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起源-古生物學入門(六)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生命的起源

目前根據C12/C13的比例推測地球最早出現生命跡象的時間約在37億年以前(始太古代,Eoarchean),但非常有可能更早在冥古宙(Hadean)就有出現類似生命的物質。生命如何出現一直以來都是個有趣的主題,有不少人曾為生命起源提出各種假說。有人認為生命誕生的來源是地球之外,因為在隕石和彗星上存在少許的甲酸、醛類、乙炔等有機物,且彗星也將水攜帶至地球,才讓生命有適當的環境萌芽,然而這論點並未受到普遍承認。而在1996年,NASA在艾倫丘陵隕石84001上發現類似細菌的化石與有機物的痕跡,因此有人支持胚種論(Panspermia),猜想微生物存在於宇宙各個角落,藉由隕石或彗星等天體將生命帶至行星上,雖然此假說爭議性更大,但也讓大家以不同的觀點去思考生命的起源。現今較為普遍被認可的假說是由俄國科學家亞歷山大·奧巴林(Alexander Oparin)與英國科學家J. B. S. 霍爾丹(John Burdon Sanderson Haldane)巧合之下各自提出。他們認為生命一開始是一連串的有機化學反應,地球本身存在基本的簡單有機分子,如甲烷、乙炔等,從簡單分子組成複雜分子。許多反應過程需在高溫的環境下進行,而當時地球到處都是活火山與地熱,其中鹼性海底熱泉(alkaline hydrothermal vents)是最可能產生生命的地方。

奧巴林-霍爾丹假說於1920年代提出,之後在1953年史丹利·米勒(Stanley Miller)將混有水、氮氣、一氧化碳等物質的玻璃瓶接觸電流(模仿閃電),經過數天後出現醣類、胺基酸、核甘酸等組成生命的有機物。在1960年代後有人將此方法做改良(例如減少氫與甲烷的比例),產生了多醣、肽鏈以及其他更大的有機分子。西德尼·福克斯(Sidney Fox)甚至在實驗過程中產生了類似細胞結構的膜狀物質。隨後還有其他人發現某些脂質能自我聚合成細小囊泡並產生更多的小囊泡,來達到自我複製的效果。

生命的關鍵分子,遺傳物質,在現今生物通常都是以DNA的形式存在。DNA轉錄成RNA之後再轉譯成蛋白質以執行生物的各種生命運作。不過現在的科學家都認為起始生命的遺傳物質是以RNA形式存在,稱作RNA世界學說(RNA world),因為RNA既能扮演DNA的功能儲存遺傳訊息,也能有酵素活性扮演蛋白質的功能。DNA需要依賴蛋白質(RNA聚合酶)才能表現基因,所以單獨存在時無法有生命跡象;蛋白質則無遺傳性質;然而RNA單獨存在就能夠呈現生命狀態,這也是最簡單的生命形式。最重要的是,在很多實驗中都發現RNA可以藉由自己的RNA聚合酶活性自我複製,這現象更鞏固了RNA是生命起源的論點。因此科學家認為細胞是因為RNA在某種機緣下被脂質囊泡所包裹而誕生的(圖一)。這個最原始的細胞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共同祖先,被稱作最後共同祖先(last universal ancestor, LUCA)。之後再從LUCA演化出細菌與古菌兩大支(圖二)。

(圖一)RNA世界學說所認為的細胞起源

(圖一)RNA世界學說所認為的細胞起源


(圖二)生物演化樹

(圖二)生物演化樹

真核生物

真核生物的特徵是有一個雙層膜的細胞核包裹著DNA,而且有粒線體進行有氧呼吸產生能量,植物有葉綠體能進行光合作用。在真核生物出現之前細菌與古菌就已經在地球上生存快二十億年。根據系統發生分析,相對於細菌,真核生物與古菌的親緣較近,且關係最近的是洛基古菌(Lokiarchaeota)(圖二),因此目前認為真核生物是由洛基古菌演化而來。此外知名的內共生學說(endosymbiotic theory)也支持粒線體與葉綠體來自細菌,這兩種胞器都擁有自己的DNA,藉由DNA序列分析發現粒線體是由α-變形菌(α-Protobacteria)進入真核細胞共生變成,而葉綠體則是藍綠菌(cyanobacteria)共生變成。圖三顯示了真核細胞演化的過程。

