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葉》- 日常的邊界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百葉》中的六位表演者,與台北藝術中心的座位的「互動」,像是百葉窗的構成方式。攝影/陳藝堂

《百葉》中的六位表演者,與台北藝術中心的座位的「互動」,像是百葉窗的構成方式。攝影/陳藝堂

2023台北藝術節的節目之一《百葉》視為一種思考如何創作的創作。以光線和空間(百葉窗的空間具像的抽象化)為索引,並非「再現」,而是劇場場所的揭露,逐一測量場所:空間深度、建築材質,外加表演者間的默契與即興方式與其互動。以上都以理解的拼裝式概念創作方式,乃至於不可得知的現場的氣氛,ㄧ切看來沒什麼問題。


對於《百葉》的(一點點)困惑會在於美術館式的遊走與劇場固定座位的矛盾之下,與劇場人感的表演,以及包含人表演的敘事必須擁有的時間長度,但如果我們對這齣劇又加更加極限來說,那麼「何須有人」?想像北藝中心大劇院藍盒子像鬼屋一樣,設備與光線等兀自運作,如此寂寥的與「人感」的互斥狀態。但問題又並非是「無人劇場」的問題(註1)。


如同理解導演前作《超級市場》的「物質荒漠」,如此帶有對現實的資本物質世界不斷堆積到崩壞的荒謬傷感(註2)。就像《百葉》末段劇場吊燈的機械效果帶來的舞台深度立體與景深運作的種種奇觀,同時也在此表演的某小段落,劇場吊燈頂上的投射燈亮起,在某一刻看到吊燈架上的灰塵,瞬時讓人想像燈架上佈滿了各種人為垃圾,如海灘的生鏽鐵絲網勾住許多的垃圾那樣。

百葉窗具像的抽象化,與表演者間的默契與空間即興互動方式。攝影/陳藝堂

百葉窗具像的抽象化,與表演者間的默契與空間即興互動方式。攝影/陳藝堂

我所在意的低限,理解日常的邊界與劇場性(藝術創作) 的「低限」反美學的美學,在強調必須具備某種讓人震驚的「創作」,看似「隨便」且日常的反形式化(註3),於是《百葉》中的那些「人感」顯得刻意,因為更令人傷感的其實會是那平白無奇、周而復始的不經意日常。


什麼是「自然」?如何談自由的限度?那關乎我與其他人的倫常道德(關係)嗎?自己身為創作者的概念有時會抗拒某種心情式、感性式的靈感發想,抑或是欣賞作品觀者強加某些時刻的「共鳴」,例如光線噴霧的氤氳,太過浪漫的想像。於是,我想強調的是某種普遍性,更加無情地考察我們認知的物。如果不確定其他人感受到是甚麼,就放入括弧(胡賽爾的現象學)。我們(人跟人)之間所能確定的只是,我們查覺到,感受到物的意識,但我們無法確定我們查覺到是一樣的東西,於是物(建築)就是那樣,那樣,沒有任何形容,沒有任何的情感,或者所謂時間之類的。



(註1)
通常談無人劇場往往是技術性與形式化,而這裡所以稱之「無人」甚至無時間的寂寥正是拒絕這種形式化的方式。


(註2)
在《百葉》某段利用全敞舞台深度的各種現成物與表演者之間的互動,對觀者而言有點像是導演前作《超級市場》利用物質世界的表演繪畫,呈現空間深度與平面之間的幻覺,另外如此即興的物件實驗,ㄧ直想到日本藝術家田中功起(有興趣請自行搜尋)


