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說血滴子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raw-image

讀雍正、年羮堯和呂四娘的故事,總不免會遇到一種奇門兵器:血滴子。

《香港01》在2020年刊登了賴家俊的一篇文章,其中提到:

血滴子最先見於《胤禛外傳》、《呂四娘演義》、《雍正劍俠圖》(童林傳)、《清史演義》等小說中。

林保淳教授2022年在個人FB連載「武俠軼聞」系列時也談到血滴子,他說:

據考證,血滴子最早是由民初陸士諤的《八大劍俠傳》首創的,是個叫雲中燕的人物發明的。

以上兩則關於血滴子的來源說法似乎不太相同。賴文提到血滴子最先在四部小說中出現,可是這四部小說名稱沒有配上對應的作者,不能十分確定他指的是哪四部書,而且這四部書成書時間不同,將它們混為一談並不恰當。

按照現在所查到的資料,胡蘊玉的《胤禛外傳》未提及血滴子。《呂四娘演義》有說是顧明道所作,也有署名孫劍秋的,兩本書都未能找到原書查證,中國文史出版社出版的顧明道武俠小說也沒有《呂四娘演義》。即使顧明道在《呂四娘演義》中提及血滴子,顧從1928年才開始寫作武俠小說,較陸士諤的《八大劍俠傳》更晚,因此血滴子絕不是由顧創作出來的。

《雍正劍俠圖》是由常杰淼的評書內容匯集而成,從1929年開始連載,也晚於《八大劍俠傳》。

《清史演義》可能是指蔡東藩的作品,從1916年開始創作,在第三十回初次提及血滴子的形制和使用方法。

陸士諤的《八大劍俠傳》是1917年才開始創作,恰好比蔡東藩晚了一年,裡面提及的血滴子與《清史演義》大同小異,又為血滴子虛構了發明者:雲中燕。

由以上證據可知,血滴子最早見於蔡東藩的通俗歷史小說《清史演義》。蔡東藩自述創作過程:

幾經搜討,幾經考證,巨政固期核實,瑣錄亦必求真。

意思是筆下所寫都經過考證,重大的政策當然是如實記錄,即使是民間傳說也要求真實無誤。

蔡東藩寫歷史演義的精神固然值得欽佩,但這裡讓我們知道《清史演義》並非由蔡所虛構出來,像血滴子這樣的兵器,至少它在民間傳說中是確實存在的,因此,也不能說蔡便是血滴子的創作者,血滴子應該先廣泛流傳於民間傳說、野史說書,後來經蔡東藩多方搜集求證,再寫進《清史演義》。

血滴子本身只是個內藏利刃的皮囊,罩在敵人頭上,轉動機關,即可割下頭部。後來經不同小說家的敷衍創作、影視作品的渲染,才成為「暗器之王」。


2023.6.30


20會員
425內容數
讀書隨處淨土,閉門即是深山。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