(圖三)真核生物的演化

(圖三)真核生物的演化

最早的真核生物化石是16億年前的Tappania plana以及Shuiyousphaeridium macroreticulatum的疑源類,前者只有30-150微米,後者有100-300微米(圖四),都是單細胞生物。隨後已知第一個出現的多細胞有性生殖生物是一種叫做Bangiomorpha pubescens的紅藻(圖五)。

(圖四)(A) Tappania plana, (B) Shuiyousphaeridium macroreticulatum(感謝Yin Leiming提供)

(圖四)(A) Tappania plana, (B) Shuiyousphaeridium macroreticulatum(感謝Yin Leiming提供)

(圖五)Bangiomorpha pubescens(感謝N. J. Butterfield提供)

(圖五)Bangiomorpha pubescens(感謝N. J. Butterfield提供)

作者:水也佑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演化之聲 The Sound of Evolution的沙龍
212會員
307內容數
你對古生物了解多少呢?在進入這個領域之前這裡提供古生物學的基本認知~
2024/10/14
在《地層學-古生物學入門(三)》一文當中提到了一些關於地層的鑑定,即岩石地層、生物地層與年代地層,而文中所提到的放射性同位素定年法則為主要鑑定地層年齡的手段。 因其定年為直接確定一個時間段因此被稱為絕對定年 然而放射性定年法卻會被一些條件所限制住,從而導致在很多地層當中放射性同位素定年法並不適用
Thumbnail
2024/10/14
在《地層學-古生物學入門(三)》一文當中提到了一些關於地層的鑑定,即岩石地層、生物地層與年代地層,而文中所提到的放射性同位素定年法則為主要鑑定地層年齡的手段。 因其定年為直接確定一個時間段因此被稱為絕對定年 然而放射性定年法卻會被一些條件所限制住,從而導致在很多地層當中放射性同位素定年法並不適用
Thumbnail
2024/09/15
這次來講講演化停滯吧。 不知道各位有沒有曾經看過一些梗圖,內容說著像鱟、腔棘魚等一類生物經過數億年都沒有演化云云?這類生物就被一部分科學家認為是演化停滯的案例,而這種情況在化石紀錄中其實很常見。 人們常常發現某類化石可以延續很久的時間,有的長達數千萬年而有的甚至超過億年,但這類情況在演化框架下是很
Thumbnail
2024/09/15
這次來講講演化停滯吧。 不知道各位有沒有曾經看過一些梗圖,內容說著像鱟、腔棘魚等一類生物經過數億年都沒有演化云云?這類生物就被一部分科學家認為是演化停滯的案例,而這種情況在化石紀錄中其實很常見。 人們常常發現某類化石可以延續很久的時間,有的長達數千萬年而有的甚至超過億年,但這類情況在演化框架下是很
Thumbnail
2024/09/07
生物的系統發生樹(phylogenetic tree),又稱演化樹,是一種用來描述生物演化關係的圖形模型。它通過分支結構展示特定物種從共同祖先演化而來的過程。
Thumbnail
2024/09/07
生物的系統發生樹(phylogenetic tree),又稱演化樹,是一種用來描述生物演化關係的圖形模型。它通過分支結構展示特定物種從共同祖先演化而來的過程。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大約在一百三十八億年前經歷所謂的大霹靂之後宇宙的物質、能量、時間、空間才應運而生。宇宙的這些基本特徵,就成了「物理學」。    在這之後過了大約三十萬年,物質和能量開始形成複雜的結構,稱為原子,然後進一步構成分子。至於這些原子和分子的故事、以及他們如何交互作用,就成了「化學」。    大約在
Thumbnail
  大約在一百三十八億年前經歷所謂的大霹靂之後宇宙的物質、能量、時間、空間才應運而生。宇宙的這些基本特徵,就成了「物理學」。    在這之後過了大約三十萬年,物質和能量開始形成複雜的結構,稱為原子,然後進一步構成分子。至於這些原子和分子的故事、以及他們如何交互作用,就成了「化學」。    大約在
