和功能。我們會解釋什麼是保護令,以及它如何保護你和你的權益。此外,我們還會討論如何申請保護令,以及在什麼情況下它可能是必要的。無論你是初次了解還是正在面臨保護令的情況,本文都將為你提供清晰的信息,幫助你了解這一法律工具的作用。
Thumbnail
這篇文章將深入探討保護令的重要性和功能。我們會解釋什麼是保護令,以及它如何保護你和你的權益。此外,我們還會討論如何申請保護令,以及在什麼情況下它可能是必要的。無論你是初次了解還是正在面臨保護令的情況,本文都將為你提供清晰的信息,幫助你了解這一法律工具的作用。
Thumbnail
您所不知道的家暴法,讓立達告訴您 根據「家庭暴力防治法」第2條指出「家庭成員間實施身體、精神或經濟上之騷擾、控制、脅迫或其他不法侵害之行為。」 (侵害行為:任何打擾、警告、嘲弄或辱罵他人的言語、製造使人心生畏懼的情境)。 家暴法保護對象包含血親、姻親、同居者、同性及異性伴侶。
Thumbnail
您所不知道的家暴法,讓立達告訴您 根據「家庭暴力防治法」第2條指出「家庭成員間實施身體、精神或經濟上之騷擾、控制、脅迫或其他不法侵害之行為。」 (侵害行為:任何打擾、警告、嘲弄或辱罵他人的言語、製造使人心生畏懼的情境)。 家暴法保護對象包含血親、姻親、同居者、同性及異性伴侶。
Thumbnail
家暴是一個嚴重而殘酷的現象,它不分性別、不分婚姻狀態,都可能在家庭中造成無法挽回的傷害。然而,我們幸運地生活在一個進步的社會,法律已經擴大了保護的範圍,並加強了處理機制,讓更多受害者可以得到幫助和支援。 立達徵信社作為家暴蒐證專業機構,致力於保障受害者的權益,提供專業的證據蒐集和支援服務。
Thumbnail
家暴是一個嚴重而殘酷的現象,它不分性別、不分婚姻狀態,都可能在家庭中造成無法挽回的傷害。然而,我們幸運地生活在一個進步的社會,法律已經擴大了保護的範圍,並加強了處理機制,讓更多受害者可以得到幫助和支援。 立達徵信社作為家暴蒐證專業機構,致力於保障受害者的權益,提供專業的證據蒐集和支援服務。
Thumbnail
跟騷法還沒施行前,有些騷擾情形確實是現行法律(如家庭暴力防治法、性騷擾防治法、社會秩序維護法)難以處理的範圍。 「家庭暴力防治法」中的保護令規定,只限於家庭成員,至多包括了現有或曾有同居關係的「同居者」;但許多跟騷行為人和被害人間可能並不相識,或跟騷行為人是單方面追求被害人⋯⋯
Thumbnail
跟騷法還沒施行前,有些騷擾情形確實是現行法律(如家庭暴力防治法、性騷擾防治法、社會秩序維護法)難以處理的範圍。 「家庭暴力防治法」中的保護令規定,只限於家庭成員,至多包括了現有或曾有同居關係的「同居者」;但許多跟騷行為人和被害人間可能並不相識,或跟騷行為人是單方面追求被害人⋯⋯
Thumbnail
如果有一天,法官要你接受家暴處遇課程⋯ 本篇文章和家暴有關,適合家暴處遇人員或對家暴主題有興趣的人閱讀。
Thumbnail
如果有一天,法官要你接受家暴處遇課程⋯ 本篇文章和家暴有關,適合家暴處遇人員或對家暴主題有興趣的人閱讀。
Thumbnail
今日凌晨,三重傳出63歲的季姓婦人不堪長期受74歲、患有酒癮的范姓老翁家暴,趁丈夫熟睡時,手持菜刀、水果刀殺害范翁,送醫後不治。究竟為甚麼這類事件一再上演...
Thumbnail
今日凌晨,三重傳出63歲的季姓婦人不堪長期受74歲、患有酒癮的范姓老翁家暴,趁丈夫熟睡時,手持菜刀、水果刀殺害范翁,送醫後不治。究竟為甚麼這類事件一再上演...
Thumbnail
在法律上並不是只有肢體暴力才算是家暴,基本上家暴範圍甚至涵蓋了虐待、遺棄、強迫、引誘不正當行為…等,有些您可能覺得是針對虐待小孩設計的,但其實夫妻之間的冷暴力、離家出走或不讓你回家的惡意遺棄行為,甚至在經濟上進行不合理的對待,這些都是有可能構成家暴的。比如老婆在家顧小孩沒有收入,老公就用經濟去威脅要
Thumbnail
在法律上並不是只有肢體暴力才算是家暴,基本上家暴範圍甚至涵蓋了虐待、遺棄、強迫、引誘不正當行為…等,有些您可能覺得是針對虐待小孩設計的,但其實夫妻之間的冷暴力、離家出走或不讓你回家的惡意遺棄行為,甚至在經濟上進行不合理的對待,這些都是有可能構成家暴的。比如老婆在家顧小孩沒有收入,老公就用經濟去威脅要
Thumbnail
保護令是依據家庭暴力防治法的一項措施,主要用於保護家暴中受到暴力的一方,形式包括了肢體暴力、精神暴力與經濟暴力,適用範圍也幾乎涵蓋所有戀愛與家庭的關係,而保護令又分別有三種,我們一般所熟知的就是其中的「通常保護令」,至於其他兩個之後有機會會再介紹!
Thumbnail
保護令是依據家庭暴力防治法的一項措施,主要用於保護家暴中受到暴力的一方,形式包括了肢體暴力、精神暴力與經濟暴力,適用範圍也幾乎涵蓋所有戀愛與家庭的關係,而保護令又分別有三種,我們一般所熟知的就是其中的「通常保護令」,至於其他兩個之後有機會會再介紹!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