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筆如掘墳(一)

2020/04/03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杜甫說「讀書破萬卷,下筆若有神」,或許現在很多人會覺得「讀書會命短,下筆如掘墳」。尤其看見孩子呆望著書,手執筆桿的放空模樣,彷彿感到他的靈魂已墮進另一個次元的空間。莫說小孩子,成年人想寫一篇文章,都會無從入手,如果只是自己閒來抒發心情的短文,寫不好也沒關係,但若要給別人閱讀,甚至是為工作需要而寫,那問題就來了。
首當其衝的問題,就是那篇文章有特定的閱讀對象,作者是為了特定的讀者群而寫的,一旦有特定的讀者群,就會出現兩種現象:一、作者過份遷就讀者的喜好而寫,這樣只是寫讀者想讀的東西,文章不會好到哪裡去;二、作者自以為是讀者的老師,以一種居高臨下的姿態寫文章,或者忽略讀者的真正需要,自顧自的寫一大堆只有他自己才明的東西。這樣的文章或許會給人一種高深、專業的感覺,可是始終未能跟讀者建立一道溝通的橋樑。
寫作最基本的用處是交流,其基礎的角色是一種溝通的媒介,讓人容易明白就行了。一般的公文,或者書信、便條,甚至簡單的敘事文章、雜文,都以曉暢易明為標準。單刀直入的書寫形式就已經可以了。那麼,為甚麼許多人都覺得寫文章很難呢?其實寫作是一門藝術,通常藝術都會令人覺得無從入手。說實在,藝術並非高深莫測的東西,相反,藝術本屬於大眾生活的一部分,應該在街頭巷里都可以發現的。寫文章亦然。許多人口若懸河,卻很難寫出一篇可讀性高的文章,這關乎演說跟寫作本身就是兩種不同形式的藝術,因此許多大作家演說起來甚有催眠作用呢。
我曾在〈怎樣開筆——關於從主題到故事的問題〉一文中,談及怎樣替故事開筆:
  1. 引發一個滿佈疑陣的問題
  2. 角色身處一個難解的困境裡
  3. 展開一場冒險之旅
以上三點構成故事的佈局:「問題 —— 困境 / 疑惑 —— 解難」
這種佈局放在文章裡都是合適的。記著:沒有問題,就沒有話題。常常發掘問題的人,就容易找到下筆的地方。可惜現代教育都集中訓練學生解答問題,而不是發掘問題,那樣是沒有辦法寫出好文章的。發掘問題的重點,是不斷「假設」。村上春樹認為小說家的任務是不斷提出假設與疑問,作家不是為人解決問題,而是提出有價值的問題。現在的人都希望解決提出問題的人,而不是解決問題,這是本末倒置的做法,只會使世界退步、萎縮。
誠然,作者未必每次都能輕易發掘出問題,而發掘出來的,亦需要憑著作者的學養、見識和閱歷來判斷那個是否真正的問題,還是作者一廂情願,以為那是值得寫出來的問題。如果作者能發掘真正的問題,下筆就不會如掘墳,而是發現身邊有位靈感女神了。
下次繼續談論發掘問題的問題。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29會員
    181內容數
    跟喜歡閱讀與寫作的青年人和孩子,以及孩子的家長,分享我對閱讀與寫作的一點看法、經驗與感想,讓大小朋友慢慢喜歡這個讀寫象外的世界。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