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王維〈竹里館〉:從慎獨尋索到敞亮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竹里館

獨坐幽篁裏

彈琴復長嘯

深林人不知

明月來相照

有聲書傳送門

本文已授權【悅聽小築】,喜歡有聲書或影片的朋友請移步:你好詩歌|唐.王維〈竹里館〉

喜歡文字閱讀的朋友,請繼續閱讀~


關於作者

王維,是盛唐時期著名的山水田園詩人。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王維,字摩詰,號摩詰居士。祖籍山西祁縣,成長於蒲州(今山西永濟市)。出生於武則天時代(約公元699年),逝世於唐憲宗上元初年(公元761)年。

王維是少有的綜合型全才,從小就顯露出驚人的才華。不但詩名遠播,在書法、繪畫和音樂上,都有亮眼的成就。然而,他在家庭方面的運氣卻很不好。幼年時期就失去了父親,成年結婚後,妻子也早早就離世。

王維的仕途也不順利,第一份工作就因為上司的失誤連坐被貶。晚年遭遇安史之亂,來不及逃跑,被迫在安祿山朝任官。安史亂後雖然得到朝廷的赦免,在偽朝任官的經歷,仍然被王維當成節操的污點,成為心理的創傷。

因為王維最後任職的官銜,是「尚書右丞」,所以後人稱他「王右丞」。

中晚年的王維,買下「輞川別業」供母親隱居修行。他也在輞川過著亦官亦隱的生活。在這裡,王維寫下許多風格清新淡泊的詩作,成為山水田園派詩人的代表,與孟浩然合稱為「王孟」。

王維受到母親崔氏,很深的影響。王維的字「摩詰」,典故來自佛經《維摩詰經》,傳說就是篤修佛法的崔氏命名的。也許因為母教的影響,面對人世的艱難險峻,王維始終以著一種溫潤的純粹去面對。他孝奉母親友愛手足,受到當時人們的敬重;在妻子過世後,也不再續弦另娶,獨居三十年。可見王維是一個非常深情的人。「輞川別業」在母親崔氏過世後,晚年的王維主動請旨捐獻給朝廷改建成寺院。

因著對佛學與禪修,都有深刻的理解與實證體悟,王維的詩句往往蘊含著禪境與哲思,被後世稱為「詩佛」。王維創作超過一千首的詩作,卻因為「安史之亂」散失了不少,現存僅有400多首詩。輯為《王右丞集》,又稱《王摩詰文集》。

〈竹里館〉從慎獨尋索到敞亮

這首〈竹里館〉,是「輞川集」中的一首。「輞川集」收集的詩作,是王維和好友裴迪為「輞川別業」中的景點,各自寫成的五言絕句。

竹里館在輞川別業的深處,因為蓋在大片的竹林叢中而得名。

竹子,在傳統上一直是君子的象徵。儒家強調「君子慎獨」,人唯有在獨處的時候,才能顯示真實,而沒有任何矯飾的自己。而一個對自我有著高度期許的君子,即使在獨處的時候,也會觀照自身的起心動念,一舉一動都審慎而行,不欺鬼神。

詩的第一句「獨坐幽篁裏」,告訴我們,詩人此時正是獨處中。而「幽篁」則點出竹里館遍植的竹林。屈原《楚辭.九歌.山鬼》中有:「余處幽篁兮終不見天,路險難兮獨後來」。王維此刻在竹林中的獨坐,心情似乎也不平靜。

從「彈琴復長嘯」一句,透露了詩人此刻洶湧的情緒。「彈琴」向來就是儒者撫平情緒或者表明心志的出口 。

王維為什麼心緒不平呢?是摯愛離世的打擊?是官場黑暗的險惡?還是對生命人生的叩問?獨處是自覺的選擇,還是被迫的無奈?

