悅讀唐詩|王維五絶的詩情和畫意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在盛唐詩壇,王維與孟浩然以農村生活、自然景物為題材,撰作山水田園詩,成為突出的文學風景,其成就堪與後來的李杜嫓美。 

   王維進入中年,大約40歲到43歲,曾隱居長安附近的終南山;其後,又在藍田縣經營輞川別業,作為自己與母親奉佛修行之所,在有提拔之恩的張九齡貶官之後,王維退隱的想法,更爲強烈。其後半生可謂過著一種「半官半隱」的生活。 

   隱居藍田別業期間,王維曾以五絶形式,將輞川谷口二十個景點,作了全面描述,編成《輞川集》,收錄自撰20首,也收錄詩友裴迪同題20首。文學史家對於《輞川集》之評價相當之高,視為王維的代表作。 

 「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是宋代詩文大家蘇軾對王維詩的批評,後代論者,都無疑義。衡諸王維一系列五絶作品,實在非常貼切。其實王維不僅是詩人,也是唐代著名山水畫家、音樂家。他創始的「破墨山水」一向被視為「文人畫」的始祖,歷代畫論資料對於王維《雪溪圖》的討論也非常多。王維肯定使用過繪畫技法入詩。 

   至於王維的音樂才華,在唐.薛用弱著傳奇小説集《集異記》有一段故事描述王維在赴進士試之前曾進到公主府邸彈琵琶,要求長公主推薦。至今流傳的琵琶曲《鬱輪袍》相傳也是王維所作,所以王維的山水詩也善於捕捉大自然的音響與聲息。王維詩富於詩情、畫意與音樂美感,詩中濃厚的佛禪意蘊,也使其詩富於禪趣。可以説擁有多樣的特色。 

   試看《孟城坳》:「新家孟城坳 ,古木餘衰柳。來者復為誰?空悲昔人有。」這是《輞川集》第一首,寫到剛搬來輞川,看到殘留的古木和衰柳,這個別墅原是宋之問的產業,如今輪到他來住;但我也是暫時居住,他日又歸誰擁有呢?「空悲」其實是更深刻的悲傷,暗示:情隨事遷,興衰輪替,人間世界所不能免。今天是我哀傷宋之問的遭遇,他日又是誰為我而悲呢? 

   再看《鹿柴》:「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雖寫山居的空寂,卻不是死寂,而是有人活動的聲音。林中人語是短暫的,一陣人語之後,又復歸寂靜。下半兩句也用同樣手法,夕陽短暫返照青苔,璀璨之後,便是一片幽暗了。 

   至於《竹里館》:「獨坐幽篁裡,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王維的心靈狀態與外境的清幽相貼合,詩人的「我」與「物」會,可謂妙手天成。《辛夷塢》:「木末芙蓉花,山中發紅萼。澗戶寂無人,紛紛開且落。」寫出山谷人家,在花開花落之間,究竟發生多少滄桑變故?這一切,都不是辛夷花所能顧念的。花草無情若此。 

   最後再舉一首《皇甫岳雲谿五首:鳥鳴澗》為例。詩云:「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詩人因為內心非常閒靜,以致可以覺察到春桂之飄落...,(適巧襯托出春山的空靈)。當萬籟俱寂的時刻,皎月升空,反而驚起山鳥鳴叫...,(目的是表現短暫鳥鳴後復歸的寧靜)。大家試看:「花落」、「月出」、「鳥鳴」,不都是動態的「景」嗎?卻反而凸顯皇甫岳﹝雲谿山莊﹞特有的幽靜。王維這樣寫,是不是很神奇? 