(註3)
對於低限的詞語概念的思考,其實是參考之前寫的
https://notfind2017.blogspot.com/2020/01/hotel-by-river.html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拉特飯的沙龍
26會員
73內容數
拉特飯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3/16
《當妳轉身之後》以簡潔的現代主義式場景設計,明顯表現病人內在時間與機械時間滴答聲共存的旋轉病床,病床外方型結構和上方方形環燈存在主義式的企圖詮釋病人的存有。
Thumbnail
2025/03/16
《當妳轉身之後》以簡潔的現代主義式場景設計,明顯表現病人內在時間與機械時間滴答聲共存的旋轉病床,病床外方型結構和上方方形環燈存在主義式的企圖詮釋病人的存有。
Thumbnail
2025/02/28
電影以挪亞方舟式大洪水神話災難,扣合在不斷淹沒的建築與大雕像都變成遺跡,無人,但人曾經存在的想像,於是讓動畫技術的優異,使主角貓咪之動作十分鮮活,代替了像是已經不存在人類世界的倖存物種。
Thumbnail
2025/02/28
電影以挪亞方舟式大洪水神話災難,扣合在不斷淹沒的建築與大雕像都變成遺跡,無人,但人曾經存在的想像,於是讓動畫技術的優異,使主角貓咪之動作十分鮮活,代替了像是已經不存在人類世界的倖存物種。
Thumbnail
2024/12/14
完全明白生活的劇本,最精彩的地方就在於尷尬,進退兩難的時刻。男主角伊凡因為年輕瘋狂而草率結婚,而後面給予他瘋狂權力的大人說這樣太荒謬一定要離婚,於是原本狂暴吶兒就變成小吶兒(見英雄聯盟)。
Thumbnail
2024/12/14
完全明白生活的劇本,最精彩的地方就在於尷尬,進退兩難的時刻。男主角伊凡因為年輕瘋狂而草率結婚,而後面給予他瘋狂權力的大人說這樣太荒謬一定要離婚,於是原本狂暴吶兒就變成小吶兒(見英雄聯盟)。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無垠之森】 話說每次參觀臺北市立美術館地下室的展覽,都有種莫名的詭異感…像是走進鬼屋… 鬼月中看此展,展場的照明令這種感覺更加深刻啊,彷彿走進鬼片中的森林… 官網介紹如下: 「無垠之森」試圖從仰賴載體與播放機制等「時間留存技術」之時基藝術品出發,探索生命中種種難以描摹的「中介/邊緣時刻」
Thumbnail
【無垠之森】 話說每次參觀臺北市立美術館地下室的展覽,都有種莫名的詭異感…像是走進鬼屋… 鬼月中看此展,展場的照明令這種感覺更加深刻啊,彷彿走進鬼片中的森林… 官網介紹如下: 「無垠之森」試圖從仰賴載體與播放機制等「時間留存技術」之時基藝術品出發,探索生命中種種難以描摹的「中介/邊緣時刻」
Thumbnail
演出相當強調與公眾的互動,過程中表演者得以用語言以外的方式溝通,淺意識中,會試圖打破他者與個人的邊界,可其實一個人永遠無法完整了解另一個人的全部。於是,表演者認識到自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但與此同時卻沒辦法離開這個社會。演出的互動性讓他們體認到,所有人都在不同軌道上,卻又在同一個軌道上。
Thumbnail
演出相當強調與公眾的互動,過程中表演者得以用語言以外的方式溝通,淺意識中,會試圖打破他者與個人的邊界,可其實一個人永遠無法完整了解另一個人的全部。於是,表演者認識到自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但與此同時卻沒辦法離開這個社會。演出的互動性讓他們體認到,所有人都在不同軌道上,卻又在同一個軌道上。
Thumbnail
2023台北藝術節的節目之一《百葉》視為一種思考如何創作的創作。以光線和空間(百葉窗的空間具像的抽象化)為索引,並非「再現」,而是劇場場所的揭露,逐一測量場所:空間深度、建築材質,外加表演者間的默契與即興方式與其互動。以上都以理解的拼裝式概念創作方式,乃至於不可得知的現場的氣氛,ㄧ切看來沒什麼問題。
Thumbnail
2023台北藝術節的節目之一《百葉》視為一種思考如何創作的創作。以光線和空間(百葉窗的空間具像的抽象化)為索引,並非「再現」,而是劇場場所的揭露,逐一測量場所:空間深度、建築材質,外加表演者間的默契與即興方式與其互動。以上都以理解的拼裝式概念創作方式,乃至於不可得知的現場的氣氛,ㄧ切看來沒什麼問題。
Thumbnail
🌿「新人類的全新風貌,『萬物運動』」為主題」 💞狂粉專屬88折 折扣碼來囉~(  ̄▽ ̄)σ 優惠名稱:皮蛋豆腐好朋友 輸入解鎖折扣碼::theatremania88 📌來賓與主題介紹👏👏👏 -- 策展人:林人中 精華懶人包介紹,不要錯過哪~
Thumbnail
🌿「新人類的全新風貌,『萬物運動』」為主題」 💞狂粉專屬88折 折扣碼來囉~(  ̄▽ ̄)σ 優惠名稱:皮蛋豆腐好朋友 輸入解鎖折扣碼::theatremania88 📌來賓與主題介紹👏👏👏 -- 策展人:林人中 精華懶人包介紹,不要錯過哪~
Thumbnail
行動和語言建構起了生活。語言的表像只是為了溝通滿足生存的需要,與生活脫節 。人們忘卻了交流的目的性也是為了表達情感的喜惡哀樂,玩起了文字遊戲,在體制下盲從。每一個時代不無主義,為了打破體制下的潮流,又建構了能與之抗衡或推翻的反社會潮流的體系,而忽略個人意識。 人類的本
Thumbnail
行動和語言建構起了生活。語言的表像只是為了溝通滿足生存的需要,與生活脫節 。人們忘卻了交流的目的性也是為了表達情感的喜惡哀樂,玩起了文字遊戲,在體制下盲從。每一個時代不無主義,為了打破體制下的潮流,又建構了能與之抗衡或推翻的反社會潮流的體系,而忽略個人意識。 人類的本
Thumbnail
複調神話,這是一個無法定調的展覽。 定名為複調神話的大台北當代藝術雙年展。策展的藝術形式多元。攝影、繪畫、雕塑、裝置。展品傳達的議題多元分散。 展品存在的空間如星塵發散性的遍佈。 花了三次筆者慢慢將展品看完,節錄部分有興趣的與你分享。 ​
Thumbnail
複調神話,這是一個無法定調的展覽。 定名為複調神話的大台北當代藝術雙年展。策展的藝術形式多元。攝影、繪畫、雕塑、裝置。展品傳達的議題多元分散。 展品存在的空間如星塵發散性的遍佈。 花了三次筆者慢慢將展品看完,節錄部分有興趣的與你分享。 ​
Thumbnail
或許更難得的是三段短片集結的「素樸」與「製作輕巧」的自由感,藉此展現了劇本跟影像之間的「基本狀態」:拍電影可以像是上課習作般簡單,又可以如此不簡單地展現了某種更自由的對話實驗,以及在有限空間鏡位的巧妙安排。
Thumbnail
或許更難得的是三段短片集結的「素樸」與「製作輕巧」的自由感,藉此展現了劇本跟影像之間的「基本狀態」:拍電影可以像是上課習作般簡單,又可以如此不簡單地展現了某種更自由的對話實驗,以及在有限空間鏡位的巧妙安排。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