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紀錄 | 刺骨之痛 作者:蘆花公園

更新 發佈閱讀 1 分鐘

在看了對書的推薦介紹時,看書之前(我:好想看,好想看),看書之後(我:我看了什麼?)

小說一開始從「我」這位整形外科醫師身邊的人講述或是發生的事情發展。

一開始看,會覺得很不錯,營造氣氛有慢慢出現,可是都是一個個小故事,看不出來主線是什麼,我以為會是「我」搜集著身邊的人發生的事情,然後「我」也遇到了事情,這樣慢慢展開。但是,它是講了兩個人物的故事,然後「我」就已經卷入其中了。感覺很突兀,就因為知道了,然後就有了關係。

我是用了很多天才看完這本書,只能說,不適合我這樣看,因為我發現我看完後,「我」所下的結論,幾乎看不懂,因為太多小故事,人物太多,都忘了有誰出現或是做了什麼事情。而且作者還蠻喜歡講怪談或是傳說的故事,如果只是為了舉例或講解,那可以大概說一下,不然就講一個,其它的講個大概就好,但是作者講的真的太詳細,一整個傳說故事都講出來,看到後面,我以為自己在看怪談科普書,不是不能用,只是覺得裡面提到的太多又詳細。甚至後來還講到宗教,牽扯一堆由來,再然後發展到了「我」去了一切事情開端的「橘家」,莫名變成了信徒,故事結束。