   總結而言,王維以其不世出的才華、獨到的眼光、特異的感知,僅僅使用尋常語言,就能建構出極不平凡的詩境,每一首五絕,都彷彿山水小品圖畫,煥發著詩情、畫意,以及盎然的生機。這樣的文學特質,很值得我們反覆玩賞、謙卑學習。

東海大學

東海大學

空拍風景

空拍風景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韓孟子的藝文沙龍
9.7K會員
1.3K內容數
沙龍主持人十多年前曾在UDN設置〔韓孟子的藝文空間〕開始數位平台寫作,至今仍然勤於筆耕,作品散見各平台。有基督信仰,思維正向誠摯,擁抱多元價值,對各知識領域都懷有敬意。樂於結交文友,携手同行;共同實現寫作理想。歡迎文友以合宜文字、開放心態暢談世事、分享生活思維與閲讀的蹤跡;更歡迎文友推薦加入,関注贊助,瀏覽追蹤。
2025/04/05
「邊讓今朝憶蔡邕,無心裁曲臥春風。舍南有竹堪書字,老去溪頭作釣翁。」(唐.李賀《南園》十三首其九) 李賀這首短詩猶如一枚時光膠囊,將「歷史記憶」、「當下體驗」及「未來想像」壓縮在短短28個字之中。從表面的文字來看,詩人似在表達一種隱逸情懷,但細讀之下,我們會發現:其中蘊含著更為複雜的時光辯證。
Thumbnail
2025/04/05
「邊讓今朝憶蔡邕,無心裁曲臥春風。舍南有竹堪書字,老去溪頭作釣翁。」(唐.李賀《南園》十三首其九) 李賀這首短詩猶如一枚時光膠囊,將「歷史記憶」、「當下體驗」及「未來想像」壓縮在短短28個字之中。從表面的文字來看,詩人似在表達一種隱逸情懷,但細讀之下,我們會發現:其中蘊含著更為複雜的時光辯證。
Thumbnail
2025/02/22
唐代宗寶應元年(762年)夏,杜甫來到成都,已經兩年多。承成都尹嚴武的資助,生活逐漸穩定。和村野父老往來,承鄰里村民見贈一籠櫻桃,杜甫非常開心,作了《野人送朱櫻》一首抒發他的欣喜及飄泊西南的複雜感受,此為杜甫七律的精品。
Thumbnail
2025/02/22
唐代宗寶應元年(762年)夏,杜甫來到成都,已經兩年多。承成都尹嚴武的資助,生活逐漸穩定。和村野父老往來,承鄰里村民見贈一籠櫻桃,杜甫非常開心,作了《野人送朱櫻》一首抒發他的欣喜及飄泊西南的複雜感受,此為杜甫七律的精品。
Thumbnail
2025/02/11
最近因討論台灣中華郵政《麗人行》郵票,溯源至台北故宮博物院宋代畫家李公麟的《畫麗人行卷》,進而追本至詩聖杜甫的新樂府詩《麗人行》,這樣的巧合,無疑是經典的奇妙聚會。
Thumbnail
2025/02/11
最近因討論台灣中華郵政《麗人行》郵票,溯源至台北故宮博物院宋代畫家李公麟的《畫麗人行卷》,進而追本至詩聖杜甫的新樂府詩《麗人行》,這樣的巧合,無疑是經典的奇妙聚會。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這是唐代詩人王維的詩句,出自他的《終南別業》。
Thumbnail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這是唐代詩人王維的詩句,出自他的《終南別業》。
Thumbnail
金陵圖 唐代韋莊 誰謂傷心畫不成,畫人心逐世人情。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雲滿故城。 這詩反映了藝術表達和喚起人類情感的力量,特別是悲傷和失落的情感。韋莊生活在中國政治動盪、動盪不安的時期,他的詩歌常表現出社會衰落的憂鬱和蒼涼。整體而言,這對聯凸顯了藝術與人類情感之間的深刻連結。韋莊的詩提
Thumbnail
金陵圖 唐代韋莊 誰謂傷心畫不成,畫人心逐世人情。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雲滿故城。 這詩反映了藝術表達和喚起人類情感的力量,特別是悲傷和失落的情感。韋莊生活在中國政治動盪、動盪不安的時期,他的詩歌常表現出社會衰落的憂鬱和蒼涼。整體而言,這對聯凸顯了藝術與人類情感之間的深刻連結。韋莊的詩提
Thumbnail
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 唐代李白 暮從碧山下,山月隨人歸。卻顧所來徑,蒼蒼橫翠微。相攜及田家,童稚開荊扉。綠竹入幽徑,青蘿拂行衣。歡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揮。長歌吟松風,曲盡河星稀。我醉君復樂,陶然共忘機。 這首詩是王維晚年隱居終南山時的作品。詩中描寫了詩人下山歸途所見的景色和與友人相聚的歡樂情