亦或者,詩人是想起了那次阮籍尋訪善嘯的孫登。孫登卻在巖下逕自散髮彈琴,而不加理會阮籍。直至阮籍以嘯聲與琴聲相和,終至得孫登也嘯而相和。兩人嘯音美妙,響動了整片山林。

從來知音難覓,又何需言語?更何況仙道之說,何其飄渺!

無論如何,詩人就在這一片廣袤的天地間,忘情彈琴,高昂激越地長聲呼嘯。

琴音與嘯聲在深林中迴盪著,然而,「深林人不知」,這一切,沒有人知道。只是,外界的知與不知,還會影響詩人的心緒嗎?

《論語.學而篇》有言:「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即便是沒有人認識知道自己,即便是不被了解與接受,仍然不受到影響並且不感到憤怒,這就是君子了。在象徵著君子的竹林中,獨坐彈琴長嘯的詩人,似乎也釋然了。

此刻,月光拂照在竹林,灑落在詩的世界,仿佛也照亮了詩人的心。激昂的情緒,復歸平靜。皎潔的月光,自古至今,就像有著神奇的力量,撫慰清淨了世世代代人們的心。同時,禪者也常以明月來喻禪。「明月來相照」一句,透露了詩人在佛學中,心靈得到了安放,呈現著澄靜空明的意境。

AI生圖

AI生圖

整首詩的語言平易自然,似乎引用了典故,卻又毫無雕飾。詩人內心的風景,以彈琴長嘯來表達,爾後,漸與外境的竹林明月相互交融,巧妙地將儒者彈琴、道家長嘯與禪修的明月,渾融一體,描繪出一幅人與自然的和諧風景。成為王維傳世的名作。


