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的瓶頸?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我原本也感到,小說恐怕面臨瓶頸。

除了我自己不太會讀以外,教學現場確實顯示,網路娛樂和隨身手機的超級配合,會排擠人們靜心閱讀長篇著作的時間。

但我一直覺得,這樣想的人應該是少數。直到看了安妮.艾諾(Annie Ernaux)《如刀的書寫》,她於2022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曾是一位法國中學教師,60歲才開始全職寫作。

這是十多年前的訪談錄。當時她已指出,小說已不再是最具創新潛力的文學形式,甚至可能是探索過程的阻礙,因為書寫這件事,若非協助揭露並改變世界,就是反過來鞏固現有的社會與道德秩序。

這強烈暗示,小說在改變世界這件事上越來越無力,或至少是不再夠力。儘管我們對於這一現象,似乎還沒有太完整的解釋。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哲學開箱文的沙龍
93會員
212內容數
用ChatGPT協助寫作,打造自家專屬的神隊友,提供標題、故事、對話、名言的好候選,蹦出未曾想過的好創意。
2024/10/02
《被追趕的經濟體》指出,戰後東亞經濟的興衰,都依循了起飛期、黃金期、被追趕期等三大階段。 台灣的黃金期是1985-2005。在這之前,一切都很美好,一切看來都向上發展。 但在這之後,沒有因時代紅利而受益的人們,將越來越辛苦。
Thumbnail
2024/10/02
《被追趕的經濟體》指出,戰後東亞經濟的興衰,都依循了起飛期、黃金期、被追趕期等三大階段。 台灣的黃金期是1985-2005。在這之前,一切都很美好,一切看來都向上發展。 但在這之後,沒有因時代紅利而受益的人們,將越來越辛苦。
Thumbnail
2024/09/23
究竟是努力去彼此內耗,還是努力去相互合作呢? 兩種狀況我都看過,希望大家選到的世界都是後者。 只要選對環境,一切真的會單純很多。
Thumbnail
2024/09/23
究竟是努力去彼此內耗,還是努力去相互合作呢? 兩種狀況我都看過,希望大家選到的世界都是後者。 只要選對環境,一切真的會單純很多。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論文題目是「面對寫作瓶頸:小說作家轉化學習歷程之研究」,採用的是質性研究法,在七、八月分別訪問了六位作家,但因為很懶(也因為前一陣子眼睛有點問題),拖到十月才開始整理逐字稿。 整理逐字稿真的很累人啊!那怕是下筆行雲流水的作家,實際上聽錄音檔就會發現有大量口語贅字,畢竟聊天跟演講還是不同,但聊天
Thumbnail
我的論文題目是「面對寫作瓶頸:小說作家轉化學習歷程之研究」,採用的是質性研究法,在七、八月分別訪問了六位作家,但因為很懶(也因為前一陣子眼睛有點問題),拖到十月才開始整理逐字稿。 整理逐字稿真的很累人啊!那怕是下筆行雲流水的作家,實際上聽錄音檔就會發現有大量口語贅字,畢竟聊天跟演講還是不同,但聊天
Thumbnail
精緻,這是我對這本書的第一印象,也是讀得相當慢的原因:裝幀設計與金句摘要的封面及扉頁設計,都表現出這一本小書內的文學語言世界之大,安妮・艾諾所思考的,所能帶給讀者的啟發,不是誰能三言兩語推薦即可涵括,乾脆由她自己說,創作數十年的心路。 獲得2022年諾貝爾文學獎的安妮・艾諾,台灣出版社隨即重出過去
Thumbnail
精緻,這是我對這本書的第一印象,也是讀得相當慢的原因:裝幀設計與金句摘要的封面及扉頁設計,都表現出這一本小書內的文學語言世界之大,安妮・艾諾所思考的,所能帶給讀者的啟發,不是誰能三言兩語推薦即可涵括,乾脆由她自己說,創作數十年的心路。 獲得2022年諾貝爾文學獎的安妮・艾諾,台灣出版社隨即重出過去
Thumbnail
書寫這件事,若非協助揭露並改變世界,就是反過來鞏固現有的社會與道德秩序。
Thumbnail
書寫這件事,若非協助揭露並改變世界,就是反過來鞏固現有的社會與道德秩序。
Thumbnail