Thumbnail
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 唐代李白 暮從碧山下,山月隨人歸。卻顧所來徑,蒼蒼橫翠微。相攜及田家,童稚開荊扉。綠竹入幽徑,青蘿拂行衣。歡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揮。長歌吟松風,曲盡河星稀。我醉君復樂,陶然共忘機。 這首詩是王維晚年隱居終南山時的作品。詩中描寫了詩人下山歸途所見的景色和與友人相聚的歡樂情
Thumbnail
送別 唐代王維 下馬飲君酒,問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歸臥南山陲。但去莫復問,白雲無盡時。 這首詩是唐代詩人王維送別友人時所作。詩中,作者通過對友人送別的描寫,抒發了自己對隱居生活的嚮往之情。前兩句直接點明送別的場景和主題。接下來兩句,作者寫出了友人的去向和原因。友人因為在官場上不得意,所以
Thumbnail
送別 唐代王維 下馬飲君酒,問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歸臥南山陲。但去莫復問,白雲無盡時。 這首詩是唐代詩人王維送別友人時所作。詩中,作者通過對友人送別的描寫,抒發了自己對隱居生活的嚮往之情。前兩句直接點明送別的場景和主題。接下來兩句,作者寫出了友人的去向和原因。友人因為在官場上不得意,所以
Thumbnail
輞川閒居贈裴秀才迪 唐代王維 寒山轉蒼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門外,臨風聽暮蟬。 渡頭餘落日,墟里上孤煙。復值接輿醉,狂歌五柳前。 這首詩是唐代詩人王維的《輞川閑居贈裴秀才迪》,描繪了王維在輞川閒居時所看到的秋景,以及他閒居生活中的安逸與樂趣。一幅秋日山水的畫面:山色蒼翠,秋水潺潺,動靜結
Thumbnail
輞川閒居贈裴秀才迪 唐代王維 寒山轉蒼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門外,臨風聽暮蟬。 渡頭餘落日,墟里上孤煙。復值接輿醉,狂歌五柳前。 這首詩是唐代詩人王維的《輞川閑居贈裴秀才迪》,描繪了王維在輞川閒居時所看到的秋景,以及他閒居生活中的安逸與樂趣。一幅秋日山水的畫面:山色蒼翠,秋水潺潺,動靜結
Thumbnail
「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是宋代詩文大家蘇軾對王維詩的批評,後代論者,都無疑義。衡諸王維一系列五絶作品,實在非常貼切。其實王維不僅是詩人,也是唐代著名山水畫家、音樂家。他創始的「破墨山水」一向被視為「文人畫」的始祖,歷代畫論資料對於王維《雪溪圖》的討論也非常多。王維肯定使用過繪畫技法入詩。
Thumbnail
「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是宋代詩文大家蘇軾對王維詩的批評,後代論者,都無疑義。衡諸王維一系列五絶作品,實在非常貼切。其實王維不僅是詩人,也是唐代著名山水畫家、音樂家。他創始的「破墨山水」一向被視為「文人畫」的始祖,歷代畫論資料對於王維《雪溪圖》的討論也非常多。王維肯定使用過繪畫技法入詩。
Thumbnail
王維這首著名的送別詩,大家一定都讀過吧 ?或是國中階段,或是高中階段,或者是其他時候。不同時期讀,應該會有不同的閱讀感受吧?
Thumbnail
王維這首著名的送別詩,大家一定都讀過吧 ?或是國中階段,或是高中階段,或者是其他時候。不同時期讀,應該會有不同的閱讀感受吧?
Thumbnail
天寶十四年,是唐朝歷史的轉折點。「安史之亂」的爆發,不僅毀了一個盛世,改變了整個中國的命運,也讓許多偉大的詩人陷落在歷史的夾縫中,被後人選擇性地遺忘。
Thumbnail
天寶十四年,是唐朝歷史的轉折點。「安史之亂」的爆發,不僅毀了一個盛世,改變了整個中國的命運,也讓許多偉大的詩人陷落在歷史的夾縫中,被後人選擇性地遺忘。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