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當連結

2023/08/29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以現在來說,疫情的嚴峻只是在反映著我們人類對於這波疫情有多麽不受控制,尤其是我們的連結是出乎意料之外的緊縮與考驗。政治的光環總是在圍繞我們的身邊,我們任何的偏見與不必要的想法總是出現每一次看到的新聞上,一則「最新消息」上。也許,我們不只是該重新思考,也許當我們在人之間的連結時,社會的烏雲一直未曾散去。


每一個人都有對社會有其不滿,我當然也有,對社會的冷漠,對性別之間不重視那麼兩性平權(我是以實際面來看),對於這世界的政治紛爭,還有戰亂之後的貧困,對於人權議題的重視等等。但這沒有幫助——因為我們在關心自己的生活之餘,也還是以自己為一個圓心去劃出一個相當不大的圓周,這樣的圓周對於幫助人的連結是相對地弱小,也許你根本不在乎住在萬華、台北車站周遭的街友表達同情,但多少看到他們一眼,也許人生的故事不只是被趕出家門,無家可歸這麼簡單而已。


再者,比自己劃出相對大的圓周,在連結部分,只是將我們的連結在斷層之中,有一個相對不小的連結中心範圍,這樣的連結只是巧妙將連結的我們畫作某種的相對大小,卻劃不出一個相對合適的距離,讓連結順利連得上,就像你生活周遭的認識一定相對地較小,或是就那幾個你所熟悉的樣子,我們很少跨出舒適圈一定的範圍,在某種偏見與社會的「模板」下,似乎也要變成相對的樣子還比較恰當。


你可能沒有多少感覺,你方圓三百公尺的距離,你上班的公司周遭,相信你都認識了不少,我一直希望社會可以連結更融洽,至少不要那麼冷漠地看著別人,卻什麼也不做,你出了車禍可能會有人幫你,但每一個人在連結溫暖與各個反應之間,卻是連結著大小之間的蛛網連結,一絲絲地接觸,社會只是看著我們各自的反應,卻連結到有接近,卻一下子誰都不認識,就像各自看著不同的藝術品,我們只是擦肩而過,卻應該可以更認識作品教會我們什麼——我們這樣的交錯。


連結從來就不會是融洽的,連結也不會是那麼相連的,我們的巧妙錯開,我們的政治光譜,我們的兩種想法在彼此共榮,就像某種可以看見的,卻硬是要分開,如果社會可以更好,個體應該不會是主要的發展之一,而是我們的連結可以相連地有情調,不過在疫情的往來,在我們的門窗反反覆覆地開啟又關閉,我們就很難開心地讓連結得更加順暢。


唉!抱怨有什麼用?還是努力改變自己吧!畢竟,當社會變得不那麼像從前時,我們應該改變自己的思考,讓連結大開,努力讓社會充滿無限可能,樂觀確實有效,努力提升自己,水逆來了也一樣,這是反思的時候,但無論怎麼樣的反思,改變自己,其實倒不如真正影響讓每一個人都有所改變才恰當。


經濟要變好,首先要改變生態,只不過,當政治握著經濟的大旗大張旗鼓地促進地方發展時,受惠的不是地方的活絡,而是經濟的變相得政,你的國家或許讓外匯賺了很多錢,有不少價差,但我們犧牲了多少本地的生態才得以換來?森林砍掉的不是樹木本身,連帶失去了還有更多看不見的物種,你可能都忽略掉,我們一方面想要在疫情委靡時改變經濟,卻也讓整個生態崩壞地更徹底,也許你不在乎子孫怎麼想,但救得了一時,卻很難救得了明天(年)的經濟擴張,而我們的連結在大賺錢的同時,也在失去了我們得以人性之間的底層連結,因為我們只看到人性的必要之歡愉,連結在破碎之餘,你可能連下一頓的餐點都沒有著落。


因此,人性的一片面看到自己的缺失,也容易忽略到自己的連結程度,改變自己,或是反思自己,在連結層層過層中,都會喪失自己到底需要什麼,又長遠看到什麼。就像我之前提到連結之間,你都只是在乎你一定的圓周範圍內,人越是在乎某一定的範疇,卻越是缺失一定的範圍內,我們的眼睛不是用來設計三百六十度的環景,但想到一部分時,可能失去的周遭就會相對呼應我們根本很難去在乎的,所以改變自己這件事,你覺得就真的有用——可以讓社會更好嗎?