這本,不特別強調令人想翻白眼的小說公式,或許有些篇章有這種感覺,但至少沒有自大的小說家愛為自己造神,因為集合眾多作家的實際經驗和敏銳觀察。
Thumbnail
這本,不特別強調令人想翻白眼的小說公式,或許有些篇章有這種感覺,但至少沒有自大的小說家愛為自己造神,因為集合眾多作家的實際經驗和敏銳觀察。
Thumbnail
面對法國文學風起雲湧、瞬息萬變的蓬勃生態,個人計畫撰寫指標性作品的導引書評,不僅需要對內深入閱讀原文文本,更要向外連結國家文化現象與國際產業動態,理出一條法國文學生存大道,希冀作為一種通向華文世界的媒介,作為跨國界、跨文化的溝通、借鏡、流通的橋樑。
Thumbnail
面對法國文學風起雲湧、瞬息萬變的蓬勃生態,個人計畫撰寫指標性作品的導引書評,不僅需要對內深入閱讀原文文本,更要向外連結國家文化現象與國際產業動態,理出一條法國文學生存大道,希冀作為一種通向華文世界的媒介,作為跨國界、跨文化的溝通、借鏡、流通的橋樑。
Thumbnail
創作有瓶頸,這種事情簡直自然到跟吃雞肉飯一樣自然。 從小學時寫造句,一兩句話也要絞盡腦汁開始,如何用文字表達一直都存在著各種形式的障礙。 不過造句畢竟不是作文,兩者差別很明顯,而作文我則是完全相反,從小就是個稿紙不夠用的人,隨便都能掰出寫滿稿紙的內容。 但認真就會伴隨瓶頸。
Thumbnail
創作有瓶頸,這種事情簡直自然到跟吃雞肉飯一樣自然。 從小學時寫造句,一兩句話也要絞盡腦汁開始,如何用文字表達一直都存在著各種形式的障礙。 不過造句畢竟不是作文,兩者差別很明顯,而作文我則是完全相反,從小就是個稿紙不夠用的人,隨便都能掰出寫滿稿紙的內容。 但認真就會伴隨瓶頸。
Thumbnail
在這個社群時代,我們的確大量仰賴影像、聲音的傳播,但也不可否認,諸如元首、意見領袖乃至於平民百姓,在媒體上短短的一則文字貼文,都可能引起國家、社會極大的震動。語言、文字用對了,可以創造出良善的正向循環;用錯了,卻也可能像漫威電影裡的薩諾斯(Thanos)一樣,毀掉二分之一的宇宙。
Thumbnail
在這個社群時代,我們的確大量仰賴影像、聲音的傳播,但也不可否認,諸如元首、意見領袖乃至於平民百姓,在媒體上短短的一則文字貼文,都可能引起國家、社會極大的震動。語言、文字用對了,可以創造出良善的正向循環;用錯了,卻也可能像漫威電影裡的薩諾斯(Thanos)一樣,毀掉二分之一的宇宙。
Thumbnail
  這是我參加某個線上課程的時候,從講師口中聽到的。     他說,網路上的商業文章盡可能簡單明瞭,最好是小朋友都能看得懂的程度,他已經很久沒有用成語了,如果不小心用成語還會把它特地改掉,而且一個段落不要超過三句,盡可能列點並佐以圖表。           「──因為現代人都有閱讀障礙。」   也
Thumbnail
  這是我參加某個線上課程的時候,從講師口中聽到的。     他說,網路上的商業文章盡可能簡單明瞭,最好是小朋友都能看得懂的程度,他已經很久沒有用成語了,如果不小心用成語還會把它特地改掉,而且一個段落不要超過三句,盡可能列點並佐以圖表。           「──因為現代人都有閱讀障礙。」   也
Thumbnail
  我曾經說過「故事無論在哪個時代都是必須的」,不過這句話也是從某處聽來的,但我也不太記得是從哪裡了。     故事是必須的沒錯,不過隨著科技與文明的發展,創作的主流媒介也不斷地在變化。     遙遠的古代,是口傳或壁畫,隨著文明演進,出現了文字、紙張等,接下來就有更多樣的創作被流傳下來,到了近代,
Thumbnail
  我曾經說過「故事無論在哪個時代都是必須的」,不過這句話也是從某處聽來的,但我也不太記得是從哪裡了。     故事是必須的沒錯,不過隨著科技與文明的發展,創作的主流媒介也不斷地在變化。     遙遠的古代,是口傳或壁畫,隨著文明演進,出現了文字、紙張等,接下來就有更多樣的創作被流傳下來,到了近代,
Thumbnail
作家不是為人解決問題,而是提出有價值的問題。現在的人都希望解決提出問題的人,而不是解決問題,這是本末倒置的做法,只會使世界退步、萎縮。
Thumbnail
作家不是為人解決問題,而是提出有價值的問題。現在的人都希望解決提出問題的人,而不是解決問題,這是本末倒置的做法,只會使世界退步、萎縮。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