avatar-img
19會員
287內容數
民國58年,林柏壽先生將珍藏的書畫古硯精選三百多件,寄存在故宮博物院成為故宮的藏品。因林柏壽的館名「蘭千山館」,這批文物就被稱為「蘭千山館文物」,其中最早最好的唐褚遂良〈黃絹本蘭亭序〉與懷素〈小草千字文〉即是館名的由來。「蘭千山館文物」就這樣進入故宮的歷史,53年後,2022年10月,故宮突然主動不續約,引發公民運動。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石頭夢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端石,具魚腦、火捺之美。以天然蟲蛀為池,硯端淺雕梅幹臨池。無銘識。
端石,色棕黑,質佳,製工精雅,作小兔蹲伏狀,兔眼處恰為一重暈石眼。
白瓷質。形圓,中央為受墨處,周繞以池。白釉凝厚,唯受墨處與硯背無釉。似明末清初德化窯產品。
端石,色青紫、淡黃間,細紋雜駁如青花蕉白。形長方,受墨處低下斜凹入池。無銘識。
端石,暗綠石,細黃斑。方形,硯面雕太極形,陰凹為池,陽作受墨處。四壁淺雕八卦及十二生肖圖,硯背浮雕龜紋。無銘識。
端石,具魚腦、火捺之美。以天然蟲蛀為池,硯端淺雕梅幹臨池。無銘識。
端石,色棕黑,質佳,製工精雅,作小兔蹲伏狀,兔眼處恰為一重暈石眼。
白瓷質。形圓,中央為受墨處,周繞以池。白釉凝厚,唯受墨處與硯背無釉。似明末清初德化窯產品。
端石,色青紫、淡黃間,細紋雜駁如青花蕉白。形長方,受墨處低下斜凹入池。無銘識。
端石,暗綠石,細黃斑。方形,硯面雕太極形,陰凹為池,陽作受墨處。四壁淺雕八卦及十二生肖圖,硯背浮雕龜紋。無銘識。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王維的《輞川集》和《輞川圖》被譽為南宗派山水畫的始祖,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創作超越了人生的苦痛。文學跨界藝術,體會到詩與畫交融豐富藝術表達的層次,詩心為用,勇敢探索新形式和新象徵,面臨現實的挑戰,但內心對文學的熱愛始終未變。這種跨界的創作經驗,不僅是對王維藝術精神的致敬,更是對藝術追求的深刻反思。
Thumbnail
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 唐代李白 暮從碧山下,山月隨人歸。卻顧所來徑,蒼蒼橫翠微。相攜及田家,童稚開荊扉。綠竹入幽徑,青蘿拂行衣。歡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揮。長歌吟松風,曲盡河星稀。我醉君復樂,陶然共忘機。 這首詩是王維晚年隱居終南山時的作品。詩中描寫了詩人下山歸途所見的景色和與友人相聚的歡樂情
Thumbnail
竹裏館 唐代王維 獨坐幽篁裏,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這首詩是王維山水田園詩的代表作之一。詩中描繪了詩人隱居山林、怡然自得的生活情景,表達了詩人對自然山水和自由生活的熱愛。詩的語言清麗淡雅,意境幽遠。首聯以「獨坐」點明主人公的孤獨,以「幽篁」點明環境的清幽。頷聯以「深林」強調
Thumbnail
輞川閒居贈裴秀才迪 唐代王維 寒山轉蒼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門外,臨風聽暮蟬。 渡頭餘落日,墟里上孤煙。復值接輿醉,狂歌五柳前。 寒山,即寒冷的山野。隨著寒氣的加重,山林間樹木的顏色,也轉為一片深綠了;秋天的溪水,整日潺潺的流動著。詩人拄著手杖站在柴門外;在陣陣的涼風裡,悠閒的聽著傍晚的
Thumbnail
送別 唐代王維 下馬飲君酒,問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歸臥南山陲。但去莫復問,白雲無盡時。 這首詩是唐代詩人王維送別友人時所作。詩中,作者通過對友人送別的描寫,抒發了自己對隱居生活的嚮往之情。前兩句直接點明送別的場景和主題。接下來兩句,作者寫出了友人的去向和原因。友人因為在官場上不得意,所以
Thumbnail
輞川閒居贈裴秀才迪 唐代王維 寒山轉蒼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門外,臨風聽暮蟬。 渡頭餘落日,墟里上孤煙。復值接輿醉,狂歌五柳前。 這首詩是唐代詩人王維的《輞川閑居贈裴秀才迪》,描繪了王維在輞川閒居時所看到的秋景,以及他閒居生活中的安逸與樂趣。一幅秋日山水的畫面:山色蒼翠,秋水潺潺,動靜結
Thumbnail
「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是宋代詩文大家蘇軾對王維詩的批評,後代論者,都無疑義。衡諸王維一系列五絶作品,實在非常貼切。其實王維不僅是詩人,也是唐代著名山水畫家、音樂家。他創始的「破墨山水」一向被視為「文人畫」的始祖,歷代畫論資料對於王維《雪溪圖》的討論也非常多。王維肯定使用過繪畫技法入詩。
Thumbnail
