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牆上的樹叢

2023/08/24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原稿

原稿



2015電腦繪圖+印刷+壓克力顏料

2015電腦繪圖+印刷+壓克力顏料

創作流程:

  • 數位繪圖
  • 畫布輸出
  • 壓克力色料調色修補顏色差

上面是我在2016年嘗試的畫法與使用工具。就是用數位畫完的圖,去找數位列印畫布的印刷廠,印了這幅畫。

使用壓克力顏料多年,發現這個顏料畫在畫布上會有一些心得,分享給大家:

  • 太薄,時間久了,會像一些貼皮的家具,顏色會隨時間剝落。
  • 太厚多層,因為太細緻,光滑,會產生視覺塑膠感。
  • 顏色多層堆疊磨砂,可以產生平面千層蛋糕式的斑剝感。
  • 油畫筆觸的立體效果。

如果有其他效果,歡迎留言。效果用對,對畫面有畫龍點睛之妙,效果太多,又會流於花俏,沒有留下印象。就看創作者,想呈現什麼樣的畫面給觀眾。

熟悉一種工具(顏料),很像在陪伴一位自己心愛的人。常常相處,熟悉彼此的優缺點,慢慢提升自己與工具的使用難度,這樣創造出來的畫面就會自然而然的吸引人。

螢幕上的顏色與印刷後,多少會有明顯的色差。工廠的製作,一般交給工廠負責印刷機器的設計師,根據自己操作機器的經驗值,做色彩的調整,再去印刷。

後來想想自己那時候做的事,不是在自己學生時期,前輩都已經做過了,還親眼目睹過他的作品。

事件是發生在2000年時的舊金山,當時那位藝術家已經在用電腦與畫布之間的轉換視覺,創作他的個人作品。曾經去他的工作室拜訪過一次,一間有百年歷史的維多利亞式的建築裡的工作室。

他都是畫幾何圖形和抽象概念為主,我當時有問他那麼小的空間,怎麼可以創作出那麼大的作品? 他說:是繪圖軟體。

當時有聽他解釋了創作流程,用Apple電腦,photoshop, 先畫面在軟體做適當的大小調整,去背剪貼,合成,把畫面草圖處理到屬於他自己想要的畫面,確定之後,再上色,用印表機把圖案,列印出來,然後再進行一幅幅的創作。

概念草圖
精緻黑白稿
精緻色稿

繪圖前置作業,很像廚師在備料煮高湯,定調主要的味道,確定視覺主軸,再把其他屬於自己喜歡的元素放下去煮,擺盤構圖,色香味俱全的顏色層次,透過不斷練習,形成屬於他的畫風。

與傳統美學教育下的畫家們,工作方式應該有很大的不同,我有遇見很排斥電腦繪圖的藝術家。像加州的動畫產業的一些傳統2D的動畫師,因為電腦3D動畫科技的轉型,那時候傳統迪士尼2D動畫 ,有解散一群人,整個產業就變成以皮克斯動畫為主的動畫產業,當然電影合成又是另外一門的幕後製作。

還是回歸正題,最終目的都是要呈現最好的視覺效果,讓去觀看者去讀懂故事的演員心理狀態。就看最後的輸出平台是哪一類。找出自己順手的工具,畫出自己喜歡的作品,各種媒材都有屬於自己的特色。

希望大家都可以找到自己可以發揮喜歡的創作媒材,平板繪圖軟體,蠟筆,水彩,油畫筆,粉彩,炭筆,鉛筆,原子筆... 只要適合自己的工具,都是值得放手嘗試的學習過程。



    200會員
    98內容數
    畫面與文字的故事那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