Thumbnail
生物演化依循天擇的定律,順應著地球環境的變遷,總是變化、選擇而後發展。因此萬物生息不絕,生命總會找到它的出路。
Thumbnail
生物演化依循天擇的定律,順應著地球環境的變遷,總是變化、選擇而後發展。因此萬物生息不絕,生命總會找到它的出路。
Thumbnail
生命的起源 目前根據C12/C13的比例推測地球最早出現生命跡象的時間約在37億年以前(始太古代,Eoarchean),但非常有可能更早在冥古宙(Hadean)就有出現類似生命的物質。生命如何出現一直以來都是個有趣的主題,有不少人曾為生命起源提出各種假說。有人認為生命誕生的來源是地球之外,因為在隕
Thumbnail
生命的起源 目前根據C12/C13的比例推測地球最早出現生命跡象的時間約在37億年以前(始太古代,Eoarchean),但非常有可能更早在冥古宙(Hadean)就有出現類似生命的物質。生命如何出現一直以來都是個有趣的主題,有不少人曾為生命起源提出各種假說。有人認為生命誕生的來源是地球之外,因為在隕
Thumbnail
當你在認識古生物時,心中可能會有一個想法,為何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的生物樣貌會如此不同?或者在不同生態環境下為何有不同形態的生物出現並且符合當地環境的生存需求?這樣的生物演變必須瞭解生物演化的內部機制。   演化理論 生物的演化理論是由查爾斯·達爾文 (Charles Darwin) 最先提
Thumbnail
當你在認識古生物時,心中可能會有一個想法,為何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的生物樣貌會如此不同?或者在不同生態環境下為何有不同形態的生物出現並且符合當地環境的生存需求?這樣的生物演變必須瞭解生物演化的內部機制。   演化理論 生物的演化理論是由查爾斯·達爾文 (Charles Darwin) 最先提
Thumbnail
生命起源學說 自然發生論,或者說生命起源,指的是自然歷程中無生命物質如何演變為有機分子乃至生命的學說。目前普遍接受的假設是,地球上從非生物到生物的過渡不是一個單一的事件,而是一個前進演化的過程(即一個複雜性逐漸增加的過程),其中涉及到宜居星球的形成、有機分子的前生物合成、可自我複製、自組裝、自催化的
Thumbnail
生命起源學說 自然發生論,或者說生命起源,指的是自然歷程中無生命物質如何演變為有機分子乃至生命的學說。目前普遍接受的假設是,地球上從非生物到生物的過渡不是一個單一的事件,而是一個前進演化的過程(即一個複雜性逐漸增加的過程),其中涉及到宜居星球的形成、有機分子的前生物合成、可自我複製、自組裝、自催化的
Thumbnail
你曾想過上帝是誰,是否曾有過一絲懷疑上帝真的存在嗎? 宇宙又是怎麼誕生的? 人類為什麼存在於宇宙之間? 你相信存在宇宙中的這個自己是真實的嗎? 海奧華預言第四篇【宇宙太初四種力】
Thumbnail
你曾想過上帝是誰,是否曾有過一絲懷疑上帝真的存在嗎? 宇宙又是怎麼誕生的? 人類為什麼存在於宇宙之間? 你相信存在宇宙中的這個自己是真實的嗎? 海奧華預言第四篇【宇宙太初四種力】
Thumbnail
存在的可能性 誠如文章開頭所寫的認為地球之外存在生命有著很簡單的事實的支持:僅僅在銀河系中就有2000億至4000億顆恆星,而銀河系只是宇宙中超過1000億星系中的一員。據推測至少有十分之一的類似太陽的恆星具有行星系統。 可能的生存環境和形態 從生命本質來探究外星生命是否存在
Thumbnail
存在的可能性 誠如文章開頭所寫的認為地球之外存在生命有著很簡單的事實的支持:僅僅在銀河系中就有2000億至4000億顆恆星,而銀河系只是宇宙中超過1000億星系中的一員。據推測至少有十分之一的類似太陽的恆星具有行星系統。 可能的生存環境和形態 從生命本質來探究外星生命是否存在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