 談到李商隱的抒情詩,大家可能會對他一系列《無題詩》比較熟悉,也對李商隱後期情感生活之豐富,感到比較好奇。其實早期李商隱和涇原節度王茂元的女兒王晏媄的夫妻感情其實是很好也很正常的,詳觀《夜雨寄北》所展露纒綿悽惻的情意,便可知一斑。
Thumbnail
王維這首著名的送別詩,大家一定都讀過吧 ?或是國中階段,或是高中階段,或者是其他時候。不同時期讀,應該會有不同的閱讀感受吧?
Thumbnail
回歸質樸,老詩詞與新創作會有什麼火花?請看這裡。 唐代王維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詩中描繪了一個空寂幽深的山林,詩人隱居於此,只聽到遠處傳來的說話聲,夕陽餘暉映照在青苔上,營造出一種空靈寂靜的氛圍。 格物台 現代普普 格物台上坐,風光無限好。車水馬龍聲,心靜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王維的《輞川集》和《輞川圖》被譽為南宗派山水畫的始祖,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創作超越了人生的苦痛。文學跨界藝術,體會到詩與畫交融豐富藝術表達的層次,詩心為用,勇敢探索新形式和新象徵,面臨現實的挑戰,但內心對文學的熱愛始終未變。這種跨界的創作經驗,不僅是對王維藝術精神的致敬,更是對藝術追求的深刻反思。
Thumbnail
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 唐代李白 暮從碧山下,山月隨人歸。卻顧所來徑,蒼蒼橫翠微。相攜及田家,童稚開荊扉。綠竹入幽徑,青蘿拂行衣。歡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揮。長歌吟松風,曲盡河星稀。我醉君復樂,陶然共忘機。 這首詩是王維晚年隱居終南山時的作品。詩中描寫了詩人下山歸途所見的景色和與友人相聚的歡樂情
Thumbnail
竹裏館 唐代王維 獨坐幽篁裏,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這首詩是王維山水田園詩的代表作之一。詩中描繪了詩人隱居山林、怡然自得的生活情景,表達了詩人對自然山水和自由生活的熱愛。詩的語言清麗淡雅,意境幽遠。首聯以「獨坐」點明主人公的孤獨,以「幽篁」點明環境的清幽。頷聯以「深林」強調
Thumbnail
輞川閒居贈裴秀才迪 唐代王維 寒山轉蒼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門外,臨風聽暮蟬。 渡頭餘落日,墟里上孤煙。復值接輿醉,狂歌五柳前。 寒山,即寒冷的山野。隨著寒氣的加重,山林間樹木的顏色,也轉為一片深綠了;秋天的溪水,整日潺潺的流動著。詩人拄著手杖站在柴門外;在陣陣的涼風裡,悠閒的聽著傍晚的
Thumbnail
送別 唐代王維 下馬飲君酒,問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歸臥南山陲。但去莫復問,白雲無盡時。 這首詩是唐代詩人王維送別友人時所作。詩中,作者通過對友人送別的描寫,抒發了自己對隱居生活的嚮往之情。前兩句直接點明送別的場景和主題。接下來兩句,作者寫出了友人的去向和原因。友人因為在官場上不得意,所以
Thumbnail
輞川閒居贈裴秀才迪 唐代王維 寒山轉蒼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門外,臨風聽暮蟬。 渡頭餘落日,墟里上孤煙。復值接輿醉,狂歌五柳前。 這首詩是唐代詩人王維的《輞川閑居贈裴秀才迪》,描繪了王維在輞川閒居時所看到的秋景,以及他閒居生活中的安逸與樂趣。一幅秋日山水的畫面:山色蒼翠,秋水潺潺,動靜結
Thumbnail
「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是宋代詩文大家蘇軾對王維詩的批評,後代論者,都無疑義。衡諸王維一系列五絶作品,實在非常貼切。其實王維不僅是詩人,也是唐代著名山水畫家、音樂家。他創始的「破墨山水」一向被視為「文人畫」的始祖,歷代畫論資料對於王維《雪溪圖》的討論也非常多。王維肯定使用過繪畫技法入詩。
Thumbnail
 談到李商隱的抒情詩,大家可能會對他一系列《無題詩》比較熟悉,也對李商隱後期情感生活之豐富,感到比較好奇。其實早期李商隱和涇原節度王茂元的女兒王晏媄的夫妻感情其實是很好也很正常的,詳觀《夜雨寄北》所展露纒綿悽惻的情意,便可知一斑。
Thumbnail
王維這首著名的送別詩,大家一定都讀過吧 ?或是國中階段,或是高中階段,或者是其他時候。不同時期讀,應該會有不同的閱讀感受吧?
Thumbnail
回歸質樸,老詩詞與新創作會有什麼火花?請看這裡。 唐代王維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詩中描繪了一個空寂幽深的山林,詩人隱居於此,只聽到遠處傳來的說話聲,夕陽餘暉映照在青苔上,營造出一種空靈寂靜的氛圍。 格物台 現代普普 格物台上坐,風光無限好。車水馬龍聲,心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