簡而言之,是由一群貪婪之人,為了財富,創造出來的惡魔,藉由故事的傳播來獲得獻祭者?我是這麼理解的,當然也有可能我沒把小說看懂,誤解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書齋 書哉的沙龍
1會員
6內容數
書齋 書哉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11/22
Jim Kwik是個著名的腦力教練,許多知名企業請他來當訓練員工的大腦教練,希望讓員工可以更好的去增進自身能力,改善工作效率,同時他還是快速學習(Kwik Learning)的創辦人以及經營youtube跟podcast。 學習的四大惡棍 數位洪水 (digital deluge)科技進步,人們
2023/11/22
Jim Kwik是個著名的腦力教練,許多知名企業請他來當訓練員工的大腦教練,希望讓員工可以更好的去增進自身能力,改善工作效率,同時他還是快速學習(Kwik Learning)的創辦人以及經營youtube跟podcast。 學習的四大惡棍 數位洪水 (digital deluge)科技進步,人們
2023/09/09
故事一開始從兩位雜誌社員工,為了採訪而不小心走錯路,又遇到大雨,同事腳受傷,收訊不良不得已向山裡一戶人家借電話卻因山崩而計程車來不了,只得借住這戶人家家裡開始。
2023/09/09
故事一開始從兩位雜誌社員工,為了採訪而不小心走錯路,又遇到大雨,同事腳受傷,收訊不良不得已向山裡一戶人家借電話卻因山崩而計程車來不了,只得借住這戶人家家裡開始。
2023/08/26
事情3 剛過世的人,會回家巡視,看看家裡 這是我父親剛過世的時候發生的事情,忘了從哪裡聽來的,好像是說剛過世,人的魂還沒走,還會在家裡看看家裡跟家人,直到安葬之後才會離開。我不知道是真的還是假的,也不知道說法是不是有誤,可是我想我能確定爸爸是有回來過。父親剛過世,他的大體沒有放在家裡而是殯儀館,
2023/08/26
事情3 剛過世的人,會回家巡視,看看家裡 這是我父親剛過世的時候發生的事情,忘了從哪裡聽來的,好像是說剛過世,人的魂還沒走,還會在家裡看看家裡跟家人,直到安葬之後才會離開。我不知道是真的還是假的,也不知道說法是不是有誤,可是我想我能確定爸爸是有回來過。父親剛過世,他的大體沒有放在家裡而是殯儀館,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他就在你左右,一個你不曾注意到的平凡人,他看得到你,你卻找不到他_《外科醫生》
Thumbnail
他就在你左右,一個你不曾注意到的平凡人,他看得到你,你卻找不到他_《外科醫生》
Thumbnail
不只書名,連同這本書的封面都是走一個怪的路線,如果在書店看到這本書,我勢必不太會主動拿起。不過矛盾的是,我卻對於一些奇奇怪怪的故事很有興趣,所以非常好奇這個俗稱後山的宜蘭地區,會有什麼奇妙的病友故事。   由於作者是台灣醫生,因此,文字讀起來有那麼一點親切,另一方面也會讀到有點年代感的用詞,在以前的
Thumbnail
不只書名,連同這本書的封面都是走一個怪的路線,如果在書店看到這本書,我勢必不太會主動拿起。不過矛盾的是,我卻對於一些奇奇怪怪的故事很有興趣,所以非常好奇這個俗稱後山的宜蘭地區,會有什麼奇妙的病友故事。   由於作者是台灣醫生,因此,文字讀起來有那麼一點親切,另一方面也會讀到有點年代感的用詞,在以前的
Thumbnail
看完小說,要闔上書,準備放回書架的時候,不經意又看看封面及書名,才發現原來封面的圖畫這麼有巧思,把主角、他的娘子、醫院、還有當地的風景名勝等,都畫進去了,而且是很可愛的清新風格,超喜歡! 餘光瞥到書名《神的病歷簿》,原本不以為意,卻閃過一個念頭,這本書的主角是醫生沒錯,但他又不是神,故事中也沒有提
Thumbnail
看完小說,要闔上書,準備放回書架的時候,不經意又看看封面及書名,才發現原來封面的圖畫這麼有巧思,把主角、他的娘子、醫院、還有當地的風景名勝等,都畫進去了,而且是很可愛的清新風格,超喜歡! 餘光瞥到書名《神的病歷簿》,原本不以為意,卻閃過一個念頭,這本書的主角是醫生沒錯,但他又不是神,故事中也沒有提
Thumbnail
整體來說滿好看的,我果然還是喜歡社會派多過本格。滿懷期待為了番外而買了讀墨電子書,可能過度期待讀完番外反而覺得還好。本篇仍是精彩的,推薦。
Thumbnail
整體來說滿好看的,我果然還是喜歡社會派多過本格。滿懷期待為了番外而買了讀墨電子書,可能過度期待讀完番外反而覺得還好。本篇仍是精彩的,推薦。
Thumbnail
說是讀後感,老實說應該是聽後感,因為我雖然有買實體的小說,但是這本書一直放在兒子的書房,印象中我也只看了一小段,還沒有到劇情精彩的轉折處,否則我應該也會被那科幻的劇情吸引,想快點看完了解結局。前天發現微信讀書中的清單有這本書,立刻安排AI唸給我聽
Thumbnail
說是讀後感,老實說應該是聽後感,因為我雖然有買實體的小說,但是這本書一直放在兒子的書房,印象中我也只看了一小段,還沒有到劇情精彩的轉折處,否則我應該也會被那科幻的劇情吸引,想快點看完了解結局。前天發現微信讀書中的清單有這本書,立刻安排AI唸給我聽
Thumbnail
那字裡行間投射並構築出的世界,實則由作者的個性和人格形塑而成。 書籍既然是有自傳色彩的「私小說」,猶如散文,作為讀者的我多少期待並相信其中的真實性,這讓我明白,這本書在一開始就不合我的胃口,無關乎文筆,而是我生性和這名作家不對盤──我們看待世界的眼光大相逕庭。
Thumbnail
那字裡行間投射並構築出的世界,實則由作者的個性和人格形塑而成。 書籍既然是有自傳色彩的「私小說」,猶如散文,作為讀者的我多少期待並相信其中的真實性,這讓我明白,這本書在一開始就不合我的胃口,無關乎文筆,而是我生性和這名作家不對盤──我們看待世界的眼光大相逕庭。
Thumbnail
封底有一句「所以,這並不是一本關於五月的書,而是關於我自己,其後與倖存之書。」似乎已經成為《其後》的自我介紹,不過,我倒認為這段話會更貼切於換作我是作者,我對《其後》真正意圖傳達的精神。
Thumbnail
封底有一句「所以,這並不是一本關於五月的書,而是關於我自己,其後與倖存之書。」似乎已經成為《其後》的自我介紹,不過,我倒認為這段話會更貼切於換作我是作者,我對《其後》真正意圖傳達的精神。
Thumbnail
會接觸這本書全然是被大獵蜥推坑的,在此我必須承認我對散文曾經有段好奇的日子,但隨即發現那不是我會寫的東西。 說起來我雖然偶而在網路上看散文,甚至買過「散文課」,實際上我根本沒買過散文書勒(雖然因為試讀拿過很多本),所以這本可是第一本,特此紀錄。 尤其是看完後記。 也因為後記,這本書變得有趣起來。
Thumbnail
會接觸這本書全然是被大獵蜥推坑的,在此我必須承認我對散文曾經有段好奇的日子,但隨即發現那不是我會寫的東西。 說起來我雖然偶而在網路上看散文,甚至買過「散文課」,實際上我根本沒買過散文書勒(雖然因為試讀拿過很多本),所以這本可是第一本,特此紀錄。 尤其是看完後記。 也因為後記,這本書變得有趣起來。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