你當然沒有想過全球有多少人處於飢餓的狀態,或是下一餐不知道在何處,你只知道下一餐不是便當,就是大餐,不然就是簡單的餐點(例如麵包)來解決,給窮人白米與沙拉油,還要有蛋白質或是青菜配才行。阿富汗的冬天不好過,伊拉克北部的摩蘇爾還沒重建完成,馬來西亞的水患還沒恢復到以往的水平,格陵蘭的冰川還在掉落,美國東部的暴風雪,中國哈爾濱的低溫,還有南半球的嚴酷夏天,全球的天災人禍幾乎已經混合在一起,沒有辦法區分誰是誰造成的根本原因,人為的介入已經不知道深入了多少層,我們要回到以往,只是挖更深的洞,這根本不是治本的方法。


政治又來攪局,極右派拒絕打疫苗,或是疫苗懷疑論者的出現,還有各式各樣的假說都浮上檯面,你的地方首長大概不會來到你家的附近街道關心你居住地的馬路上煙蒂有多少,為什麼狗糞都沒人清理。所有的事件都牽連在一起,我們要一起擁抱回味從前?我覺得看照片或是影片還比較快。


每年都有耶誕節,都有新年,都有農曆春節,你何時看過新品?我每次看到佳節的裝飾品時,總覺得這是以前的庫存,到了時機再拿出來販售,我們想要有那種氣氛,說到底,是我們的心情不夠歡愉,還是我們看到的歷史總是一而再再而三地不斷翻新又想要洗刷那樣的塵埃,擺脫那樣的影子?







連結得好不好,民主需要兩種聲音去贊同與反對,贊同的不只是在臉書上的「讚」,還有反思這樣的「讚」到底是真正的讚,還是一個數字而已?






連結需要每一個人,這也是我一再強調地,你跟送貨員不一定很認識,但寒暄應該不難,你跟超商店員不一定熟識,但聊天幾句應該很簡單,你跟服務生不一定很清楚,但你多少也該了解他們的工作狀態,誰是誰的連結,我們就像有一種相對應的連結,應該更深一點,也應該剛好一點,讓連結不要那麼「不關我的事」。


你確實很想要「不關我的事」,我相信你真的有過,畢竟,我真的只關心我所在乎的,我無法時時去在乎我的「口袋名單」,只能看出我們之間的往來情誼,我不需要你把你親戚的姪子姪女,甥子甥女通通都當成自家人,但連結不要那麼冷淡。我們要自立自強,也同時需要人之間的連結情感,才是正當的情緒豐沛,在我們人生寫下不同的情感擴張,滋養我們未來的意義,才有恰當的延伸,做你應該思考的反思,人生本來就不是單一的路線,只不過,要連結地好,政治就容易成為出現的球員,看看你的賽局是否可以繼續得勝,還是失去這場比賽。


我不喜歡討論政治,但政治本身是很有趣的話題,先別提政黨,光是政治可以讓我們民主有一定的風向球就可以看出,多數人贊同應該要有怎麼樣的走向,這個就很了不起,我們光是可以投票就值得讚許,但有些人根本不在乎手上的那一票,很多人對政治厭惡,是因為政治的黑暗面,我們一清二楚,但極權國家呢?可是直接封殺你的聲音。


在中國,我們都知道,政黨足以抵擋所有中國人的共同聲音,而在中國沒有其他政黨可以與共產黨比擬,因此,我們這些民主來的聲音卻不格外珍惜,卻對於現在的政治——那種民主感到相對上的拉扯與撕裂——就有種極端上的控制,與一種反極端的力量在分化我們之間的對立。連結得好不好,民主需要兩種聲音去贊同與反對,贊同的不只是在臉書上的「讚」,還有反思這樣的「讚」到底是真正的讚,還是一個數字而已?而就像不喜歡的數目雖然不再那麼受到矚目,但我們多少可以看到多數人在與少數人的「相處」上,還有那麼有煙硝味。


畢竟,雖然不喜歡被隱藏,可是在乎有多少人在乎或是喜歡,也是很奇怪,就算以上都不重要,排名這件事也相當夠奇怪,我們不能沒有階級或是名次,但名次的定義與意義似乎著重在金銀銅,或是第一第二第三名的分水嶺上,意義總是點了水面一下,就可以有不少漣漪與波瀾,看見了表面,忘記了下層的浮動,所以連結下方的蛛網產生不少搖晃,人由於只在乎眼前,或是當下的,大腦這個奇特的器官,認知是無法全面分散,所以我們很少面面兼顧。


不能怪誰,你會怪罪你自己嗎?也許會。連結要好,看看反對派或許可以知道什麼。放下心中的一部分堅持,社會的意義在不遠處,也許我們會看到,但連結本身,或是這整個大社會本身在延續我們的持續向前時,多少也拉著背後很難看到的異象面在拖著走。我總希望,世界,或是是說這整個地球可以綠得更徹底,別再分裂整個國家的情感,挑撥離間,話說回來,兩百多個國家中,總有人在放話,八卦總是扶搖直上,這就是假新聞的魅力,一定會有人買單,一定會人持著陰謀論相信事情並不是表面上那麼簡單,人是天真的,同時也是愚蠢的,也同樣是聰明的,能不能合作,端看我們的意識型態就可以打趴這樣的不太可能的任務,分化我們,改變我們,不要讓我們身處這一個既是天堂,也是地獄的世界。


22會員
193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